專利名稱:線盤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收線技術,更確切地說,涉及一種繞線盤,屬于線盤的結構技術領 域。
背景技術:
在日常生活及工作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供電端口離用電場所較遠的情況,比如舉辦室外活動或者野外作業等,在這些情況下線盤的使用是經常的。現有的線盤基本包括線 纜、收線輪、導電端子等,用于將遠端供電引到用電場所。請參閱圖3所示,現有線盤的收線 輪一般包括收線輪主體1’、棘輪2’、扇形齒輪3’以及回拉彈簧4’,所述扇形齒輪3’由圓 周面部分31’和齒形部分32’共同構成,當棘輪2’的棘爪尖端20’運行到扇形齒輪3’的 圓周面部分31’時,由于棘爪尖端20’不能卡住扇形齒輪3’,使得在回拉彈簧4’的拉力作 用下進行回轉,從而達成收線功能;反之,當棘爪尖端20’與扇形齒輪3’的齒形部分32’相 接觸時,就可以卡住扇形齒輪3’,由于扇形齒輪3’與回拉彈簧4’固定在同一根軸上,二者 處于相對靜止狀態,這樣收線輪主體1’就被固定住了,從而達成放線功能。然而,該等設計 的缺陷在于只采用一根回拉彈簧,在收放線過程中容易產生受力不均勻,穩定性比較差; 另外,在長時間使用時,也容易造成回拉彈簧疲勞失效,從而使線盤使用的可靠性大幅度降 低。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穩定性好,且 使用可靠的線盤。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線盤,包括收線輪主體、棘輪、扇形 齒輪以及回拉彈簧,其中所述扇形齒輪由圓周面部分和齒形部分共同構成,所述回拉彈簧 是兩根參數完全相同的彈簧,所述棘輪可轉動的固定在收線輪主體上且其彈簧固定端與兩 根回拉彈簧的一端分別相連,在收線狀態下,所述二回拉彈簧關于棘輪彈簧固定端對稱設 置,所述二回拉彈簧的另一端相應的固定在收線輪主體上。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對稱地配置二參數完全相同的回拉彈簧使得線 盤在收放線過程中受力均勻一致,提升了線盤使用的穩定性;另外,也降低了現有的單根回 拉彈簧狀態下回拉彈簧失效的概率,從而大幅提升了線盤使用的可靠性。
圖1為本實用新型線盤在收線狀態下的主視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線盤在放線狀態下的主視示意圖。圖3為現有線盤在收線狀態下的主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線盤包括收線輪主體1、棘輪2、扇形齒輪3以及 回拉彈簧4,其中所述棘輪2包括彈簧固定端20和棘輪尖端21,所述棘輪2可繞轉軸22轉 動地固定在收線輪主體1上。所述扇形齒輪3由圓周面部分31和齒形部分32共同形成, 所述回拉彈簧4是兩根參數完全相同的彈簧,所述棘輪2可轉動的固定在收線輪主體1上 且其彈簧固定端20與兩根回拉彈簧的一端分別相連,在收線狀態下,所述二回拉彈簧4關 于棘輪2的彈簧固定端20對稱設置,所述二回拉彈簧4的另一端相應的固定在收線輪主體 1上。當棘輪2的棘爪尖端21運行到扇形齒輪3的圓周面部分31時,由于棘爪尖端20不能卡住扇形齒輪3,使得在二回拉彈簧4的拉力作用下進行回轉,從而達成收線功能;反 之,當棘爪尖端20與扇形齒輪3的齒形部分32相接觸時,就可以卡住扇形齒輪3,由于扇形 齒輪3與二回拉彈簧4固定在同一根軸上,二者處于相對靜止狀態,這樣收線輪主體1就被 固定住了,從而達成放線功能。本實用新型通過對稱地配置二參數完全相同的回拉彈簧4使得線盤在收放線過 程中受力均勻一致,提升了線盤使用的穩定性;另外,也降低了現有的單根回拉彈簧狀態下 回拉彈簧失效的概率,從而大幅提升了線盤使用的可靠性。以上描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諒能理解,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 下,對本實用新型的簡單修改和替換皆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之內。
權利要求一種線盤,包括收線輪主體、棘輪、扇形齒輪以及回拉彈簧,其中所述扇形齒輪由圓周面部分和齒形部分共同構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拉彈簧是兩根參數完全相同的彈簧,所述棘輪可轉動的固定在收線輪主體上且其彈簧固定端與兩根回拉彈簧的一端分別相連,在收線狀態下,所述二回拉彈簧關于棘輪的彈簧固定端對稱設置,所述二回拉彈簧的另一端相應的固定在收線輪主體上。
專利摘要一種線盤,包括收線輪主體、棘輪、扇形齒輪以及回拉彈簧,其中所述扇形齒輪由圓周面部分和齒形部分共同構成,所述回拉彈簧是兩根參數完全相同的彈簧,所述棘輪可轉動的固定在收線輪主體上且其彈簧固定端與兩根回拉彈簧的一端分別相連,在收線狀態下,所述二回拉彈簧關于棘輪的彈簧固定端對稱設置,所述二回拉彈簧的另一端相應的固定在收線輪主體上。
文檔編號H02G11/02GK201556919SQ200920210400
公開日2010年8月18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29日 優先權日2009年9月29日
發明者王愛慶 申請人:寧波嵐寶電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