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逆變電源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關于一種逆變電源裝置,特別是關于一種能控制待機的逆變電源裝置。
背景技術:
逆變器是應用功率半導體器件,將蓄電池、太陽能電池或燃料電池等直流電能轉 換成恒壓(220V、115V等)恒頻(50Hz、60Hz、400Hz等)交流電能的一種靜止變流裝置,供 交流負載使用或與交流電并網發電,這種逆變技術在新能源開發應用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DC/AC直流電壓輸入、交流電壓輸出的逆變電源應用中,通常DC供電是由直流 電池提供。當AC端接上有負載時,DC直流電被轉換成AC交流電供負載使用。但,當沒有 負載時,逆變器仍然工作,這時有一定的靜態損耗,電池會被不斷地耗電,勢必會造成很多 不必要的損耗。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損耗,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就是在沒有負載時讓逆變器處于待機 狀態。因此,為使在沒有負載時,讓逆變器處于待機狀態,以便損耗更小的電能,往往需要有 檢測有無負載的電路。現有技術中通常的檢測方法是使用取樣電阻檢測輸出電流或使用電 流互感器檢測輸出電流。然而,上述方法有一個通病當負載很小時,會判斷成無負載而使 逆變器進入休眠待機狀態,從而使小負載無法使用。綜上所述,可知先前技術檢測有無負載時往往會導致將負載很小判斷為無負載而 使逆變器進入休眠待機狀態導致小負載無法使用的問題,因此實有必要提出改進的技術手 段,來解決此一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為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種種缺點,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逆變電源 裝置,以避免小負載時該逆變電源裝置錯誤判斷進入休眠待機狀態。為達上述及其它目的,本實用新型一種逆變電源裝置,包含逆變器,連接一直流輸入電壓,用于將該直流輸入電壓轉換為交流輸出電壓,該逆 變器具有第一交流輸出端和第二交流輸出端,該第一交流輸出端和第二交流輸出端之間用 于連接負載;第一交流取樣電路,連接于該第一交流輸出端與該負載之間,用于取樣交流信 號;第二交流取樣電路,連接于該第二交流輸出端與該負載之間,用于取樣交流信 號;第一采樣放大整形電路,與該第一交流取樣電路并聯連接于該第一交流輸出端與 該負載之間,用于將取樣到的交流信號放大并整形;第二采樣放大整形電路,與該第二交流取樣電路并聯連接于該第二交流輸出端與該負載之間,用于將取樣到的交流信號放大并整形;分壓電路,連接于該第一采樣放大整形電路和該第二采樣放大整形電路的輸出 端,并與該逆變器的輸出參考地相連接,用于將放大整形后的交流信號分壓,并反饋一負載 信號至該逆變器,該交流信號相對于該輸出參考地為正電壓。該第一采樣放大整形電路包含一第一三極管,該第一三極管的發射結與基極連接 在該第一交流輸出端與該負載之間,該第一三極管的集電極與該分壓電路相連接;該第二 采樣放大整形電路包含一第二三極管,該第二三極管的發射結與基極連接在該第二輸出端 與該負載之間,該第二三極管的集電極與該分壓電路相連接。該第一交流取樣電路包含第一二極管和第三二極管,該第一二極管和第三二極管 反向并聯連接于該第一交流輸出端與該負載之間,用以取樣交流信號,并提供交流通路。該第二交流取樣電路包含第二二極管和第四二極管,該第二二極管和第四二極管 反向并聯連接連接于該第二交流輸出端與該負載之間,用以取樣交流信號,并提供交流通 路。該第一交流取樣電路包含第一二極管和第一 M0S管,該第一 M0S管的源極與該第 一二極管的陽極共同連接于該第一交流輸出端,該第一 M0S管的漏極與該第一二極管的陰 極共同連接于該負載,該第一 M0S管的柵極連接至一連接于該第一交流輸出端與該第二交 流輸出端之間的分壓網絡,該分壓網絡用于使該柵極在第二交流輸出端為正時獲得一驅動 電壓。該驅動電壓范圍在10V 20V之間。該第一 M0S管柵極還連接一穩壓二極管,用以對施加在該柵極上的電壓進行限幅。該第二交流取樣電路包含第二二極管和第二 M0S管,該第二 M0S管的源極與該第 二二極管的陽極共同連接于該第二交流輸出端,該第二 M0S管的漏極與該第二二極管的陰 極共同連接于該負載,該第二 M0S管的柵極連接至一連接于該第一交流輸出端與該第二交 流輸出端之間的另一分壓網絡,該另一分壓網絡用于使該柵極在第一交流輸出端為正時獲 得一驅動電壓,該驅動電壓范圍在10V 20V之間。該第二 M0S管柵極還連接一穩壓二極管,用以對施加在該柵極上的電壓進行限幅。在該第一三極管與該負載之間,連接一第一電阻;在該第二三極管與該負載之間, 連接一第二電阻。該分壓電路至少包括第三電阻、第四電阻以及第五電阻,該第三電阻與該第五電 阻分別連接于該第一三極管與該第二三極管的集電極,并共同連接于該第四電阻的一端。該第四電阻的另一端接該輸出參考地。該逆變電源裝置還包含一穩壓電路,該穩壓電路一端連接于該第三電阻與該第四 電阻之間,另一端接該輸出參考地。該穩壓電路為一穩壓二極管,該穩壓二極管陽極接該輸出參考地,陰極接于該第 三電阻和第四電阻之間。該逆變電源裝置還包含一采樣保持電路,該采樣保持電路一端連接于該第三電阻 和該第四電阻之間,另一端接該輸出參考地,用以避免該負載信號出現凹槽。[0028]該采樣保持電路為一電容,該電容一端接于該第三電阻與該第四電阻之間,另一 端接該輸出參考地。該第一交流取樣電路包含第一二極管,該第二交流取樣電路包含第二二極管,該 第一二極管與該第一三極管并聯接于該第一交流輸出端與該負載之間,該第二二極管與該 第二三極管并連接于該第二交流輸出端與該負載之間。該第一二極管與該第一三極管的基極和發射極反向并聯,該第二二極管與該第 二三極管的基極和發射極反向并聯。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逆變電源裝置只要接上負載,就可通過第一交流取 樣電路和第二交流取樣電路分時取樣交流信號,并將取樣到的交流信號分別經第一采樣放 大整形電路和第二采樣放大整形電路放大整形后輸出至分壓電路分壓后,反饋一負載信號 至逆變器,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在小負載時,會將小負載判斷成無負載而使逆變器進入休眠 待機狀態,致使小負載無法使用的問題。
圖1是本實用新型逆變電源裝置的電路架構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逆變電源裝置第一較佳實施例的電路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逆變電源裝置第二較佳實施例的電路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逆變電源裝置第三較佳實施例的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特定的具體實例并結合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 員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優點與功效。本實用新型亦可 通過其它不同的具體實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亦可基于不同觀點與應 用,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與變更。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逆變電源裝置的電路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 種逆變電源裝置包括逆變器10,用于將直流輸入電壓DC轉換為交流輸出電壓,其具有第 一交流輸出端AC1以及第二交流輸出端AC2,該第一交流輸出端AC1與該第二交流輸出端 AC2連接負載ZL ;—第一交流取樣電路11,連接于該第一交流輸出端AC1與該負載之間,檢 測是否有交流電流流過,如果有交流電流流過則認為有負載,其用于取樣交流信號,并可根 據取樣到的交流信號觸發第一采樣放大整形電路13的導通與截止;第二交流取樣電路12, 連接于該第二交流輸出端AC2與該負載之間,也用于取樣交流信號,并可根據取樣到的交 流信號觸發第二采樣放大整形電路14的導通與截止;第一采樣放大整形電路13,與該第一 交流取樣電路并聯連接于該第一交流輸出端AC1與該負載之間,用于導通時將采樣到的交 流信號放大并整形;第二采樣放大整形電路14,與該第二交流取樣電路并聯連接于該第二 交流輸出端AC2與該負載之間,用于導通時將采樣到的交流信號放大并整形;分壓電路15, 連接于該第一采樣放大整形電路13與該第二采樣放大整形電路14的輸出端,并與該逆變 器10相連接,用于將放大整形后的交流信號進行分壓,并反饋一負載信號至該逆變器10。以下將通過本實用新型的第一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進行描述。請繼續 參考圖2,第一節點1和第三節點3作為逆變器10的AC交流輸出端,第二節點2 (AC1)和第四節點4(AC2)之間連接負載;第一交流取樣電路11包括第一二極管D1和第三二極管 D3,第一二極管D1和第三二極管D3接在第一節點1和第二節點2之間,第一二極管D1和 第三二極管D3反向并聯以利于通過交流大電流;第二交流取樣電路12包括第二二極管D2 和第四二極管D4,該第二二極管D2和第四二極管D4連接于該第三節點3和第四節點4之 間,且該第二二極管D2和第四二極管D4反向并聯以利于通過交流大電流;在本實用新型 的第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采樣放大整形電路13具體為一 PNP三極管電路,在此稱之為第 一三極管T1,該第一三極管T1的發射極連接于第一節點1,集電極連接于分壓電路15的第 三電阻R3,該第一三極管T1的基極通過一第一電阻R1連接至第二節點2 ;本實用新型第一 較佳實施例中,第二采樣放大整形電路14也為一 PNP三極管電路,在此稱之為第二三極管 T2,該第二三極管T2的發射極連接于第三節點3,其集電極連接于該分壓電路15的第五電 阻R5,其基極通過第一電阻R2連接至第四節點4 ;第三電阻R3和第四電阻R4組成第一三 極管T1的負載,第五電阻R5和第四電阻R4組成第二三極管T2的負載,同時作為分壓電路 15將AC交流高壓轉變為直流低壓的負載信號,并反饋至逆變器10,這里定義第三電阻R3、 第四電阻R4以及第五電阻R5的公共節點為第五節點,負載信號通過第五節點5反饋至該 逆變器10。較佳的,在分壓電路15的第五節點5與參考地之間,還連接一穩壓電路16,具體 為一第一穩壓二極管Z1,該第一穩壓二極管Z1使負載信號電壓被限幅在可接受的范圍,防 止損壞被控電路;另外,為達到更好地效果,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中的第一三極管T1基 極和發射極的正偏導通電壓應小于第一二極管D1的正偏導通電壓,第二三極管T2基極和 發射極的正偏導通電壓應小于第二二極管D2的正偏導通電壓。在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中,定義第一輸出端AC1輸出正電壓、第二輸出端 AC2輸出負電壓為正半周,定義第一輸出端AC1輸出負電壓、第二輸出端AC2輸出正電壓為 負半周,但交流輸出AC1和AC2的正負半周只是AC1和AC2之間的相對正負,AC1和AC2相 對輸出參考地而言均是正電壓,當正半周時,AC1相對輸出參考地為正電壓,AC2相對輸出 參考地為零電壓;當負半周時,AC1相對輸出參考地為零電壓,AC2相對輸出參考地為正電 壓。當無負載時,第一二極管D1和第二二極管D2無壓降,所以第一三極管T1和第 二三極管T2截止,負載信號為0。當有負載且在AC交流輸出正半周時,電流從第一節點1 經過第一二極管D1、第一三極管T1發射結/第一電阻R1 (即T1基極偏置電阻)流至第二 節點2,經過負載至第四節點4,然后從第四節點4經過第四二極管D4至第三節點3,此時 第三二極管D3/第二二極管D2和第二三極管T2反偏,當第一二極管D1導通電壓略高于第 一三極管T1基極和發射極間導通電壓時,調整第一電阻R1使第一三極管T1導通,被放大 的電流經第一三極管T1流至T1集電極,則T1集電極出現高壓,經過第三電阻R3/第四電 阻R4的分壓電路的分壓在第五節點5得到一較低電壓,當節點5電壓較高時,通過第一穩 壓二極管Z1將該電壓限幅以獲得穩定的負載信號;當有負載且在AC交流輸出負半周時, 電流從第三節點3經過第二二極管D2、第二三極管T2發射結/第二電阻R2(T2基極偏置 電阻)流至第四節點4,經過負載至第二節點2,然后從節點2經過第三二極管D3第一節點 1,此時第一二極管D1/第四二極管D4和第一三極管T1反偏,當第二二極管D2導通電壓略 高于第二三極管T2基極和發射極間導通電壓時,調整第二電阻R2使第二三極管T2導通, 北放大的電流經第二三極管T2流至第二三極管T2的集電極,則該第二三極管T2集電極出現高壓,經過第五電阻R5/第四電阻R4的分壓電路進行分壓,在第五節點5得到一較低電 壓,當第五節點5的電壓較高時,通過第一穩壓二極管Z1將該電壓限幅以獲得穩定的負載信號。由于當交流輸出過零前后一段時間,瞬時電壓比較低,第一三極管T1/第二三極 管T2不能導通或者第五節點5分壓過低,從而可能使負載信號出現不需要的凹槽,因此較 佳的,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在分壓電路15的輸出端還設有一采樣保持電路17,具體該采 樣保持電路可以為一電容C1,其一端連接于該分壓電路15的輸出端,另一端接地,增加該 采樣保持電路可以消除這個凹槽。為便于調試,一般取R3 = R5,這樣三極管T1和三極管 T2性能相近,正半周時,充放電時間常數為^ = R3XC1,負半周時,充放電時間常數為
= R5XC1, = x2 ;調整CI和R3/R5的值,使T = T 2比較大,電容C1在交流過零點緩 慢放電,其電壓降低較少,在電壓尚未降至不可辨別前,交流輸出瞬時電壓升高,第五節點5 開始充電,由于第一穩壓二極管Z1的作用,第五節點5的高壓被限制,這樣就可以將交流輸 出零點附近出現的窄脈沖消除,從而可以獲得一恒定負載信號。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逆變電源裝置的第二較佳實施例的電路圖。為減小本實用 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三二極管D3和第四二極管D4的正向壓降,降低損耗,本實用新型 第二較佳實施例分別采用第一 M0S管Ml和第二 M0S管M2替代第一較佳實施例中的第三二 極管D3和第四二極管D4。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中,第一 M0S管Ml的源極和漏極分別接 于第一節點1和第二節點2,串連的第六電阻R6/第七電阻R7連接于第一節點1和第三節 點3之間,目的是組成分壓網絡使該第六電阻R6/第七電阻R7的公共節點(即第七節點7) 獲得一合理驅動電壓,該第一 M0S管Ml的柵極連接至該第七節點7。第二 M0S管M2的源極 和漏極分別接于第三節點3和第四節點4,串聯的第八電阻R8/第九電阻R9連接于第一節 點1和第三節點3,目的也是組成分壓網絡使該第八電阻R8/第九電阻R9的公共節點(即 第六節點6)獲得一合理驅動電壓,該第一 M0S管M2的柵極連接至該第六節點6。在AC交 流輸出正半周時,第九電阻R9/第八電阻R8組成的分壓網絡使該第六節點6獲得一驅動電 壓,該驅動電壓范圍在10V 20V之間,較佳的,當該驅動電壓較高時,還可通過一第二穩壓 二極管Z2進行穩壓,將該第六節點6電壓限制于其擊穿電壓,此時該第二 M0S管M2導通; 而在AC交流輸出負半周時,第七電阻R7/第六電阻R6組成的分壓網絡使第七節點7獲得 一驅動電壓,該驅動電壓范圍在10V 20V之間,較佳的,當該驅動電壓較高時,還可通過設 置一第三穩壓二極管Z3進行穩壓,將該第七節點7的電壓限制于其擊穿電壓,此時第一M0S 管Ml導通。因為第一 M0S管Ml和第二 M0S管M2的導通電壓極低,其壓降和功耗就很低, 這就達到了降低損耗的目的。為簡化電路,當負載較輕時(負載電流較小),可以將三極管發射結作為檢測電路 的觸發電路,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逆變電源裝置的第三較佳實施例的電路圖。本實用新 型第三較佳實施例中,并聯于第一二極管D1的第一三極管T1發射結和基極分別與第一節 點1和第二節點2相連接,集電極仍與分壓電路15的第三電阻R3連接,并聯于第二二極管 D2的第二三極管T2發射結和基極分別連接第三節點3和第四節點4,集電極仍與分壓電 路15的第五電阻R5相連,其余電路不變。一般來說,本實用新型第三較佳實施例中要求第 一三極管T1和第二三極管T2的基極能耐受較大電流。在AC交流輸出正半周時,電流經第 一三極管T1發射結至第二節點2,經過負載至第四節點4,然后從第四節點4經第二二極管D2流至第三節點3,此時第一二極管D1/第二三極管T2反偏,因此第一三極管T1導通,其集 電極獲得高電壓,經過分壓電路15的第三電阻R3和第四電阻R4分壓,在第五節點5獲得 低電壓,經穩壓二極管Z1和充放電保持電容C1的限幅和保持,第五節點5獲得一合理穩定 低壓信號;而在AC交流輸出負半周時,電流經第二三極管T2發射結至第四節點4,經過負 載至第二節點2,然后從第二節點2經第一二極管D1流至第一節點1,此時第二二極管D2/ 第一三極管T1反偏,因此第二三極管T2導通,其集電極獲得高電壓,經過分壓電路15的第 五電阻R5和第四電阻R4分壓后,在第五節點5獲得低電壓,經第一穩壓二極管Z1和充放 電保持電容C1的限幅和保持,第五節點5獲得一合理穩定低壓信號;這樣在整個交流電周 期內負載信號均能保持合理穩定的電壓。可見,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當有負載時,負載電流只要達到P A級,第一二極 管D1和第二二極管D2上的壓降可以使第一三極管T1/第二三極管T2導通,從而分壓電路 上可獲得一負載信號反饋至逆變器,達到了可以檢測到小負載的目的,從而解決了現有技 術負載很小時會判斷成無負載而使小負載無法使用的問題。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 型。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均可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 飾與改變。因此,本實用新型的權利保護范圍,應如權利要求書所列。
權利要求一種逆變電源裝置,包含逆變器,連接一直流輸入電壓,用于將該直流輸入電壓轉換為交流輸出電壓,該逆變器具有第一交流輸出端和第二交流輸出端,該第一交流輸出端和第二交流輸出端之間用于連接負載;第一交流取樣電路,連接于該第一交流輸出端與該負載之間,用于取樣交流信號;第二交流取樣電路,連接于該第二交流輸出端與該負載之間,用于取樣交流信號;第一采樣放大整形電路,與該第一交流取樣電路并聯連接于該第一交流輸出端與該負載之間,用于將取樣到的交流信號放大并整形;第二采樣放大整形電路,與該第二交流取樣電路并聯連接于該第二交流輸出端與該負載之間,用于將取樣到的交流信號放大并整形;分壓電路,連接于該第一采樣放大整形電路和該第二采樣放大整形電路的輸出端,并與該逆變器的輸出參考地相連接,用于將放大整形后的交流信號分壓,并反饋一負載信號至該逆變器,其中,該交流信號相對于該輸出參考地為正電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逆變電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采樣放大整形電路包含一 第一三極管,該第一三極管的發射結與基極連接在該第一交流輸出端與該負載之間,該第 一三極管的集電極與該分壓電路相連接;該第二采樣放大整形電路包含一第二三極管,該 第二三極管的發射結與基極連接在該第二輸出端與該負載之間,該第二三極管的集電極與 該分壓電路相連接。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逆變電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交流取樣電路包含第一二 極管和第三二極管,該第一二極管和第三二極管反向并聯連接于該第一交流輸出端與該負 載之間,用以取樣交流信號,并提供交流通路。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逆變電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二交流取樣電路包含第二二 極管和第四二極管,該第二二極管和第四二極管反向并聯連接連接于該第二交流輸出端與 該負載之間,用以取樣交流信號,并提供交流通路。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逆變電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交流取樣電路包含第一二 極管和第一 M0S管,該第一 M0S管的源極與該第一二極管的陽極共同連接于該第一交流輸 出端,該第一 M0S管的漏極與該第一二極管的陰極共同連接于該負載,該第一 M0S管的柵極 連接至一連接于該第一交流輸出端與該第二交流輸出端之間的分壓網絡,該分壓網絡用于 使該柵極在第二交流輸出端為正時獲得一驅動電壓。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逆變電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驅動電壓范圍在10V 20V之間。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逆變電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M0S管柵極還連接一穩壓二 極管,用以對施加在該柵極上的電壓進行限幅。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逆變電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二交流取樣電路包含第二二 極管和第二 M0S管,該第二 M0S管的源極與該第二二極管的陽極共同連接于該第二交流輸 出端,該第二 M0S管的漏極與該第二二極管的陰極共同連接于該負載,該第二 M0S管的柵 極連接至一連接于該第一交流輸出端與該第二交流輸出端之間的另一分壓網絡,該另一分 壓網絡用于使該柵極在第一交流輸出端為正時獲得一驅動電壓,該驅動電壓范圍在10V 20V之間。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逆變電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二M0S管柵極還連接一穩壓二 極管,用以對施加在該柵極上的電壓進行限幅。
10.如權利要求4或9所述的逆變電源裝置,其特征在于,在該第一三極管與該負載之 間,連接一第一電阻;在該第二三極管與該負載之間,連接一第二電阻。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逆變電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分壓電路至少包括第三電阻、 第四電阻以及第五電阻,該第三電阻與該第五電阻分別連接于該第一三極管與該第二三極 管的集電極,并共同連接于該第四電阻的一端。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逆變電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四電阻的另一端接該輸出 參考地。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逆變電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逆變電源裝置還包含一穩壓 電路,該穩壓電路一端連接于該第三電阻與該第四電阻之間,另一端接該輸出參考地。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逆變電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穩壓電路為一穩壓二極管,該 穩壓二極管陽極接該輸出參考地,陰極接于該第三電阻和第四電阻之間。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逆變電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逆變電源裝置還包含一采樣 保持電路,該采樣保持電路一端連接于該第三電阻和該第四電阻之間,另一端接該輸出參 考地,用以避免該負載信號出現凹槽。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逆變電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采樣保持電路為一電容,該電 容一端接于該第三電阻與該第四電阻之間,另一端接該輸出參考地。
1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逆變電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交流取樣電路包含第一二 極管,該第二交流取樣電路包含第二二極管,該第一二極管與該第一三極管并聯接于該第 一交流輸出端與該負載之間,該第二二極管與該第二三極管并連接于該第二交流輸出端與 該負載之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逆變電源裝置,其包括逆變器、第一交流取樣電路、第二交流取樣電路、第一采樣放大整形電路、第二采樣放大整形電路以及分壓電路,通過第一交流取樣電路和第二交流取樣電路分時取樣交流信號,并將取樣到的交流信號分別經第一采樣放大整形電路和第二采樣放大整形電路放大整形后輸出至分壓電路分壓后,反饋一負載信號至逆變器,解決了小負載時會將小負載判斷成無負載而使帶有休眠待機功能的逆變器進入休眠待機狀態,致使小負載無法使用的問題。
文檔編號H02M7/537GK201608658SQ200920291780
公開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11日 優先權日2009年12月11日
發明者洪偉弼, 陸元成 申請人:紐福克斯光電科技(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