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動能循環式集束發動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 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能將電動能轉變為機械能,再把機械能轉變為電動能的電動 能循環式集束發動機。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技術中的發動機,如電動機、燃油機、蒸汽機、水能機、風動機構造一般 由曲軸連桿機構,配氣機構,燃料系、潤滑系、冷卻系和電路部分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將電 能、流體油或水,風力或蒸汽經過上述機構的連續傳動轉換,這些傳動轉換過程不僅有較大 的磨擦阻力,還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并能導致動力呈逐漸下降情形。如果不連續提供燃料和 能源,發動機就無法工作,對外不能輸出動力,它不僅結構復雜,造價高、體積大、功率小。要 靠消耗能源來維持動力,而且燃燒后的熱廢氣在排放時會產生較大的爆炸噪音,很容易產 生溫室效應,它不僅浪費資源,而且會影響環境,不利于環保,所以說它是一個不夠完善的 發動機。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采用杠桿的原理,提供一種由電能轉變為機械能再把機 械能轉變為電動能,來重新進行傳動轉換的電動能循環式集束發動機。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電動能循環式集束發動機,是利用杠桿原 理來達到省力條件,它主要由電動機、聯軸套連接在機殼中的輸入軸,機殼中置有輸入杠桿 軌道室、中間杠桿軌道室和輸出杠桿軌道室連成一體,在輸入杠桿軌道室中,第一縱向杠桿 支撐軸把第一杠桿軌道和第二杠桿軌道并列橫向懸掛在輸入杠桿軌道室中間;在中間杠桿 軌道室中,第二縱向杠桿支撐軸把第一杠桿軌道和第二杠桿軌道并列橫向懸掛在中間杠 桿軌道室中間;在輸出杠桿軌道室中,第三縱向杠桿支撐軸把第一杠桿軌道和第二杠桿軌 道并列橫向懸掛在輸出杠桿軌道室中間;在上述的每個杠桿軌道室中的第二杠桿軌道內端 安裝一個主動行星輪;第一杠桿軌道外端安裝一個主動行星輪;并使主動行星輪的另一端 與輸入軸的一個撥叉連接;上述杠桿軌道的被動臂內端與被動行星輪一端連接,被動行星 輪的另一端與中間軸被動撥叉連接,再由中間軸同軸中的主動撥叉與中間主動行星輪一端 連接,中間主動行星輪另一端又與中間軌道室中的中間杠桿軌道的主動臂軌道連接,另一 端被動臂軌道又與中間被動行星輪一端連接,行星輪的另一端又與另一中間軸被動撥叉連 接,中間軸同軸中主動撥叉又與輸出杠桿軌道室的輸出主動行星輪一端連接,輸出主動行 星輪的另一端又與輸出杠桿軌道一端主動臂軌道連接,另一端的杠桿軌道被動臂又與輸出 被動行星輪一端連接,輸出被動行星輪另一端與輸出軸撥叉連接,最后經輸出軸、聯軸套再 到發電機連接組成。第一杠桿軌道和第二杠桿軌道均由主動臂,被動臂,桿身和支撐軸孔組成,軌道呈 橢圓形,橢圓形上帶有凹槽,中段上下均勻設有一段水平面滑道,滑道長度與杠桿臂的工作 擺程相等,軌道內側邊開有一個方便與行星輪在軌道中對位連接的標記孔,如將二者對齊,便可將輸入軸,多個中間軸或輸出軸直接裝進機體內的軸承座孔中,亦使行星輪與各軸撥 叉之間進行連接。在輸入軸、輸出軸上呈水平線的兩邊,有前后間隙距離各制有一個朝向相反的半 圓形撥叉,并在中間傳動軸上兩邊置有兩個,中間軸它與前者所不同之處是由兩個被動撥 叉去承接被動行星輪的傳遞動力,然后并把動力由同軸中的主動撥叉再傳給主動行星輪推 動杠桿主動臂再帶動被動臂,推動被動行星輪作同步動力傳動轉換作用。發動機工作原理當接通電動機電源使電動機啟動旋轉,旋轉的力量經聯軸套傳 給機體內輸入軸,并帶動兩邊的撥叉分別驅動兩個主動行星輪,使行星輪下端輪面繞輸入 軸旋轉,上端輪面繞杠桿的主動臂橢圓形軌道旋轉,迫使杠桿以杠桿上的支撐軸在機體上 的支撐為支點,分別使一個杠桿主動臂向上移動,另一個杠桿主動臂向下移動,并同時帶動 杠桿的另一端的一個杠桿被動臂向下移動,另一個杠桿被動臂向上移動。使杠桿的主動臂 和被動臂的行程逐漸縮小,被動臂的集束壓力同時增加(因為設置被動臂是主動臂的幾分 之一,所以動力比按一比幾的比例提升),當行程終了時,行星輪從杠桿臂橢圓形軌道上的 水平面滑道上瞬時滑過,與此同時,杠桿被動臂軌道推動被動行星輪旋轉并推動中間傳動 軸上的被動撥叉再帶動同軸中的主動撥叉又推動中間主動行星輪,并迫使中間杠桿主動臂 軌道又以杠桿支撐軸在機體上為支點擺,并同步帶動被動臂軌道,(此時,動力傳遞因經過 了第二道杠桿的集束作用,第二次被放大)推動被動行星輪再推動中間傳動軸的被動撥叉 帶動同軸中主動撥叉再推動中間主動行星輪又迫使輸出杠桿主動臂軌道重復前序的傳動 過程。并使其動力進行第三次提升,最后,由輸出軸將動力經聯軸套傳遞給發電機發電,并 將發出的電能通過導線傳遞給電動機實現重新循環,同時,將多余的轉矩對外輸出的電動 能循環式集束發動機的工作原理。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采用杠桿的原理,可以實現既節能又環保,無排 放、無噪音、功率大、體積小、結構簡單、造價成本低、適用范圍廣,還可一機多用,并對外提 供動力源。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主視示意圖;圖3為圖1的俯視示意圖;圖4為圖1的左視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工作原理示意圖。附圖中1電動機;2輸入軸;3輸入杠桿軌道室;4中間杠桿軌道室;5輸出杠桿軌 道室;6第一縱向杠桿支撐軸;7第二縱向杠桿支撐軸;8第三縱向杠桿支撐軸;9第一杠桿 軌道;10第二杠桿軌道;11主動行星輪;12中間軸;13輸出主動行星輪;14輸出軸;15發電 機;16中間軸;17、18飛輪;19被動行星輪。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參照附圖1是一種電動能循環式集束發動機,是利用杠桿原理來達到省力條件,由電動機(1)、聯軸套連接在機殼中的輸入軸(2),機殼中置有輸入杠桿軌道室(3)、中間杠 桿軌道室(4)和輸出杠桿軌道室(5)連成一體,在輸入杠桿軌道室(3)中,第一縱向杠桿支 撐軸(6)把第一杠桿軌道(9)和第二杠桿軌道(10)并列橫向懸掛在輸入杠桿軌道室(3)中 間;在中間杠桿軌道室(4)中,第二縱向杠桿支撐軸(7)把第一杠桿軌道(9)和第二杠桿軌 道(10)并列橫向懸掛在中間杠桿軌道室⑷中間;在輸出杠桿軌道室(5)中,第三縱向杠 桿支撐軸(8)把第一 杠桿軌道(9)和第二杠桿軌道(10)并列橫向懸掛在輸出杠桿軌道室 (5)中間;杠桿軌道的主動臂一端與主動行星輪(11) 一端連接,主動行星輪的另一端與輸 入軸撥叉連接,另一端杠桿軌道的被動臂與被動行星輪一端連接,被動行星輪的另一端與 中間軸(12)被動撥叉連接,再由中間軸同軸中的主動撥叉與中間主動行星輪一端連接,中 間主動行星輪另一端又與中間軌道室(4)中的中間杠桿軌道的主動臂軌道連接,另一端被 動臂軌道又與中間被動行星輪一端連接,行星輪的另一端又與另一中間軸被動撥叉連接, 中間軸同軸中主動撥叉又與輸出杠桿軌道室(5)的輸出主動行星輪(13) —端連接,輸出主 動行星輪(13)的另一端又與輸出杠桿軌道一端主動臂軌道連接,另一端的杠桿軌道被動 臂又與輸出被動行星輪一端連接,輸出被動行星輪(19)另一端與輸出軸撥叉連接,最后經 輸出軸(14)、聯軸套再到發電機(15)連接組成。圖中的第一杠桿軌道(9)和第二杠桿軌道(10)均由主動臂,被動臂,桿身和支撐 軸孔組成,軌道呈橢圓形,橢圓形上帶有凹槽,中段上下均勻設有一段水平面滑道,滑道長 度與杠桿臂的工作擺程相等,軌道內側邊開有一個方便與行星輪在軌道中對位連接的標記 孔,如將二者對齊,便可將輸入軸,多個中間軸或輸出軸直接裝進機體內的軸承座孔中,亦 使行星輪與各軸撥叉之間進行連接。在輸入軸(2)、輸出軸(14)上呈水平線的兩邊,有前后間隙距離各制有一個朝向 相反的半圓形撥叉,并在中間傳動軸上兩邊置有兩個,中間軸它與前者所不同之處是由兩 個被動撥叉去承接被動行星輪的傳遞動力,然后并把動力由同軸中的主動撥叉再傳給與連 接中的下一個主動行星輪(11)推動另一個杠桿主動臂再帶動被動臂,推動被動行星輪(19 作同步動力傳動轉換作用。在圖5中輸入軸(2)前端有一段與聯軸套連接的六角軸,隨后兩端置有與軸承連 接的軸頸,在中段軸體兩邊由左前、右后各置一個朝向相反的半圓形撥叉,是把電動機(1) 的旋轉動力分左右均勻傳給兩個主動行星輪并驅動兩個杠桿軌道(9、10)呈異向作上下運 動而作功。在圖5中輸出軸(14)和輸入軸(2)構造基本相同,不同點是軸叉圓弧尺寸比輸入 軸(2)小,功用是把輸出軌道杠桿經被動行星輪傳來的機械壓力轉變為轉矩對外輸出給 發電機(15)發電或外傳。在圖5中的中間軸(16)、中間軸(12)所示構造是輸入軸和輸出軸的共性組合,不 同點是變前,后端的六角軸為圓軸而連接飛輪(17)和飛輪(18)增加慣性,在中段增制一 道大軸頸分承負荷。功用是將輸入軌道杠桿傳給被動行星輪的機械壓力傳給中間軌道室中 的主動行星輪并推動中間杠桿來重復機械壓力,使壓力呈平方倍數形式增大。在圖5中的主動行星輪(11)由鋼內和外減磨層組成的薄壁圓形空心輪,用以減小 沖擊力,增加反彈回射力,實現柔性傳動,它由一端輪面連接輸入軸或中間主動軸撥叉,另 一端連接杠桿主動臂軌道,它的外徑尺寸可決定杠桿的擺程,可替代現有技術中的連桿作用,可將輸入軸的旋轉運動轉變為杠桿的上下往復運動。被動行星輪(19)它是一個圓形鋼 質實體,在杠桿被動臂軌道內與中間軸被動撥叉或輸出軸撥叉之間進行連動,替代現有技 術中的連桿作用。
在圖5中的杠桿由主動臂,被動臂及支撐軸孔成一體,臂內制成橢圓形軌道,軌道 上制有凹槽,在軌道中段上、下表面,制一段水平面滑道,尺寸與杠桿工作擺程相等,主要原 因,是解決杠桿工作時弧旋差。用不等式相同杠桿進行同軸并列,使兩端力臂受異向支承處 于平衡,擺動時按力比產生機械壓力,替代現有燃氣壓力技術而節能。
權利要求1.一種電動能循環式集束發動機,是利用杠桿原理來達到省力條件,特征在于由電 動機(1)、聯軸套連接在機殼中的輸入軸O),機殼中置有輸入杠桿軌道室(3)、中間杠桿軌 道室(4)和輸出杠桿軌道室( 連成一體,在輸入杠桿軌道室C3)中,第一縱向杠桿支撐軸 (6)把第一杠桿軌道(9)和第二杠桿軌道(10)并列橫向懸掛在輸入杠桿軌道室(3)中間; 在中間杠桿軌道室中,第二縱向杠桿支撐軸(7)把第一杠桿軌道(9)和第二杠桿軌道 (10)并列橫向懸掛在中間杠桿軌道室中間;在輸出杠桿軌道室(5)中,第三縱向杠桿 支撐軸(8)把第一杠桿軌道(9)和第二杠桿軌道(10)并列橫向懸掛在輸出杠桿軌道室(5) 中間;在上述的每個杠桿軌道室中的第二杠桿軌道(10)內端安裝一個主動行星輪(11);第 一杠桿軌道(9)外端安裝一個主動行星輪;并使主動行星輪的另一端與輸入軸的一個撥叉 連接;上述杠桿軌道的被動臂內端與被動行星輪一端連接,被動行星輪的另一端與中間軸 (12)被動撥叉連接,再由中間軸同軸中的主動撥叉與中間主動行星輪一端連接,中間主動 行星輪另一端又與中間軌道室中的中間杠桿軌道的主動臂軌道連接,另一端被動臂軌 道又與中間被動行星輪一端連接,行星輪的另一端又與另一中間軸被動撥叉連接,中間軸 同軸中主動撥叉又與輸出杠桿軌道室( 的輸出主動行星輪(1 一端連接,輸出主動行星 輪(1 的另一端又與輸出杠桿軌道一端主動臂軌道連接,另一端的杠桿軌道被動臂又與 輸出被動行星輪一端連接,輸出被動行星輪另一端與輸出軸撥叉連接,最后經輸出軸(14)、 聯軸套再到發電機(1 連接組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能循環式集束發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杠桿軌 道(9)和第二杠桿軌道(10)均由主動臂,被動臂,桿身和支撐軸孔組成,軌道呈橢圓形,橢 圓形上帶有凹槽,中段上下均勻設有一段水平面滑道,滑道長度與杠桿臂的工作擺程相等, 軌道內側邊開有一個方便與行星輪在軌道中對位連接的標記孔,如將二者對齊,便可將輸 入軸,多個中間軸或輸出軸直接裝進機體內的軸承座孔中,亦使行星輪與各軸撥叉之間進 行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能將電動能轉變為機械能,再把機械能轉變為電動能的電動能循環式集束發動機。它是利用杠桿原理來達到省力條件,它主要由電動機、聯軸套連接在機殼中的輸入軸,機殼中置有輸入杠桿軌道室、中間杠桿軌道室和輸出杠桿軌道室連成一體,在每一間杠桿軌道室中,由一根縱向杠桿支撐軸把兩道相同的杠桿軌道并列橫向懸掛在軌道室中間;在一根杠桿軌道內端安裝一個主動行星輪;另一根杠桿軌道外端安裝一個主動行星輪;并使主動行星輪的另一端與輸入軸的一個撥叉連接;本實用新型可以實現既節能又環保,無排放、無噪音、功率大、體積小、結構簡單、造價成本低、適用范圍廣,還可一機多用,并對外提供動力源。
文檔編號H02K53/00GK201877991SQ201020232790
公開日2011年6月22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19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19日
發明者李漢明 申請人:李漢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