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直流無刷電機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直流無刷電機結構。
技術背景傳統的直流無刷電機,控制器安裝在非轉軸伸出端(即后端蓋上),該結構電機無論是抽風還是送風,控制器都會被電機本體擋住,不利于空氣的流動散熱,因此,需要設計散熱結構為電路板上的模塊散熱,既提高了電機的成本又占用電機結構空間。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直流無刷電機結構,它結構簡單,降低生產成本,利于控制器散熱,散熱效果好。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予以實現的。一種直流無刷電機結構,包括定子組件、轉子組件、轉軸、外殼、前端蓋、后端蓋和控制器,前端蓋和后端蓋安裝在外殼的兩端,轉子組件與定子組件磁耦合并安裝到外殼里面,轉軸安裝在轉子組件上,控制器安裝在前端蓋端部,轉軸伸入控制器里面并從控制器端部伸出。上述所述的控制器包括控制盒和安裝有電子元器件的電路板,控制盒與前端蓋安裝連接起來。上述所述的控制盒頂面和電路板中間開有可供轉軸通過的通孔,控制盒的底面上軸向向下延伸出凸臺,電路板嵌入凸臺里并且安裝在控制盒里面。上述所述的控制盒端部凸出第一擋水墻,在第一擋水墻上方、轉軸上安裝有防水罩,第一擋水墻伸入到防水罩里面。上述所述的前端蓋的端面向上凸出第二擋水墻,在第二擋水墻的頂部上方位置、 控制盒的里面設置第二擋水圈,第二擋水圈套裝在電機轉軸上。上述所述的在第一擋水墻的頂部上方位置、防水罩的里面設置第一擋水圈,第一擋水圈套裝在電機轉軸上。上述所述的在第二擋水墻的下方、前端蓋的底面上軸向向下凸出前軸承室,前軸承室里面安裝有前軸承,前軸承支承在電機轉軸上。上述所述的后端蓋上設置有后軸承室,后軸承室里面安裝有后軸承,后軸承支承在電機轉軸上。上述所述的外殼設有若干散熱筋,若干散熱筋均勻周向分布在外殼的外壁面上。上述所述的前端蓋和后端蓋通過螺栓安裝在外殼兩端。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效果1)本實用新型包括定子組件、轉子組件、轉軸、外殼、前端蓋、后端蓋和控制器,前端蓋和后端蓋安裝在外殼的兩端,轉子組件與定子組件磁耦合并安裝到外殼里面,轉軸安裝在轉子組件上,控制器安裝在前端蓋端部, 轉軸伸入控制器里面并從控制器端部伸出,結構簡單,降低生產成本,利于控制器散熱,散熱效果好;幻控制器包括控制盒和安裝有電子元器件的電路板,控制盒與前端蓋安裝連接起來,控制盒的底面上軸向向下延伸出凸臺,電路板嵌入凸臺里安裝在控制盒里面,結構設計合理、緊湊;幻控制器端部凸出第一擋水墻,在第一擋水墻上方、轉軸上安裝有防水罩, 第一擋水墻伸入到防水罩里面,作為第一重防水保護,在第一擋水墻的頂部上方位置、防水罩的里面設置第一擋水圈,第一擋水圈套裝在電機轉軸上,作為第二重防水保護,前端蓋的端面向上凸出第二擋水墻,在第二擋水墻的頂部上方位置、控制器的里面設置第二擋水圈, 第二擋水圈套裝在電機轉軸上,作為第三重防水保護,三重防水保護,防水效果好;4)外殼設有若干散熱筋,若干散熱筋均勻周向分布在外殼的外壁面上,散熱效果好。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分解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如圖1、圖2和圖3所示,一種直流無刷電機結構,包括定子組件1、轉子組件2、轉軸3、外殼4、前端蓋5、后端蓋6和控制器7,前端蓋5和后端蓋6安裝在外殼4的兩端,轉子組件2與定子組件1磁耦合并安裝到外殼4里面,轉軸3安裝在轉子組件2上,控制器7 安裝在前端蓋5端部,轉軸3伸入控制器7里面并從控制器7端部伸出;控制器7包括控制盒74和安裝有電子元器件的電路板73,控制盒74與前端蓋5通過螺釘安裝連接起來, 控制盒74的底面上軸向向下延伸出凸臺72,電路板73嵌入凸臺72里安裝在控制盒74里面;控制盒74頂面和電路板73中間開有可供轉軸通過的通孔75 ;控制盒74端部凸出第一擋水墻71,在第一擋水墻71上方、轉軸3上安裝有防水罩8,第一擋水墻71伸入到防水罩 8里面;前端蓋5的端面向上凸出第二擋水墻51,在第二擋水墻51的頂部上方位置、控制盒 74的里面設置第二擋水圈92,第二擋水圈92套裝在電機轉軸3上;在第一擋水墻71的頂部上方位置、防水罩8的里面設置第一擋水圈91,第一擋水圈91套裝在電機轉軸3上;在第二擋水墻51的下方、前端蓋5的底面上軸向向下凸出前軸承室52,前軸承室52里面安裝有前軸承53,前軸承53支承在電機轉軸3上;后端蓋6上設置有后軸承室61,后軸承室61 里面安裝有后軸承62,后軸承62支承在電機轉軸3上;外殼4設有若干散熱筋41,若干散熱筋41均勻周向分布在外殼4的外壁面上;前端蓋5和后端蓋6通過螺栓10安裝在外殼 4兩端。本實用新型控制器7安裝在前端蓋5端部,轉軸3伸入控制器7里面并從控制器 7端部伸出,無論電機是抽風還是送風,控制器7都會被電機本體擋住,利于空氣的流動散熱,電機散熱效果好;同時電機上設置三道防水線,第一擋水墻71伸入到防水罩8里面,作為第一道防水線,防止外面水進入電機,在第一擋水墻71的頂部上方位置、防水罩8的里面設置第一擋水圈91,第一擋水圈91套裝在電機轉軸3上,作為第二道防水線,防止水流沿轉軸3進入電機內部,前端蓋5的端面向上凸出第二擋水墻51,在第二擋水墻51的頂部上方位置、控制器7的里面設置第二擋水圈92,第二擋水圈92套裝在電機轉軸3上,作為第三道防水線,防止進入控制器的水進入電機內部,保證電機防水。
權利要求1.一種直流無刷電機結構,包括定子組件(1)、轉子組件O)、轉軸(3)、外殼、前端蓋(5)、后端蓋(6)和控制器(7),前端蓋(5)和后端蓋(6)安裝在外殼(4)的兩端,轉子組件(2)與定子組件(1)磁耦合并安裝到外殼(4)里面,轉軸C3)安裝在轉子組件( 上,其特征在于控制器(7)安裝在前端蓋(5)端部,轉軸(3)伸入控制器(7)里面并從控制器 (7)端部伸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直流無刷電機結構,其特征在于控制器(7)包括控制盒(74)和安裝有電子元器件的電路板(73),控制盒(74)與前端蓋( 安裝連接起來。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直流無刷電機結構,其特征在于控制盒(74)頂面和電路板(7 中間開有可供轉軸C3)通過的通孔(75),控制盒(74)的底面上軸向向下延伸出凸臺(72),電路板(73)嵌入凸臺(72)里并且安裝在控制盒(74)里面。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種直流無刷電機結構,其特征在于控制盒(74)端部凸出第一擋水墻(71),在第一擋水墻(71)上方、轉軸C3)上安裝有防水罩(8),第一擋水墻 (71)伸入到防水罩(8)里面。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種直流無刷電機結構,其特征在于前端蓋(5)的端面向上凸出第二擋水墻(51),在第二擋水墻(51)的頂部上方位置、控制盒(74)的里面設置第二擋水圈(92),第二擋水圈(9 套裝在電機轉軸( 上。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直流無刷電機結構,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擋水墻(71)的頂部上方位置、防水罩(8)的里面設置第一擋水圈(91),第一擋水圈(91)套裝在電機轉軸 ⑶上。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直流無刷電機結構,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擋水墻(51)的下方、前端蓋(5)的底面上軸向向下凸出前軸承室(52),前軸承室(5 里面安裝有前軸承 (53),前軸承(53)支承在電機轉軸(3)上。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直流無刷電機結構,其特征在于后端蓋(6)上設置有后軸承室(61),后軸承室(61)里面安裝有后軸承(62),后軸承(6 支承在電機轉軸(3) 上。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直流無刷電機結構,其特征在于外殼(4)設有若干散熱筋(41),若干散熱筋Gl)均勻周向分布在外殼的外壁面上。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直流無刷電機結構,其特征在于前端蓋(5)和后端蓋 (6)通過螺栓(10)安裝在外殼(4)兩端。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直流無刷電機結構,包括定子組件(1)、轉子組件(2)、轉軸(3)、外殼(4)、前端蓋(5)、后端蓋(6)和控制器(7),前端蓋(5)和后端蓋(6)安裝在外殼(4)的兩端,轉子組件(2)與定子組件(1)磁耦合并安裝到外殼(4)里面,轉軸(3)安裝在轉子組件(2)上,控制器(7)安裝在前端蓋(5)端部,轉軸(3)伸入控制器(7)里面并從控制器(7)端部伸出,該結構簡單,降低生產成本,利于控制器散熱,散熱效果好。
文檔編號H02K5/10GK202068304SQ20112018219
公開日2011年12月7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1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1日
發明者馬云 申請人:中山大洋電機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