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同時操作全景式遮陽蓬頂玻璃和卷簾的單一電機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全景式遮陽蓬頂的電機結構,更加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用于 同時操作全景式遮陽蓬頂玻璃和卷簾的單一電機結構。
背景技術:
全景式遮陽蓬頂占據了車頂面板的大部分,該全景式遮陽蓬頂由玻璃制成并且被 設置成能夠選擇性地被開啟以用于新鮮空氣進入并且具有設計上的美觀享受,該全景式遮 陽蓬頂在當今的車輛中頻繁使用。
通過使用這種全景式遮陽蓬頂,在車輛運行或者停止的時候,車輛中的乘客和司 機可以更多地暴露在陽光下,并且在路上行駛的時候,如果全景式遮陽蓬頂被開啟的話,則 汽車內的乘客和司機感到更加地精神振作。
車頂不再由鋼制成而是由玻璃或者纖維材料制成,并且在常規(guī)的全景式遮陽蓬頂 中,其如圖1所示,設置在車輛外表面上的全景式遮陽蓬頂玻璃I來回移動,并且布置在車 輛內表面上的電動卷簾2也來回移動,從而遮擋陽光。
此外,在車頂3的后端設置有電機和必要的致動構件來使得全景式遮陽蓬頂玻璃 I和電動卷簾2移動。
然而,在常規(guī)的全景式遮陽蓬頂結構中,如圖2和圖3所示,使用分離的電機4和 5來使得全景式遮陽蓬頂玻璃I和卷簾2進行移動,并且電機和致動構件一直互相連接,并 且它們被布置成使得每個致動構件單獨地操作,這導致了部件的摩擦和由于車輛振動而產 生的噪音。
并且,由于安裝在全景式遮陽蓬頂組件內的兩個電機4和5占據了相當大的空間, 設計者們在設計車輛時面臨著獲取空間的難題。此外,由于這兩個電機的存在,車輛的重量 不必要地增加了,導致了較低的燃油效率。
公開于本發(fā)明背景部分的信息僅僅旨在增加對本發(fā)明的總體背景的理解,而不應 當被視為承認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該信息構成已為本領域一般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現有技術。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各個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種單一電機結構,其中僅僅使用了一個電機來致 動全景式遮陽蓬頂玻璃和卷簾,同時在電機連接結構中使用了中繼原理,從而電機的體積 和重量可以得到減小。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中,一種用于操作全景式遮陽蓬頂玻璃和卷簾的單一電機結 構,該單一電機結構可以包括電機,所述電機向所述全景式遮陽蓬頂玻璃和所述卷簾供應動力;旋轉軸,所述旋轉軸能夠旋轉地連接到所述電機的一側,從而將所述動力傳輸到所述 全景式遮陽蓬頂玻璃和所述卷簾;第一致動齒輪和第二致動齒輪,該第一致動齒輪和第二 致動齒輪與所述旋轉軸對稱地間隔開預定距離;第一致動構件,該第一致動構件與所述第 一致動齒輪結合在一起,從而與該第一致動齒輪一同旋轉來控制所述全景式遮陽蓬頂玻璃 的開啟-關閉;第二致動構件,該第二致動構件與所述第二致動齒輪結合在一起,從而與該 第二致動齒輪一同旋轉來控制所述卷簾的開啟-關閉;以及第一致動中繼構件和第二致動 中繼構件,該第一致動中繼構件和第二致動中繼構件分別與所述第一致動構件和所述第二 致動構件的每一者結合在一起。
所述的單一電機結構還可以包括第一彈性構件和第二彈性構件,該第一彈性構件 和第二彈性構件分別與所述第一致動齒輪和所述第二致動齒輪的每一者相接合,從而向該 第一致動齒輪和第二致動齒輪提供彈力。
第一致動器和第二致動器獨立地致動所述第一致動中繼構件和所述第二致動中 繼構件。
所述單一電機結構還可以包括電池,該電池向所述電機、所述第一致動器和所述第二致動器供應電能。
所述第一致動器可以包括第一電磁體;并且所述第一致動器可以包括第二電磁 體。
所述單一電機結構還可以包括聯接到所述第一致動中繼構件和所述第二致動中 繼構件的導體,其中所述第一電磁體和第二電磁體利用第一開關或第二開關的每一者的操 作而被所述導體開啟,并且該第一電磁體和第二電磁體分別使得所述第一致動中繼構件和 所述第二致動中繼構件移動,從而該第一致動中繼構件和第二致動中繼構件使得所述第一 致動齒輪或第二致動齒輪移動而與所述電機選擇性地接合。
所述單一電機結構還可以包括第一彈性構件和第二彈性構件,該第一彈性構件和 第二彈性構件分別與所述第一致動齒輪和所述第二致動齒輪的每一者相接合,從而向該第 一致動齒輪和第二致動齒輪提供彈力,以使得該第一致動齒輪和第二致動齒輪從所述電機 脫離接合。
下蓋和上蓋相結合,從而在其中容納所述電機、所述第一致動齒輪和第二致動齒 輪、所述第一致動構件、所述第二致動構件、所述第一致動中繼構件、所述第二致動中繼構 件、所述第一彈性構件和第二彈性構件。
第一連接構件和第二連接構件設置在所述下蓋和上蓋的側面,從而向所述第一電 磁體和第二電磁體提供電能。
具有以上組件的本發(fā)明的功效是不用必須使用兩個電機和致動構件來致動全景 式遮陽蓬頂玻璃和卷簾,現在僅僅使用一個電機來完成同樣的工作,因此,在設計車輛時能 夠獲取更多的空間。
此外,通過僅僅使用一個電機和一個致動構件,有望能夠降低被不必要升高的車 輛重量,并且提高了總的燃料效率。
并且,電機和致動齒輪相結合,從而全景式遮陽蓬頂玻璃或者卷簾僅僅在開關被 選擇性地操作的時候才被開啟或關閉,這導致了內部齒輪的耐久性得到增強,并且導致了 來自各個部件的噪音和振動減少。
本發(fā)明的方法和裝置具有其他的特性和優(yōu)點,這些特性和優(yōu)點從并入本文中的附 圖和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
中將是顯而易見的,或者將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圖和隨后的具體實 施方式中進行詳細陳述,這些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共同用于解釋本發(fā)明的特定原理。
圖1是顯示傳統的全景式遮陽蓬頂的立體圖。
圖2和圖3分別是側視圖和概念圖,其顯示了用于致動全景式遮陽蓬頂玻璃和卷 簾的傳統的全景式遮陽蓬頂電機結構。
圖4是顯示根據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另一個電機結構的側視圖。
圖5是顯示根據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方式的電機結構的概念圖。
圖6是顯示根據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方式的電機結構的立體圖。
圖7是圖6的仰視立體圖。
圖8是顯示本發(fā)明的電機結構在沒有上蓋的情況下的內部結構的立體圖。
圖9和圖10是顯示用在本發(fā)明中的致動中繼構件的操作過程的概念圖。
圖11至14是根據圖6的A-A線的橫截面圖并且同時是概念圖,其顯示了全景式 遮陽蓬頂玻璃和卷簾被選擇性操作的過程。
應當了解,附圖并不必須是按比例繪制的,其示出了某種程度上經過簡化了的本 發(fā)明的基本原理的各個特征。在此所公開的本發(fā)明的特定的設計特征,包括例如特定的尺 寸、定向、定位和外形,將部分地由特定目的的應用和使用環(huán)境所確定。
在這些附圖中,在貫穿附圖的多幅圖形中,附圖標記指代本發(fā)明的相同或等效的 部分。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將具體參考本發(fā)明的各個實施例,在附圖中和以下的描述中示出了這些實施 例的實例。雖然本發(fā)明與示例性實施例相結合進行描述,但是應當了解,本說明書并非旨在 將本發(fā)明限制為那些示例性實施例。相反,本發(fā)明旨在不但覆蓋這些示例性實施例,而且覆 蓋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之內的各種替換、修改、等 效形式以及其它實施例。
以下,將按照附圖來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主題的用于同時操作全景式遮陽蓬頂玻璃和卷簾的單一電機結構包括單 一電機(在附圖中也表示為“M”)10,該電機10向所述全景式遮陽蓬頂玻璃和所述卷簾供 應動力;旋轉軸11,該旋轉軸能11連接到電機10的一側來傳輸動力;第一致動齒輪21和 第二致動齒輪22,該第一致動齒輪21和第二致動齒輪22在旋轉軸11的兩側上互相間隔開 特定距離并且圍繞旋轉軸11旋轉;第一致動構件31,該第一致動構件31與第一致動齒輪 21的上部結合在一起從而與第一致動齒輪21 —同旋轉來控制全景式遮陽蓬頂玻璃的開啟 和關閉;第二致動構件32,該第二致動構件32與第二致動齒輪22的上部結合在一起,從而 與該第二致動齒輪22 —同旋轉來控制所述卷簾的開啟和關閉;第一致動中繼構件41和第 二致動中繼構件42,該第一致動中繼構件41和第二致動中繼構件42分別與第一致動構件 31和所述第二致動構件32結合在一起,從而它們能夠上下移動;電機10 ;以及電池(在附圖中也表示為“BATT”)60,該電池60向該第一致動中繼構件41和第二致動中繼構件42供 應電能。
如圖4和圖5所示,與傳統技術中使用分離的電機來致動全景式遮陽蓬頂玻璃和 卷簾不同的是,僅僅使用了一個電機10,并且致動構件連接到該一個電機,從而使用者能夠 選擇性地開啟和關閉全景式遮陽蓬頂玻璃或卷簾。
換言之,如果連接到電池60的一個電機10旋轉,則連接到電機10的一側的旋轉 軸11同時旋轉,并且在旋轉軸11旋轉時,電機10的旋轉動力被傳輸到致動齒輪和致動構 件,從而全景式遮陽蓬頂玻璃或卷簾被開啟或關閉。
在旋轉軸11的兩側上設有第一致動齒輪21和第二致動齒輪22,它們互相之間對 稱地間隔特定距離,從而它們可以與旋轉軸11互鎖或者從旋轉軸11中分離。
優(yōu)選地,第一致動齒輪21和第二致動齒輪22是盤狀的并且呈現與旋轉軸11的側 面相接觸的蝸輪形式,從而它們能夠變換旋轉方向,并且利用它們從電機10和旋轉軸11接 收到的旋轉動力而使得致動構件旋轉。
第一致動構件31和第二致動構件32分別與第一致動齒輪21的上部和第二致動 齒輪22的上部的每一者結合在一起,從而它們能夠根據第一致動齒輪21和第二致動齒輪 22的旋轉來進行旋轉,其中,第一致動構件31和第二致動構件32通過絲線而連接到全景式 遮陽蓬頂玻璃或卷簾,從而控制開啟和關閉。
在本實施方式當中,描述了第一致動齒輪21和第一致動構件31連接到全景式遮 陽蓬頂玻璃,第二致動齒輪22和第二致動構件32連接到卷簾。并且,根據車輛的類型或者 連接位置而可以輕易地改變這種連接的方向。
此外,第一致動中繼構件41和第二致動中繼構件42分別與第一致動構件31的上 部和第二致動構件32的上部的每一者結合在一起,并且制動繼電器形成為直線形,從而它 們能夠豎向地移動所述致動構件。
并且,可以進行充電的導體83聯接到第一致動中繼構件41的下部和第二致動中 繼構件42的下部,其中考慮到與第一致動構件31和第二致動構件32的聯接空間,優(yōu)選地, 該導體83被形成為相對小于第一致動中繼構件41和第二致動中繼構件42。并且,在導體 83的下部設有第一電磁體81和第二電磁體82,它們與導體83間隔開特定距離,并且取決 于電流是否穿過導體而變得暫時具有磁性。
第一電磁體81和第二電磁體82分離地連接到電池60,其中它們分別通過第一開 關84和第二開關85而連接到電池60,從而使用者能夠選擇性地控制它們的操作。
因此,如圖10所示,如果使用者接通第一開關84和第二開關85,則從電池60中將 供應電能,并且第一電磁體81和第二電磁體82將會開始工作,因此,第一致動中繼構件41 和第二致動中繼構件42將向下移動。
相反,如圖9所示,如果使用者斷開了第一開關84和第二開關85,則從電池60中 的電能供應將被切斷,因此,第一致動中繼構件41和第二致動中繼構件42將向上移動。
然而,即使第一致動中繼構件41和第二致動中繼構件42向下移動來保持它們與 第一電磁體81和第二電磁體82之間的距離的過程能夠通過接通開關和操作電磁體來實 現,但是由于使得第一致動中繼構件41和第二致動中繼構件42返回到初始位置的過程無 法僅僅通過斷開開關和切斷電能供應來執(zhí)行,因此分別在第一致動齒輪21的下部和第二致動齒輪22的下部設有第一彈簧71和第二彈簧72。
因此,向上的彈力向第一致動齒輪21和第二致動齒輪22持續(xù)供應,并且如果開關 被接通的話,則產生了相對大于彈簧彈力的電磁體間的結合性,使得致動齒輪和致動構件 向下移動,從而它們能夠與電機10和旋轉軸11相結合,如果開關被斷開的話,由于阻斷了 電磁體間的結合性,則致動齒輪和致動構件由于彈簧的彈力而向上移動,因此它們能夠返 回到它們的初始位置。
參考圖6至圖8,致動齒輪、致動構件、致動繼電器和彈簧布置在電機10的一側, 下蓋51和上蓋52進行連接從而將它們固定至電機,并且第一連接構件91和第二連接構件 92優(yōu)選地形成在下蓋51的一個側面和上蓋52的一個側面的每一者當中,從而它們能夠向 第一電磁體91和第二電磁體92供應動力。
以下,將參考圖11至14來進一步地描述操作本發(fā)明的電機結構的詳細過程。
圖11是顯示全景式遮陽蓬頂玻璃和卷簾都不處于操作時的正常狀態(tài)的概念圖, 如圖所示,在正常狀態(tài)下,致動齒輪和致動繼電器被彈簧的彈力向上推動,因此,第一致動 齒輪21和第二致動齒輪22都脫離了電機10的旋轉軸11,因此即使電機旋轉,全景式遮陽 蓬頂玻璃和卷簾都將不會被操作。
如果使用者想要僅僅操作全景式遮陽蓬頂玻璃,他應當操作連接到全景式遮陽蓬 頂玻璃的第一開關84,因此,第一致動中繼構件41如圖9和圖10所述描述的那樣向下移 動,以使得第一致動齒輪21向下移動(參考圖12)。
此時,由于沒有將動力傳輸到操作卷簾的第二致動齒輪22,因此第二彈簧72的彈 力被持續(xù)的施加,因此第二致動齒輪22保持為從旋轉軸11中脫離。并且,正如前面陳述的 那樣,第一致動中繼構件41施加在第一致動齒輪21上從而使其向下移動的力將會相對大 于第一彈簧71的彈力,并且它將被持續(xù)地保持。
與上面相反的是,如果使用者想要僅僅操作卷簾,他應當操作連接到卷簾的第二 開關85,并且通過與上面所使用的相同方法,第二致動齒輪22將被向下推動從而與致動軸 11相結合,以實現所述操作。同時,彈簧的彈力持續(xù)地施加到使用者并不想操作的全景式遮 陽蓬頂玻璃,但是由于其與旋轉軸11相脫離,因此他不會被操作(參考圖13)。
或者,如果使用者想要同時操作全景式遮陽蓬頂玻璃和卷簾,他應當同時接通第 一開關84和第二開關85,從而同時操作第一致動中繼構件41和第二致動中繼構件42,從 而第一致動齒輪21和第二致動齒輪22被向下推動并且同時被互鎖到旋轉軸11。
由此,通過使用每個致動齒輪選擇性地與一個電機10相結合從而操作全景式遮 陽蓬頂玻璃或卷簾的這樣一種結構,本發(fā)明的主題減小了體積和全景式遮陽蓬頂的重量, 從而使得車輛總重量減低,并在設計車輛的時候具有優(yōu)勢。
為了方便解釋和精確限定所附權利要求,術語“上”、“下”、“內”和“外”是用于參 考圖中顯示的這些特征的位置來描述示例性實施方式的特征。
前述對本發(fā)明的具體示例性實施方案的描述是為了說明和例證的目的。這些描述 并非想窮盡本發(fā)明,或者將本發(fā)明限定為所公開的精確形式,并且很顯然,根據上述教導, 可以進行很多改變和變化。對示例性實施例進行選擇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釋本發(fā)明的特定 原理及其實際應用,從而使得本領域的其它技術人員能夠實現并利用本發(fā)明的各種不同的 示例性實施方案以及各種不同的選擇和改變。本發(fā)明的范圍意在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操作全景式遮陽蓬頂玻璃和卷簾的單一電機結構,該單一電機結構包括電機,所述電機向所述全景式遮陽蓬頂玻璃和所述卷簾供應動力;旋轉軸,所述旋轉軸能夠旋轉地連接到所述電機的一側,從而將所述動力傳輸到所述全景式遮陽蓬頂玻璃和所述卷簾;第一致動齒輪和第二致動齒輪,該第一致動齒輪和第二致動齒輪與所述旋轉軸對稱地間隔開預定距離;第一致動構件,該第一致動構件與所述第一致動齒輪結合在一起,從而與該第一致動齒輪一同旋轉來控制所述全景式遮陽蓬頂玻璃的開啟-關閉;第二致動構件,該第二致動構件與所述第二致動齒輪結合在一起,從而與該第二致動齒輪一同旋轉來控制所述卷簾的開啟-關閉;以及第一致動中繼構件和第二致動中繼構件,該第一致動中繼構件和第二致動中繼構件分別與所述第一致動構件和所述第二致動構件的每一者結合在一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操作全景式遮陽蓬頂玻璃和卷簾的單一電機結構,還包括第一彈性構件和第二彈性構件,該第一彈性構件和第二彈性構件分別與所述第一致動齒輪和所述第二致動齒輪的每一者相接合,從而向該第一致動齒輪和第二致動齒輪提供彈力。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操作全景式遮陽蓬頂玻璃和卷簾的單一電機結構,還包括第一致動器和第二致動器,從而獨立地致動所述第一致動中繼構件和所述第二致動中繼構件。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操作全景式遮陽蓬頂玻璃和卷簾的單一電機結構,還包括電池,該電池向所述電機、所述第一致動器和所述第二致動器供應電能。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操作全景式遮陽蓬頂玻璃和卷簾的單一電機結構,其中所述第一致動器包括第一電磁體;并且所述第一致動器包括第二電磁體。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操作全景式遮陽蓬頂玻璃和卷簾的單一電機結構,還包括聯接到所述第一致動中繼構件和所述第二致動中繼構件的導體,其中所述第一電磁體和第二電磁體利用第一開關或第二開關的每一者的操作而被所述導體開啟,并且該第一電磁體和第二電磁體分別使得所述第一致動中繼構件和所述第二致動中繼構件移動,從而該第一致動中繼構件和第二致動中繼構件使得所述第一致動齒輪或第二致動齒輪移動而與所述電機選擇性地接合。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操作全景式遮陽蓬頂玻璃和卷簾的單一電機結構,還包括第一彈性構件和第二彈性構件,該第一彈性構件和第二彈性構件分別與所述第一致動齒輪和所述第二致動齒輪的每一者相接合,從而向該第一致動齒輪和第二致動齒輪提供彈力,以使得該第一致動齒輪和第二致動齒輪從所述電機脫離接合。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操作全景式遮陽蓬頂玻璃和卷簾的單一電機結構,其中下蓋和上蓋相結合,從而在其中容納所述電機、所述第一致動齒輪和第二致動齒輪、所述第一致動構件、所述第二致動構件、所述第一致動中繼構件、所述第二致動中繼構件、所述第一彈性構件和第二彈性構件。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操作全景式遮陽蓬頂玻璃和卷簾的單一電機結構,其中第一連接構件和第二連接構件設置在所述下蓋和上蓋的側面,從而向所述第一電磁體和第二電磁體提供電能。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用于同時操作全景式遮陽蓬頂玻璃和卷簾的單一電機結構,其可以包括電機,所述電機向全景式遮陽蓬頂玻璃和卷簾供應動力;旋轉軸,所述旋轉軸可旋轉地連接到電機的一側;第一致動齒輪和第二致動齒輪,其可以與旋轉軸對稱地間隔開預定距離;第一致動構件,該第一致動構件與所述第一致動齒輪結合在一起,從而與該第一致動齒輪一同旋轉來控制所述全景式遮陽蓬頂玻璃的開啟-關閉;第二致動構件,該第二致動構件與所述第二致動齒輪結合在一起,從而與該第二致動齒輪一同旋轉來控制所述卷簾的開啟-關閉;以及第一致動中繼構件和第二致動中繼構件,其可以分別與所述第一致動構件和所述第二致動構件的每一者結合在一起。
文檔編號H02K7/116GK103023203SQ20121000991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9月23日
發(fā)明者金鐘憲, 張景淳, 金基元, 姜鎬昔 申請人: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