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手動管狀電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7466211閱讀:29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手動管狀電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管狀電機,尤其是一種便于手動操作的管狀電機。
背景技術
如圖I所示,一種現有的具有手動操作機構的管狀電機,該管狀電機包括電機機芯I’,通過剎車裝置2’連接到減速裝置3’,減速裝置3’的輸出軸連接有轉輪,轉輪連接傳動管,從而帶動連接于傳動管的負載;電機機芯I’的另一端通過軸座7’連接有行程裝置4’,在行程裝置4’的端部設有手拉機構,如鏈條5’等,當管狀電機斷電后,可通過拉動鏈條5’,使得行程裝置4’的長軸轉動,從而帶動與軸座7’卡合的外管轉動,外管帶動減速裝置3’的輸出軸轉動,進而帶動負載轉動。上述這種管狀電機,由于手動操作時通過軸座V帶動外管轉動進而帶動負載,帶 動負載需要較大的力,不便于操作;此外,當手動操作時,由于軸座7’帶動外管轉動,行程裝置4’有導線連接至電機機芯1’,軸座7’可轉動,并位于行程裝置4’和電機機芯I’之間,這將導致連接在兩者之間的導線纏繞,造成管狀電機可靠性低。為此,還需要設置專門的接線機構來避免這一現象,也使得管狀電機的結構變得較為復雜。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操作方便省力、結構簡單、可靠性高的手動管狀電機。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手動管狀電機,包括電機,設置在所述電機一端的減速裝置,以及設置在所述電機另一端的行程裝置,所述電機包括轉子和套裝在所述轉子外的定子,所述行程裝置包括由手動機構帶動的長軸,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和所述行程裝置之間設置有離合機構,所述離合機構包括固定在所述轉子末端的上離合,以及由所述長軸帶動轉動的并且能軸向移動從而與所述上離合配合的下離合,所述長軸穿入所述下離合的部分上設有使得所述下離合保持離開所述上離合趨勢的彈性部件;所述手動管狀電機還包括設置在所述電機和所述減速裝置之間的剎車裝置,所述剎車裝置包括摩擦片,以及緊貼于所述摩擦片一側的能由所述轉子帶動而與所述摩擦片分離的第一剎車片。所述下離合外依次設有離合支撐件和離合座,所述離合支撐件的外周壁和所述離合座摩擦結合,所述下離合外周壁設有第一推動部,所述離合支撐件內周壁設有與所述第一推動部配合的能將所述下離合沿著所述長軸向所述上離合方向推動的第二推動部,所述第一推動部和所述第二推動部在軸向上至少部分重疊。當拉動鏈條時,第二推動部推動第一推動部使得下離合軸向移動,當下離合移動到與上離合卡合時,下離合帶動力和支撐件克服摩擦力作轉動。所述第一推動部具有多個軸向延伸的第一突起和第一內凹,所述第一突起和第一內凹呈弧形并且在徑向上交錯設置,所述第二推動部具有多個軸向延伸的第二突起和第二內凹,所述第二突起和第二內凹呈弧形并且在徑向上交錯設置。當下離合轉動使得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相對時,離合支撐件可將下離合向上離合方向推動而使得兩者卡合。所述離合座的內周壁上開設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內固定有固定片,離合支撐件的外周壁和所述固定片接觸,從而將離合支撐件固定放置轉動。所述長軸上徑向設置有第一插銷,所述下離合的內側壁相應位置上開設有軸向的長形槽,所述第一插銷插入到所述長形槽內。當下離合移動時,第一插銷同樣可沿著長形槽移動。所述下離合內具有軸向的容置孔,所述彈性部件的末端與所述容置孔的末端抵接,所述長軸的前端設有直徑大于所述長軸的墊片,所述彈性部件卡在所述墊片上。當手動操作使得下離合移動到與上離合卡合時,壓縮彈性部件,當停止操作時,彈性部件的回復力使得下離合和上離合脫離。所述剎車裝置還包括緊貼于所述摩擦片另一側的第二剎車片,所述第一剎車片設·有套在轉子上的剎車套管;所述剎車套管上開設有貫穿所述剎車套管外側壁的通孔,所述通孔遠離所述第一剎車片的內側面朝所述電機方向傾斜;所述剎車裝置還包括徑向設置在所述轉子上的第二插銷,所述第二插銷穿入到通孔內并能在所述通孔內移動。當電機運行時,第一剎車片由于磁性作用,向電機方向移動,從而與摩擦片分離,第二剎車片也不再與摩擦片緊貼,第一、第二剎車片跟隨轉子轉動,此時剎車裝置不起作用,由此轉子的轉動可以帶動減速裝置后帶動負載轉動;當手拉操作時,第二插銷沿著傾斜的內側面移動,推動第一剎車片與摩擦片分離。所述上離合端部具有多個轉輪臂,所述下離合相應端的內側壁上設有卡槽,所述轉輪臂與所述卡槽配合。當手動操作管狀電機時,下離合離開離合支撐件移動到與上離合卡合,從而使得電機轉子和長軸一起轉動。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所述手動機構包括與所述長軸固定的能帶動所述長軸轉動的齒輪,以及繞設在所述齒輪上的鏈條。通過拉動鏈條,使得齒輪轉動,可以帶動長軸轉動,從而使得下離合向上離合方向移動直至卡合。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所述手動機構包括固定在所述長軸末端的蝸輪和與所述長軸垂直的手搖軸,所述手搖軸上固定有能與所述蝸輪嚙合的蝸桿。通過搖動手搖軸,使得蝸桿帶動蝸輪轉動,從而帶動長軸轉動,使得下離合向上離合方向移動直至卡合。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所述手動機構包括固定在所述長軸末端的長軸傘齒和與所述長軸垂直的手搖軸,所述手搖軸上固定有能與所述長軸傘齒嚙合的手搖軸傘齒。通過搖動手搖軸,使得長軸傘齒和手搖軸傘齒嚙合,從而手搖軸可以帶動長軸轉動,使得下離合向上離合方向移動直至卡合。所述定子的端部設置有開關,所述開關包括能與所述下離合的側壁端部抵接的按鍵。當上離合和下離合卡合時,下離合抵壓開關,斷電,以防止電機在有電時被誤操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在電機轉子和行程裝置之間設置離合機構,在手動操作時將兩者連接,可以使得轉子隨長軸而動,從而通過減速裝置輸出,以便節省手動操作的力;此外,在斷電手動操作時,手動機構帶動行程裝置的長軸轉動,長軸帶動下離合和上離合卡合,進而帶動和上離合固定的轉子轉動,轉子轉動時使得剎車片和摩擦片脫離,減速裝置的輸出軸轉動,進而帶動負載,省卻了在行程裝置和電機間設置帶動外管轉動的結構,由此可以避免行程裝置和電機間連接的導線纏繞而導致不可靠發生意外。


圖I為現有技術的管狀電機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的管狀電機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的管狀電機(除外管)示意圖;圖4-1為本發明的離合機構的分解示意圖;圖4-2為本發明的離合機構的分解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離合機構的剖視圖;圖6-1為本發明的剎車裝置的第一狀態示意圖;圖6-2為本發明的剎車裝置的第二狀態示意圖;圖7為手搖機構的示意圖;圖8為手搖機構的局部示意圖;圖9為手搖機構另一個實施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實施例一參見圖2和圖3,一種手動管狀電機,包括電機1,與電機I的一端連接的減速裝置2,設置在電機I和減速裝置2之間的剎車裝置3。電機I的另一端通過離合機構4連接到行程裝置5,行程裝置5的端部設有手動機構6,如手搖或手拉機構,在本實施例中,實施例I為手拉機構,鏈條61繞設在齒輪62上,通過鏈條61拉動齒輪62轉動,從而帶動行程裝置5的長軸51轉動。電機I、減速裝置2和行程裝置5的外部設置有固定不動的外管7。減速裝置2的輸出軸和轉輪固定,轉輪和傳動管連接,傳動管帶動皇冠,皇冠和內齒套連接,內齒套位于行程裝置5頭部,上述結構與現有技術的管狀電機相同,在此不再贅述。電機I包括轉子11以及套裝在轉子11外的定子12,轉子11的一端連接到離合機構4,參見圖4-1,圖4-2和圖5。離合機構4包括固定在轉子11末端的上離合41,與行程裝置5的由手動機構帶動的長軸51帶動轉動的下離合42。上離合41端部具有多個轉輪臂411,下離合42與上離合41相對的一端,其內側壁上設有卡槽421,用于與上離合41的轉輪臂411卡合。下離合42套設在長軸51外,長軸51上徑向設置有第一插銷511,下離合42的內側壁相應位置上開設有軸向的長形槽422,使得第一插銷511可以插入到長形槽422內,由此,第一插銷511既可以帶動套管42轉動,也可以沿著長形槽422作軸向的移動。下離合42內具有軸向的容置孔423,可供長軸51穿入。長軸51上設有彈性部件512,如彈簧,彈性部件512的末端與容置孔423的末端抵接。長軸51的前端設有墊片513,其直徑大于長軸51,從而彈性部件512卡在墊片513上,使得彈性部件512在墊片513處與長軸51相對固定。下離合42外周設置有離合支撐件43,離合支撐件43外設置有離合座44。下離合42前端的外周壁具有第一推動部424,其具有多個軸向延伸的第一突起4241和第一內凹4242,第一突起4241和第一內凹4242呈弧形,并且在徑向上交錯設置,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突起4241和第一內凹4242各為兩個。離合支撐件43的內周壁具有與第一推動部424配合的第二推動部431,其具有多個軸向延伸的第二突起4311和第二內凹4312,第二突起4311和第二內凹4312呈弧形,并且在徑向上交錯設置。由此,第一推動部424和第二推動部431互相配合,組成完整的圓柱形。離合座44的內周壁上開設有固定槽441,固定片432插入到固定槽441內,固定片432與離合支撐件43的外周壁摩擦接觸,使得離合支撐件43和離合座44在一定的工作階段憑借摩擦力保持相對固定。定子12的同一端上,設置有開關121,開關121的按鍵1211末端設置有滾輪1212,用于與下離合42的側壁前端接觸。參見圖6-1和圖6-2,剎車裝置3包括第一剎車片31和第二剎車片32,以及位于第一、第二剎車片31、32之間的摩擦片35,其中,第一剎車片31位于靠近電機I 一側,第二剎車片32位于靠近減速裝置2 —側,轉子11穿過第一剎車片31和第二剎車片32。轉子 11上套設有剎車套管33,其位于第一剎車片31和電機I之間,并且與第一剎車片31固定。剎車套管33上開設有貫穿剎車套管33外側壁的通孔331,通孔331遠離第一剎車片31的內側面朝電機I方向傾斜。剎車裝置3還包括徑向設置在轉子11上的第二插銷34,第二插銷34穿入到通孔331內。管狀電機不工作時,兩個剎車片和摩擦片35三者緊貼在一起,第二插銷34與通孔331的傾斜的內側面接觸。剎車裝置3中摩擦片35是固定不動的,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剎車片若要跟隨轉子11轉動,必須克服摩擦力的作用,即需要加大的力才能轉動,進而起到剎車的作用。當管狀電機通電運轉時,剎車裝置3的第一剎車片31帶有吸鐵,電機產生的電磁力吸附第一剎車片31,第一剎車片31通過磁性作用沿著轉子11朝向電機I方向移動,第一剎車片31和摩擦片35分離,第二剎車片32也不再與摩擦片35緊貼,由此使得第一、第二剎車片31、32和摩擦片35間有間隙,第一、第二剎車片31、32跟隨轉子11轉動,由此剎車裝置3不起作用,此時第二插銷34位于通孔331內不與內側面接觸,參見圖6-2。上離合41和下離合42處于脫離狀態,電機I帶動減速裝置2轉動,減速裝置2的輸出軸帶動轉輪轉動,轉輪帶動傳動管,從而帶動負載和行程裝置5。當管狀電機斷電手動操作時,拉動鏈條61,鏈條61拉動齒輪62轉動,從而帶動行程裝置5的長軸51轉動。長軸51通過第一插銷511帶動下離合42相對離合支撐件43轉動,由此,第一突起4241、第一內凹4242和第二內凹4312、第二突起4311不再對應,當第一突起4241轉動到與第二突起4311相對的位置時,第二突起4311將推動第一突起4241,即使得下離合42向上離合41方向移動,直至下離合42的卡槽421和上離合41的轉輪臂411卡合,此時開關121被按動,斷電,以免電機I在有電情況下被誤操作。在此過程中,第一插銷511在長形槽422內作軸向的移動,彈性部件512的末端由于與容置孔423的末端抵接,當下離合42向上離合41方向移動時,彈性部件512將被從末端向墊片513方向壓縮。當下離合42和上離合41卡合后,下離合42可以帶動上離合41轉動,即帶動轉子11轉動。此外,當拉動鏈條61使得電機I的轉子11轉動時,第二插銷34沿著通孔331傾斜的內側面移動,推動剎車套管33向電機I方向移動,由此使得第一剎車片31和摩擦片35分離,第二剎車片32也不再與摩擦片35緊貼,第一、第二剎車片31、32跟隨轉子11轉動,此時剎車裝置3不起作用。由此轉子11的轉動可以帶動減速裝置2后帶動負載轉動。此時,下離合42的第一推動部424和離合支撐件43的第二推動部431在軸向上未完全脫離,仍有部分重疊,下離合42轉動對離合支撐件43施加的力大于離合支撐件43和離合座44之間的摩擦力時,離合支撐件43克服摩擦力與下離合42同步轉動。當停止手動操作時,彈性部件512對下離合42施加回復力使其與上離合41脫離回到初始位置,而設置在剎車裝置3內的彈簧作用,使得第一剎車片31和摩擦片35接觸,起到剎車的作用。剎車裝置3也可以采用單邊剎車,即不設置第二剎車片33。本發明的手動管狀電機通過轉子11帶動減速裝置2的輸出軸進而帶動負載,不需要在行程裝置5和電機I之間設置專門帶動外管7轉動的裝置,通過外管7帶動負載,由此可以避免行程裝置5與電機I之間導線的纏繞,此外,手動操作時通過減速裝置2的輸出軸帶動負載,可以減少手搖/手拉的力,便于操作。
實施例二 參見圖7和圖8,在本實施例中,與上述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手動機構6’采用手搖機構,手搖機構包括固定在行程裝置5的長軸51末端的長軸傘齒61’和固定有手搖軸傘齒62’的手搖軸63’,手搖軸63’和長軸51互相垂直。手搖時,手搖軸63’向長軸51的方向推進,直至手搖軸傘齒62’和長軸傘齒61’嚙合,手搖軸63’帶動長軸51轉動。實施例三參見圖9,在本實施例中,與上述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手動機構6”采用手搖機構,手搖機構包括固定在行程裝置5的長軸51末端的蝸輪61”和與長軸51垂直設置的手搖軸63”,手搖軸63”上固定有能與蝸輪61”嚙合的蝸桿62”。手搖時,手搖軸63”帶動蝸桿62”轉動,從而帶動與蝸桿62”嚙合的蝸輪61”轉動,蝸輪61”帶動長軸51轉動。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前提下,還可以做出多種變形和改進,這也應該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手動管狀電機,包括電機(I),設置在所述電機(I) 一端的減速裝置(2),以及設置在所述電機(I)另一端的行程裝置(5),所述電機(I)包括轉子(11)和套裝在所述轉子(11)外的定子(12),所述行程裝置(5)包括由手動機構(6 ;6’;6”)帶動的長軸(51),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I)和所述行程裝置(5)之間設置有離合機構(4),所述離合機構(4)包括固定在所述轉子(11)末端的上離合(41),以及由所述長軸(51)帶動轉動的并且能軸向移動從而與所述上離合(41)配合的下離合(42),所述長軸(51)穿入所述下離合(42)的部分上設有使得所述下離合(42)保持離開所述上離合(41)趨勢的彈性部件(512);所述手動管狀電機還包括設置在所述電機(I)和所述減速裝置(2)之間的剎車裝置(3),所述剎車裝置(3)包括摩擦片(35),以及緊貼于所述摩擦片(35) —側的能由所述轉子(11)帶動而與所述摩擦片(35)分離的第一剎車片(31)。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手動管狀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離合(42)外依次設有離合支撐件(43)和離合座(44),所述離合支撐件(43)的外周壁和所述離合座(44)摩擦結合,所述下離合(42)外周壁設有第一推動部(424),所述離合支撐件(43)內周壁設有與所述第 一推動部(424)配合的能將所述下離合(42)沿著所述長軸(51)向所述上離合(41)方向 推動的第二推動部(431),所述第一推動部(424)和所述第二推動部(431)在軸向上至少部分重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手動管狀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動部(424)具有多個軸向延伸的第一突起(4241)和第一內凹(4242),所述第一突起(4241)和第一內凹(4242)呈弧形并且在徑向上交錯設置,所述第二推動部(431)具有多個軸向延伸的第二突起(4311)和第二內凹(4312),所述第二突起(4311)和第二內凹(4312)呈弧形并且在徑向上交錯設置。
4.如權利要求2中所述的手動管狀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離合座(44)的內周壁上開設有固定槽(441),所述固定槽(441)內固定有固定片(432),離合支撐件(43)的外周壁和所述固定片(432)接觸。
5.如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手動管狀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長軸(51)上徑向設置有第一插銷(511),所述下離合(42)的內側壁相應位置上開設有軸向的長形槽(422),所述第一插銷(511)插入到所述長形槽(422)內。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手動管狀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離合(42)內具有軸向的容置孔(423),所述彈性部件(512)的末端與所述容置孔(423)的末端抵接,所述長軸(51)的前端設有直徑大于所述長軸(51)的墊片(513),所述彈性部件(512)卡在所述墊片(513)上。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手動管狀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剎車裝置(3)還包括緊貼于所述摩擦片(35)另一側的第二剎車片(32),所述第一剎車片(31)設有套在轉子(11)上的剎車套管(33);所述剎車套管(33)上開設有貫穿所述剎車套管(33)外側壁的通孔(331),所述通孔(331)遠離所述第一剎車片(31)的內側面朝所述電機⑴方向傾斜;所述剎車裝置(3)還包括徑向設置在所述轉子(11)上的第二插銷(34),所述第二插銷(34)穿入到通孔(331)內并能在所述通孔(331)內移動。
8.如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手動管狀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離合(41)端部具有多個轉輪臂(411),所述下離合(42)相應端的內側壁上設有卡槽(421),所述轉輪臂(411)與所述卡槽(421)配合。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手動管狀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動機構(6)包括與所述長軸(51)固定的能帶動所述長軸(51)轉動的齒輪¢2),以及繞設在所述齒輪¢2)上的鏈條(61)。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手動管狀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動機構(6”)包括固定在所述長軸(51)末端的蝸輪出1”)和與所述長軸(51)垂直的手搖軸出3”),所述手搖軸(63,,)上固定有能與所述蝸輪(61,,)嚙合的蝸桿(62,,)。
11.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手動管狀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動機構(6’)包括固定在所述長軸(51)末端的長軸傘齒¢1’ )和與所述長軸(51)垂直的手搖軸出3’),所述手搖軸(63’ )上固定有能與所述長軸傘齒¢1’ )嚙合的手搖軸傘齒¢2’)。
12.如權利要求I中所述的手動管狀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12)的端部設置有開關(121),所述開關(121)包括能與所述下離合(42)的側壁端部抵接的按鍵(1211)。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手動管狀電機,包括電機,設置在電機一端的減速裝置,以及設置在電機另一端的行程裝置,電機包括轉子和套裝在轉子外的定子,行程裝置包括由手動機構帶動的長軸,電機和行程裝置之間設置有離合機構,離合機構包括固定在轉子末端的上離合,以及由長軸帶動轉動的并且能軸向移動從而與上離合配合的下離合,長軸穿入下離合的部分上設有使得下離合保持離開上離合趨勢的彈性部件;手動管狀電機還包括設置在電機和減速裝置之間的剎車裝置,剎車裝置包括摩擦片,以及緊貼于所述摩擦片一側的能由所述轉子帶動而與所述摩擦片分離的第一剎車片。在手動操作時可以將力通過減速裝置輸出,較為省力。
文檔編號H02K7/108GK102882309SQ20121036390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6日
發明者孫勇, 俞錫鵬, 汪冰, 牛軍偉 申請人:寧波杜亞機電技術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维西| 丰城市| 乐陵市| 喀喇沁旗| 友谊县| 平果县| 元氏县| 凤山市| 田林县| 平顺县| 仁怀市| 治县。| 收藏| 弥渡县| 恭城| 黄冈市| 搜索| 罗山县| 桃园市| 宁明县| 松原市| 永济市| 周口市| 常宁市| 东乡| 界首市| 西昌市| 洪泽县| 夏邑县| 永登县| 博野县| 庐江县| 长宁区| 通许县| 剑川县| 年辖:市辖区| 宾川县| 宣威市| 秀山| 永宁县|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