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主變中性點直流電流限制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直流電流限制裝置,尤其是涉及ー種主變中性點直流電流限制裝置。
背景技術:
由于電能具有轉換容易、輸送方便、控制靈活以及潔凈、經濟等優點,己經成為エ業、農業、國防、交通等部門不可缺少的動力,成為改善和提高人們物質文化生活的重要因素。隨著電力系統的不斷發展,發電容量的不斷上升,電カ系統發生短路引起的短路電流很大。電カ系統發生短路弓I起的短路電流對電カ系統的危害是很大的,短路電流流過故障點, 引燃電弧,使故障設備燒毀;強大的短路電流流過故障和非故障的電氣設備時,電動カ可能使電氣設各產生機械變形而損壞;造成電能質量嚴重惡化,影響電カ用戶的正常生產,損害用戶的產品質量。破壞電カ系統的穩定性,引起發電機失步,甚至造成整個電カ系統瓦解。因此,近年來研究限制短路電流的方法與裝置(也稱電流限制器)成為熱門課題。但是,大部分研究和專利還局限在理論研究、實驗室樣機、以及在電壓等級不是太高的實際系統試運行。利用超導材料構成電流限制器。超導材料在流過正常負荷電流時,呈現零電阻;串聯在輸電線路中的電流限制器對正常輸電沒有影響。當電カ系統發生短路時,超導材料流過很大電流,超導材料呈現大電阻;串聯在輸電線路中的電流限制器對短路電流起限制作用,減小短路電流。超導材料構成電流限制器的缺點是機構復雜、價格昂貴、超導材料技術不成熟、超導材料呈現大電阻時的散熱問題。利用串聯諧振原理構成電流限制器。電感線圈與電容器串聯諧振時,呈現小電阻;串聯在輸電線路中的電流限制器對正常輸電沒有影響。當電カ系統發生短路時,控制模塊測到短路電流,控制并聯于電容器兩端的閥晶閘管導通;電容器失效;串聯在輸電線路中的電感線圈對短路電流起限制作用,減小短路電流。串聯諧振原理構成電流限制器的缺點是電容器組體積大,用地面積大,運行維護困難,價格昂貴、串聯諧振引起電カ系統過電壓,以及閥晶閘管耐短路電流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可靠性高的主變中性點直流電流限制裝置。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種主變中性點直流電流限制裝置,該裝置由串聯電阻及旁路保護支路構成,所述的串聯電阻的一端與變壓器的中性點連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的旁路保護支路與串聯電阻并聯連接,旁路保護支路上設置有保護開關。所述的串聯電阻為接地電阻。所述的保護開關為機械開關、電子開關或延遲保護開關。[0010]所述的變壓器連接外部的交流網絡。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単,沒有弱電控制設備,可靠性高,并且設備成本低,直流電流具有自我調節能力,短路點越近,直流電流下降越多,有利于限制短路電流,對干練站等環境采用小電阻限制主變中性點直流電流效果更好。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I為串聯電阻、2為變壓器、3為保護開關。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實施例一種主變中性點直流電流限制裝置,其結構如圖I所示,該裝置由串聯電阻I及旁路保護支路構成,本實施例中使用的串聯電阻I為接地電阻。串聯電阻I的一端與變壓器2的中性點連接,另一端接地。變壓器2連接外部的交流網絡。旁路保護支路與串聯電阻I并聯連接,旁路保護支路上設置有保護開關3。使用的保護開關3可以是機械開關、電子開關或延遲保護開關。本實施例中使用機械開關。本實用新型可以運用在干練站中,根據計算,在三滬直流3000A單極運行的エ況下,干練變電站I號主變的直流電流為38. 7A。通過改變串聯電阻I的阻值,可以進ー步調節對干練站主變中性點直流電流的限制效果。權利要求1.一種主變中性點直流電流限制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由串聯電阻及旁路保護支路構成,所述的串聯電阻的一端與變壓器的中性點連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的旁路保護支路與串聯電阻并聯連接,旁路保護支路上設置有保護開關。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主變中性點直流電流限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串聯電阻為接地電阻。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主變中性點直流電流限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護開關為機械開關、電子開關或延遲保護開關。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主變中性點直流電流限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變壓器連接外部的交流網絡。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主變中性點直流電流限制裝置,該裝置由串聯電阻及旁路保護支路構成,串聯電阻的一端與變壓器的中性點連接,另一端接地,旁路保護支路與串聯電阻并聯連接,旁路保護支路上設置有保護開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沒有弱電控制設備,可靠性高,并且設備成本低,直流電流具有自我調節能力,短路點越近,直流電流下降越多,有利于限制短路電流,對干練站等環境采用小電阻限制主變中性點直流電流效果更好。
文檔編號H02H9/02GK202503279SQ201220116419
公開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6日
發明者周行星, 李福興, 黃華 申請人:上海市電力公司, 華東電力試驗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