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轉子疊片夾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轉子疊片夾具。
背景技術:
轉子斜槽內部鑲嵌著鼠籠繞組,兩個斜槽之間的鐵芯可以跨越磁極的間隙,這樣旋轉過程中,可以避免跳動,增加了旋轉的穩定。轉子疊片在組裝后需要人工調整轉斜槽以滿足轉子轉動穩定性的需要。然而人工作業的作業效率低且作業質量較差。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轉子疊片夾具,具體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轉子疊片夾具,與外部機架的下部連接,該轉子疊片夾具包括底座、限位卡板、疊片承接臺、導向塊、扭桿、兩個導向桿和扳手,所述疊片承接臺與底座中部固定連接,所述限位卡板對稱設置在疊片承接臺的兩側,所述導向塊與外部機架連接且位于所述疊片承接臺上方,所述扭桿上端與所述導向桿中部轉動連接,其下端與所述扳手的中部固定連接,所述兩個導向桿對稱設置在扭桿的兩側,該導向桿上端與導向塊滑動連接,其下端與所述扳手固定連接,所述扳手與所述限位卡板接觸連接。所述的轉子疊片夾具,進一步設計在于,所述疊片承接臺上對稱設有兩個疊片限位弧板,所述扭桿與疊片限位弧板中心對應,且所述扭桿的下端設有夾持卡口。所述的轉子疊片夾具,進一步設計在于,所述導向塊中部設有與所述扭桿轉動連接的扭轉孔,該扭轉孔兩側對稱設有與所述導向桿滑動連接的兩個腰形槽。本實用新型通過限位卡板的設置使得轉子疊片在扳手將其扭轉到固定位置時達到轉子疊片作業需要,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以及作業質量。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以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說明。該轉子疊片夾具與外部機架的下部連接,包括底座1、限位卡板2、疊片承接臺3、導向塊4、扭桿5、兩個導向桿6和扳手7,疊片承接臺3與底座中部固定連接,限位卡板2對稱設置在疊片承接臺的兩側,導向塊與外部機架連接且位于疊片承接臺上方,扭桿上端與導向桿中部轉動連接,其下端與扳手的中部固定連接,兩個導向桿對稱設置在扭桿的兩側,該導向桿上端與導向塊滑動連接,其下端與扳手固定連接,扳手與限位卡板接觸連接。疊片承接臺3上對稱設有兩個疊片限位弧板31,扭桿與疊片限位弧板中心對應,且扭桿5的下端設有夾持卡口 51。導向塊4中部設有與扭桿轉動連接的扭轉孔41,該扭轉孔兩側對稱設有與導向桿滑動連接的兩個腰形槽42。作業時,在轉子疊片槽內插入銷桿,扭動扳手到限位卡板的卡口內,即可一次完成扭轉作業。本實用新型通過限位卡板的設置使得轉子疊片在扳手將其扭轉到固定位置時達到轉子疊片作業需要,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以及作業質量。
權利要求1.一種轉子疊片夾具,與外部機架的下部連接,其特征在于,該轉子疊片夾具包括底座、限位卡板、疊片承接臺、導向塊、扭桿、兩個導向桿和扳手,所述疊片承接臺與底座中部固定連接,所述限位卡板對稱設置在疊片承接臺的兩側,所述導向塊與外部機架連接且位于所述疊片承接臺上方,所述扭桿上端與所述導向桿中部轉動連接,其下端與所述扳手的中部固定連接,所述兩個導向桿對稱設置在扭桿的兩側,該導向桿上端與導向塊滑動連接,其下端與所述扳手固定連接,所述扳手與所述限位卡板接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子疊片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疊片承接臺上對稱設有兩個疊片限位弧板,所述扭桿與疊片限位弧板中心對應,且所述扭桿的下端設有夾持卡口。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子疊片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塊中部設有與所述扭桿轉動連接的扭轉孔,該扭轉孔兩側對稱設有與所述導向桿滑動連接的兩個腰形槽。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轉子疊片夾具,包括底座、限位卡板、疊片承接臺、導向塊、扭桿、兩個導向桿和扳手,所述疊片承接臺與底座中部固定連接,所述限位卡板對稱設置在疊片承接臺的兩側,所述導向塊與外部機架連接且位于所述疊片承接臺上方,所述扭桿上端與所述導向桿中部轉動連接,其下端與所述扳手的中部固定連接,所述兩個導向桿對稱設置在扭桿的兩側,該導向桿上端與導向塊滑動連接,其下端與所述扳手固定連接,所述扳手與所述限位卡板接觸連接。本實用新型通過限位卡板的設置使得轉子疊片在扳手將其扭轉到固定位置時達到轉子疊片作業需要,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以及作業質量。
文檔編號H02K15/02GK203071753SQ20122026154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5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5日
發明者賈中亮 申請人:興化市中興電動工具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