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后軸肩帶泵結構轉子總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轉子總成,尤其涉及一種后軸肩帶泵結構轉子總成。
背景技術:
軸肩設計的帶花鍵轉子軸適用于輕型商用車使用的帶真空泵交流發電機,帶真空泵發電機的總長比不帶真空泵發電機要長出50 100mm,前后軸承的跨距也比不帶真空泵 發電機長出30mm以上,由于兩種不同結構發電機采用類似規格的軸承,帶泵發電機的軸長徑比大,屬于細長桿件,在零件和總成加工過程中需要嚴格控制軸承檔、油封檔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然而早期一般采用前軸肩或無軸肩軸,在轉子壓裝過程中需要單面或者兩面鎖緊爪極,帶來的負面影響是轉子入軸后軸承檔的跳動在O. I O. 3之間波動,導致磨削余量不均勻、轉子斷線、斷軸和皮帶輪松脫等故障,還會影響后道的動平衡加工。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種能夠防止了轉子軸的軸向竄動,從而徹底解決由于轉子軸軸向竄動導致的轉子斷線、斷軸和皮帶輪松脫等故障的后軸肩帶泵結構轉子總成。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后軸肩帶泵結構轉子總成,包括軸、集電環、爪極、磁場線圈、前風扇、后風扇、擋圈,所述軸包括花鍵、油封檔、后軸承檔、后軸肩、第一滾紋段、第二滾紋段、前軸承檔和螺紋端。本實用新型軸的爪極配合部分滾紋采用兩段設計,與傳統一段式設計的軸對比優點是降低了入軸壓入力的同時不影響軸與爪極的接觸力。其軸肩壓入力為(20000 80000) N,軸拔出力彡20000N,軸與爪極的旋轉力矩彡150N. m。優選地,所述集電環為回宮密封設計集電環。帶泵發電機集電環直徑的大小受發電機整體設計結構限制,由于帶真空泵,需要考慮機油密封,故無法采用小直徑集電環,一般帶泵發電機的集電環直徑在33_左右,為提高發電機的使用壽命,需要降低電刷的磨損,電刷與集電環摩擦副,發電機開始旋轉,兩者就開始摩擦并通過直流電,帶真空泵交流發電機的集電環特別容易遭受外部的油污、泥漿污染,從而影響電刷的導電性,導致電火花、電腐蝕的產生,一般會縮短電刷、集電環的使用壽命,造成集電環、電刷電腐蝕后異常磨損,嚴重的會在集電環產生高壓,損壞電壓調節器造成發電機不發電的故障。本實用新型的轉子總成集電環與電刷架之間形成回宮密封,可以防止外界泥漿、油污進入,導致不發電,同時電刷與集電環摩擦的碳粉可以順利流出,防止碳粉過渡堆積導致磁場短路。優選地,所述螺紋端的大小為M16。本實用新型由于設計了后軸肩帶花鍵轉子軸,軸從螺紋端壓入爪極,采用雙頂針定位,控制入軸壓力和位移,無需對爪極進行鎖緊,而是采用擋圈在另一爪極端面壓入(內擋圈壓入力45000N),防止了轉子軸的軸向竄動,從而徹底解決由于轉子軸軸向竄到導致的轉子斷線、斷軸和皮帶輪松脫等故障,同時方便其采用軸承檔免磨工藝,提高了轉子總成的加工效率,縮短了制造周期24h以上。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軸的結構示意圖。圖中I.軸,2.擋圈,3.前風扇,4.爪極,5.磁場線圈,6.后風扇,7.集電環,11.花鍵,12.油封檔,13.后軸承檔,14.后軸肩,15.第一滾紋段,16.第二滾紋段,17.前軸承檔,18.螺紋端。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但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如圖I和2所示,一種后軸肩帶泵結構轉子總成,包括軸I、集電環7、爪極4、磁場線圈5、前風扇3、后風扇6、擋圈2,軸I包括花鍵11、油封檔12、后軸承檔13、后軸肩14、第一滾紋段15、第二滾紋段16、前軸承檔17和螺紋端18。集電環7為回宮密封設計集電環。螺紋端18的大小為M16。本實用新型由于設計了后軸肩帶花鍵轉子軸,軸從螺紋端壓入爪極,采用雙頂針定位,控制入軸壓力和位移,無需對爪極進行鎖緊,而是采用擋圈在另一爪極端面壓入(內擋圈壓入力45000N),防止了轉子軸的軸向竄動,從而徹底解決由于轉子軸軸向竄到導致的轉子斷線、斷軸和皮帶輪松脫等故障,同時方便其采用軸承檔免磨工藝,提高了轉子總成的加工效率,縮短了制造周期24h以上。
權利要求1.一種后軸肩帶泵結構轉子總成,包括軸、集電環、爪極、磁場線圈、前風扇、后風扇、擋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軸包括花鍵、油封檔、后軸承檔、后軸肩、第一滾紋段、第二滾紋段、前軸承檔和螺紋端。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后軸肩帶泵結構轉子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電環為回宮密封設計集電環。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后軸肩帶泵結構轉子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紋端的大小為M16。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轉子總成,尤其涉及一種后軸肩帶泵結構轉子總成,包括軸、集電環、爪極、磁場線圈、前風扇、后風扇、擋圈,所述軸包括花鍵、油封檔、后軸承檔、后軸肩、第一滾紋段、第二滾紋段、前軸承檔和螺紋端。本實用新型由于設計了后軸肩帶花鍵轉子軸,軸從螺紋端壓入爪極,采用雙頂針定位,控制入軸壓力和位移,無需對爪極進行鎖緊,而是采用擋圈在另一爪極端面壓入(內擋圈壓入力45000N),防止了轉子軸的軸向竄動,從而徹底解決由于轉子軸軸向竄到導致的轉子斷線、斷軸和皮帶輪松脫等故障,同時方便其采用軸承檔免磨工藝,提高了轉子總成的加工效率,縮短了制造周期24h以上。
文檔編號H02K5/14GK202651918SQ20122028595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18日
發明者胡丕學, 倪為民, 沈建榮, 范偉良 申請人:浙江德宏汽車電子電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