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高動態響應稀土永磁伺服電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電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動態響應稀土永磁伺服電機,適用于快速響應或頻繁起動場合的機械設備,如注塑機等。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的伺服電機由于其轉動慣量大,電氣時間常數大,使用于快速響應或頻繁起動場合的機械設備時存在著以下缺點:在冷卻、保壓時,電機仍然保持高速轉動,損耗非常嚴重;生產產品時,轉動慣量非常大,響應速度很慢,精度較低;保壓時的高熱量與冷卻過程相對矛盾;對液壓系統清潔度要求高,噪音大,維護成本上升。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伺服電機不能滿足快速響應或頻繁起動場合的機械設備,提供一種高動態響應稀土永磁伺服電機。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它包括定子和轉子,所述定子由定子鐵芯和定子鐵芯上安裝的定子繞組構成,定子鐵芯由定子沖片疊壓而成,所述轉子包括電機軸,電機軸上套有轉子鐵芯,轉子鐵芯外圍包覆有永磁體,所述電機軸兩端分別設有前軸承和后軸承,前端蓋和后端蓋分別通過前軸承和后軸承與電機軸連接,所述定子沖片上設有內外兩圈均勻分布的通孔,內外兩圈均勻分布的通孔通過定子沖片疊壓后分別形成定子鐵芯的第一內冷風道和第二內冷風道。采取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定子鐵芯的雙內冷風道結構通過加大冷卻風道降低溫升來滿足功率密度要求,并減少銅線的用量,減少銅耗,以達到降低成本、減少損耗的功倉泛。
本發明較好的技術方案是:所述轉子鐵芯為中空結構。采取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轉子鐵芯內部中空,即減輕了電機重量,也減小了電機的轉動慣量,達到響應速度快功能。本發明具有功率密度大、轉動慣量小、損耗小、噪音小等優點,能適應于快速響應或頻繁起動場合的機械設備。
圖1為本發明縱向剖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定子沖片結構示意圖;圖3為轉子結構示意圖。其中,1一第一內冷風道;2—第二內冷風道;3—電機軸;4一轉子鐵芯;5—永磁體;6—定子鐵芯;7—定子繞組;8—前端蓋;9一后端蓋;10—前軸承;11一后軸承;12—波形彈簧;13—孔用彈性擋圈。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發明,但它們不對本發明構成限定。如圖1所示,本發明包括定子和轉子,定子由定子鐵芯6和定子鐵芯6上安裝的定子繞組7構成,定子鐵芯6由定子沖片疊壓而成,轉子包括電機軸3,電機軸3上套有轉子鐵芯4,轉子鐵芯4外圍包覆有永磁體5,電機軸3兩端分別設有前軸承10和后軸承11,前端蓋8和后端蓋9分別通過前軸承10和后軸承11與電機軸3連接,定子鐵芯6位于兩端蓋之間。前軸承10和后軸承11外側均安裝有波形彈簧12和孔用彈性擋圈13,用以給軸承施加預應力,減少軸承運轉的噪音,提高軸承的運轉精度與平穩性。如圖2所示,定子沖片上設有內外兩圈均勻分布的通孔,內外兩圈均勻分布的通孔通過定子沖片疊壓后分別形成定子鐵芯6的第一內冷風道I和第二內冷風道2,定子鐵芯6在保證電機性能及結構要求的前提下,把定子鐵芯6內徑減小,同時將定子鐵芯6的單風道冷卻結構改為雙風道冷卻結構,這樣,加大冷卻風道來降低溫升滿足功率密度要求,同時減少銅線的用量,減少銅耗,以達到降低成本、減少損耗的功能。如圖3所示,轉子包括電機軸3,轉子鐵芯4和永磁體5。轉子鐵芯4外徑減小同時把實心改為內部中空結構,既減輕了電機重量,也減小了電機的轉動慣量,達到響應速度快功能。本說明書未作 詳細描述的內容屬于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公知的現有技術。
權利要求
1.一種高動態響應稀土永磁伺服電機,它包括定子和轉子,所述定子由定子鐵芯和定子鐵芯上安裝的定子繞組構成,定子鐵芯由定子沖片疊壓而成,所述轉子包括電機軸,電機軸上套有轉子鐵芯,轉子鐵芯外圍包覆有永磁體,所述電機軸兩端分別設有前軸承和后軸承,前端蓋和后端蓋分別通過前軸承和后軸承與電機軸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沖片上設有內外兩圈均勻分布的通孔,內外兩圈均勻分布的通孔通過定子沖片疊壓后分別形成定子鐵芯的第一內冷風道和第二內冷風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動態響應稀土永磁伺服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子鐵芯為中空結構 。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高動態響應稀土永磁伺服電機,屬于電機技術領域。它包括定子和轉子,所述定子由定子鐵芯和定子鐵芯上安裝的定子繞組構成,定子鐵芯由定子沖片疊壓而成,所述轉子包括電機軸,電機軸上套有轉子鐵芯,轉子鐵芯外圍包覆有永磁體,所述電機軸兩端分別設有前軸承和后軸承,前端蓋和后端蓋分別通過前軸承和后軸承與電機軸連接,所述定子沖片上設有內外兩圈均勻分布的通孔,內外兩圈均勻分布的通孔通過定子沖片疊壓后分別形成定子鐵芯的第一內冷風道和第二內冷風道。本發明制造電機具有功率密度大、轉動慣量小、損耗小、噪音小等優點,能適應于快速響應或頻繁起動場合的機械設備。
文檔編號H02K1/20GK103248149SQ201310151309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27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27日
發明者董海明, 向紅斌, 張煥玲, 彭金, 袁自沖 申請人:武漢登奇機電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