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方法以及三相永磁同步電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檢測方法以及三相永磁同步電機,該檢測方法對于從與三相對應的三個線圈選出的UV、VW、WU的組合,分別沿一方向和另一方向通入脈沖電流,測定從各脈沖電流的通電開始經過一定時間后的過渡電流的大小而獲取測定值。并且,根據所獲取的多個過渡電流的測定值的大小關系,檢測出旋轉開始前的轉子的磁極與三相的各線圈之間的相對的周向初始位置。由此,既不需要傳感器元件,也不使轉子旋轉,且還能夠在抑制電路結構復雜化的同時,檢測出旋轉開始前的轉子的磁極與各線圈之間的相對的周向初始位置。
【專利說明】檢測方法以及三相永磁同步電機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檢測方法以及三相永磁同步電機。
【背景技術】
[0002]為了高精度地進行電機的起動而需要檢測轉子的磁極與各個線圈間相對的周向的初始位置。因此,周知一種以往使用霍爾IC或編碼器等的傳感器元件檢測轉子磁極的位置的技術。然而,如果使用這些傳感器元件的話,則會存在難以使電機小型化和削減制造成本的情況。
[0003]并且,以往還公開一種使用無傳感器矢量控制驅動電路來檢測轉子的磁極位置的技術。無傳感器矢量控制驅動電路根據線圈的電流和施加電壓等的信息,推算轉子的磁通和感應電壓,從而計算出轉子的磁極位置和旋轉速度。然而,無傳感器矢量控制驅動電路在電機停止或低速旋轉時,無法進行高精度的檢測。
[0004]并且,由于在起動電機之前給線圈通電,因而存在強制使轉子旋轉(牽引處理)到規定的位置的情況。如果進行牽引處理,則轉子的磁極將配置在所希望的位置。然而,在進行牽引處理的情況下,電機將以二分之一的概率反向旋轉。并且,由于連接到電機的負荷與電流間的關系,會存在由牽引處理而導致轉子振動的情況。并且,如果振動不進行收斂就使電機起動的話,則電機會存在不同步的情況。
[0005]并且,在日本專利第4684763號公報中,公開了一種檢測電機的靜止時的轉子的位置的技術。在該公報中,對電機的負荷通入交變電流,并測量該交變電流從值α變到值β的第一時間和交變電流從值β變到值α的第二時間。并且,利用所測量的時間來判斷靜止時的轉子的位置。
[0006]但是,在日本專利4684763號公報的方法中,為了獲知交變電流的值達到了 α還是達到了 β,需要一種將電流的測定值和既定值進行比較的比測儀。因此,當構成電機的驅動電路的微控制器不具有比測儀功能的情況,需要追加該功能。這樣一來,電路結構將復雜化。
【發明內容】
[0007]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檢測方法以及三相永磁同步電機,根據該檢測方法以及三相永磁同步電機,在具有檢測電流的電路的無傳感器矢量控制驅動電路中,即不需要追加傳感器元件,也不使轉子旋轉,就能夠檢測出周向的初始位置。并且,提供一種即能夠抑制電路的結構復雜化,又能夠檢測出旋轉開始前的轉子的磁極與各線圈之間的相對的周向初始位置的檢測方法以及三相永磁同步電機。
[0008]本申請所例示的第一發明為一種檢測方法,在三相永磁同步電機中,檢測旋轉開始前的轉子的磁極與三相的各線圈之間的相對的周向初始位置,該檢測方法具有a)和b)兩個步驟,步驟a)對從與三相對應的三個線圈選擇出的UV、VW、WU的組合分別在其一方向和另一方向上通入脈沖電流。并且,本申請所例示的第一發明測定從各個脈沖電流的通電開始經過一定時間后的過渡電流的大小而獲取測定值,步驟b)根據在所述步驟a)中所獲取的多個過渡電流的測定值的大小關系,檢測所述初始位置。
[0009]根據本申請所例示的第一發明,將利用這樣的情況:過渡電流的大小根據轉子的磁極與線圈間的相對位置而變化。從而能夠檢測出旋轉開始前的轉子的磁極與三相的各線圈之間的相對的周向初始位置。由此,不需要除檢測電流的電路以外的傳感器元件。并且,不必使轉子旋轉就能夠檢測出該初始位置。
[0010]并且,根據本申請所例示的第一發明,不是測定到過渡電流的測定值成為規定值為止的時間,而是測定從通電開始經過一定時間后的過渡電流的大小。因此,不需要使用將過渡電流的測定值與既定值進行比較的比測儀。因此,能夠抑制電路結構的復雜化。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不出RL串聯電路例子的圖。
[0012]圖2為示出過渡電流的歷時變化的圖表。
[0013]圖3為示出轉子的旋轉角度、轉子磁通以及電感間的關系的圖表。
[0014]圖4為通過兩個電感來示出過渡電流的歷時變化的圖表。
[0015]圖5為示出電機的結構的圖。
[0016]圖6為包含電子電路和線圈的電路圖。
[0017]圖7為示出檢測處理的流程的流程圖。
[0018]圖8為提供給開關元件的柵極信號的脈沖波形圖。
[0019]圖9為示出通電程序的圖。
[0020]圖10為示出轉子的初始位置與過渡電流的差分值間的關系的圖表。
[0021]圖11為示出變形例所涉及的通電程序的圖。
[0022]圖12為示出變形例所涉及的通電程序的圖。
[0023]圖13為示出變形例所涉及的通電程序的圖。
[0024]附圖符號說明
[0025]I 電機
[0026]9 中心軸線
[0027]10 電樞
[0028]11定子鐵芯
[0029]12u、12v、12w 線圈
[0030]13中性點
[0031]20 轉子
[0032]21 磁鐵
[0033]30 電路板
[0034]31電子電路
[0035]40逆變電路
[0036]4luh,41ul,41vh,41vl,41wh,4Iwl 開關兀件
[0037]42 電壓源
[0038]43 地[0039]44二極管
[0040]50微控制器
[0041]5luh, 51ul,51vh,51vl, 5lwh, 5Iwl 棚極輸出部
[0042]52A/D 轉換器
[0043]60電流測定部
[0044]61分流電阻
[0045]62差分放大器
[0046]71第一脈沖電流
[0047]72第二脈沖電流
[0048]73第三脈沖電流
[0049]74第四脈沖電流
[0050]75第五脈沖電流
[0051]76第六脈沖電流
[0052]111鐵芯背部
[0053]112u,112v,112w 齒
【具體實施方式】
[0054]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所例示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0055]< 1.關于過渡應答>
[0056]本實施方式的電機利用對線圈通入脈沖電流時的過渡應答來檢測轉子的初始位置。因此,首先對線圈的過渡應答進行說明。
[0057]電機的各線圈可看做是將電阻R和電感L進行串聯的RL串聯電路。圖1為示出RL串聯電路的例子的圖。如果對RL串聯電路施加電壓V,則電路中通過的電流因電感L的影響而逐漸增大。并且,如果經過足夠的時間,則電路中通過的電流達到最大值I = V/R。圖2為示出這種過渡電流的歷時變化的圖表。從賦予電壓V開始經過時間t后的過渡電流i的大小,如下列公式(I)所示,
[0058]i = V/R{ 1-exp (-R/L.t)} (I)
[0059]另一方面,線圈的電感L的大小,根據該線圈與轉子的磁極間的相對位置而變化。這是因為由于從轉子的永久磁石產生的轉子磁通與通過對線圈通電而產生的定子磁通間的相對的方向,使得引起線圈的磁芯中的磁飽和的容易度不同。
[0060]圖3為示出轉子的旋轉角度與作用于線圈的轉子磁通以及線圈的電感間的關系的圖表。該圖表的橫軸表示轉子的磁極與線圈間的相對的周向位置。并且,該圖表的縱軸表示轉子磁通的線圈方向的成分Φ和線圈的電感L。
[0061]如圖3所示,轉子磁通的線圈方向的成分Φ隨著轉子的旋轉而呈正弦波狀變化。并且,如此一來,線圈的電感L也呈大致正弦波狀變化。當N極以及S極一起離開線圈時(在圖3的例子中,為O、π、2π時),線圈的電感L變為最大。并且,當轉子的N極或S極最靠近線圈時(在圖3的例子中,為ji/2、3ji/2時),線圈的電感L變為最小。
[0062]但是,轉子的N極最靠近線圈時與轉子的S極最靠近線圈時,在線圈的電感L產生差AL。在圖3的例子中,轉子的N極最靠近線圈時(π/2時)的線圈的電感L比轉子的S極最靠近線圈時(3 π/2時)的線圈的電感L小。如果將通過線圈的電流的方向反向的話,則該大小關系相反。
[0063]圖4為將過渡電流的歷時變化通過兩個不同的電感L進行比較的圖表。如果電感L增加,則上述表達式(I)的時間常數(R/L)減小。因此,如圖4中的空白箭頭Al所示,過渡電流的歷時變化變得平穩。相反,如果電感L降低,則上述表達式(I)的時間常數(R/L)增大。因此,如圖4中的空白箭頭Α2所示,過渡電流的歷時變化急劇。
[0064]因此,如果給線圈通入脈沖電流,并獲取經過一定時間t后的過渡電流的測定值
il、i2,則能夠獲取反映線圈的電感L的測定值。因此,根據該測定值能夠檢測出轉子的磁極與線圈間的相對的周向位置。
[0065]<2.關于電機的結構>
[0066]圖5為示出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機I的結構的圖。如圖5所示,本實施方式的電機I具有電樞10、轉子20以及電路板30。
[0067]電樞10具有由磁性體構成的定子鐵芯11、三個線圈12u、12v、12w。定子鐵芯11具有環狀的鐵芯背部111和相對于中心軸線9呈放射狀延伸的三根齒112u、112v、112w。線圈12u、12v、12w分別由纏繞于各齒112u、112v、112w的導線構成。三根齒112uU12vU12w以及三個線圈12u、12v、12w在中心軸線9的周圍沿周向大致等間隔排列。
[0068]該電機I為利用三相交流使轉子20旋轉的三相永磁同步無刷電機。三個線圈12u、12v、12w與三相交流的U相、V相以及W相的各相分別對應。
[0069]轉子20被支承為相對于中心軸線9能夠旋轉。轉子20具有沿周向排列的多個磁鐵21。在轉子20的外周面,N極的磁極面與S極的磁極面沿周向交替排列。
[0070]電路板30與線圈12u、12v、12w電連接。在電路板30中搭載有用于給線圈12u、12v、12w提供驅動電流的電子電路31。在驅動電機I時,按照預定的順序從電路板30給線圈12u、12v、12w提供驅動電流。由此,在電樞10與轉子20之間產生周向的轉矩。其結果是轉子20以中心軸線9為中心旋轉。并且,電路板30的該電子電路31在起動電機I時實施后文所述的檢測處理。
[0071]另外,圖5示出轉子20位于比電樞10靠徑向內側的位置的所謂的內轉子型的電機I。但是,本發明的電機也可是轉子位于比電樞靠徑向外側的位置的所謂的外轉子型的電機。
[0072]< 3.關于電子電路的結構>
[0073]圖6為包括搭載于電路板30的電子電路31和電機I的三個線圈12u、12v、12w的電路圖。如前面所述,線圈12u、12v、12w可分別看做為將電阻和電感進行串聯的RL串聯電路。如圖6所示,本實施方式的電子電路31具有逆變電路40、微控制器50以及電流測定部60。
[0074]逆變電路40具有六個開關元件41uh、41ul、41vh、41vl、41wh、41wl。開關元件41uh、41vh、41wh分別允許或禁止從電壓源42向各線圈12u、12v、12w通電。開關元件41ul、41vl、41wl分別允許或禁止從線圈12u、12v、12w向地43通電。
[0075]各開關元件41uh、41ul、41vh、41vl、41wh、41wl在正常時,禁止漏極給源極通電。各開關元件41uh、41ul、41vh、41vl、41wh、41wl只有在柵極信號被提供給柵極時,才允許從漏極向源極通電。開關元件41uh、41ul、41vh、41vl、41wh、41wl例如可使用場效應晶體管(FET:Field Effect Transistor)。
[0076]開關元件41uh、41vh、41wh的各漏極與電壓源42電連接。開關元件41uh的源極以及開關元件41ul的漏極與U相線圈12u電連接。開關元件41vh的源極以及開關元件41vl的漏極與V相線圈12v電連接。開關元件41wh的源極以及開關元件41wl的漏極與W相線圈12w電連接。并且,開關元件41ul、41vl、41wl的各源極通過后文所述的分流電阻61與地43電連接。
[0077]線圈12u、12v、12w的其他端通過中性點13互相電連接。即,本實施方式的線圈12u、12v、12w利用Y結線互相連接。但是,線圈12u、12v、12w的結線方式也可是與Y結線等效的Λ結線。
[0078]并且,各個開關元件41uh、41ul、41vh、41vl、41wh、41wl的漏極與源極通過二極管44連接。二極管44禁止從漏極給源極通電,允許從源極給漏極通電。
[0079]微控制器50為通過將柵極信號提供給開關元件41uh、41ul、41vh、41vl、41wh、41wl來控制向線圈12u、12v、12w通電的處理器。微控制器具有給開關元件41uh、41ul、41vh、41vl、41wh、41wl的各柵極輸出柵極信號的柵極輸出部51uh、51ul、51vh、51vl、51wh、51wl。
[0080]電流測定部60由分流電阻61、差分放大器62以及微控制器50內的A/D轉換器52構成。如果從各線圈12u、12v、12w向地43通電流,則在分流電阻61的兩端產生電位差。該電位差通過差分放大器放大,并通過A/D轉換器進行A/D轉換,進入微控制器50。由此,測定流入分流電阻61的電流的大小。
[0081]在驅動電機I時,電流測定部60用于對單電阻進行矢量控制。即,微控制器50根據在分流電阻61中獲取的電流的測定值,控制向各線圈12u、12v、12w通電。并且,在實施后文所述的檢測處理時,電流測定部60測定流入分流電阻61的過渡電流。
[0082]像這樣,在本實施方式中,使用微控制器50內的A/D轉換器52測定過渡電流的大小。這樣一來,不必與微控制器50分開地另外準備用于測定過渡電流的大小的A/D轉換器。因此,能夠抑制電子電路31的電路結構復雜化。
[0083]< 4.關于檢測處理>
[0084]< 4-1.通電以及過渡電流的測定>
[0085]接下來,對在上述電機I中檢測旋轉開始前的轉子20的磁極與各線圈12u、12v、12w間的相對的周向初始位置的處理進行說明。圖7為示出該檢測處理的流程的流程圖。
[0086]在檢測轉子20的初始位置時,首先,對從三個線圈12u、12v、12w中選擇的UV、VW、WU的各組合分別在一方向和另一方向上通入脈沖電流。即,分別對線圈12u、12v的組,線圈12v、12w的組,線圈12w、12u的組,按照預先設定的通電程序,在一方向和另一方向上通入脈沖電流。從而通過電流測定部60測定自各脈沖電流的通電開始經過一定時間后的過渡電流的大小而獲取測定值(步驟SI)。
[0087]圖8為在步驟SI中,給開關元件41uh、41ul、41vh、41vl、41wh、41wl提供的柵極信號的脈沖波形圖。圖8同時示出流入分流電阻61的電流的歷時變化與過渡電流的測定的時機。并且,圖9為示出流入三個線圈12u、12v、12w的脈沖電流的順序(通電程序)的圖。
[0088]如圖8所示,在步驟SI中,首先,微控制器50將針對開關元件41uh、41vl的柵極信號設置為導通。這樣一來,自電壓源42經過開關元件41uh、線圈12u、中性點13、線圈12v、開關元件41vl向分流電阻61通入脈沖電流。S卩,如圖9所示,自U相線圈12u經過中性點13向V相線圈12v通入第一脈沖電流71。
[0089]第一脈沖電流71示出響應線圈12u、12v的電感L的過渡應答,該過渡電流i的大小如圖8所示逐漸變大。電流測定部60測定自第一脈沖電流71的通電開始經過一定時間t后的過渡電流i的大小而獲取測定值。
[0090]如果過渡電流i的測定結束,則微控制器50將針對所有的開關元件41uh、41ul、41vh、41vl、41wh、41wl的柵極信號設置為暫時斷開。這樣一來,殘留在線圈12u、12v中的電流經過二極管44流向電壓源42側進行再生。由此,線圈12u、12v的電流恢復到大致OA(安培)。像這樣,如果將殘留在線圈12u、12v的電流進行恢復到大致OA (安培)的再生處理的話,則能夠更準確地測定在該線圈12u、12v中的下一個過渡電流。
[0091]接下來,微控制器50將針對開關元件41uh、41wl的柵極信號設置為導通。這樣一來,從電壓源42經過開關元件41uh、線圈12u、中性點13、線圈12w、開關元件41wl向分流電阻61通入脈沖電流。即,如圖9所示,從U相線圈12u經中性點13向W相線圈12w通入第二脈沖電流72。
[0092]第二脈沖電流72示出響應線圈12u、12w的電感L的過渡應答,且該過渡電流i的大小如圖8所示逐漸變大。電流測定部60測定從第二脈沖電流72的通電開始經過一定時間t后的過渡電流i的大小而獲取測定值。
[0093]以下,通過持續實施柵極信號的導通/斷開,如圖9所示,以從V相線圈12v向W相線圈12w通入的第三脈沖電流73、從V相線圈12v向U相線圈12u通入的第四脈沖電流
74、從W相線圈12w向U相線圈12u通入的第五脈沖電流75、從W相線圈12w向V相線圈12v通入的第六脈沖電流76的順序進行通電。從而測定從各個脈沖電流的通電開始經過一定時間t后的過渡電流i的大小。
[0094]優選各脈沖電流71、71、73、74、75、76的長度為轉子20未實質地旋轉的程度的長度。并且,優選在通入各脈沖電流的期間插入再生處理。
[0095]并且,電子電路31像這樣多次重復圖9的通電程序。其結果是獲取多個過渡電流i的測定值。所獲取的多個過渡電流i的測定值,如在圖3以及圖4中所說明的那樣,為反映了轉子20的磁極位置的值。
[0096]<4-2.關于殘留磁通的抵消>
[0097]這里,在通入各脈沖電流后,會在各線圈12u、12v、12w殘留磁通。該殘留磁通與產生于轉子20的磁通相同,會影響過渡電流i的測定值。因此,為了準確地測定過渡電流i,而優選能夠將殘留磁通的影響相抵的通電程序。
[0098]在圖9的通電程序中,例如第三脈沖電流73從V相線圈12v經過中性點13被通入到W相線圈12w。被通入到V相線圈12v的前一個脈沖電流為第一脈沖電流71。該第一脈沖電流71相對于V相線圈12v沿與第三脈沖電流73相反的方向通過。并且,被通入到W相線圈12w的前一個脈沖電流為第二脈沖電流72。該第二脈沖電流72相對于W相線圈12w沿與第三脈沖電流73相同的方向通過。
[0099]因此,在即將通入第三脈沖電流73的時候,在V相線圈12v和W相線圈12w產生相反方向的殘留磁通。所以,在測定第三脈沖電流73的過渡電流i時,V相線圈12v中的殘留磁通的影響與W相線圈12w中的殘留磁通的影響被抵消。其結果是能夠準確地測定第三脈沖電流73的過渡電流i。
[0100]像這樣,在圖9的通電程序中,各脈沖電流71至76相對于兩個線圈中的一方沿與前一個脈沖電流相同的方向流過,且相對于兩個線圈中的另一方沿與往前數時為第二個的脈沖電流相反的方向流過。由此,能夠抵消由各線圈12u、12v、12w的殘留磁通而引起的磁飽和的影響。其結果是能夠更為準確地測定各脈沖電流71至76的過渡電流i的大小。
[0101]<4-3.關于根據測定值進行的運算處理>
[0102]如果各脈沖電流71至76的過渡電流i的大小被測定,則微控制器50將按照下列公式(2)計算出過渡電流的差分值Δ iu、Δ iv、Aiw (步驟S2)。
[0103]Δiu = iuv+iuw-1vu-1wu
[0104]Δ iv = ivw+ivu-1wv-1uv (2)
[0105]Δ iw = iwu+iwv-1uw-1vw
[0106]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公式(2)中,將iuv、iuw、ivw、ivu、iwu、iwv如下定義。
[0107]iuv:從U相線圈流向V相線圈的過渡電流i的測定值
[0108]iuw:從U相線圈流向W相線圈的過渡電流i的測定值
[0109]ivw:從V相線圈流向W相線圈的過渡電流i的測定值
[0110]ivu:從V相線圈流向U相線圈的過渡電流i的測定值
[0111]iwu:從W相線圈流向U相線圈的過渡電流i的測定值
[0112]iwv:從W相線圈流向V相線圈的過渡電流i的測定值
[0113]例如,差分值Aiu為加上從U相線圈12u流向另外兩相線圈12v、12W的過渡電流的測定值,減去從另兩相線圈12v、12w流向U相線圈12u的過渡電流的測定值后的值。像這樣,在各相線圈12u、12v、12w中,獲取向一方向流過的兩個脈沖電流的過渡電流的測定值的合計與向另一方向流過的兩個脈沖電流的過渡電流的測定值的合計的差分值。
[0114]通過進行公式⑵的運算,差分值Aiu為反映了轉子20的磁通對U相線圈12u的電感施加的影響的值。差分值Aiv、Aiw也同樣。
[0115]圖10為示出轉子20的初始位置與過渡電流的差分值Λ iu、Δ iv、Δ iw間的關系的圖表。圖10的橫軸表示將U相的齒112u與轉子20的N極一致的點設為O [rad]時的轉子20的旋轉角度。圖10的縱軸表示過渡電流的差分值Λ iu、Δ iv、Δ iw。
[0116]如圖10所不,差分值Δ iu、Δ iv、Δ iw分別呈正弦波狀變化。并且,差分值Aiu、Δ iv、Δ iw彼此具有2 π/3[rad]的相位差。因此,差分值Δ iu、Δ iv、Δ iw的正負值如下列表1所示進行變化。
[0117]表1
[0118]
【權利要求】
1.一種檢測方法,其在三相永磁同步電機中檢測旋轉開始前的轉子的磁極與三相的各線圈之間的相對的周向初始位置, 其特征在于, 該檢測方法包括: 步驟a),對于從與三相對應的三個線圈選出的UV、VW、WU的組合,分別沿一方向和另一方向通入脈沖電流,測定從各脈沖電流的通電開始經過一定時間后的過渡電流的大小而獲取測定值; 步驟b),根據在所述步驟a)中獲取的多個過渡電流的測定值的大小關系,檢測出所述初始位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驟b)包括: 步驟b-1),針對UV、VW、WU的各組合,獲取一方向上的過渡電流的測定值與另一方向上的過渡電流的測定值之間的差分值; 步驟b-2),根據在所述步驟b-Ι)中獲取的所述差分值,檢測出所述初始位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驟b)包括: 步驟b-1),在各相線圈中,獲取向一方向流過的兩個脈沖電流的過渡電流的測定值的合計與向另一方向流過的兩個脈沖電流的過渡電流的測定值的合計之間的差分值; 步驟b-2),根據在所述步驟b-1)`中獲取的所述差分值,檢測出所述初始位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驟a)中,至少進行一次通電程序,該通電程序按照 從U相線圈流向V相線圈的第一脈沖電流、 從U相線圈流向W相線圈的第二脈沖電流、 從V相線圈流向W相線圈的第三脈沖電流、 從V相線圈流向U相線圈的第四脈沖電流、 從W相線圈流向U相線圈的第五脈沖電流、 從W相線圈流向V相線圈的第六脈沖電流的順序進行通電。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驟a)中,至少進行一次通電程序,該通電程序按照 從U相線圈流向V相線圈的第一脈沖電流、 從W相線圈流向V相線圈的第二脈沖電流、 從W相線圈流向U相線圈的第三脈沖電流、 從V相線圈流向U相線圈的第四脈沖電流、 從V相線圈流向W相線圈的第五脈沖電流、 從U相線圈流向W相線圈的第六脈沖電流的順序進行通電。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驟a)中,至少進行一次通電程序,該通電程序按照 從U相線圈流向V相線圈的第一脈沖電流、 從V相線圈流向U相線圈的第二脈沖電流、從V相線圈流向W相線圈的第三脈沖電流、 從W相線圈流向V相線圈的第四脈沖電流、 從W相線圈流向U相線圈的第五脈沖電流、 從U相線圈流向W相線圈的第六脈沖電流的順序進行通電。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驟a)中,至少進行一次通電程序,該通電程序按照 從U相線圈流向V相線圈的第一脈沖電流、 從V相線圈流向U相線圈的第二脈沖電流、 從W相線圈流向U相線圈的第三脈沖電流、 從U相線圈流向W相線圈的第四脈沖電流、 從V相線圈流向W相線圈的第五脈沖電流、 從W相線圈流向V相線圈的第六脈沖電流的順序進行通電。
8.根據權利要求4至7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驟a)中,在進行第一次的所述通電程序前,進行預通電,該預通電按照所述第四脈沖電流、所述第五脈沖電流以及所述第六脈沖電流的順序進行通電。
9.根據權利要求4至7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驟a)中,進行多次所述通電程序。
10.一種三相永磁同步電機,其具有: 轉子,其被支承為相對于中心軸線能夠旋轉; 電樞,其具有排列在所述中心軸線的周圍的多個線圈;以及 電路板,其與所述線圈電連接, 所述三相永磁同步電機的特征在于, 所述電路板具有實施權利要求9中所述的檢測方法的電路, 所述電路包括控制對所述多個線圈的通電的微控制器, 所述電路在所述步驟a)中,使用所述微控制器內的A/D轉換器,測定所述過渡電流的大小。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三相永磁同步電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電路在所述步驟a)中,在通入各脈沖電流后,進行將從所述微控制器輸出的柵極信號設置為斷開的再生處理。
12.—種三相永磁同步電機,其具有; 轉子,其被支承為相對于中心軸線能夠旋轉; 電樞,其具有排列在所述中心軸線的周圍的多個線圈;以及 電路板,其與所述線圈電連接, 所述三相永磁同步電機的特征在于, 所述電路板具有實施權利要求2中所述的檢測方法的電路, 所述電路在所述步驟b-2)中,根據所述多個所述差分值的各自的正負,檢測出所述初始位置。
【文檔編號】H02P21/08GK103856135SQ201310588984
【公開日】2014年6月1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30日
【發明者】石川理朋 申請人:日本電產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