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混合致冷發電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發電機領域,具體提供了一種混合致冷發電機,包括殼體和轉軸,轉軸設置在殼體內部,并從殼體內部延伸出來,殼體上還設置有散熱口,轉軸內開設有水流通道,水流通道進出水口設置在轉軸的后端,轉軸的后端接有旋轉接頭,進出水管通過旋轉接頭與水流通道相連通,殼體內表面上設置有一彎曲水管,進水管和出水管設置在殼體后端,通過旋轉接頭與彎曲水管兩端連接;殼體內表面上固定有TEC熱電致冷器,這種混合致冷發電機,多種致冷方式集成,減少由于條件限制帶來發電機致冷不良的問題,滿足不同情況下人們對發電機致冷的要求,可以快速對發電機進行冷卻,提升發電機的輸出功率,減少發電機的熱損耗,同時提升發電機的穩定性。
【專利說明】一種混合致冷發電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發電機,尤其涉及一種混合致冷發電機。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發電機在工作時,由于其定子線圈的租客,電流通過時會有熱量發出,發動機運轉時也會產生大量的熱,導致發電機體內溫度較高,發電機體內產生的熱量不能及時被冷卻,導致發電機輸出功率降低,性能不穩定。
[0003]然而目前發電機冷卻方式比較單一,一般為水冷或空冷或兩者結合,不能滿足不同情況下人們對發電機致冷的要求,尋求一種多種致冷方式結合的發電機成為人們的關注。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了目前發電機致冷方式比較單一的問題。
[0005]為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混合致冷發電機,包括殼體和轉軸,轉軸設置在殼體內部,并從殼體內部延伸出來,殼體上還設置有散熱口,轉軸內開設有水流通道,水流通道進出水口設置在轉軸的后端,轉軸的后端接有旋轉接頭,進出水管通過旋轉接頭與水流通道相連通;
[0006]所述殼體內表面上設置有一彎曲水管,進水管和出水管設置在殼體后端,通過旋轉接頭與彎曲水管兩%5連接;
[0007]所述殼體內部設置有電源、開關和熱電致冷器TEC,熱電致冷器TEC固定在殼體內表面上,開關和鑲嵌在殼體外表面上,電源固定在殼體內表面上,熱電致冷器TEC通過開關和電源連接。
[0008]上述轉軸內水流通道后端的進水管和殼體后端彎曲水管的進水管連接在一起,出水管連接在一起。
[0009]上述彎曲水管是不銹鋼管。
[0010]上述熱電致冷器TEC是多個。
[00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混合致冷發電機,包括殼體和轉軸,轉軸設置在殼體內部,并從殼體內部延伸出來,轉軸內開設有水流通道,水流通道進出水口設置在轉軸的后端,轉軸的后端接有旋轉接頭,進出水管通過旋轉接頭與水流通道相連通;所述殼體內表面上設置有一彎曲水管,進水管和出水管設置在殼體后端,通過旋轉接頭與彎曲水管兩端連接;所述殼體內部設置有電源、開關和TEC熱電致冷器,TEC熱電致冷器固定在殼體內表面上,開關和鑲嵌在殼體外表面上,電源固定在殼體內表面上,TEC熱電致冷器通過開關和電源連接,本實用新型解決了目前發電機致冷方式比較單一的問題,這種混合致冷發電機,多種致冷方式集成,減少由于條件限制帶來發電機致冷不良的問題,滿足不同情況下人們對發電機致冷的要求,可以快速對發電機進行冷卻,提升發電機的輸出功率,減少發電機的熱損耗,同時提升發電機的穩定性。[0012]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一種混合致冷發電機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中:1、殼體;2、彎曲水管;3、熱電致冷器TEC ;4、開關;5、電源;6、散熱口 ;7、旋轉接頭;8、轉軸;9、水流通道。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實施例1
[0016]如圖1所示一種混合致冷發電機,包括殼體I和轉軸8,轉軸8設置在殼體I內部,并從殼體I內部延伸出來,殼體I上還設置有散熱口 6,轉軸8內開設有水流通道9,水流通道9進出水口設置在轉軸8的后端,轉軸8的后端接有旋轉接頭7,進出水管通過旋轉接頭7與水流通道9相連通;殼體I內表面上設置有一彎曲水管2,進水管和出水管設置在殼體后端,通過旋轉接頭7與彎曲水管2兩端連接;殼體I內部設置有電源5、開關4和熱電致冷器TEC3,熱電致冷器TEC3固定在殼體I內表面上,開關4和鑲嵌在殼體I外表面上,電源5固定在殼體I內表面上,TEC熱電致冷器3通過開關4和電源5連接。
[0017]發電機在工作時,可以通過散熱口 6進行散熱,也可打開轉軸8后端的進水管上旋轉接頭7或(和)彎曲水管2的進水管上的旋轉接頭7,接通外部水源,打開轉軸8后端的出水管上旋轉接頭7或(和)彎曲水管2的出水管上的旋轉接頭7,接通排水裝置,對發電機進行致冷降溫。
[0018]可以在水源不方便的情況下使用TEC熱電致冷器3致冷,打開開關4,TEC熱電致冷器3接通電源5,開始對發電機殼體內進行致冷降溫。
[0019]為了提升致冷效果,可以同時打開水源和熱電致冷器TEC3進行同時致冷,快速對發電機進行致冷降溫,提升發電機的輸出功率,減少發電機的熱損耗,同時提升發電機的穩定性。
[0020]實施例2
[0021]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本實施例中的轉軸8內水流通道9后端的進水管和殼體I后端彎曲水管2的進水管連接在一起,出水管連接在一起。
[0022]如此連接節省成本,對發電機兩個水冷系統同時工作提供了方便。
[0023]實施例3
[0024]實施例1和實施例2中的彎曲水管2是不銹鋼管,不銹鋼管確保彎曲水管2不會因為生銹導致漏水所弓丨起安全隱患問題。
[0025]實施例4
[0026]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實施例2和實施例3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本實施例中熱電致冷器TEC3是多個,根據發電機的體積設置多個電熱致冷器TEC3,達到均勻快速降溫的目的。
[0027]以上例舉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舉例說明,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的限制,凡是與本實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設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混合致冷發電機,包括殼體(I)和轉軸(8),轉軸(8)設置在殼體(I)內部,并從殼體(I)內部延伸出來,殼體(I)上還設置有散熱口(6),其特征是:轉軸(8)內開設有水流通道(9),水流通道(9)進出水口設置在轉軸(8)的后端,轉軸(8)的后端接有旋轉接頭(7),進出水管通過旋轉接頭(7)與水流通道(9)相連通; 所述殼體(I)內表面上設置有一彎曲水管(2 ),進水管和出水管設置在殼體后端,通過旋轉接頭(7 )與彎曲水管(2 )兩端連接; 所述殼體(I)內部設置有電源(5)、開關(4)和熱電致冷器TEC (3),TEC熱電致冷器(3)固定在殼體(I)內表面上,開關(4)和鑲嵌在殼體(I)外表面上,電源(5)固定在殼體(I)內表面上,熱電致冷器TEC (3)通過開關(4)和電源(5)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致冷發電機,其特征是:所述轉軸(8)內水流通道(9)后端的進水管和殼體(I)后端彎曲水管(2 )的進水管連接在一起,出水管連接在一起。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致冷發電機,其特征是:所述彎曲水管(2)是不銹鋼管。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致冷發電機,其特征是:所述熱電致冷器TEC(3)是多個。
【文檔編號】H02K5/20GK203707995SQ201320565470
【公開日】2014年7月9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2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12日
【發明者】鄭俊虹 申請人:西安吉帑電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