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負荷調度控制方法及其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力負荷調度控制方法及其系統,通過對大量可調控的負荷分類、聚合以建立能效發電機,進而構建能效電廠模型,將能效電廠模型引入電力市場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計算模型中,建立含能效發電廠的電力系統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計算模型,采用內點法求解該模型,計算各能效電廠所分攤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將計算得到的能效發電廠分攤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代入對應的能效發電機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分攤優化模型中,采用內點法計算各能效發電機(負荷群)所需要分攤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再通過對可調控用電負荷的再調度,實現為電力系統提供虛擬有、無功功率備用,以提高電力系統運行經濟性,降低發電廠碳排放量。
【專利說明】電力負荷調度控制方法及其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電力調度控制的【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電力負荷調度控制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0002]隨著電能的廣泛使用,電力系統規模不斷擴大,已成為世界上最為復雜的人造系統之一。為保證電力系統供電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電力系統必須留用足夠的有功和無功功率備用,以便電網發生故障時,可快速接入系統,保證電力系統運行的安全性和供電的可靠性。電力系統的有、無功功率備用是一種處在運行狀態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只在電網故障或緊急情況下才可使用,因此在正常運行方式下,發電機的有、無功功率備用易浪費大量的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同時隨著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接入,為抑制可再生能源的間隙性和波動性,改善因可再生能源接入電網所帶來的安全穩定問題,電力系統需進一步增加機組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而增加機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必然會降低水/火電機組的年運行小時數,惡化了水/火電機組運行的經濟性,同時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的增加必然會導致機組運行效率低下、化石燃料不能充分燃燒、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漂浮固體的排放量劇增,嚴重影響了人類的生活環境。
[0003]隨著智能電網的提出和發展,通訊技術和分布式計算的廣泛應用。需求側響應(Demend Response, DR)技術和電力系統模型技術成為了兩種進行電力調度控制的常用手段。
[0004]需求側響應是通過先進的測量通訊技術以及控制手段將負荷作為一種響應調度的資源,彌補電力系統傳統熱備用容量的不足,提高電網運行的安全性和經濟性,已成為電力行業研究的熱點。需求側響應通過電價或者其他激勵措施,在市場電價較高或者系統運行可靠性較低時,通過引導用戶改變正常用電方式,減少用電需求;在緊急情況下,將負荷響應作為備用提高電力系統運行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大幅降低資源浪費。
[0005]而電力系統模型技術則是通過對真實的電力系統進行建模,建立數據模型,對真實的電力系統進行仿真,通過仿真模型模擬電力系統真實運行的狀態,從而可對電力系統的各種運行狀態通過計算得到。
[0006]目前,將需求側響應技術和電力系統模型技術結合,對于基于負荷響應的有、無功功率備用研究已提出了許多建模方法和控制方法,但這些方法都并不完善,未能有效地調節電力系統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影響電力系統的運行效率。
【發明內容】
[0007]針對現有需求側的電力負荷調度方法未能有效地調節電力系統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影響電力系統的運行效率和安全的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電力負荷調度控制方法及其系統,能夠通過需求側的電力負荷調度對整個電力系統各個區域的有、無功功率備用作出調整,從而合理地分配電力系統的有、無功功率備用,提高電力系統的運行效率。[0008]一種電力負荷調度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09]對電力系統中參與負荷調度的負荷按區域和類型進行分類;
[0010]將同一種類型的負荷按照區域進行統計、聚合,建立對應各類型負荷的能效發電機模型;
[0011]將所述區域內的所有的能效發電機模型聚合成所述區域對應的能效發電廠模型,并建立所述能效發電廠模型對應的能效發電機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分攤優化模型,其中,所述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分攤優化模型包括能效發電廠中各個能效發電機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優化分攤比例;將所述能效發電廠模型與傳統的基于最優潮流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計算模型相結合,建立對應的電力系統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計算模型;
[0012]采用內點法求解所述電力系統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計算模型,獲取對應的各個能效發電廠所分攤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
[0013]將各個所述能效發電廠所分攤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代入對應的能效發電機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分攤優化模型,采用內點法求解所述能效發電機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分攤優化模型,獲取所述能效發電廠中各個能效發電機所分攤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
[0014]將各個能效發電機所分攤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代入對應的能效發電機模型,獲取組成該能效發電機模型的同類負荷的調控量;
[0015]根據各類負荷的調控量,調整可調度負荷的運行定值。
[0016]一種電力負荷調度控制系統,包括:資源控制系統和電網電能調度系統;
[0017]所述資源控制系統用于對電力系統中參與負荷調度的負荷按區域和類型進行分類,將同一種類型的負荷按照區域進行統計、聚合,建立對應各類型負荷的能效發電機模型,將所述區域內的所有的能效發電機模型聚合成所述區域對應的能效發電廠模型,并建立所述能效發電廠模型對應的能效發電機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分攤優化模型,其中,所述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分攤優化模型包括能效發電廠中各個能效發電機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優化分攤比例;并根據各個所述能效發電廠所分攤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采用內點法求解所述能效發電機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分攤優化模型,獲取所述能效發電廠中各個能效發電機所分攤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將各個能效發電機所分攤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代入對應的能效發電機模型,獲取組成該能效發電機模型的各類負荷的調控量,根據各類負荷的調控量,調整可調度負荷的運行定值;
[0018]所述電網電能調度系統用于將所述能效發電廠模型與傳統的基于最優潮流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計算模型相結合,建立對應的電力系統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計算模型,并采用內點法求解所述電力系統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計算模型,獲取對應的各個能效發電廠所分攤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
[0019]本發明的電力負荷調度控制方法及其系統中,通過對大量可調控的用電設備(負荷)分類、聚合以建立能效發電機,進而構建聚合模型(能效電廠模型),將能效電廠模型引入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計算模型中,建立含能效發電廠的電力系統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計算模型,采用內點法求解該模型,計算各能效電廠所分攤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將計算得到的能效發電廠分攤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代入對應的能效發電機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分攤優化模型中,采用內點法計算各能效發電機(負荷群)所需要分攤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再通過對可調控用電負荷的再調度,實現為電力系統提供虛擬有、無功功率備用,以提高電力系統運行經濟性,降低發電廠碳排放量。
[0020]本發明將基于負荷響應的市場集成與控制方式相結合,提出一種“自下而上”的負荷響應參與電力市場有、無功功率備用的技術框架。通過對大量可參與負荷調控的負荷分類、聚合,構建能效發電機,進而根據能效發電機構建能效電廠,將能效電廠引入電力系統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計算模型中,通過提供電力系統的虛擬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在不影響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前提下,改善電力系統運行經濟性,提升了電力系統運行的經濟效益、降低了發電廠碳排放量,實現經濟和環境的雙受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是本發明電力負荷調度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0022]圖2是本發明電力負荷調度控制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請參閱圖1,圖1是本發明電力負荷調度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0024]所述電力負荷調度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25]S101,對電力系統中參與負荷調度的負荷按區域和類型進行分類,將同一種類型的負荷按照區域進行統計、聚合,建立對應各類型負荷的能效發電機模型;
[0026]S102,將所述區域內的所有能效發電機模型聚合成所述區域對應的能效發電廠模型,并建立所述能效發電廠模型對應的能效發電機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分攤優化模型,其中,所述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分攤優化模型包括能效發電廠中各個能效發電機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優化分攤比例;
[0027]S103,將所述能效發電廠模型與傳統的基于最優潮流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計算模型相結合,建立含能效發電廠的電力系統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計算模型;
[0028]S104,采用內點法求解所述電力系統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計算模型,獲取對應的各個能效發電廠所分攤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
[0029]S105,將各個所述能效發電廠所分攤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代入對應的能效發電機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分攤優化模型,采用內點法求解所述能效發電機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分攤優化模型,獲取所述能效發電廠中各個能效發電機所分攤的有、無功功率備
用各星;
[0030]S106,將各個能效發電機所分攤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代入對應的能效發電機模型,獲取組成該能效發電機模型的各類負荷的調控量;
[0031]S107,根據各類負荷的調控量,調整可調度負荷的運行定值。
[0032]本發明的一種負荷調度控制方法,根據改善電力系統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和提高電力系統運行經濟性的需要,將負荷調度用于電力系統有、無功功率備用中。將在電力系統中參與負荷調度的負荷進行按屬地和負荷類型進行分類,將各類負荷聚合,構建能效發電機;將區域內的所有能效發電機聚合為一個整體,構建能效電廠;將能效電廠引入電力系統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市場,采用優化算法確定能效電廠所分攤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根據能效電廠分攤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確定各能效發電機所分攤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以得出各負荷聚合體所需分攤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進而根據所需分攤的有、無功功率對負荷再調度,為電力系統提供虛擬有、無功功率備用,以實現提高電力系統運行的安全性、經濟性和減少碳排放量的目的。
[0033]在步驟SlOl中,統計在電力系統中參與負荷調度的負荷的類型、容量及所屬區域,將同一區域內同一類型的負荷進行聚合,建立所述能效發電機模型;
[0034]其中,所述能效發電機模型的輸出有、無功功率為該類型負荷正常工作時的額定有、無功功率的累加和;所述能效發電機模型的有、無功功率出力的約束上邊界為其包含的所有負荷在滿足預設用戶舒適度時消耗的有、無功功率的約束上邊界之和;所述能效發電機模型的有、無功功率出力的約束下邊界為其包含的所有負荷在滿足預設用戶舒適度時消耗的有、無功功率的約束下邊界之和。
[0035]所述負荷正常工作時的額定有、無功功率可根據各個用電設備的額定參數獲得。所述負荷在滿足預設用戶舒適度時消耗的有、無功功率的約束上邊界是指,當所述負荷在滿足預設的用戶舒適度的情況下,其消耗的有、無功功率的最大值;所述負荷在滿足預設用戶舒適度時消耗的有、無功功率的約束下邊界是指,當所述負荷在滿足預設的用戶舒適度的情況下,其消耗的有、無功功率的最小值。
[0036]所述能效發電機模型的有、無功功率出力的約束上邊界和約束下邊界分別為其包含的所有負荷在滿足預設用戶舒適度時消耗的有、無功功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和。
[0037]在步驟S102中,將所述區域內的所有能效發電機模型結合成所述區域對應的能效發電廠模型。
[0038]其中,所述能效發電廠模型出力為其包含的所有能效發電機模型的出力之和;所述能效發電廠模型的有、無功功率出力的約束上邊界為其包含的所有能效發電機模型的有、無功功率的約束上邊界之和;所述能效發電廠模型的有、無功功率出力的約束下邊界為其包含的所有能效發電機模型的有、無功功率的約束下邊界之和。
[0039]并且,同時建立所述能效發電廠模型對應的能效發電機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分攤優化模型。
[0040]其中,所述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分攤優化模型包括能效發電廠中各個能效發電機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優化分攤比例。所述能效發電機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分攤優化模型的優化目標為所述能效發電廠中的所有能效發電機的調度量最小;約束邊界為各個能效發電機的預設控制步長的上、下限。
[0041]所述優化分攤比例可以按照上述優化目標和約束條件經過優化計算后求得,并可
預先設置好。
[0042]在步驟S103中,將所述能效發電廠模型與傳統的基于最優潮流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計算模型相結合,建立對應的電力系統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計算模型;
[0043]所述傳統的基于最優潮流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計算模型可以從電力潮流計算系統中獲取。
[0044]將以用戶舒適度為約束的能效發電廠模型與傳統基于最優潮流的電力市場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計算模型相結合,建立含能效發電廠模型的電力系統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計算模型。
[0045]所述含能效發電廠模型的電力系統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計算模型的模型優化目標為電力系統全網運行成本最經濟;約束條件為:電力系統的潮流方程、節點電壓幅值約束、發電機有功和無功約束、線路電流約束、能效發電廠的約束。
[0046]在步驟S104中,采用內點法求解該含能效發電廠模型的電力系統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計算模型,即可確定對應的各個能效發電廠所分攤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
[0047]在步驟S105中,將各個所述能效發電廠所分攤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代入對應的能效發電機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分攤優化模型,然后采用內點法求解所述能效發電機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分攤優化模型,即可獲得所述能效發電廠中各個能效發電機所分攤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各里!;
[0048]在步驟S106中,將各個能效發電機所分攤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代入對應的能效發電機模型,獲取組成該能效發電機模型的各類負荷的調控量; [0049]最后在步驟S107,根據各類負荷的調控量,調整可調度負荷的運行定值。通過調整可調度負荷的運行定值來分攤所需承擔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
[0050]請參閱圖2,圖2是實現本發明的電力負荷調度控制方法的電力負荷調度控制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0051]所述電力負荷調度控制系統,包括:資源控制系統11和電網電能調度系統12。
[0052]所述資源控制系統11用于對電力系統中參與負荷調度的負荷按區域和類型進行分類,將同一種類型的負荷的容量按照區域進行統計,建立對應各類型負荷的能效發電機模型,將所述區域內的所有的能效發電機模型結合成所述區域對應的能效發電廠模型,并建立所述能效發電廠模型對應的能效發電機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分攤優化模型,其中,所述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分攤優化模型包括能效發電廠中各個能效發電機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優化分攤比例;并根據各個所述能效發電廠所分攤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采用內點法求解所述能效發電機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分攤優化模型,獲取所述能效發電廠中各個能效發電機所分攤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將各個能效發電機所分攤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代入對應的能效發電機模型,獲取組成該能效發電機模型的各類負荷的調控量,根據各類負荷的調控量,調整可調度負荷的運行定值;
[0053]所述電網電能調度系統12用于將所述能效發電廠模型與傳統的基于最優潮流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計算模型相結合,建立對應的電力系統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計算模型,并采用內點法求解所述電力系統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計算模型,獲取對應的各個能效發電廠所分攤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
[0054]其中,所述資源控制系統11完成對參與電力系統有、無功功率備用市場的負荷進行聚合、建模、構建能效發電機。其詳細實施為:統計所屬區域內參與電力系統有、無功功率備用市場的負荷類型、容量,對所有負荷以類型為屬性進行歸類,對同一類型負荷線性累積構建基于該類型負荷的能效發電機,該發電機的實際出力為同類負荷實際工作功率之和;約束條件以滿足用戶舒適度的負荷消耗功率輸出上、下界為能效發電機的有功出力上、下界;根據能效發電機進一步構建能效電廠,將所有能效發電機的實際有功功率之和作為能效發電廠的實際有功出力,所有能效發電機運行的上、下邊界累加構成能效發電廠的運行上、下邊界,構建能效電廠的數學模型;此外根據能效發電廠所分攤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計算各相應的能效發電機所需分攤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依據各能效發電機分攤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計算所需調控的負荷量,對負荷進行調控。[0055]所述電網電能調度系統12在電網調度層建立含能效發電廠的電力市場有、無功功率備用模型,根據負荷預測信息、傳統燃煤電廠及能源發電廠的實際狀態,計算在一次調節時能效發電廠與傳統燃煤電廠所分攤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理論值;同時根據一次調節的結果確定重新計算燃煤電廠所分攤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實現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的無差調節。其詳細實施為:將能效電廠納入基于最優潮流的電力系統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計算模型;根據負荷預測信息、傳統燃煤電廠及能源發電廠的實際狀態,采用內點法求解該模型,計算能效電廠和傳統燃煤電廠所需分攤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將該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值下送到各能效電廠和傳統燃煤電廠;同時采集一次調節的結果,通過分析計算,更新并下送燃煤電廠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實現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的無差調節。
[0056]根據圖2所示本發明的電力負荷調度控制方法的電力負荷調度控制系統的結構,負荷參與電力系統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的響應控制可分為四個層次,分別為物理層、設備層、集中層和電網層,各層功能如下:
[0057]物理層:
[0058]物理層是負荷產生的物理基礎,在不對負荷進行控制時各種熱力學負荷的狀態將根據初始設定的條件緩慢變化;而當對負荷進行控制后,負荷的熱力學過程將根據設定的條件自然過渡到新的狀態。
[0059]設備層:
[0060]在k時刻到來之后,負荷的控制單元將保持當前運行狀態不變,直至k+Ι時刻到來,再根據是否收到集中層的附加負荷控制信號以及自身運行狀態決定是否更改當前的運行狀態。
[0061]集中層:
[0062]集中層是實現對一片區域內的多個參與電力市場的負荷進行集中控制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與下層的負荷控制單元、上次的系統級調度中心之間雙向通訊。集中層主要任務:采集對區域內負荷的狀態量、電氣量、溫濕度信息;根據統計得到的負荷類型及采集負荷運行信息對負荷進行分類,構建能效發電機;將采集到的可控負荷信息作為初始條件,對物理層負荷的熱力學動態進行仿真,預估下一時刻負荷量;將所構建的能效發電機信息、預估的負荷量上傳至系統側;接收系統側調度控制中心的控制目標,若系統側調度控制中心無控制信息下送,則保持各負荷當前運行狀態到下一時刻;否則根據下送的控制信息,制定相應的負荷控制策略并將控制策略下送到物理層中各負荷設備層的控制單元。
[0063]系統層:
[0064]系統層接收各局部控制中心上傳的能效發電機信息、預估的負荷量進行匯總。根據匯總的能效發電機信息構建能效電廠,將能效電廠和預估的負荷量代入到基于最優潮流的電力市場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計算模型,采用內點法求解該數學模型,計算能效電廠所分攤的能效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根據能效電廠所分攤的能效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計算各局部控制中心能效發電機所分攤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并將各局部中心所分攤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信息下送至各局部控制中心,各局部控制中心對本轄區內參與負荷調度的用電負荷下發負荷控制命令,實現對負荷的控制。
[0065]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力負荷調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對電力系統中參與負荷調度的負荷按區域和類型進行分類; 將同一種類型的負荷按照區域進行統計、聚合,建立對應各類型負荷的能效發電機模型; 將所述區域內的所有的能效發電機模型聚合成所述區域對應的能效發電廠模型,并建立所述能效發電廠模型對應的能效發電機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分攤優化模型,其中,所述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分攤優化模型包括能效發電廠中各個能效發電機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優化分攤比例; 將所述能效發電廠模型與傳統的基于最優潮流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計算模型相結合,建立對應的電力系統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計算模型; 采用內點法求解所述電力系統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計算模型,獲取對應的各個能效發電廠所分攤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 將各個所述能效發電廠所分攤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代入對應的能效發電機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分攤優化模型,采用內點法求解所述能效發電機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分攤優化模型,獲取所述能效發電廠中各個能效發電機所分攤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 將各個能效發電機所分攤的有 、無功功率備用容量代入對應的能效發電機模型,獲取組成該能效發電機模型的各類負荷的調控量; 根據各類負荷的調控量,調整可調度負荷的運行定值。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力負荷調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將同一種類型的負荷按照區域進行統計,建立對應各類型負荷的能效發電機模型的步驟包括: 統計在電力系統中參與負荷調度的負荷的類型、容量及所屬區域,將同一區域內同一類型的負荷進行聚合,建立所述能效發電機模型,所述能效發電機模型的輸出有、無功功率為該類型負荷正常工作時的額定有、無功功率的累加和;所述能效發電機模型的有、無功功率出力的約束上邊界為其包含的所有負荷在滿足預設用戶舒適度時消耗的有、無功功率的約束上邊界之和;所述能效發電機模型的有、無功功率出力的約束下邊界為其包含的所有負荷在滿足預設用戶舒適度時消耗的有、無功功率的約束下邊界之和。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力負荷調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效發電廠模型出力為其包含的所有能效發電機模型的出力之和;所述能效發電廠模型的有、無功功率出力的約束上邊界為其包含的所有能效發電機模型的有、無功功率的約束上邊界之和;所述能效發電廠模型的有、無功功率出力的約束下邊界為其包含的所有能效發電機模型的有、無功功率的約束下邊界之和。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力負荷調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效發電機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分攤優化模型的優化目標為所述能效發電廠中的所有能效發電機的調度量最小;約束邊界為各個能效發電機的預設控制步長的上、下限。
5.一種電力負荷調度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資源控制系統和電網電能調度系統; 所述資源控制系統用于對電力系統中參與負荷調度的負荷按區域和類型進行分類,將同一種類型的負荷按照區域進行統計、聚合,建立對應各類型負荷的能效發電機模型,將所述區域內的所有的能效發電機模型聚合成所述區域對應的能效發電廠模型,并建立所述能效發電廠模型對應的能效發電機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分攤優化模型,其中,所述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分攤優化模型包括能效發電廠中各個能效發電機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優化分攤比例;并根據各個所述能效發電廠所分攤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采用內點法求解所述能效發電機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分攤優化模型,獲取所述能效發電廠中各個能效發電機所分攤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將各個能效發電機所分攤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代入對應的能效發電機模型,獲取組成該能效發電機模型的各類負荷的調控量,根據各類負荷的調控量,調整可調度負荷的運行定值; 所述電網電能調度系統用于將所述能效發電廠模型與傳統的基于最優潮流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計算模型相結 合,建立對應的電力系統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計算模型,并采用內點法求解所述電力系統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計算模型,獲取對應的各個能效發電廠所分攤的有、無功功率備用容量。
【文檔編號】H02J3/16GK103746384SQ201410043829
【公開日】2014年4月23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29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29日
【發明者】孫建偉, 劉菲, 唐升衛, 陳炯聰, 黃縉華, 顧博川, 夏亞君, 尤毅, 王丹, 姜濤 申請人:廣東電網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