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機械傳動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多軸齒輪減速大載荷伺服動力頭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
絲桿是工具機械和精密機械上最常使用的傳動元件,其主要功能是將旋轉運動轉換成線性運動,或將扭矩轉換成軸向反復作用力,同時兼具高精度、可逆性和高效率的特點。由于具有很小的摩擦阻力,滾珠絲杠被廣泛應用于各種工業設備和精密儀器。它的重要意義就是將軸承從滑動動作變成滾動動作。
傳統的伺服動力頭(伺服推桿)都是采用一根絲杠(絲桿可以是T型絲桿、滾珠絲桿或行星滾柱絲桿等)傳動的方式,其軸向承載能力有限,而且需用采用大功率伺服電機輸入轉矩,能耗大。
技術實現要素:
: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結構原理簡單,能夠使絲杠的軸向承載能力數倍提高,實現增力,減小電機能耗,可以廣泛應用在伺服壓力機械、粉末成型設備、擠壓設備、醫療設備以及軍用領域,有效提高這類機構的承載能力的技術方案:
一種多軸齒輪減速大載荷伺服動力頭,主要包括伺服電機、電機連接板、絲桿、小齒輪和多只大齒輪,伺服電機安裝在電機連接板上,電機連接板用螺釘連接在箱體上,伺服電機的軸上套接小齒輪,小齒 輪和多只大齒輪嚙合傳動,每個大齒輪通過漲緊套和絲桿形成剛性連接,絲桿的一端安裝有角接觸球軸承,并通過鎖緊螺母形成軸向定位,角接觸球軸承的外圈安裝在軸承座內,并有軸承壓蓋壓緊,軸承座固定在箱體的端面上,軸承壓蓋上還安裝有密封圈,密封圈與絲桿緊密接觸。
作為優選,絲桿上套接絲母,絲母用螺釘固定在絲母固定板上,絲桿的外周面上設有螺旋狀的外溝槽,絲母的內周面上設有與絲桿外溝槽對稱設置的內溝槽,絲桿的外溝槽與絲母的內溝槽相匹配。
作為優選,大齒輪的數量為2-6只。
作為優選,絲桿的數量為2-6根,絲桿為T型絲桿、滾珠絲桿或行星滾柱絲桿。
作為優選,角接觸球軸承數量設置5個,且分為兩組,第一組設置3個角接觸球軸承,第二組設置2個角接觸球軸承,且第一組和第二組以背靠背形式安裝。
其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接通電源,啟動伺服電機,伺服電機軸轉動帶動小齒輪轉動;
B、小齒輪和多只大齒輪嚙合傳動;
C、大齒輪轉動帶動絲桿旋轉,推動絲母做直線運動;
D、絲母直線運動帶動絲母固定板做直線運動,形成推力。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發明結構原理簡單,采用多軸并聯傳動結構,使得絲杠的軸向承載能力數倍提高,并通過一級齒輪減速,實現增力,減小電 機能耗,可以廣泛應用在伺服壓力機械、粉末成型設備、擠壓設備、醫療設備以及軍用領域,有效提高這類機構的承載能力。
(2)本發明采用5個角接觸球軸承,并且分為3個一組和2個一組以背靠背形式安裝,能夠獲得較大的軸向推力和拉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主視圖;
圖2為本發明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發明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如圖1、圖2所示,一種多軸齒輪減速大載荷伺服動力頭,主要包括伺服電機1、電機連接板2、絲桿7、小齒輪4和多只大齒輪5,所述伺服電機1安裝在所述電機連接板2上,所述電機連接板2用螺釘連接在箱體3上,所述伺服電機1的軸上套接所述小齒輪4,所述小齒輪4和多只大齒輪5嚙合傳動,每個大齒輪5通過漲緊套6和所述絲桿7形成剛性連接,所述絲桿7的一端安裝有角接觸球軸承9,并通過鎖緊螺母10形成軸向定位,所述角接觸球軸承9的外圈安裝在軸承座8內,并有軸承壓蓋11壓緊,所述軸承座8固定在箱體3的端面上,所述軸承壓蓋11上還安裝有密封圈12,所述密封圈12與所述絲桿7緊密接觸。
本實施例中,所述絲桿7上套接絲母13,所述絲母13用螺釘固定在絲母固定板14上,所述絲桿7的外周面上設有螺旋狀的外溝槽, 所述絲母13的內周面上設有與絲桿外溝槽對稱設置的內溝槽,絲桿的外溝槽與絲母的內溝槽相匹配。絲桿7的數量為2-6根,所述絲桿7為T型絲桿、滾珠絲桿或行星滾柱絲桿,能夠獲得更大的軸向承載能力。
本實施例中,大齒輪5的數量為2-6只。大齒輪5的數量與絲桿7的數量相匹配,大齒輪轉動帶動絲桿7旋轉。
另外,本實施例中,角接觸球軸承9數量設置5個,且分為兩組,第一組設置3個角接觸球軸承,第二組設置2個角接觸球軸承,且第一組和第二組以背靠背形式安裝。采用此種安裝方式,能夠獲得較大的軸向推力和拉力。
本發明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接通電源,啟動伺服電機1,伺服電機1軸轉動帶動小齒輪4轉動;
B、小齒輪4和多只大齒輪5嚙合傳動;
C、大齒輪5轉動帶動絲桿7旋轉,推動絲母13做直線運動;
D、絲母13直線運動帶動絲母固定板14做直線運動,形成推力。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明結構原理簡單,采用多軸并聯傳動結構,使得絲杠的軸向承載能力數倍提高,并通過一級齒輪減速,實現增力,減小電機能耗,可以廣泛應用在伺服壓力機械、粉末成型設備、擠壓設備、醫療設備以及軍用領域,有效提高這類機構的承載能力;采用5個角接觸球軸承,并且分為3個一組和2個一組以背靠背形式安裝,能夠獲得較大的軸向推力和拉力。
上述實施例只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是對本發明技術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經過創造性勞動即可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實現的技術方案,均應視為落入本發明專利的權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