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光學鏡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多工位光電轉換太陽能收集鏡。
背景技術:
目前,利用太陽能發電已經成為現實生活中一種普遍的技術。但利用太陽能發電離不開陽光,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因為陰天或是周圍環境的影響,太陽能板的光電轉換效率不夠高。中國專利,授權公告號為CN203218298U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太陽能收集鏡,收集鏡上的軸通過平鍵與橫向聯軸器一端連接于一起,橫向聯軸器另一端通過平鍵與橫向電機連接在一起。該技術方案可將太陽能板周圍的太陽光反射到電池板上,提高了太陽能板與陽光接觸的面積和幾率,使得太陽能板的光電轉換效率提高。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申請人發現,該技術方案雖然能夠提高光電轉換效率,但是其收集鏡的反射范圍不能夠調節,使用受限。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多工位光電轉換太陽能收集鏡,可以實際的工況使用需求,提高多工位光電轉換太陽能收集鏡的使用范圍。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多工位光電轉換太陽能收集鏡,包括收集鏡單元、支座和連接架,所述收集鏡單元包括鏡片部分和桿體部分,該桿體部分的連接端與所述鏡片部分連接;所述連接架上設置有第一連接孔和第二連接孔,所述桿體部分的移動端與所述第一連接孔可移動連接;所述收集鏡單元和所述連接架均設置在所述支座上。
本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
本技術方案能夠通過連接架和收集鏡單元的共同作用使得收集鏡單元可以在雙向進行位置調節,增大了收集鏡單元的反射范圍。
收集鏡單元的桿體部分可沿著第一連接孔在圓周方向進行轉動,與此同時, 收集鏡單元可隨著連接架進行上下運動和圓周轉動,進一步增大鏡片單元的運動范圍。
作為優選,還包括電機,所述電機的一端通過聯軸器與轉動桿連接,該轉動桿與所述第二連接孔可移動連接。該電機可實現轉動桿的自動轉動,提高系統的自動化性能。
作為優選,所述轉動桿與所述第二連接孔螺旋連接,電機啟動時,所述連接架可沿著所述轉動桿轉動并上下運動。
作為優選,所述桿體部分的移動端與所述第一連接孔螺旋連接,移動端可沿著所述第一連接孔轉動并上下移動。
作為優選,還包括輔助收集鏡單元,該輔助收集鏡單元通過輔助連接架設置在所述轉動桿上。
作為優選,所述輔助收集鏡單元包括輔助鏡片部分和輔助桿體部分,該輔助鏡片部分與所述鏡片部分鏡像設置。
收集鏡單元和輔助收集鏡單元鏡像設置,利用同樣的原理,提高了裝置的發射面積,即可在上下位置進行鏡片部分反射,進一步提高多工位光電轉換太陽能收集鏡的反射范圍。
作為優選,所述鏡片部分包括正面部分和反面部分,所述正面部分為平面鏡,所述反面部分為凹面鏡。
附圖說明
圖1為多工位光電轉換太陽能收集鏡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多工位光電轉換太陽能收集鏡的主視圖。
圖3為連接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收集鏡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說明。
實施例一
如圖1及圖2所示,多工位光電轉換太陽能收集鏡,包括收集鏡單元1、支座2和連接架3,如圖4所示,所述收集鏡單元1包括鏡片部分10和桿體部分11,該桿體部分11的連接端110與所述鏡片部分10連接;所述連接架3上設置 有第一連接孔30和第二連接孔31,所述桿體部分11的移動端111與所述第一連接孔30可移動連接;所述收集鏡單元1和所述連接架3均設置在所述支座2上。
其中,在本實施例中,還包括電機4,所述電機4的一端通過聯軸器與轉動桿5連接,該轉動桿5與所述第二連接孔31可移動連接。
其中,所述轉動桿5與所述第二連接孔31螺旋連接,電機4啟動時,所述連接架3可沿著所述轉動桿5轉動并上下運動。
其中,所述桿體部分11的移動端111與所述第一連接孔30螺旋連接,移動端111可沿著所述第一連接孔30轉動并上下移動。
其中,還包括輔助收集鏡單元6,該輔助收集鏡單元6通過輔助連接架7設置在所述轉動桿5上。
其中,所述輔助收集鏡單元6包括輔助鏡片部分60和輔助桿體部分61,該輔助鏡片部分60與所述鏡片部分10鏡像設置。
其中,所述鏡片部分10包括正面部分101和反面部分102,所述正面部分101為平面鏡,所述反面部分102為凹面鏡。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