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管理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自動移動路障系統。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現有的各種停車場所,例如,酒店正門等一般需要多人值班負責為客人開門或迎送客人及安排地面停車等。現有技術中需要有專職人員移動管理路障,以方便車輛的進出。在這種情況下,當人流繁忙時難免出現差錯;另外,多個崗位人員的成本高昂,不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
因此,需要一種更方便靈活的路障系統以滿足用戶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部分或全部的技術問題,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自動移動路障系統,包括:導軌和架設在導軌上的路障裝置。路障裝置設有相互連接的控制器、驅動器以及信號收發器。其中,控制器能從信號收發器接收外部信號,控制驅動器驅動路障裝置在導軌上移動。由此,管理人員可以遠距離無線操控停車場出入口的路障移動。
優選地,自動移動路障系統還包括與控制器和驅動器連接的蓄電池。由此,可以對路障系統進行充電。
優選地,路障系統還包括能與蓄電池自動聯接和脫離的充電電源電路。在充電電源電路上設有干簧管;在路障裝置上設有能使干簧管閉合以導通充電電源電路磁鐵。由此,當磁鐵靠近干簧管時,充電電源電路被導通以為蓄電池充電。
優選地,路障系統還包括通過電感耦合傳輸電力的電力發射與接收線圈。具體地,電力發射線圈與市電連接并鋪設于導軌的下方,電力接收線圈設置于路障裝置的底部。由此,可以通過無線充電裝置為蓄電池充電。
優選地,路障系統還包括與控制器和蓄電池連接的電量檢測裝置。由此,可以 檢測蓄電池內的電量使用情況,當電量沒有時可以提醒管理人員進行充電。
優選地,在路障裝置上還設有距離傳感器,例如,超聲波距離傳感器、激光距離傳感器以及紅外距離傳感器。
優選地,在路障裝置上還設有與控制器連接的定位裝置,例如,GPS定位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1)通過設置信號收發器和控制器,可以實現對路障系統的遠距離無線操控;(2)通過設置蓄電池和充電系統,使得路障系統具有自動充電功能,充電方式包括電磁感應無接觸式充電、太陽能充電以及干簧管接觸式充電等;(3)通過設置多種傳感器和保護電路,使得路障系統具有低電量提醒功能、防下雨短路功能以及防金屬絲短路功能;(4)本實用新型的路障系統結構簡單,操作便捷,自動化程度高能代替人力,且成本低。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的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使用干簧管的自動移動路障系統的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使用干簧管的自動移動路障系統的另一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使用無線充電裝置的自動移動路障系統的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停車位應用示意圖;以及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自動移動路障系統的電路連接原理圖。
在附圖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圖標記。附圖并未按照實際的比例。
具體實施方式
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實用新型射頻同軸電纜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下。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地實施例中,如圖1和圖2所示,自動移動路障系統包括路障裝置1和導軌2。路障裝置1的外殼構造成三角形,且在外殼上設有信號收發器8。在路障裝置1的內部設有相互連接的控制器、驅動器以及電源裝置。控制器接收信號收發器接收到的外界信號后,控制驅動器工作以帶動路障裝置1在導軌2上移動。驅動裝置設置于路障裝置1的底部,且包括驅動電機和多個驅動輪22。當驅動器工作時,驅動電機轉動帶動架設在導軌2上的驅動輪22在導軌2上移動。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電源裝置為蓄電池。如圖1和圖2所示,自動移動路障系統還包括與整流充電電源連接的充電電源電路7。在充電電源電路7上設有干簧管3,在路障裝置1的底部設有磁鐵4。在這種情況下,當路障裝置1移動并停靠在干簧管3的位置時,磁鐵4使干簧管3閉合而導通充電電源電路7,進而為蓄電池充電。
為了使干簧管3與磁鐵4的工作位置配合的更加準確,進而及時地導通充電電源電路7為蓄電池充電。在路障裝置1的底部設有支架5,如圖2所示,磁鐵4安裝在支架5上,在導軌2上設有移動凹槽,在干簧管3的位置設有垂直于上述凹槽的擋板6。在這種情況下,當路障裝置1的底部支架5隨路障裝置1運動到與擋板6相接觸時,磁鐵4與干簧管3具有更準確配合位置。由此,提高了充電電源電路7被導通的準確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地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在導軌2上設有工作位置10和充電位置11。自動移動路障系統還包括無線充電裝置,具體地,無線充電裝置包括與市電連接并鋪設于導軌2的下方的充電位置11處的電力發射線圈組9,和設置于路障裝置1底部的電力接收線圈(未視出)。電力發射線圈組9與接收線圈之間通過電感耦合傳輸電力,進而給蓄電池充電。另外,路障裝置1的外殼還可以由太陽能光伏材料制備而成,進而可以運用太陽能技術在路障裝置1的運動過程中也能為其蓄電池充電。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自動移動路障系統更智能化,如圖5所示,在路障裝置1上還設有與控制器和蓄電池連接的電量檢測裝置以隨時監測裝置的電量。當電量檢測裝置發現蓄電池電量低時,控制器將控制路障裝置1移動至干簧管3位置或電力發射線圈組9的位置。另外,在路障裝置1的外殼上還設置有與控制器連接的距離 傳感器。優選地,距離傳感器包括:超聲波距離傳感器、激光距離傳感器以及紅外距離傳感器。進一步地,在路障裝置1的外殼內還安裝有與控制器連接的GPS定位裝置。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自動移動路障系統的操作平臺。操作平臺為移動終端的預置軟件,其能向上述的移動路障系統發送指令,以控制多個路障裝置的運行。當在導軌2上運行有若干路障裝置1時,操作平臺能向各路障裝置1發送移動指令。具體地,在操作平臺上能顯示各路障裝置1的工作狀態與電量情況,操作平臺可根據具體需要切換各路障裝置1的工作狀態為自動或手動。
啟動手動狀態時,路障裝置1根據操作平臺信號沿導軌2移動。
啟動自動狀態時,路障裝置1根據GPS定位裝置信息判斷是否處于工作位置10。
(1)若路障裝置1處于非工作位置10,則檢測其電源電量;若電量不足則將路障裝置1移動至充電位置11。若電量充足,啟動距離傳感器判斷工作位置10是否有障礙物。若有障礙物,則停止移動;待5秒后重新判斷,若有障礙物,則繼續等待5秒后重新判斷。反復10次后依然有障礙物存在,則向操作平臺發送工作位置10異常信號。若無障礙物,則移動至工作位置10,并向操作平臺發送工作狀態信號。
(2)若路障裝置1處于工作位置10,則檢測電源電量,若電量不足移動至充電位置11;若電量充足,向操作平臺發送工作狀態信號。
(3)若路障裝置1處于工作位置10時,收到放行指令,路障裝置1則移動離開工作位置10,并根據距離傳感器判斷車輛與路障裝置1的位置關系;車輛通過后,路障裝置1回到工作位置10。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操作平臺是預置APP的移動終端。移動終端可以是手機、平板電腦或移動PC等。對于停車用戶,只需安裝所述APP就能獲得對應的權限,獲取權限后,用戶就能向正在工作位置10的路障裝置1發送放行信號。優選的,如圖4所示,在各車位12前設置路障裝置1,路障裝置1處于工作位置10時,距離傳感器周期性的掃描車位12方向是否有障礙物,并反饋給操作平臺。
雖然已經參考優選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描述,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 范圍的情況下,可以對其進行各種改進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換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結構沖突,各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項技術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組合起來。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開的特定實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權利要求的范圍內的所有技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