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風力發電變頻器,特別涉及一種風力發電變頻器功率柜吸收電容散熱結構。
背景技術:
變頻器是風力發電機組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件。變頻器通過對雙饋異步風力發電機的轉子進行勵磁,使得雙饋發電機的定子側輸出電壓的幅值、頻率和相位與電網相同,并且可根據需要進行有功和無功的獨立解耦控制。變頻器控制雙饋異步風力發電機實現軟并網,減小并網沖擊電流對電機和電網造成的不利影響。
現有的變頻器由主電路系統、配電系統以及控制系統構成。包括定子并網開關、整流模塊、逆變模塊、輸入/輸出濾波器、IGBT、PLC、JCE1000-AXS電流傳感器、風機、有源Crowbar電路、控制器、監控界面等部件。變流器主電路系統包含轉子側逆變器、直流母線單元、電網側整流器。配電系統由并網接觸器、主斷路器、繼電器、變壓器等組成,自身集成有并網控制系統,用戶無須再配置并網柜,提高了系統集成度,節約了機艙空間,柜中還可提供現場調試的220V電源。控制系統由高速數字信號處理器(DSP)、人機操作界面和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共同構成。整個控制系統配備不間斷電源(UPS),便于電壓跌落時系統具有不間斷運行能力。
上述各功能分配到控制柜、功率柜、并網柜中。
控制柜:控制柜主要對采集回的各種模擬數字信號進行分析,發出控制指令,控制變流器的運行狀態。控制柜主要由主控箱、PLC、濾波器、電源模塊等組成。
功率柜:主要負責轉子滑差能量的傳遞。功率柜主要由功率模塊、IGBT、PLC、JCE1005-FS電流傳感器、風機、有源Crowbar等構成。
并網柜:主要用于變流器與發電機系統和電網連接控制、一些控制信號的采集以及二次回路的配置。并網柜主要由斷路器、接觸器、信號采集元件、UPS、加熱器、信號接口部分等構成。
功率柜中的功率模塊通常為并排的一組,每個功率模塊上安裝有四個吸收電容。功率模塊運行過程中,吸收電容因充放電而產生高溫,需要進行通風散熱。目前,在功率柜中對應上述一排功率模塊的后部設置有水平的風道。風道一端連接引風裝置,風道的正面貼近功率模塊,并制有散熱孔。引風裝置通過風道進行引風,對功率模塊進行通風散熱。目前,由于功率模塊體積較大,引風裝置需要較高功率才能實現對功率模塊四周高溫空氣的引風,其引風的針對性不強,不僅能耗高,且通風散熱效果欠佳。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針對功率模塊的吸收電容部位進行集中通風散熱,提高散熱效果,降低能耗的風力發電變頻器功率柜吸收電容散熱結構。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風力發電變頻器功率柜吸收電容散熱結構,包括一組并排的功率模塊,每個功率模塊的側面均安裝有一組吸收電容,功率模塊的后部共同安裝于散熱風道的正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每個功率模塊的側面均固裝有罩于所述一組吸收電容外部的導流罩,導流罩與所述功率模塊的側壁之間形成吸收電容風道,所述散熱風道的正面對應每個功率模塊的吸收電容的位置均制有通風孔,所述吸收電容風道的水平前端敞開,所述吸收電容風道的后端對應于所述散熱風道正面所制的通風孔。
而且,所述的導流罩的上、下部制有外翻的安裝沿,所述安裝沿與功率模塊的側面之間通過螺栓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為:
1、本風力發電變頻器功率柜吸收電容散熱結構,通過在每個功率模塊的吸收電容外部加裝導流罩,實現對吸收電容部位的強制散熱,使風道的引風具有更佳的針對性,有效提高散熱效果,采用較小引風裝置即可滿足散熱需要。
2、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科學合理,具有便于安裝,提高散熱效果,降低引風裝置能耗,提高功率模塊使用壽命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功率模塊、2-散熱風道、3-吸收電容、4-通風孔、5-導流罩、6-安裝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以下實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一種風力發電變頻器功率柜吸收電容散熱結構,包括一組并排的功率模塊1,每個功率模塊的側面均安裝有一組吸收電容3,功率模塊的后部共同安裝于散熱風道2的正面。其創新之處在于:在每個功率模塊的側面均固裝有罩于一組吸收電容外部的導流罩5,導流罩與功率模塊的側壁之間形成吸收電容風道,散熱風道的正面對應每個功率模塊的吸收電容的位置均制有通風孔4,吸收電容風道的水平前端敞開,吸收電容風道的后端對應于散熱風道正面所制的通風孔。導流罩的上、下部制有外翻的安裝沿6,所述安裝沿與功率模塊的側面之間通過螺栓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每個功率模塊的吸收電容外部加裝導流罩,實現對吸收電容部位的強制散熱,使風道的引風具有更佳的針對性,有效提高散熱效果,采用較小引風裝置即可滿足散熱需要。
盡管為說明目的公開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和附圖,但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及所附權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圍內,各種替換、變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實用新型的范圍不局限于實施例和附圖所公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