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充電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多功能充電器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電子技術不斷地發(fā)展進步,各式各樣的電子產品正快速地進入至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例如智能手機、智能手環(huán)、平板電腦、數碼相機等。
對于上述電子產品而言,為保證能夠正常工作,必須通過相應的充電器來對其進行充電。現有技術中存在形式各樣的充電器產品;然而,對于現有的充電器產品而言,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其普遍存在使用不方便、使用范圍受限的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多功能充電器結構,該多功能充電器結構設計新穎、功能多樣且使用方便。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多功能充電器結構,包括有充電器主體,充電器主體包括主體上殼以及裝設于主體上殼下端側的主體下殼,充電器主體于主體上殼與主體下殼之間成型有主體容置腔,主體容置腔內嵌裝有主體PCB線路板、主體輸出接電端子,主體下殼的前端部裝設有與插座的插孔相配合的接電插頭,主體輸出接電端子、接電插頭分別與主體PCB線路板電連接;
充電器主體的后端面于主體上殼與主體下殼之間開設有分別朝后開口且分別與主體容置腔連通的車充安裝孔以及第一USB安裝孔,車充安裝孔內裝設有可插拔的車充頭,第一USB安裝孔內嵌裝有與主體PCB線路板點連接的第一USB接口;
車充頭包括有車充殼體,車充殼體包括有車充上殼以及裝設于車充上殼下端側的車充下殼,車充殼體于車充上殼與車充下殼之間成型有車充容置腔,車充容置腔內嵌裝有車充PCB線路板,車充殼體的前端部裝設有凸出于車充殼體外表面的車充輸入接電端子,車充殼體的后端面開設有朝后開口且與車充容置腔連通的第二USB安裝孔,第二USB安裝孔內嵌裝有第二USB接口,車充輸入接電端子、第二USB接口分別與車充PCB線路板電連接,當車充頭插入至充電器主體的車充安裝孔內時,主體輸出接電端子與車充輸入接電端子觸接。
其中,所述主體上殼與所述主體下殼扣接。
其中,所述車充上殼與所述車充下殼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多功能充電器結構,其充電器主體包括主體上殼、主體下殼,充電器主體的主體容置腔內嵌裝主體PCB線路板、主體輸出接電端子,主體下殼前端部裝設接電插頭;充電器主體后端面開設車充安裝孔、第一USB安裝孔,車充安裝孔內裝設有可插拔的車充頭,第一USB安裝孔內嵌裝第一USB接口;車充頭包括車充殼體,車充殼體包括車充上殼、車充下殼,車充殼體的車充容置腔內嵌裝車充PCB線路板,車充殼體前端部裝設凸出于車充殼體外表面的車充輸入接電端子,車充殼體后端面開設第二USB安裝孔,第二USB安裝孔內嵌裝第二USB接口。通過上述結構設計,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設計新穎、功能多樣且使用方便的優(yōu)點。
附圖說明
下面利用附圖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的說明,但是附圖中的實施例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充電器主體的分解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車充頭的分解示意圖。
在圖1至圖3中包括有:
1——充電器主體 11——主體上殼
12——主體下殼 13——主體容置腔
14——主體PCB線路板 15——主體輸出接電端子
16——接電插頭 17——車充安裝孔
18——第一USB安裝孔 19——第一USB接口
2——車充頭 21——車充殼體
211——車充上殼 212——車充下殼
213——車充容置腔 214——第二USB安裝孔
22——車充PCB線路板 23——車充輸入接電端子
24——第二USB接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的實施方式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說明。
如圖1至圖3所示,一種多功能充電器結構,包括有充電器主體1,充電器主體1包括主體上殼11以及裝設于主體上殼11下端側的主體下殼12,充電器主體1于主體上殼11與主體下殼12之間成型有主體容置腔13,主體容置腔13內嵌裝有主體PCB線路板14、主體輸出接電端子15,主體下殼12的前端部裝設有與插座的插孔相配合的接電插頭16,主體輸出接電端子15、接電插頭16分別與主體PCB線路板14電連接。
進一步的,充電器主體1的后端面于主體上殼11與主體下殼12之間開設有分別朝后開口且分別與主體容置腔13連通的車充安裝孔17以及第一USB安裝孔18,車充安裝孔17內裝設有可插拔的車充頭2,第一USB安裝孔18內嵌裝有與主體PCB線路板14點連接的第一USB接口19。
更進一步的,車充頭2包括有車充殼體21,車充殼體21包括有車充上殼211以及裝設于車充上殼211下端側的車充下殼212,車充殼體21于車充上殼211與車充下殼212之間成型有車充容置腔213,車充容置腔213內嵌裝有車充PCB線路板22,車充殼體21的前端部裝設有凸出于車充殼體21外表面的車充輸入接電端子23,車充殼體21的后端面開設有朝后開口且與車充容置腔213連通的第二USB安裝孔214,第二USB安裝孔214內嵌裝有第二USB接口24,車充輸入接電端子23、第二USB接口24分別與車充PCB線路板22電連接,當車充頭2插入至充電器主體1的車充安裝孔17內時,主體輸出接電端子15與車充輸入接電端子23觸接。
需進一步解釋,本實用新型的主體上殼11與主體下殼12可通過扣接的方式實現裝配連接,且本實用新型的車充上殼211與車充下殼212也可以通過扣接的方式實現裝配連接;當然,上述裝配連接方式并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即本實用新型的主體上殼11與主體下殼12、車充上殼211與車充下殼212還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實現裝配連接,例如螺接等。
當需要通過交流市電來進行充電時,充電器主體1的接電插頭16插入至插座的插孔內,此時,使用者可通過第一USB接口19來進行充電;當車充頭2插入至充電器主體1的車充安裝孔17內時,使用者還可以通過第二USB接口24來進行充電。
當使用者處于車內且無法利用交流市電時,使用者可將車充頭2從充電器主體1的車充安裝孔17內拔出,并將車充頭2插入汽車的車充插孔內,此時,使用者可通過第二USB接口24來進行充電。
綜合上述情況可知,通過上述結構設計,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設計新穎、功能多樣且使用方便的優(yōu)點。
以上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