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源電路,尤其涉及一種基于過流保護電路的LED用電源電路。
背景技術:
LED因其節能、使用壽命長等特點而逐漸取代了傳統的照明燈,成為了人們的首選產品。但是,目前由于LED使用的電源大多都存在工作電流容易受到供電電流的影響而出現波動的問題,致使LED的工作電流不穩定,從而影響了LED的照明質量,并縮減了LED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LED使用的電源大多都存在工作電流容易受到供電電流的影響而出現波動的問題,致使LED的工作電流不穩定的缺陷,提供一種不僅結構簡單,而且能為LED提供穩定的電流的基于過流保護電路的LED用電源電路。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基于過流保護電路的LED用電源電路,主要由驅動芯片U1,分別與驅動芯片U1的VCC管腳和DIM管腳相連接的電源輸入電路,一端與電源輸入電路相連接、另一端與驅動芯片U1的TRIAC管腳相連接的電阻R1,P極經電阻R2后與驅動芯片U1的HCD管腳相連接、N極與驅動芯片U1的VCC管腳相連接的二極管D1,分別與驅動芯片U1的FB管腳和GATE管腳相連接的電源輸出電路,P極與驅動芯片U1的HCD管腳相連接、N極與電源輸出電路相連接的二極管D3,以及正極經過流保護電路后與驅動芯片U1的VCC管腳相連接、負極與電源輸出電路相連接的電容C4組成;所述驅動芯片U1的CS管腳與GATE管腳相連接,其GND管腳接地;所述二極管D1的P極與電源輸入電路相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過流保護電路由三極管VT3,三極管VT4,正極與驅動芯片U1的VCC管腳相連接、負極與三極管VT3的基極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7,正極經電阻R11后與三極管VT3的發射極相連接、負極接地的極性電容C8,正極與三極管VT4的發射極相連接、負極接地的極性電容C9,串接在極性電容C7的正極與三極管VT3的集電極之間的電阻R9,串接在極性電容C7的正極與極性電容C8的正極之間的電阻R10,串接在極性電容C8的正極與三極管VT3的發射極之間的電阻R11,一端與三極管VT3的基極相連接、另一端經電阻R12后與三極管VT4的基極相連接的滑動變阻器RP,P極與三極管VT3的集電極相連接、N極與三極管VT4的集電極相連接的二極管D6,P極與極性電容C8的正極相連接、N極三極管VT4的發射極相連接的二極管D7,以及P極經電阻R13后與三極管VT4的集電極相連接、N極與三極管VT4的基極相連接的二極管D8組成;所述三極管VT4的集電極與滑動變阻器RP的控制端相連接,所述二極管D8的P極與電容C4的正極相連接。
再進一步的,所述電源輸入電路由二極管整流器U2,場效應管Q,正極與二極管整流器U2的正輸出端相連接、負極與二極管整流器U2的負輸出端相連接的電容C1,正極與電容C1的正極相連接、負極與電容C1的負極相連接的電容C2,正極與場效應管Q的源極相連接、負極與二極管D1的P極相連接的電容C3,以及P極經電阻R3后與電容C3的負極相連接、N極與驅動芯片U1的DIM管腳相連接的二極管D2組成;所述場效應管Q的柵極分別與電容C2和驅動芯片U1的VCC管腳相連接,所述電容C3的負極與電容C2的負極相連接;所述二極管整流器U2的兩個輸入端共同組成電源輸入電路的輸入端。
更進一步的,所述電源輸出電路由三極管VT1,三極管VT2,串接在驅動芯片U1的FB管腳與三極管VT1的基極之間的電阻R4,串接在驅動芯片U1的CS管腳與三極管VT2的集電極之間的電阻R5,串接在驅動芯片U1的GATE管腳與二極管D3的N極之間的電阻R6,正極與驅動芯片U1的GATE管腳相連接、負極與三極管VT1的集電極相連接的電容C5,正極與二極管D3的N極相連接、負極經電阻R7后與三極管VT2的發射極相連接的電容C6,P極與三極管VT1的發射極相連接、N極經電阻R8后與三極管VT2的基極相連接的二極管D4,以及P極與三極管VT1的集電極相連接、N極與三極管VT2的基極共同組成電源輸出電路的輸出端的二極管D5組成;所述三極管VT2的發射極與三極管VT1的集電極相連接,所述三極管VT1的發射極與電容C4的負極相連接。
為了確保效果,所述驅動芯片U1為BP3108集成芯片。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及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采用BP3108集成芯片結合外圍的電路,可對供電的電流和電壓進行處理,從而可保證為LED提供穩定的電流,因此能確保LED的照明質量,并提高LED的使用壽命。
(2)本實用新型能將電流波動控制在0.5毫安以內,從而能確保LED工作時的電流穩定,且LED的壽命能延長至少一千小時。
(3)本實用新型還能進行過流保護,從而能防止外接電源發生電流突變而對本實用新型造成損害,因此能確保本實用新型使用時的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過流保護電路的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實施例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基于過流保護電路的LED用電源電路,主要由驅動芯片U1,電阻R1,電阻R2,電容C4,二極管D1,二極管D2,電源輸入電路,過流保護電路以及電源輸出電路組成。具體的,所述電源輸入電路分別與驅動芯片U1的VCC管腳和DIM管腳相連接的。所述電阻R1的一端與電源輸入電路相連接,其另一端與驅動芯片U1的TRIAC管腳相連接。所述二極管D1的P極經電阻R2后與驅動芯片U1的HCD管腳相連接,其N極與驅動芯片U1的VCC管腳相連接。所述電源輸出電路分別與驅動芯片U1的FB管腳和GATE管腳相連接。所述二極管D3的P極與驅動芯片U1的HCD管腳相連接,其N極與電源輸出電路相連接。所述電容C4的正極經過流保護電路后與驅動芯片U1的VCC管腳相連接,其負極與電源輸出電路相連接。同時,所述驅動芯片U1的CS管腳與GATE管腳相連接,其GND管腳接地;所述二極管D1的P極與電源輸入電路相連接。其中,所述驅動芯片U1優先采用BP3108集成芯片來實現。
所述電源輸入電路由二極管整流器U2,場效應管Q,電阻R3,電容C1,電容C2,電容C3以及二極管D2組成。連接時,所述電容C1的正極與二極管整流器U2的正輸出端相連接,其負極與二極管整流器U2的負輸出端相連接。所述電容C2的正極與電容C1的正極相連接,其負極與電容C1的負極相連接。所述電容C3的正極與場效應管Q的源極相連接,其負極與二極管D1的P極相連接。所述二極管D2的P極經電阻R3后與電容C3的負極相連接,其N極與驅動芯片U1的DIM管腳相連接。同時,所述場效應管Q的柵極分別與電容C2和驅動芯片U1的VCC管腳相連接,所述電容C3的負極與電容C2的負極相連接。所述二極管整流器U2的兩個輸入端共同組成電源輸入電路的輸入端,該輸入端外接電源。
所述電源輸出電路由三極管VT1,三極管VT2,電阻R4,電阻R5,電阻R6,電阻R7,電阻R8,電容C5,電容C6,二極管D4以及二極管D5組成。連接時,所述電阻R4串接在驅動芯片U1的FB管腳與三極管VT1的基極之間,所述電阻R5串接在驅動芯片U1的CS管腳與三極管VT2的集電極之間,所述電阻R6串接在驅動芯片U1的GATE管腳與二極管D3的N極之間。所述電容C5的正極與驅動芯片U1的GATE管腳相連接,其負極與三極管VT1的集電極相連接。所述電容C6的正極與二極管D3的N極相連接,其負極經電阻R7后與三極管VT2的發射極相連接。所述二極管D4的P極與三極管VT1的發射極相連接,其N極經電阻R8后與三極管VT2的基極相連接。所述二極管D5的P極與三極管VT1的集電極相連接,其N極與三極管VT2的基極共同組成電源輸出電路的輸出端,該輸出端與LED相連接。同時,所述三極管VT2的發射極與三極管VT1的集電極相連接,所述三極管VT1的發射極與電容C4的負極相連接。
如圖2所示,所述過流保護電路由三極管VT3,三極管VT4,電阻R9,電阻R10,電阻R11,電阻R12,電阻R13,滑動變阻器RP,極性電容C7,極性電容C8,極性電容C9,二極管D6,二極管D7以及二極管D8組成。
連接時,所述極性電容C7的正極與驅動芯片U1的VCC管腳相連接,其負極與三極管VT3的基極相連接。所述極性電容C8的正極經電阻R11后與三極管VT3的發射極相連接,其負極接地。所述極性電容C9的正極與三極管VT4的發射極相連接,其負極接地。所述電阻R9串接在極性電容C7的正極與三極管VT3的集電極之間,所述電阻R10串接在極性電容C7的正極與極性電容C8的正極之間,所述電阻R11串接在極性電容C8的正極與三極管VT3的發射極之間。所述滑動變阻器RP的一端與三極管VT3的基極相連接,其另一端經電阻R12后與三極管VT4的基極相連接。所述二極管D6的P極與三極管VT3的集電極相連接,其N極與三極管VT4的集電極相連接。所述二極管D7的P極與極性電容C8的正極相連接,其N極三極管VT4的發射極相連接。所述二極管D8的P極經電阻R13后與三極管VT4的集電極相連接,其N極與三極管VT4的基極相連接。同時,所述三極管VT4的集電極與滑動變阻器RP的控制端相連接,所述二極管D8的P極與電容C4的正極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采用BP3108集成芯片結合外圍的電路,可對供電的電流和電壓進行處理,從而可保證為LED提供穩定的電流,因此能確保LED的照明質量,并提高LED的使用壽命。本實用新型能將電流波動控制在0.5毫安以內,從而能確保LED工作時的電流穩定,且LED的壽命能延長至少一千小時。本實用新型還能進行過流保護,從而能防止外接電源發生電流突變而對本實用新型造成損害,因此能確保本實用新型使用時的安全性。
如上所述,便可較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