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電力系統配電自動化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到一種適用北緯41度到53度之間的具有環境感知的配電終端。
背景技術:
配電自動化是一項集計算機技術、數據傳輸、現代化設備及控制管理于一體的綜合信息管理技術,該技術將配電網的監控保護與供電部門的工作管理有機結合起來,配電自動化終端的性能在配電自動化技術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配電終端在配電網絡中數量多、分布廣,無處不在,對配電網絡的運行控制起著基礎性的關鍵作用,它的功能、技術和可靠性直接影響著配電網絡的穩定和供電質量。隨著智能電網的提出以及電力用戶對用電質量關注度的提高,各國對配電網絡的可靠性、穩定性也給與了很高的重視,開始在這方面加大科研投入和投資力度。
現有的絕大多數配電終端都安裝在室外環境,要經受雨雪侵襲、風吹日曬及溫濕度的大幅度變化等考驗,尤其是高寒地區受外部壞境的影響更大,配電終端中遙測量、遙信量和遙控量接口模塊、CPU模塊和通信模塊等都是由電子原件組成,外界環境變化對其運行工作狀態影響很大。感知配電終端內部溫度、濕度、凝露情況對于掌握配電終端內部電子元件運行環境,具有十分明顯的意義。正常運行中配電終端箱門處于關閉狀態,只有當運行維護時才短時間打開;若因為其他外力使得配電終端箱門開啟,必然使得配電終端內部電子原件長時間直接暴露在外界環境中,對于配電終端內部電子原件十分不利。
因此現有技術當中亟需要一種新型的技術方案來解決這一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適用北緯41度到53度之間的具有環境感知的配電終端,能快速感知配電終端內部溫度、濕度、凝露及其箱門關閉情況并及時將相關采集信息反饋給主站系統,主站系統通過警報器通知運行維護人員,維護人員快速進行維修,保證配電終端安全可靠運行。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適用北緯41度到53度之間的具有環境感知的配電終端,其特征是:包括配電終端箱、主控板、交互控制面板、電源板、遙控板、遙信板、遙測板、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凝露傳感器及箱門開閉傳感器,所述配電終端箱內部設置有主控板、電源板、遙控板、遙信板、遙測板、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凝露傳感器及箱門開閉傳感器,且溫度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均位于配電終端箱中部,凝露傳感器位于配電終端箱的內底部;所述主控板上分別嵌設有BF518芯片和BF533芯片,主控板與主站系統通信連接;所述交互控制面板設置在配電終端箱側壁上,交互控制面板一端通過通信總線與主控板連接,另一端通過電源總線與電源板連接;所述電源板、遙控板、遙信板及遙測板分別通過總線與主控板連接;所述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及凝露傳感器分別通過數據總線與遙測板連接;所述箱門開閉傳感器的一端通過數據總線與遙信板連接,另一端與箱門開閉機構連接。
進一步,所述交互控制面板上設置有LED指示燈、空氣開關、遠方選擇開關、就地選擇開關及藍牙模塊。
進一步,所述箱門開閉傳感器為接觸式位移傳感器或光學傳感器。
通過上述設計方案,本實用新型可以帶來如下有益效果:針對東北地區極寒的自然環境,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適用北緯41度到53度之間的具有環境感知的配電終端,能快速感知溫度、濕度、凝露及箱門關閉情況并及時將采集信息反饋給主站系統,在配電自動化主站系統設置溫度、濕度和凝露報警閾值,當溫度、濕度和凝露模擬量超過相應報警閾值后則報警提示,通知運行維護人員,維護人員快速進行相應處理,當配電終端箱的箱門受外力意外開啟時將此信息及時傳送到主站系統,通知運行維護人員,確保整個系統在惡劣的外部環境下能夠處于最佳的工作狀態,保證配電終端安全可靠運行,另外,選取抗低溫能力強的CPU芯片,全工業級芯片設計,能在-40℃~70℃的溫度范圍下正常工作;-40℃的環境下不需借助加熱器,可以直接冷啟動。解決低溫環境配電終端核心單元主程序無法正常啟動的問題,迎合了配電自動化在北方高寒地區現場工作惡劣環境的需求,保證配電終端長期運行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適用北緯41度到53度之間的具有環境感知的配電終端的結構框圖。
圖中:1-配電終端箱、2-主控板、3-交互控制面板、4-電源板、5-遙控板、6-遙信板、7-遙測板、8-溫度傳感器、9-濕度傳感器、10-凝露傳感器、11-箱門開閉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針對東北地區極寒的自然環境,提供一種適用北緯41度到53度之間的具有環境感知的配電終端,其特征是:包括配電終端箱1、主控板2、交互控制面板3、電源板4、遙控板5、遙信板6、遙測板7、溫度傳感器8、濕度傳感器9、凝露傳感器10及箱門開閉傳感器11。
所述配電終端箱1內部設置有主控板2、電源板4、遙控板5、遙信板6、遙測板7、溫度傳感器8、濕度傳感器9、凝露傳感器10及箱門開閉傳感器11,且溫度傳感器8和濕度傳感器9均位于配電終端箱1中部,凝露傳感器10位于配電終端箱1的內底部;所述主控板2上分別嵌設有BF518芯片和BF533芯片,主控板2與主站系統通信連接;所述交互控制面板3設置在配電終端箱1側壁上,交互控制面板3一端通過通信總線與主控板2連接,另一端通過電源總線與電源板4連接;
所述電源板4、遙控板5、遙信板6及遙測板7分別通過總線與主控板2連接;所述溫度傳感器8、濕度傳感器9及凝露傳感器10分別通過數據總線與遙測板7連接;所述箱門開閉傳感器11的一端通過數據總線與遙信板6連接,另一端與箱門開閉機構連接。
所述交互控制面板3上設置有LED指示燈、空氣開關、遠方選擇開關、就地選擇開關及藍牙模塊,旋鈕選中遠方或就地時,針對配電自動化終端產品安裝環境的復雜等情況,為避免登高作業,方便調試維護,交互控制終端3上嵌入藍牙模塊,利用相應的帶有藍牙模塊的平板電腦,工作人員在地面方便完成裝置的各項調試、維護工作;交互控制面板3上設置的空氣開關控制系統的工作電源。
所述箱門關閉傳感器11為接觸式位移傳感器或光學傳感器。
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適用北緯41度到53度之間的具有環境感知的配電終 端,能快速感知溫度、濕度、凝露及箱門關閉情況并及時將采集信息反饋給主站系統,在配電自動化主站系統設置溫度、濕度和凝露報警閾值,當溫度、濕度和凝露模擬量超過相應報警閾值后則報警提示,通知運行維護人員,維護人員快速進行相應處理,當配電終端箱1的箱門受外力意外開啟時將此信息及時傳送到主站系統,通知運行維護人員,確保整個系統在惡劣的外部環境下能夠處于最佳的工作狀態,保證配電終端安全可靠運行,另外,選取抗低溫能力強的CPU芯片,全工業級芯片設計,能在-40℃~70℃的溫度范圍下正常工作;-40℃的環境下不需借助加熱器,可以直接冷啟動。解決低溫環境配電終端核心單元主程序無法正常啟動的問題,迎合了配電自動化在北方高寒地區現場工作惡劣環境的需求,保證配電終端長期運行的穩定性。
社會效益:
目前已經完成建設或正在建設的配電自動化項目,在東北極寒地區還沒有成功的大規模應用案例。因此,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技術方案將填補配電自動化在東北極寒地區成功建設應用的空白,將為東北地區的配電自動化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全面推動智能配電自動化的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