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變壓器設計制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變壓器控制柜側進線的連接裝置,適用變壓器控制柜直接掛在箱壁上,且進線方式為側進線時。
背景技術:
:
變壓器掛在本體上的控制柜有兩種出線方式,一種為側進線,一種為下進線。下進線已經實現了使用連接裝置進出進線。在原控制柜側進線方式下,控制線出了托線槽后外露,控制線的長度沒法準確控制且不美觀。
技術實現要素:
: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變壓器控制柜側進線的連接裝置,解決了原有的控制柜側進線方式下,控制線出托線槽后外露,控制線的長度沒法準確控制,控制線不美觀的技術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用于變壓器控制柜側進線的連接裝置,包括一端設置在控制柜外側的連接裝置,連接裝置的另一端與托線槽連接,連接裝置與控制柜連接處的控制柜側壁上開設有若干進線孔,每個進線孔處設置有一個具有中空腔體且兩端開口的金屬壓緊螺母,每個金屬壓緊螺母均通過金屬螺母安裝在對應的進線孔處。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金屬壓緊螺母設置在控制柜的外側,金屬螺母設置在控制柜的內側。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金屬壓緊螺母上還套裝有O型密封圈。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連接裝置的一端通過不銹鋼螺栓和不銹鋼螺母設置在控制柜的外側。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不銹鋼螺栓上還套裝有不銹鋼墊圈。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不銹鋼螺栓上還套裝有不銹鋼彈簧墊圈。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技術效果:
本實用新型通過緊固件實現了側面進線時直接進入端子箱(或控制柜),從而避免了控制線外漏,準確連接控制柜,外觀美觀。
附圖說明:
圖1序號1控制柜主視圖;
圖2序號1控制柜俯視圖;
圖3序號1控制柜左視圖;
圖4序號2連接裝置主視圖;
圖5序號2連接裝置俯視圖;
圖6序號2連接裝置左視圖;
圖7序號7,8,9連接示意圖。
圖1至圖7中:1-控制柜;2-連接裝置;3-不銹鋼螺栓:4-不銹鋼螺母;5-不銹鋼墊圈:6-不銹鋼彈簧墊圈;7-金屬壓緊螺母:8-O型密封圈:9-金屬螺母。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用于變壓器控制柜側進線的連接裝置,包括控制柜1、連接裝置2、不銹鋼螺栓3、不銹鋼螺母4、不銹鋼墊圈5、不銹鋼彈簧墊圈6、金屬壓緊螺母7、O型密封圈8和金屬螺母9。
側進線的控制柜1中:將O型密封圈8套在金屬壓緊螺母7上,穿過控制柜1側壁下端開有進線孔,把金屬螺母9扭到金屬壓緊螺母7上并扭緊,使金屬壓緊螺母7設置在控制柜1的外側,金屬螺母9設置在控制柜1的內側,金屬壓緊螺母7,金屬螺母9固定在控制柜1的箱壁上。這樣可以避免連接裝置中的線碰到連接裝置的邊緣,避免連接裝置將線劃破。其次,用不銹鋼螺栓3、不銹鋼螺母4、不銹鋼墊圈5及不銹鋼彈簧墊圈6將連接裝置2固定到控制柜1側壁上。連接裝置2的另一端與托線槽連接??刂凭€通過托線槽從金屬壓緊螺母7中穿過,進入到控制柜1內。
本實用新型通過將變壓器控制柜側面進線口的連接方式改進成法蘭連接方式,并增加連接裝置,通過緊固件實現了側面進線時直接進入端子箱(或控制柜)。解決了原有的控制柜側進線方式下,控制線出托線槽后外露,控制線的長度沒法準確控制,控制線不美觀的技術問題。通過在進口處設置熱縮管來確保柜子的防護等級。此外,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同樣適用于變壓器端子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