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太陽能光伏配件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太陽能光伏接線盒二極管模塊散熱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由于設計結構不合理,太陽能光伏接線盒的二極管和導電體通過回流焊接,焊接后的導電體部件直接貼合固定在塑料盒體底座,塑料盒體底座又是直接粘合在太陽能組件背板上,旁路二極管產生的熱量容易導致接線盒盒體底座變形引起的密封性能、電性能下降和太陽能組件背板因接線盒發熱傳導至電池片溫度升高而損壞,影響太陽能光伏接線盒的正常使用,壽命短。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散熱良好的太陽能光伏接線盒二極管模塊散熱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具體實現:
一種太陽能光伏接線盒二極管模塊散熱結構,包括盒體,在盒體內部設置有二極管模塊,所述二極管模塊與所述盒體注塑一體成型,在所述盒體的底面上設置有向盒體內部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與所述盒體一體成型,所述凹槽側壁垂直于所述盒體的底面平面,所述凹槽側邊平行于所述盒體底面側邊,在所述凹槽上還設置有通風口。
進一步地,所述凹槽為一個或多個。
進一步地,所述凹槽側壁垂直于所述盒體的底面,所述通風口設置在所述凹槽側壁上。
進一步地,所述通風口為多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一種太陽能光伏接線盒二極管模塊散熱結構,結構設計簡單合理,采用凹槽改善太陽能光伏接線盒和太陽能組件背板之間的散熱,通過耐高溫盒體散熱,同等電流下對二極管發熱測試結溫比傳統接線盒溫度低35℃±5℃,盒體底部通過凹槽實現懸空設計,以增加與空氣接觸,同時帶走二極管發熱腔體熱量;保證對組件背板沒有傷害,使二極管模塊升溫低,產品額定電流大,使接線盒電氣性能更加安全可靠。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一種太陽能光伏接線盒二極管模塊散熱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太陽能光伏接線盒二極管模塊散熱結構,包括盒體1,盒體1整體為四角為圓角的長方體結構,在盒體1長邊兩端的拐角位置,分別設置有電纜線槽4,電纜線槽4與盒體短邊呈一定角度設置,電纜線槽4端部的盒體1內部,設置有壓塊6,所述壓塊6設置在所述電纜線槽4與所述盒體1連接位置相對的盒體1內部,壓塊6與盒體1通過超聲波焊接完成裝配。
在所述盒體1內部設置二極管模塊5,具體的,二極管模塊5由二極管2以及與其焊接導電體3通過環氧樹脂封裝構成,其中,環氧樹脂封裝組件5與盒體1內部通過注塑一體成型,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導電體3為四塊,在同一直線上均勻設置,所述導電體3電阻焊接電纜線(圖中未示出),電纜線設置在電纜線槽內,并通過壓塊6進行擠壓固定,在所述盒體1上,還設置有與所述盒體1密封連接的上蓋8,所述上蓋8上設置有標志貼9,用于對產品的型號等重要參數進行標注。
為了避免接線盒發熱部分底面與太陽能組件背板緊貼影響散熱,在所述盒體1的底面向盒體1內部凹陷的凹槽7,所述凹槽7為一個或多個,使接線盒底面與太陽能組件背板之間留有一定的散熱孔隙。具體的,所述凹槽7與所述盒體1一體成型,所述凹槽7側壁垂直于所述盒體1的底面平面,所述凹槽7側邊平行于所述盒體1底面側邊,在所述凹槽7上還設置有通風口8,所述通風口8為多個,在本例中,通風口8為兩個,對稱設置在所述凹槽7側壁上。凹槽7的設置可以根據二極管2以及導電體3在盒體1內的結構進行具體的設定,使其在不影響二極管2與導電體3等盒體1內部部件正常安裝散熱的前提下,增加接線盒和太陽能組件背板之間的孔隙,增強散熱。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太陽能光伏接線盒二極管模塊散熱結構,二極管模塊5與盒體1注塑一體成型,二極管模塊5熱量通過耐高溫的盒體1散熱,使二極管溫升更低,產品額定電流更大,接線盒電氣性能更加安全可靠;相比傳統接線盒裝配工藝更加簡單,大大節約人力成本。同時,接線盒發熱部分底面與太陽能組件背板通過凹槽7使二者之間留有一定的空間,可以增加散熱效果;電纜線通過電纜線槽4采用斜向引出,可以節省導線。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