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應急電源領域,涉及到發電、變電或者配電分支,具體是一種便于使用的應急電源裝置。
背景技術:
作為一種備用電源,應急電源現已廣泛應用于地鐵、商場、醫院、政務中心、高層建筑等重要建筑物,為一級負荷中特別重要的負荷供電。在建筑物設計階段,由設計單位設計應急電源的供電負載,通過終端配電箱為末端負載供電。在應急電源安裝運行后,由于其輸出回路已確定,其他末端負載如果需要接入應急電源系統,則要對相關配電線路及應急電源柜進行改造,會帶來巨大工作量。由此可見,應急電源的應用缺乏靈活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便于使用的應急電源裝置,增強了應急電源使用的靈活性,不僅可應用于重要建筑物,在一些民用建筑內也可廣泛應用。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便于使用的應急電源裝置,包括市電ac、輸入斷路器qfa、充電器u、蓄電池gb、逆變器ui、隔離變壓器t、第一接觸器km1、第二接觸器km2、輸出斷路器qfb與qfc、插座箱;
所述市電ac連接至輸入斷路器qfa,所述輸入斷路器qfa輸出分為兩路,一路連接至第一接觸器km1的一端,另一路與充電器u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一接觸器km1的另一端與輸出斷路器qfb和qfc連接,所述第二接觸器km2的另一端與輸出斷路器qfb和qfc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逆變器ui經過隔離變壓器t與第二接觸器km2的一端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充電器u的輸出端與所述蓄電池gb和所述逆變器ui之間的節點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輸出斷路器qfb輸出端接至負載,所述輸出斷路器qfc輸出端連接至插座箱。
進一步地,所述插座箱通過插頭與負載相連。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接觸器km1與所述第二接觸器km2是互鎖關系。
進一步地,在市電正常工作情況下,第一接觸器km1吸合,第二接觸器km2斷開,此時逆變器ui不工作,負載供電電源來自市電;
在市電發生故障時,第二接觸器km2吸合,第一接觸器km1斷開,逆變器ui開始工作,蓄電池gb內的直流電經逆變器ui逆變成交流電,此時負載的供電電源來自蓄電池。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提供一種便于使用的應急電源裝置,通過將應急電源和插座箱集成設計安裝,可靈活使用,終端負載可通過插頭直接連接至應急電源,可以在明勇建筑內和戶外臨時應急供電場所廣泛應用,滿足停電后臺燈、風扇、空調等插頭負載的供電需求。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發明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本發明提供的一種便于使用的應急電源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限定本發明。
如圖1所示,一種便于使用的應急電源裝置,包括市電ac、輸入斷路器qfa、充電器u、蓄電池gb、逆變器ui、隔離變壓器t、第一接觸器km1、第二接觸器km2、輸出斷路器qfb與qfc、插座箱;
所述市電ac連接至輸入斷路器qfa,所述輸入斷路器qfa輸出分為兩路,一路連接至第一接觸器km1的一端,另一路與充電器u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一接觸器km1的另一端與輸出斷路器qfb和qfc連接,所述第二接觸器km2的另一端與輸出斷路器qfb和qfc連接。
所述逆變器ui經過隔離變壓器t與第二接觸器km2的一端連接。
所述充電器u的輸出端與所述蓄電池gb和所述逆變器ui之間的節點連接。
所述輸出斷路器qfb輸出端接至負載,所述輸出斷路器qfc輸出端連接至插座箱。
所述插座箱通過插頭與負載相連。
所述第一接觸器km1與所述第二接觸器km2是互鎖關系。
在市電正常工作情況下,第一接觸器km1吸合,第二接觸器km2斷開,此時逆變器ui不工作,負載供電電源來自市電;
在市電發生故障時,第二接觸器km2吸合,第一接觸器km1斷開,逆變器ui開始工作,蓄電池gb內的直流電經逆變器ui逆變成交流電,此時負載的供電電源來自蓄電池。
在市電正常工作情況下,市電ac通過輸入斷路器qfa進入應急電源系統,此時第一接觸器km1吸合,第二接觸器km2斷開,其中第一接觸器km1與第二接觸器km2為互鎖關系,第一接觸器km1通過輸出斷路器qfb直接為部分負載供電,同時通過輸出斷路器qfc為插座箱供電,負載通過插頭與插座箱相連獲得電源。同時,充電器u為蓄電池gb進行充電,逆變器ui不工作。
在市電發生故障時,第二接觸器km2吸合,第一接觸器km1斷開,此時,逆變器ui開始工作,蓄電池內的直流電經逆變器ui逆變成交流電,交流電依次經過隔離變壓器t和第二接觸器km2,第二接觸器km2通過輸出斷路器qfb直接為部分負載供電,同時通過輸出斷路器qfc為插座箱供電,負載通過插頭與插座箱相連獲得電源。
市電旁路輸出端的第一接觸器km1和逆變輸出端的第二接觸器km2是互鎖關系,當其中一個接觸器閉合,另一個接觸器斷開。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