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壓縮機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電機和具有其的壓縮機。
背景技術:
相關技術中的單相定速電機,通常是設置成一套主繞組和一套副繞組的模式,并通過增加繞組的匝數提升電機的效率,繞組的匝數增加便會造成電機轉矩的下降,嚴重影響電機的啟動能力,造成電機無法正常啟動,而且在一些電壓不穩定區域,當電機的工作電機低于額定電壓時,電機的轉矩交底,仍然會造成電機的無法啟動。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電機,所述電機具有較大的啟動力矩。
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一種具有上述電機的壓縮機。
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的電機,包括:定子和定子繞組,所述定子包括多個疊置的硅鋼片,每個所述硅鋼片上分別設有多個嵌線槽,所述定子繞組繞設在所述嵌線槽內,所述定子繞組包括具有第一接線頭和第二接線頭的第一主繞組、具有第三接線頭和第四接線頭的第二主繞組和具有第五接線頭和第六接線頭的副繞組,所述副繞組、所述第一主繞組和所述第二主繞組分別為同心式繞組且所述定子繞組具有4個引出線頭。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電機,通過設置兩個主繞組(第一主繞組和第二主繞組),可以通過控制第一主繞組和第二主繞組的接入與斷開,從而調節電機中主繞組的匝數,實現電機不同工作狀態的調節,提升電機的工作效率。
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電機,所述第一主繞組和所述第二主繞組的引出線頭總數為3個或4個,所述副繞組的引出線頭為2個,由此,優化了電機的內電路的布局設計,而且提升了電機的適用范圍,為電機的外電路的連接提供方便。
進一步地,所述主繞組的引出線頭為3個時,所述第二接線頭與所述第三接線頭連接后引出一個引出線頭,所述第一接線頭和所述第四接線頭分別引出一個引出線頭。
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電機,所述第二接線頭與所述第三接線頭連接,所述第四接線頭與所述第六接線頭連接,所述第一接線頭引出第一引出線頭,所述第五接線頭引出第二引出線頭,所述第六接線頭與所述第四接線頭連接后引出第三引出線頭。
由此實現第一主繞組和第二主繞組的串聯關系,同時實現第一主繞組和第二主繞組與副繞組的并聯,而且減少了電機外接線頭的數量。
根據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實施例,所述電機小轉矩運行時,所述第一引出線頭和所述第二引出線頭連接電源進線,所述第三引出線頭通過公共端連接電源出線。
可選地,所述電機大轉矩運行時,所述第一引出線頭和所述第二引出線頭連接電源進線,所述第二接線頭與所述第三接線頭短接后引出第四引出線頭,所述第四引出線頭與所述第三引出線頭連接至公共端并通過所述公共端連接電源出線。
進一步地,所述第四引出線頭通過開關連接至所述公共端。
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電機,所述嵌線槽為24個,所述副繞組與所述第一主繞組的總匝數比為0.25-0.95。
可選地,所述第一主繞組和所述第二主繞組串聯后,所述副繞組與所述主繞組總匝數比為0.2-0.9。
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壓縮機包括:接線端子和根據權利要求1-9中任一項所述的電機,所述接線端子設在所述壓縮機上且具有四個接線柱,所述引出線頭與所述接線端子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壓縮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壓縮機的外圍接線電路圖;
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電機的定子繞組接線示意圖;
圖4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電機的定子繞組繞線圖;
圖5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另一個實施例的電機的定子繞組接線示意圖;
圖6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另一個實施例的電機的定子繞組繞線圖。
附圖標記:
100:壓縮機;
10:電機;
11:定子;111:嵌線槽;
12:定子繞組;
121:第一主繞組;1211:第一接線頭;1212:第二接線頭;
122:第二主繞組;1221:第三接線頭;1222:第四接線頭;
123:副繞組;1231:第五接線頭;1232:第六接線頭;
131:第一引出線頭;132:第二引出線頭;
133:第三引出線頭;134:第四引出線頭;
20:壓縮機殼;
21:接線端子;211:接線柱;22:OL保護器;
23:啟動器;24:RC運轉電容;25:開關。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參考圖1-圖6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壓縮機100。
如圖1-圖6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壓縮機100包括:壓縮機殼20、接線端子21和電機10。壓縮機殼20限定出安裝腔,電機10安裝在安裝腔內。
電機10包括定子11和定子繞組12。定子11包括多個疊置的硅鋼片,每個硅鋼片上分別設有多個嵌線槽111。定子繞組12繞設在嵌線槽111內,定子繞組12包括具有第一接線頭1211和第二接線頭1212的第一主繞組121、具有第三接線頭1221和第四接線頭1222的第二主繞組122和具有第五接線頭1231和第六接線頭1232的副繞組123,副繞組123、第一主繞組121和第二主繞組122分別為同心式繞組且定子繞組具有4個引出線頭,通常第一主繞組121的平均跨距要大于第二主繞組122的跨距。
接線端子21設置在壓縮機殼20上。接線端子21上設有四個接線柱211。接線端子21的四個接線柱211與電機10上的四個引出線頭相連,為電機10供電。電機10的兩端分別串聯有OL保護器22和PTC啟動器23,PTC啟動器23上并聯RC運轉電容24。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電機10,通過設置兩個主繞組(第一主繞組121和第二主繞組122),可以通過控制第一主繞組121和第二主繞組122的接入與斷開,從而調節電機10中主繞組的匝數,實現電機10不同工作狀態的調節,提升電機10的工作效率。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壓縮機100,通過采用上述電機10,從而可以實現不同工作狀態的調節,有利于提升壓縮機100的性能。
下面參考圖2-圖6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電機10的一些具體實施例。
如圖2-圖6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電機10包括:定子11和定子繞組12。定子11由多個依次疊加的硅鋼片組成,定子11上形成有多個間隔開布置的嵌線槽111,定子繞組12采用同心式繞線方法繞設在嵌線槽111內。
如圖2所示,定子繞組12由第一主繞組121、第二主繞組122和副繞組123構成,第一主繞組121的兩端形成有第一接線頭1211和第二接線頭1212,第二主繞組122的兩端形成有第三接線頭1221和第四接線頭1222,副繞組123的兩端形成有第五接線頭1231和第六接線頭1232。定子繞組12上形成有具有與其相連的4個引出線頭。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第一主繞組121和第二主繞組122配合引出3個或4個引出線頭。副繞組123引出兩個引出線頭。
在一些具體示例中,第一主繞組121的第一接線頭1211引出一個引出線頭。第二主繞組122的第四接線頭1222引出一個引出線頭。第二接線頭1212和第三接線頭1221分別引出一個引出線頭。即第一主繞組121和第二主繞組122的引出線頭總數為4個,副繞組123兩端的第五接線頭1231和第六接線頭1232分別引出一個引出線頭。由此,簡化了電機10的電路連接方式,而且各線路連接點清楚,為電機10的裝配與維護提供方便,而且電機10與三個接線端或四個接線端壓縮機100均可實現適配連接。
在一些可選的示例中,第一主繞組121的第一接線頭1211引出一個引出線頭。第二主繞組122的第四接線頭1222引出一個引出線頭。第二接線頭1212和第三接線頭1221相連后引出一個引出線頭。第一主繞組121和第二主繞組122的引出線頭總數為3個,由此不僅能夠減少引出線頭的數量,還能優化電機10內部的電路連接設計,為電機10的連接通過方便。
如圖2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第二接線頭1212與第三接線頭1221連接,第四接線頭1222與第六接線頭1232連接。第一接線頭1211引出第一引出線頭131,第五接線頭1231引出第二引出線頭132,第六接線頭1232與第四接線頭1222連接后引出第三引出線頭133。由此,不僅能夠實現第一主繞組121和第二主繞組122的串聯,同時還能實現第一主繞組121和第二主繞組122與副繞組123的并聯,保證電機10正常運轉的同時,減少了電機10引出線頭的數量,簡化了電機10與壓縮機100之間的連接工序。
當壓縮機100的外接電路電壓正常,電機10小轉矩運行時,第一引出線頭131和第二引出線頭132連接電源進線,第三引出線頭133通過公共端連接電源出線,此時,第一主繞組121和第二主繞組122串聯接入電路,同時與副繞組123并聯,增加了定子繞組12的匝數,進而提升了電機10的工作效率,具體而言,壓縮機100電機10在設計的時候,轉矩倍數為2-6,即最大轉矩/額定轉矩=2-6,有限的匝數上升能夠提高額定工作點下的電機效率。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的實施例,當壓縮機100的外接電路電壓較低,或壓縮機100的負荷較大,電機10大轉矩運行時,第一引出線頭131和第二引出線頭132連接電源進線,第二接線頭1212與第三接線頭1221短接后引出第四引出線頭134,第四引出線頭134與第三引出線頭133連接至公共端并通過公共端連接電源出線,此時,第一主繞組121接入電機10與副繞組123并聯運行,第二主繞組122處于短路狀態,定子繞組12的匝數減少,進而增加了電機10的啟動轉矩,提升了電機10和壓縮機100的啟動能力。
如圖2所示,在一些具體示例中,第四引出線頭134通過開關25連接至公共端,具體地,可以通過在外圍設置繼電器或者控制器件進行控制,由于電子元器件以及控制板繼電器等技術的發展,比較容易實現,而且生產成本較低,斷開開關25時,第二接線頭1212和第三接線頭1221相連,并與第四接線頭1222斷開,第二主繞組122與第一主繞組121串聯,電機10處于小轉矩運行狀態。閉合開關25時,第二接線頭1212連接第三接線頭1221并與第四接線頭1222相連,第二主繞組122處于短路狀態,電機10進入大轉矩運行狀態。
由此,通過開關25的閉合與斷開控制電機10在大轉矩狀態與小轉矩狀態之間切換,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而且不會對電機10以及壓縮機100的其他電路產生影響,為用戶使用壓縮機100提供了方便。
電機10接線時,第一主繞組121的第一接線頭1211成為第一引出線頭131以作為主相進線,副繞組123的第五接線頭1231成為第二引出線頭132以作為副相進線,第二主繞組122的第四接線頭1222與副繞組123的第六接線頭1232相連后引出第三引出線頭133以作為公共端,第一主繞組121的第二接線頭1212和第二主繞組122的第三接線頭1212連接后引出第四引出線頭134,并通過開關連接至公共端。
當電機10啟動時,開關處于打開狀態,此時,第二主繞組122處于短路狀態,僅有第一主繞組121接入電路,整個定子繞組12的匝數和電抗下降,電機10具有較大的啟動轉矩,而且能夠保證電機10在低壓帶載情況下具有正常的啟動能力。
當電機10啟動完成后,開關處于斷開狀態,此時,第二主繞組122切入運行狀態,電機10的最大轉矩降低,電機10在額定負荷電下的效率上升。
由此,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電機10,不僅具有較高的工作效率,還能保證電機10在啟動時具有較大的啟動轉矩,而且保證電機10在低電壓情況下正常啟動運轉。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嵌線槽111為24個。在圖3和4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一主繞組121和第二主繞組122可以部分共槽設置,其中,⊙代表主繞組線圈出線,代表主繞組線圈進線,代表副繞組123線圈進線,◎代表副繞組123線圈出線,具體而言,第一接線頭1211連接第一繞組121線圈的進線,第二接線頭1212連接第一繞組121線圈的出線,第三接線頭1221連接第二繞組122線圈的進線,第四接線頭1222連接第二繞組122線圈的出線,第五接線頭1231連接副繞組123線圈的進線,第六接線頭1232連接副繞組123線圈的出線。
在如圖5和6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一主繞組121和第二主繞組122不共槽設置,其中,⊙代表主繞組線圈出線,代表主繞組線圈進線,代表副繞組123線圈進線,◎代表副繞組123線圈出線,具體而言,第一接線頭1211連接第一繞組121線圈的進線,第二接線頭1212連接第一繞組121線圈的出線,第三接線頭1221連接第二繞組122線圈的進線,第四接線頭1222連接第二繞組122線圈的出線,第五接線頭1231連接副繞組123線圈的進線,第六接線頭1232連接副繞組123線圈的出線。
在一些具體示例中,副繞組123與第一主繞組121的總匝數比為0.25-0.95,上述范圍內的副繞組123和第一主繞組121,能夠保證電機10在大轉矩運行狀態時正常啟動并運轉,防止電機10產生反向旋轉。
進一步地,第一主繞組121和第二主繞組122串聯后,副繞組123與主繞組總匝數比為0.2-0.9,即副繞組123總匝數/(第一定子繞組121匝數+第二定子繞組122匝數)在0.2-0.9的范圍內,上述組合范圍內的定子繞組12能夠最大程度地提升電機10的工作效率。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壓縮機100的其他構成以及操作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都是已知的,這里不再詳細描述。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意性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