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設備及其防靜電復位電路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子設備及其防靜電復位電路,其防靜電復位電路包括分壓模塊、復位信號模塊、復位開關和二極管;分壓模塊的第一電位端連接二極管的正極,分壓模塊的第二電位端連接復位信號模塊的復位驅動端;二極管的負極經復位開關接地;復位開關閉合,第一電位端的電壓被拉低,第二電位端的電壓降低而小于復位驅動端的導通電壓,復位信號輸出端輸出復位信號。本實用新型的電子設備及其防靜電復位電路,其復位開關上的產生靜電對整個防靜電復位電路的正常工作毫無影響,可以將復位開關設置在外殼上,更便于用戶操作;同時無需采用橡膠層來使復位開關隔離靜電,減少橡膠材料的使用,降低成本。
【專利說明】電子設備及其防靜電復位電路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復位電路技術,特別涉及一種電子設備及其防靜電復位電路。
【背景技術】
[0002]隨著電子行業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種類的電子產品面市。由于電子產品性能的差異和用戶使用情況的不同,各類電子產品(例如、MP4、手機、無線路由器、PSP游戲機等等)在使用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常見的異常狀況(例如,電子產品死機、中病毒等),為了讓用戶能夠自行及時的解決常見的異常狀況,以恢復正常使用,電子產品內通常具有復位電路以及設有執行復位操作的復位功能鍵。通過按壓復位功能鍵可使電子產品進行復位重啟或恢復出廠設置。
[0003]復位功能鍵實現復位操作時,通過按壓復位功能鍵使復位電路產生相應的電信號給到處理器的復位端,從而使處理器控制電子產品復位。由于電子產品外殼易產生靜電,為了防止靜電經復位功能鍵傳到處理器的復位端而誤產生復位操作,通常將電子產品的復位鍵設置在電子產品內部,并在復位功能鍵上設置橡膠層以隔靜電,外殼上對應復位功能鍵位置開小孔,這類電子產品需要復位時,要通過插針(或同類針形)工具插入小孔中以按壓復位功能鍵。由于電子產品的復位需借助插針工具,用戶通常不會隨身攜帶這類工具,導致電子產品出現常見的異常狀況時不能及時解決,造成用戶的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為提供一種防靜電、且復位操作更方便的電子設備及其防靜電復位電路。
[0005]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防靜電復位電路,包括分壓模塊、復位信號模塊、復位開關和二極管,所述分壓模塊具有第一電位端和第二電位端,所述第二電位端的電壓為對所述第一電位端的電壓的分壓,所述復位信號模塊包括復位驅動端和復位信號輸出端;
[0006]所述分壓模塊的第一電位端連接所述二極管的正極,所述分壓模塊的第二電位端連接所述復位信號模塊的復位驅動端;所述二極管的負極經所述復位開關接地;所述復位開關閉合時所述第一電位端的電壓被拉低,所述第二電位端的電壓降低而小于所述復位驅動端的導通電壓,所述復位信號模塊的復位信號輸出端輸出復位信號。
[0007]優選地,所述分壓模塊包括依次串聯在電源與地之間的第一電阻、第二電阻和第三電阻,所述第一電阻與所述第二電阻連接的一端為所述第一電位端,所述第二電阻與所述第三電阻連接的一端為所述第二電位端。
[0008]優選地,所述復位信號模塊包括第四電阻、第五電阻、第一開關管和第二開關管;
[0009]所述第一開關管的觸發端為所述復位驅動端,所述第一開關管的第一導通端經所述第四電阻連接電源,所述第一開關管的第二導通端接地;
[0010]所述第二開關管的觸發端連接所述第一開關管的第一導通端,所述第二開關管的第一導通端經所述第五電阻連接電源,所述第二開關管的第二導通端接地,所述第二開關管的第一導通端為所述復位信號輸出端。
[0011 ] 優選地,所述第一開關管為NPN型三極管,所述第一開關管的觸發端為基極,所述第一開關管的第一導通端為集電極,所述第一開關管的第二導通端為發射極;
[0012]所述第二開關管為NPN型三極管,所述第二開關管的觸發端為基極,所述第二開關管的第一導通端為集電極,所述第二開關管的第二導通端為發射極。
[0013]優選地,所述二極管的負極、所述第一開關管的觸發端和所述第二開關管的觸發端還分別經一旁路電容接地。
[0014]優選地,還包括與所述復位信號輸出端連接的復位接口擴展模塊。
[0015]優選地,所述復位接口擴展模塊包括第六電阻、第一電容和復位信號擴展端;所述第六電阻的一端連接電源,所述第六電阻的另一端分別連接所述第一電容的一端和所述復位信號擴展端,所述第一電容的另一端連接所述復位信號輸出端。
[0016]優選地,所述復位開關為輕觸不鎖定開關。
[0017]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一種電子設備,包括如上所述的防靜電復位電路。
[0018]本實用新型的電子設備及其防靜電復位電路,其復位開關與復位信號模塊之間連接二極管。當復位開關上有正靜電時,則由于二極管具有單向導通性,正靜電不能使二極管導通而被阻擋在外,不會進入復位信號模塊中而影響復位信號模塊的正常工作;當復位開關上有負靜電時,則二極管的負極電壓為負,二極管的正極電壓為二極管的負極電壓加上二極管的導通電壓,也就是二極管的正極電壓一定小于二極管的導通電壓,即第二電位端的電壓小于二極管的導通電壓,所以第一電位端的電壓小于復位驅動端的導通電壓,不會造成復位信號模塊誤工作輸出復位信號。因此,其復位開關上產生的靜電對整個防靜電復位電路的正常工作毫無影響,可以將復位開關設置在外殼上,更便于用戶操作;同時無需采用橡膠層來使復位開關隔離靜電,減少橡膠材料的使用,降低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本實用新型防靜電復位電路一實施例中的電路原理圖;
[0020]圖2是本實用新型防靜電復位電路二實施例中的電路原理圖。
[0021]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0022]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3]如圖1和圖2所示,圖1為本實用新型防靜電復位電路一實施例中的電路原理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防靜電復位電路二實施例中的電路原理圖。
[0024]參照圖1,該實施例提出的防靜電復位電路,包括分壓模塊10、復位信號模塊20、復位開關K和二極管Dl,分壓模塊10具有第一電位端Vl和第二電位端V2,第二電位端V2的電壓為對第一電位端Vl的電壓的分壓,復位信號模塊20包括復位驅動端X和復位信號輸出端SI ;分壓模塊10的第一電位端Vl連接二極管Dl的正極,分壓模塊10的第二電位端V2連接復位信號模塊20的復位驅動端X ;二極管Dl的負極經復位開關K接地GND。
[0025]當復位開關K閉合時,二極管Dl導通,因此二極管Dl正極的電壓大小就被鉗位于二極管Dl的導通電壓值(通常為0.7V),即第一電位端Vl的電壓大小被拉低至二極管Dl的導通電壓值;又由于第二電位端V2的電壓為對第一電位端Vl的電壓的分壓,因此,第一電位端Vl的電壓小于第二電位端V2的電壓,并且第二電位端V2的電壓跟隨第二電位端V2的電壓的降低而降低;所以,當復位開關K閉合時,第一電位端Vl的電壓降低至小于復位驅動端X的導通電壓,復位信號輸出端SI輸出復位信號,即啟動復位電路。
[0026]當復位開關K由閉合狀態斷開時,二極管Dl不導通,解除對第一電位端Vl的電壓鉗位,第一電位端Vl的電壓升高,第二電位端V2的電壓跟隨第一電位端Vl的電壓升高而升高,從而第二電位端V2的電壓大于復位驅動端X的導通電壓,復位信號輸出端SI不輸出復位信號,此時復位電路不啟動。
[0027]本實施例的防靜電復位電路,復位開關K與復位信號模塊20之間連接二極管D1。當復位開關K上有正靜電時,則由于二極管Dl具有單向導通性,正靜電不能使二極管Dl導通而被阻擋在外,不會進入復位信號模塊20中而影響復位信號模塊20的正常工作。當復位開關K上有負靜電時,則二極管Dl的負極電壓為負,二極管Dl的正極電壓為二極管Dl的負極電壓加上二極管Dl的導通電壓,也就是二極管Dl的正極電壓一定小于二極管Dl的導通電壓,即第二電位端V2的電壓小于二極管Dl的導通電壓,所以第一電位端Vl的電壓小于復位驅動端X的導通電壓,不會造成復位信號模塊20誤工作輸出復位信號。
[0028]由上可知,本實施例的防靜電復位電路相對于現有的復位電路而言,本實施例復位開關K上的產生靜電對整個防靜電復位電路的正常工作毫無影響,采用本實施例的防靜電復位電路的電子設備可以將復位開關K設置在外殼上,更便于用戶操作;同時無需采用橡膠層來使復位開關K隔離靜電,減少橡膠材料的使用,降低成本。
[0029]進一步地,參照圖1和圖2,分壓模塊10包括依次串聯在電源VCC與地GND之間的第一電阻R1、第二電阻R2和第三電阻R3,第一電阻Rl與第二電阻R2連接的一端為第一電位端VI,第二電阻R2與第三電阻R3連接的一端為第二電位端V2。
[0030]第一電位端Vl的電壓等于為第二電阻R2上的電壓與第三電阻R3上的電壓之和,第二電位端V2的電壓為第三電阻R3上的電壓。當復位開關K閉合時,二極管Dl導通;此時,即為第二電阻R2串聯第三電阻R3后與二極管Dl并聯,第二電阻R2上的電壓與第三電阻R3上的電壓之和(第一電位端Vl的電壓)等于二極管Dl的導通電壓,即第一電位端Vl的電壓為鉗位于二極管Dl的導通電壓。第二電位端V2的電壓為第三電阻R3對第二電位端V2的電壓的分壓。當復位開關K斷開時,二極管Dl斷開,第一電阻R1、第二電阻R2和第三電阻R3形成一條串聯回路,第一電位端Vl的電壓為第二電阻R2和第三電阻R3 —起對電源VCC的分壓。當復位開關K上有負靜電時,負靜電經第一電阻Rl消耗釋放。
[0031]進一步地,參照圖1和圖2,復位信號模塊20包括第四電阻R4、第五電阻R5、第一開關管Ql和第二開關管Q2。第一開關管Ql的觸發端為復位驅動端X,第一開關管Ql的第一導通端經第四電阻R4連接電源VCC,第一開關管Ql的第二導通端接地GND。第二開關管Q2的觸發端連接第一開關管Ql的第一導通端,第二開關管Q2的第一導通端經第五電阻R5連接電源VCC,第二開關管Q2的第二導通端接地GND,第二開關管Q2的第一導通端為復位信號輸出端SI。二極管Dl的負極還經第一旁路電容C2接地GND,第一開關管Ql的觸發端還經第二旁路電容C3接地GND,第二開關管Q2的觸發端還經第三旁路電容C4接地GND。
[0032]復位驅動端X的導通電壓即第一開關管Ql的導通電壓。本實施例的第一開關管Ql和第二開關管Q2為NPN型三極管;對應的,第一開關管Ql的觸發端為基極,第一開關管Ql的第一導通端為集電極,第一開關管Ql的第二導通端為發射極;第二開關管Q2的觸發端為基極,第二開關管Q2的第一導通端為集電極,第二開關管Q2的第二導通端為發射極。當然,本實施例的第一開關管Ql和第二開關管Q2還可以為N溝道MOS管,由于三極管的成本相較于MOS管更低,因此本實施例優選三極管。
[0033]本實施例的防靜電復位電路采用低電平復位。復位信號模塊20的工作原理為:
[0034]當復位開關K閉合時,第二電位端V2的電壓小于二極管Dl的導通電壓,所以第二電位端V2的電壓小于第一開關管Ql的導通電壓,即第一開關管Ql的觸發端小于第一開關管Ql的導通電壓,第一開關管Ql截止。從而第一開關管Ql的第一導通端不與其第二導通端連通,即第二導通端為高電平,也就是第二開關管Q2的觸發端為高電平;由于第二開關管Q2的第二導通端接地GND,所以第二開關管Q2的觸發端與其第二導通端之間的電壓差大于第二開關管Q2的導通電壓,第二開關管Q2的導通,第二開關管Q2的第一導通端為低電平,所以復位信號輸出端SI為低電平,也就是產生復位信號。
[0035]當復位開關K斷開時,第二電位端V2的電壓大于復位驅動端X的導通電壓,第一開關管Ql導通,第二開關管Q2的觸發端為低電平,第二開關管Q2截止,第二開關管Q2的第一導通端為高電平,即復位信號輸出端SI為高電平,也就是沒產生復位信號。
[0036]進一步地,參照I和圖2,由于很多電子設備需要多個復位接口來配合實現不同功能,例如,有的電子設備需要通過復位開關K來控制電子設備的復位重啟以及還原數據。因此,本實施例的防靜電復位電路還設有與復位信號輸出端SI連接的復位接口擴展模塊30,復位接口擴展模塊30包括第六電阻R6、第一電容Cl和復位信號擴展端S2 ;第六電阻R6的一端連接電源VCC,第六電阻R6的另一端分別連接第一電容Cl的一端和復位信號擴展端S2,第一電容Cl的另一端連接第二開關管Q2的第一導通端(即連接復位信號輸出端SI)。
[0037]進一步地,為了用戶使用更加方便,本實施例的復位開關K采用輕觸不鎖定開關。可以理解,輕觸不鎖定開關只是本實施例的一個優選例,復位開關K還可以采用其他類型開關。
[0038]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提出一種電子設備,包括防靜電復位電路,該防靜電復位電路可包括上述任一實施例中的方案,其詳細結構可參照前述實施例,在此不作贅述。
[0039]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防靜電復位電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壓模塊、復位信號模塊、復位開關和二極管,所述分壓模塊具有第一電位端和第二電位端,所述第二電位端的電壓為對所述第一電位端的電壓的分壓,所述復位信號模塊包括復位驅動端和復位信號輸出端; 所述分壓模塊的第一電位端連接所述二極管的正極,所述分壓模塊的第二電位端連接所述復位信號模塊的復位驅動端;所述二極管的負極經所述復位開關接地; 所述復位開關閉合時所述第一電位端的電壓被拉低,所述第二電位端的電壓降低而小于所述復位驅動端的導通電壓,所述復位信號模塊的復位信號輸出端輸出復位信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靜電復位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壓模塊包括依次串聯在電源與地之間的第一電阻、第二電阻和第三電阻,所述第一電阻與所述第二電阻連接的一端為所述第一電位端,所述第二電阻與所述第三電阻連接的一端為所述第二電位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靜電復位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復位信號模塊包括第四電阻、第五電阻、第一開關管和第二開關管; 所述第一開關管的觸發端為所述復位驅動端,所述第一開關管的第一導通端經所述第四電阻連接電源,所述第一開關管的第二導通端接地; 所述第二開關管的觸發端連接所述第一開關管的第一導通端,所述第二開關管的第一導通端經所述第五電阻連接電源,所述第二開關管的第二導通端接地,所述第二開關管的第一導通端為所述復位信號輸出端。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防靜電復位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開關管為NPN型三極管,所述第一開關管的觸發端為基極,所述第一開關管的第一導通端為集電極,所述第一開關管的第二導通端為發射極; 所述第二開關管為NPN型三極管,所述第二開關管的觸發端為基極,所述第二開關管的第一導通端為集電極,所述第二開關管的第二導通端為發射極。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防靜電復位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極管的負極、所述第一開關管的觸發端和所述第二開關管的觸發端還分別經一旁路電容接地。
6.根據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防靜電復位電路,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與所述復位信號輸出端連接的復位接口擴展模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防靜電復位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復位接口擴展模塊包括第六電阻、第一電容和復位信號擴展端;所述第六電阻的一端連接電源,所述第六電阻的另一端分別連接所述第一電容的一端和所述復位信號擴展端,所述第一電容的另一端連接所述復位信號輸出端。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靜電復位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復位開關為輕觸不鎖定開關。
9.一種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的防靜電復位電路。
【文檔編號】H03K17/22GK203734639SQ201320858404
【公開日】2014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24日
【發明者】操靖, 王樂永 申請人:深圳Tcl新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