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有高效散熱通風效果的防水戶外通信柜,適用于電氣設備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通信行業的快速發展,由于戶外通信柜具有成本低廉的優點,覆蓋面廣而被廣泛應用。由于戶外通信機柜通常安全在戶外,工作環境比較惡劣,因此,對其的技術性能,特別是防水、防塵及散熱性能要求比較高。目前,通信行業所使用的各種戶外通信機柜包括柜體、柜門,為了解決戶外通信機柜中在防塵、防水及散熱的問題,通常在柜體的側面設置有開口朝下的通風孔,雖然在雨量較小的下雨天不會出現雨水進入柜體的情況,但是在雨量較大的雨季,地面的積水很容易便會進入柜體中,而且由于通風孔的開口朝下,十分影響散熱通風效果,從而影響通信柜的使用壽命。另外通信柜的頂部一般采用平面設置,十分容易出現積存雨水的情況,容易造成對柜體的腐蝕,進一步縮短通信柜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具有高效散熱通風效果的防水戶外通信柜,它可以通過對雨水的檢測,及時關閉通風孔,避免雨水進入柜體內,并且能夠根據柜體內的溫度和濕度情況調整通風孔開啟的范圍,實現散熱通風的智能控制,避免造成通信柜的損壞,延長通信柜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具有高效散熱通風效果的防水戶外通信柜,包括柜體、柜頂、防水裝置、檢測裝置和控制裝置,所述柜頂設置在柜體的上方,所述檢測裝置設置在柜頂的上方,所述柜體的兩側設置有通風裝置,所述防水裝置設置在通風裝置的外側,所述防水裝置包括驅動裝置、傳動裝置、擋板、滑槽和限位裝置,所述滑槽設置在通風裝置的兩側,所述擋板的兩側設置在滑槽內,所述擋板兩端上方設置有鏈條,所述擋板通過鏈條連接在傳動裝置上,所述限位裝置設置在滑槽的下端,所述限位裝置包括液壓泵和限位開關,所述限位開關設置在液壓泵的上端,所述檢測裝置包括雨滴傳感器,所述雨滴傳感器的輸出端和限位開關的輸出端分別與控制裝置的輸入端相連,所述控制裝置的輸出端分別與驅動裝置的輸入端和液壓泵的輸入端相連。
進一步,為了能夠提高散熱通風的效果,所述通風裝置包括多個通風孔,所述通風孔與柜體的側面在同一平面上。
進一步,為了能夠實時檢測柜體內的溫度和濕度變化,所述柜體內設置有溫度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所述溫度傳感器的輸出端和濕度傳感器的輸出端分別與控制裝置的輸入端相連。
進一步,為了能夠為擋板的上下移動提供動力,所述驅動裝置為電機,所述控制裝置的輸出端與電機的輸入端相連。
進一步,為了能夠通過驅動裝置帶動擋板移動,所述傳動裝置包括齒輪減速箱和卷軸,所述卷軸通過齒輪減速箱與電機相連,所述卷軸的兩端設置有輪齒,所述鏈條通過輪齒連接在卷軸上。
進一步,為了防止雨水存積在柜頂的上并且促進柜體上端的通風,所述柜頂的兩側采用斜面設置,中間設置有通風口。
進一步,為了實現防水裝置的自動控制,所述控制裝置包括控制器、電源模塊和控制面板,所述控制器與電源模塊電連接,所述控制面板設置在柜體的柜門上。
進一步,為了便于顯示柜體內的溫度和濕度的變化,所述控制面板上設置有溫度顯示器和濕度顯示器,所述溫度顯示器設置在濕度顯示器的左側,所述溫度顯示器的輸入端和濕度顯示器的輸入端分別與控制器的輸出端相連。
進一步,為了便于設定溫度、濕度以及限位開關的高度范圍,所述控制面板上設置有溫度設定裝置、濕度設定裝置和高度設定裝置,所述溫度設定裝置、濕度設定裝置和高度設定裝置依次設置在溫度顯示器的下方,所述溫度設定裝置的輸出端、濕度設定裝置的輸出端和高度設定裝置的輸出端分別與控制器的輸入端相連。
進一步,為了實現節能減排,所述柜頂的兩側外表面設置有太陽能電池板,所述柜體內設置有蓄電池,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的輸出端與蓄電池相連,所述蓄電池與驅動裝置電連接。
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由于設置有防水裝置,可以在下雨天及時將通風孔關閉,避免雨水進入柜體內損壞通信柜內部件的情況,由于通風孔與柜體側面在同一平面上,可以提高散熱通風的效率,由于設置有限位裝置、溫度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可以根據柜體內的濕度和溫度情況調整通風孔 的打開范圍,既保證了散熱通風的效果,又可以防止灰塵進入柜體內,使用方便簡單,由于柜體的上方設置有斜面的柜頂,可以防止雨水積存在柜體的頂部,防止柜體的腐蝕,延長了通信柜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具有高效散熱通風效果的防水戶外通信柜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具有高效散熱通風效果的防水戶外通信柜的柜體的右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具有高效散熱通風效果的防水戶外通信柜的擋板和滑槽的剖面圖;
圖4為圖1中A部分的放大圖;
圖5為圖1中B部分的放大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具有高效散熱通風效果的防水戶外通信柜的控制原理圖;
圖中:1.柜體,2.柜頂,3.擋板,4.滑槽,5.鏈條,6.液壓泵,7.限位開關,8.雨滴傳感器,9.通風孔,10.電機,11.齒輪減速箱,12.卷軸,13.通風口,14.控制面板,15.溫度顯示器,16.濕度顯示器,17.溫度設定裝置,18.濕度設定裝置,19.高度設定裝置,20.太陽能電池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據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6所示,一種具有高效散熱通風效果的防水戶外通信柜,包括柜體1、柜頂2、防水裝置、檢測裝置和控制裝置,所述柜頂2設置在柜體1的上方,所述檢測裝置設置在柜頂2的上方,所述柜體1的兩側設置有通風裝置,所述防水裝置設置在通風裝置的外側,所述防水裝置包括驅動裝置、傳動裝置、擋板3、滑槽4和限位裝置,所述滑槽4設置在通風裝置的兩側,所述擋板3的兩側設置在滑槽4內,所述擋板3兩端上方設置有鏈條5,所述擋板3通過鏈條5連接在傳動裝置上,所述限位裝置設置在滑槽4的下端,所述限位裝置包括液壓泵6和限位開關7,所述限位開關7設置在液壓泵6的上端,所述檢測裝置包括雨滴傳感器8,所述雨滴傳感器8的輸出端和限位開關7的輸出端分別與控制裝置的輸入端相連,所述控制裝置的輸出端分別與驅動裝置的輸入端和液壓泵6的輸入端相連。
為了能夠提高散熱通風的效果,所述通風裝置包括多個通風孔9,所述通風孔9與柜體1的側面在同一平面上。
為了能夠實時檢測柜體內的溫度和濕度變化,所述柜體1內設置有溫度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所述溫度傳感器的輸出端和濕度傳感器的輸出端分別與控制裝置的輸入端相連。
為了能夠為擋板3的上下移動提供動力,所述驅動裝置為電機10,所述控制裝置的輸出端與電機10的輸入端相連。
為了能夠通過驅動裝置帶動擋板3移動,所述傳動裝置包括齒輪減速箱11和卷軸12,所述卷軸12通過齒輪減速箱11與電機相連,所述卷軸12的兩端設置有輪齒,所述鏈條5通過輪齒連接在卷軸12 上。
為了防止雨水存積在柜頂的上并且促進柜體1上端的通風,所述柜頂2的兩側采用斜面設置,中間設置有通風口13。
為了實現防水裝置的自動控制,所述控制裝置包括控制器、電源模塊和控制面板14,所述控制器與電源模塊電連接,所述控制面板14設置在柜體1的柜門上。
為了便于顯示柜體1內的溫度和濕度的變化,所述控制面板14上設置有溫度顯示器15和濕度顯示器16,所述溫度顯示器15設置在濕度顯示器16的左側,所述溫度顯示器15的輸入端和濕度顯示器16的輸入端分別與控制器的輸出端相連。
為了便于設定溫度、濕度以及限位開關的高度范圍,所述控制面板上設置有溫度設定裝置17、濕度設定裝置18和高度設定裝置19,所述溫度設定裝置17、濕度設定裝置18和高度設定裝置19依次設置在溫度顯示器15的下方,所述溫度設定裝置17的輸出端、濕度設定裝置18的輸出端和高度設定裝置19的輸出端分別與控制器的輸入端相連。
為了實現節能減排,所述柜頂2的兩側外表面設置有太陽能電池板20,所述柜體1內設置有蓄電池,所述太陽能電池板20的輸出端與蓄電池相連,所述蓄電池與驅動裝置電連接。
通信柜在進入使用之前,首先通過溫度設定裝置17、濕度設定裝置18和高度設定裝置19設置在不同溫度范圍和不同濕度范圍內,限位開關7上升的高度范圍,通信柜在使用的過程中, 雨滴傳感器8可以實時檢測天氣的情況,當出現下雨天氣時,控制器便會控制電機10轉動,從而通過齒輪減速箱11帶動轉軸12轉動,將鏈條5放開,從而將擋板3沿著滑槽4放下,遮擋住通風孔9,擋板3的下端觸碰到限位開關7時,控制器便會控制電機10停止工作,同樣在無雨水的天氣時,控制器會控制電機10反轉,將擋板3復位。柜體1內的溫度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可以實時檢測柜體內溫度和濕度的情況,并且通過溫度顯示器15和濕度顯示器16顯示出來,當溫度和濕度同時或者其中一個處于較高的設定范圍時,控制器便根據實現設定的高度范圍控制液壓泵6伸長,抬升限位開關7,并且控制電機10正轉,將擋板3放置限位位置,當溫度和濕度均符合標準時,液壓泵6收縮,限位開關7復位,擋板3可以將通風孔9完全遮擋,防止灰塵進入柜體1內。而在通信柜工作的過程中,太陽能電池板20可以不斷地吸收太陽能并且轉換成電能存儲在蓄電池中,供電機10使用,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由于設置有防水裝置,可以在下雨天及時將通風孔關閉,避免雨水進入柜體內損壞通信柜內部件的情況,由于通風孔與柜體側面在同一平面上,可以提高散熱通風的效率,由于設置有限位裝置、溫度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可以根據柜體內的濕度和溫度情況調整通風孔的打開范圍,既保證了散熱通風的效果,又可以防止灰塵進入柜體內,使用方便簡單,由于柜體的上方設置有斜面的柜頂,可以防止雨水積存在柜體的頂部,防止柜體的腐蝕,延長 了通信柜的使用壽命。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