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限溫發熱電纜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發熱電纜是以電力為能源,利用合金電阻絲進行通電發熱,來達到采暖或者保溫的效果。目前,市場上使用的發熱電纜可主要分為兩類:自限溫發熱電纜和恒功率發熱電纜。自限溫發熱電纜因具有自調節功能,即可保持一定溫度,不會過熱,且可隨意裁切,因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但自限溫發熱電纜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啟動電流過大,這個問題一直以來困擾著我們的配電系統,有的自限溫發熱電纜啟動電流達到正常工作電流的八倍,若多根自限溫發熱電纜同時啟動時,給上口電造成一個很大的沖擊。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自限溫發熱電纜控制系統,以解決背景技術中提到的自限溫發熱電纜啟動電流大,對總電流沖擊大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自限溫發熱電纜控制系統,包括管道、管道溫度傳感器以及敷設于所述管道上的自限溫發熱電纜,還包括發熱電纜控制箱,所述自限溫發熱電纜通過電源電纜與所述發熱電纜控制箱連接并形成電伴熱回路,所述電源電纜上連接有調控組件,該調控組件包括固態調壓器、限流裝置以及延時裝置中的至少一種;所述管道溫度傳感器通過信號電纜與所述發熱電纜控制箱連接,該發熱電纜控制箱根據溫度傳感器傳回的溫度來判定發熱電纜的開啟或停止。
進一步地,所述調控組件選自固態調壓器、限流裝置以及延時裝置中的一種,其串聯于所述電伴熱回路中。
進一步地,所述調控組件選自固態調壓器、限流裝置以及延時裝置中的至少兩種,各所述調控組件之間并聯。
進一步地,所述調控組件設置于所述發熱電纜控制箱內。
進一步地,所述發熱電纜控制箱內設有多個模塊,每個所述模塊與至少一根自限溫發熱電纜連接。
進一步地,每個所述模塊與兩根自限溫發熱電纜連接并形成兩個電伴熱回路且能同時控制兩根所述自限溫發熱電纜的啟停且互不干涉;兩根所述自限溫發熱電纜同時敷設于同一根管道上或以單主纜模式分別敷設于兩根管道上。
進一步地,多個所述模塊自由組合并形成多回路的發熱電纜控制箱。
進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統還包括環境溫度傳感器;所述自限溫發熱電纜以及與所述自限溫發熱電纜作用于同一管道上的管道溫度傳感器和/或環境溫度傳感器均連接于同一個所述模塊上。
進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統還包括集中監控箱,所述集中監控箱與多個所述發熱電纜控制箱連接。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自限溫發熱電纜控制系統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①該系統通過在由發熱電纜和發熱電纜控制箱之間形成的回路上加入固態調壓器、限流裝置以及延時裝置等調控組件使得自限溫發熱電纜啟動電流能夠有效地被控制在安全范圍內,不會太大,避免了瞬間電流太大對總電流沖擊大的問題;
②此外,通過本系統的具體部件以及連接方式等設置使得監控更方便、且不會出現錯誤、誤差以及相關干涉的狀況,其能夠更好地對管道的溫度、環境溫度以及伴熱電纜的溫度、運行狀態等進行監測和控制。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電伴熱控制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集中監控箱和發熱電纜控制箱的關系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含有調控組件的電伴熱回路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實用新型的選定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自限溫發熱電纜控制系統,包括管道11、發熱電纜控制箱9、管道溫度傳感器7以及敷設于所述管道11上的自限溫發熱電纜8;自限溫發熱電纜8通過電源電纜3與所述發熱電纜控制箱9連接并形成電伴熱回路,所述電源電纜上連接有調控組件4,調控組件4設置于發熱電纜控制箱9內;管道溫度傳感器7通過信號電纜與所述發熱電纜控制箱9連接,該發熱電纜控制箱9根據溫度傳感器傳回的溫度來判定發熱電纜的開啟或停止,發熱電纜控制箱9內設有報警系統,則該發熱電纜控制箱9根據自身檢測系統檢測回的數據來發出各種報警。
調控組件4為固態調壓器、限流裝置以及延時裝置中的一種,其串聯于電伴熱回路中,即設置于該回路中的電源電纜上。根據實際需要,上述調控組件4也可以選擇固態調壓器、限流裝置以及延時裝置中的任意兩種或者三種,若調控組件4為兩種以上時,各種調控組件4之間并聯。
對于上述調控組件4,在每一個電伴熱回路里加一個固態調壓器,則可通過改變施加于發熱電纜上的電壓,來調節發熱電纜的功率,從而使發熱電纜的功率保持在一定的范圍內。在每一個電伴熱回路里加一個限流裝置,限制電流過大,同樣能起到保護作用。在每一個電伴熱回路里加一個延時裝置,同一溫控箱里的不同回路的延時裝置延長時間不同,時間間隔在5分鐘以上,同樣可以起到延時保護作用。
固態調壓器可為市售的調壓裝置,限流裝置可選擇為市售的限流器;延時裝置可為延時繼電器或類似功能的元件等。
作為進一步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發熱電纜控制箱9內設有多個模塊10,每個所述模塊與至少一根自限溫發熱電纜連接。
每一個所述模塊10可同時與兩根自限溫發熱電纜8連接并形成兩個電伴熱回路,并能同時控制這兩根自限溫發熱電纜8的啟停且互不干涉。
兩根所述自限溫發熱電纜8可以以主備模式同時敷設于同一根管道11上,也可以以單主纜模式分別敷設于兩根管道11上,給兩根管道11伴熱。
作為進一步優選的實施方式,多個所述模塊10可以自由組合并形成多回路的發熱電纜控制箱9,即多回路發熱電纜控制箱9可為二回路、四回路、六回路、八回路、十回路、十二回路或更多回路。組合成的發熱電纜控制箱9既可以在單臺上顯示管道溫度、環境溫度、運行狀態及報警信息等,又可以集中顯示管道溫度、環境溫度、運行狀態及報警信息等。
作為進一步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發熱電纜控制系統還包括環境溫度傳感器環境溫度傳感器6,其與發熱電纜控制箱9連接,該環境溫度傳感器6設置于靠近管道11的位置上,主要用來檢測與其靠近的管道11所處的環境溫度。
自限溫發熱電纜8以及與該自限溫發熱電纜8作用于同一管道11上的管道溫度傳感器7和/或環境溫度傳感器6均連接于同一個模塊10上,使后期監測或控制更直觀更方便。
作為進一步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管道溫度傳感器7緊貼管道11安裝,且通常與發熱電纜8保持5cm以上的距離,這樣所測定的值更精確、更與管道11的溫度相一致。
作為進一步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控制系統還可包括集中監控箱5,該集中監控箱5可與多個所述發熱電纜控制箱9連接;在集中監控箱上可以看到每一臺與集中監控箱相連的發熱電纜控制箱9的工作狀態(溫度、運行狀態、報警信息等)。如圖2所示,圖2是該電伴熱控制系統中集中監控箱和發熱電纜控制箱9的關系示意圖。
作為進一步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控制系統還包括綜合監控系統,該綜合監控系統可通過485接口直接與集中監控箱5連接,使得在監控終端就可以看到每一臺發熱電纜控制箱9的工作狀態,即可方便的監測溫度、運行狀態、報警信息等。
具體實施時,如圖1所示,有多跟管道,分別為11-1、11-2、11-3、11-4,一致到11-n,n可取任何正整數;管道11-1和管道11-2上均設有兩根發熱電纜8,則管道11-1與模塊10-1連接,管道11-2與模塊10-2連接;而管道11-3和11-4上均只設有一根發熱電纜8,則管道11-3和11-4可均與模塊10-3連接,使模塊10-3上連接有兩個電伴熱回路。而發熱電纜控制箱9內可同時設有多個模塊10,如10-1、10-2、10-3,一致到10-n,n可取任何正整數。
如圖2所示,多個發熱電纜控制箱9可與同一個集中監控箱5連接,如發熱電纜控制箱9-1、9-2、9-3、9-4、....、9-n等均可與同一個集中監控箱5連接。
具體使用時,對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問題也可采用多根發熱電纜錯時啟動的方式來避開對總開關的沖擊。比如說:一個溫控箱同時控制6條自限溫發熱電纜,當系統判定6條都需要啟動時,我的溫控箱系統會先讓其中1條先啟動,待其啟動電流恢復到正常工作電流后(一般1至6分鐘不等),再啟動第二根發熱電纜,同樣待其啟動電流恢復到正常工作電流后(一般1至6分鐘不等),再啟動第三根發熱電纜,以此類推,直至第六根發熱電纜啟動。這樣就避開了6根發熱電纜同時啟動產生的過大的啟動電流對總電流的沖擊。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