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礦山井下無線感應通訊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城本發明的礦山井下無線感應通訊系統屬于波通訊技術領域,特別是屬于礦山井下無線感應通訊系統技術領城。
背景技術:
已知的專利號為CN96115178.1、申請日為1996年3月28日的《礦山井下通訊系統》發明專利。《礦山井下通訊系統》發明專利存在其井下中轉機與地面座機之間是有線連接,這是極其不方便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礦山井下無線感應通訊系統就是為了解決已知的《礦山井下通訊系統》存在的“井下中轉機與地面座機之間是有線連接,這是極其不方便的”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的礦山井下無線感應通訊系統由主機、中轉臺和分機組成。其中中轉臺與分機之間是無線聯絡,而主機與中轉臺之間也是無線聯絡。從而實現了整個礦山井下通訊系統全部是無線聯絡。
本發明的礦山井下無線感應通訊系統的主機安置在調度室、通風科或者值班礦長室,中轉臺固定在巷道內的適當位置,分機由采區或者巷道內的工作人員攜帶。
本發明的礦山井下無線感應通訊系統有兩種通訊模式其一是主機與中轉臺的天線繞于同一條電纜上;其二是主機與中轉臺的天線繞于不同的二條電纜上。
主機是由發送部分和接收部分組成。主機以12V電源供電。主機是由話筒送出一個音頻信號,音頻信號輸入主機后,經緩沖器、功率放大、調幅器、主振蕩一系列工作,最后形成帶有一定功率的音頻信號,經發送電路,通過電纜線周圍磁場作為傳輸載體,感應傳送到中轉臺。
中轉臺是由兩個中轉機和其中間的一個中繼盒組成。中轉臺以12V本安電源供電。中轉機的原理和主機相同,中繼盒是起中繼自動轉換作用的。當主機通過電纜線感應傳送過來的音頻信號進入中轉機(一)的接收部分(一),在中轉機內經過混頻電路、本機振蕩、一級中放、二級中放、檢波電路、低頻放大后,其信號進入中繼盒轉換(一),在中繼盒內經工作后,形成發信號(調制)再次進入中轉機(一)的接收部分(一)、再經中轉機工作,形成收信號,再次進入中繼盒的轉換(二),經工作后,形成轉發信號進入中轉機(二)的發送部分(二)。在發送部分(二),經過緩沖器、功率放大、調頻電路、主振級一系列工作后,經發送電路將信號發送出去。發出的信號,同樣經電纜線的感應傳送到分機,被分機接收。這樣一來,主機發出的信號經中轉臺自動轉換后,被分機接收到,完成一次通話過程。
分機是由發送部分和接收部分組成。分機以9V本安電源供電。發送部分是分機拾音話筒輸入音頻信號,經一級低放、二級低放、調幅器、主振級,形成高頻信號,經發送器由磁性天線發射出去。接收部分是將中轉臺發射出來的信號輸入回路,經混頻器、本機振蕩、一級中放、二級中放、檢波電路、低頻放大后,由喇叭發出音頻信號。分機發出信號,經過與主機發出信號同樣的過程,而傳到主機,完成通話。
本發明的礦山井下無線感應通訊系統實現了礦山地面至采區的全無線通訊聯絡,具有方便、安全、可靠的有益效果,適用于各類礦山作業。尤其是煤礦。
圖1礦山井下無線感應通訊系統框圖。通訊模式是主機與中轉臺的天線繞于不同的二條電纜上。
圖2礦山井下無線感應通訊系統框圖。通訊模式是主機與中轉臺的天線繞于同一條電纜上。
圖3礦山井下無線感應通訊系統主機電路框圖。
圖4礦山井下無線感應通訊系統主機電路原理圖。
圖5礦山井下無線感應通訊系統中轉臺電路框圖。
圖6礦山井下無線感應通訊系統中轉臺的中繼盒電路原理圖。
圖7礦山井下無線感應通訊系統分機電路框圖。
圖8礦山井下無線感應通訊系統分機電路原理圖。說明一、電源開關3K1在關位;二、話盒組3AJ1、3AJ2在關位;三、標有*號者為調整元件;四、集成塊JC1、JC2各腳電壓如圖8中的右下方小圖所示。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的礦山井下無線感應通訊系統由主機、中轉臺和分機(圖1)組成。其中中轉臺與分機之間是無線聯絡,而主機與中轉臺之間也是無線聯絡(圖1)。
本發明的礦山井下無線感應通訊系統的主機安置在調度室、通風科或者值班礦長室,中轉臺固定在巷道內的適當位置,分機由采區或者巷道內的工作人員攜帶(圖1)。
本發明的礦山井下無線感應通訊系統的通訊模式是主機與中轉臺的天線繞于不同的二條電纜上(圖1)。
主機是由發送部分和接收部分(圖3)組成。主機以12V電源供電(圖3)。主機是由話筒送出一個音頻信號,音頻信號輸入主機后,經緩沖器、功率放大、調幅器、主振蕩一系列工作,最后形成帶有一定功率的音頻信號,經發送電路,通過電纜線周圍磁場作為傳輸載體,感應傳送到中轉臺。圖4為礦山井下無線感應通訊系統主機電路原理圖。
中轉臺是由兩個中轉機和其中間的一個中繼盒(圖5)組成。中轉臺以12V本安電源供電。中轉機的原理和主機相同,中繼盒是起中繼自動轉換作用的。當主機通過電纜線感應傳送過來的音頻信號進入中轉機(一)的接收部分(一),在中轉機內經過混頻電路、本機振蕩、一級中放、二級中放、檢波電路、低頻放大后,其信號進入中繼盒轉換(一),在中繼盒內經工作后,形成發信號(調制)再次進入中轉機(一)的接收部分(一)、再經中轉機工作,形成收信號,再次進入中繼盒的轉換(二),經工作后,形成轉發信號進入中轉機(二)的發送部分(二)。在發送部分(二),經過緩沖器、功率放大、調頻電路、主振級一系列工作后,經發送電路將信號發送出去(圖5)。圖6為礦山井下無線感應通訊系統中繼盒電路原理圖。發出的信號,同樣經電纜線的感應傳送到分機,被分機接收。這樣一來,主機發出的信號經中轉臺自動轉換后,被分機接收到,完成一次通話過程。
分機是由發送部分和接收部分(圖7)組成。分機以9V本安電源供電。發送部分是分機拾音話筒輸入音頻信號,經一級低放、二級低放、調幅器、主振級,形成高頻信號,經發送器由磁性天線發射出去。接收部分是將中轉臺發射出來的信號輸入回路,經混頻器、本機振蕩、一級中放、二級中放、檢波電路、低頻放大后,由喇叭發出音頻信號。分機發出信號,經過與主機發出信號同樣的過程,而傳到主機,完成通話。圖8為礦山井下無線感應通訊系統分機電路原理圖。
權利要求
1.一種由主機、中轉臺和分機組成的礦山井下無線感應通訊系統,其中中轉臺與分機之間是無線聯絡,其特征是主機與中轉臺之間也是無線聯絡。
2.根據權利要求1的由主機、中轉臺和分機組成的礦山井下無線感應通訊系統,其中中轉臺與分機之間是無線聯絡,其特征是礦山井下無線感應通訊系統有兩種通訊模式其一是主機與中轉臺的天線繞于同一條電纜上;其二是主機與中轉臺的天線繞于不同的二條電纜上。
3.根據權利要求1的由主機、中轉臺和分機組成的礦山井下無線感應通訊系統,其中中轉臺與分機之間是無線聯絡,其特征是主機是由發送部分和接收部分組成;主機以12V電源供電;主機是由話筒送出一個音頻信號,音頻信號輸入主機后,經緩沖器、功率放大、調幅器、主振蕩一系列工作,最后形成帶有一定功率的音頻信號,經發送電路,通過電纜線周圍磁場作為傳輸載體,感應傳送到中轉臺;中轉臺是由兩個中轉機和其中間的一個中繼盒組成;中轉臺以12V本安電源供電;中轉機的原理和主機相同,中繼盒是起中繼自動轉換作用的;當主機通過電纜線感應傳送過來的音頻信號進入中轉機(一)的接收部分(一),在中轉機內經過混頻電路、本機振蕩、一級中放、二級中放、檢波電路、低頻放大后,其信號進入中繼盒轉換(一),在中繼盒內經工作后,形成發信號(調制)再次進入中轉機(一)的接收部分(一)、再經中轉機工作,形成收信號,再次進入中繼盒的轉換(二),經工作后,形成轉發信號進入中轉機(二)的發送部分(二);在發送部分(二),經過緩沖器、功率放大、調頻電路、主振級一系列工作后,經發送電路將信號發送出去;發出的信號,同樣經電纜線的感應傳送到分機,被分機接收;這樣一來,主機發出的信號經中轉臺自動轉換后,被分機接收到,完成一次通話過程;分機是由發送部分和接收部分組成;分機以9V本安電源供電;發送部分是分機拾音話筒輸入音頻信號,經一級低放、二級低放、調幅器、主振級,形成高頻信號,經發送器由磁性天線發射出去;接收部分是將中轉臺發射出來的信號輸入回路,經混頻器、本機振蕩、一級中放、二級中放、檢波電路、低頻放大后,由喇叭發出音頻信號;分機發出信號,經過與主機發出信號同樣的過程,而傳到主機,完成通話。
全文摘要
一種礦山井下無線感應通訊系統。屬于波通訊技術領域。解決已知技術存在的井下中轉機與地面座機之間是有線連接的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礦山井下無線感應通訊系統由主機、中轉臺和分機組成。中轉臺與分機之間是無線聯絡,主機與中轉臺之間是無線聯絡。本發明的礦山井下無線感應通訊系統的主機安置在調度室、通風科或者值班礦長室,中轉臺固定在巷道內的適當位置,分機由工作人員攜帶。本發明的礦山井下無線感應通訊系的主機是由發送部分和接收部分組成。中轉臺是由兩個中轉機和其中間的一個中繼盒組成。分機是由發送部分和接收部分組成。本發明的礦山井下無線感應通訊系統實現了礦山地面至采區的全無線通訊聯絡,具有方便、安全、可靠的有益效果。
文檔編號H04B7/00GK1485992SQ0213302
公開日2004年3月31日 申請日期2002年9月24日 優先權日2002年9月24日
發明者劉相春 申請人:劉相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