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通信服務系統及其控制方法和通信服務器及其控制程序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7597837閱讀:34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通信服務系統及其控制方法和通信服務器及其控制程序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來在多個通信終端之間提供交換消息的通信服務技術。
背景技術
在下述的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提供通信服務的系統。該系統中,登錄到通信服務器的多個用戶可以相互交換消息。
專利文獻1日本公開專利公報 特開2003-5848
發明內容作為一種通信手段雖然有通用的快速通信服務,但是在訪問通信對方時難以判定其人是否處于可以交換消息的狀態。例如,對方正在開會,就很忌諱發送私人消息。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實現能夠自動公開用戶的位置信息而減輕了顧慮負擔的通信服務。
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是涉及提供通信服務的系統。該系統設置有多個通信終端、把輸入到一個通信終端的消息數據轉發給其他通信終端的通信服務器、和對應識別數據存儲具有規定的區域定義數據和該區域的表述數據的區域數據組的第一存儲裝置,該識別數據也可以是分配給通信服務用戶的識別數據,即用戶ID。各個通信終端具有取得自身位置數據的裝置和從通信服務器接收到區域的表述數據時顯示該表述數據的裝置。取得位置數據的裝置既可以是從定位衛星接收通信終端的定位數據的接收機,也可以是自行測定通信終端的位置的裝置。通信服務器在從第一通信終端接收到第一通信終端的位置數據和第一識別數據時檢索對應于所接收到的第一識別數據的區域數據組。一旦發現具有包含接收到的位置數據表示的位置的定義數據的區域數據組,通信服務器就把該區域數據組內的區域的表述數據發送到第二通信終端。
在該通信服務系統中,包含第一通信終端位置的區域的表述數據被顯示在第二通信終端上。這樣,第二通信終端的用戶就能夠掌握第一通信終端的位置。像這樣,由于自動公開通信對方的位置信息,所以能夠減輕用戶所顧慮的負擔。
第一通信終端根據向第一通信終端的命令的輸入用第一識別數據向通信服務器試登錄,如果登錄成功,就取得第一通信終端的位置數據,也可以與第一識別數據一起發送到通信服務器。這種情況下,一旦第一通信終端登錄到通信服務器上,在第二通信終端上就顯示出包含第一通信終端位置的區域的表述數據。因此,在第一通信終端登錄后,第二通信終端的用戶能夠迅速掌握第一通信終端的位置。
通信服務器一旦發現具有包含接收到的位置數據表示的位置的定義數據的區域數據組,也可以把該區域數據組內的定義數據發送到第一通信終端。第一通信終端反復取得第一通信終端的位置數據,并在取得表示由從通信服務器接收到的定義數據定義的區域以外的位置的位置數據時,也可以把該位置數據與第一識別數據一起發送到通信服務器。這種情況下,根據第一通信終端向區域外的移動,把第一通信終端的位置數據發送到通信服務器,這樣,就能夠把第一通信終端的移動反映到向第二通信終端發送的表述數據內。
該通信服務系統還可以設置有對應于上述識別數據存儲操作通信終端的用戶的表述數據的第二存儲裝置。通信服務器一旦發現具有包含接收到的位置數據表示的位置的定義數據的區域數據組,也可以從第二存儲裝置中讀取對應于第一識別數據的用戶表述數據,作成將該用戶表述數據附加到所發現的區域數據組中的區域表述數據內的數據,然后把所作成的數據發送到第二通信終端。第二通信終端也可以接收并顯示該作成的數據。這時,在第二通信終端上就顯示出包含表述第一通信終端的用戶和第一通信終端所處位置的區域的兩方的數據。因此,第二通信終端的用戶不僅能夠掌握第一通信終端的位置,而且能容易地特定出第一通信終端的用戶是誰。
各個通信終端也可以應答區域數據組的輸入,并把該區域數據組和識別數據發送到服務器。服務器也可以把從通信終端接收到的區域數據組對應于從同一個通信終端接收到的識別數據存儲在第一存儲裝置內。這時,用戶就能夠用通信終端把區域數據組注冊在第一存儲裝置內。因此,用戶能夠自行設定區域及其表述。
該通信服務系統還可以設置有對應一個識別數據存儲一個以上識別數據表的表存儲裝置,該識別數據表收納其他一個以上識別數據。各個通信終端都可以根據向通信終端的命令的輸入,用識別數據向通信服務器試登錄。第二通信終端也可以是用存儲在對應于第一識別數據的識別數據表內的識別數據登錄到通信服務器的通信終端。通信服務器一旦發現具有包含位置數據表示的位置的定義數據的區域數據組,就參照對應于第一識別數據的識別數據表讀取存儲在該識別數據表內的一個以上的識別數據,并把所發現的區域數據組內的區域的表述數據發送到用該讀取出來的識別數據登錄到通信服務器上的第二通信終端。
在發現區域數據組后,通信服務器也可以應答第二通信終端的輪詢,把該區域數據組內的區域的表述數據發送到第二通信終端。這種情況下,通信服務系統也可以設置有對應一個識別數據存儲一個以上識別數據表的表存儲裝置,該識別數據表收納其他一個以所述上識別數據。第二通信終端也可以把第二識別數據發送到通信服務器來進行輪詢,通信服務器也可以應答該輪詢,在對應于第二識別數據的識別數據表內檢索第一識別數據,發現第一識別數據時把區域的表述數據發送到第二通信終端。
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是涉及通信服務器。該通信服務器被設置在多個通信終端之間進行消息交換的通信服務系統內,把輸入到一個通信終端的消息數據轉發給其他通信終端。通信服務系統還有對應識別數據存儲具有規定的區域定義數據和該區域的表述數據的區域數據組的第一存儲裝置。各個通信終端具有取得自身位置數據的裝置和從通信服務器接收到區域的表述數據時顯示該表述數據的裝置。通信服務器執行如下步驟在從第一通信終端接收到第一通信終端的位置數據和第一識別數據時檢索對應于所接收到的第一識別數據的區域數據組的步驟;一旦發現具有包含接收到的位置數據表示的位置的定義數據的區域數據組,就把該區域數據組內的區域的表述數據發送到第二通信終端的步驟。
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涉及控制通信服務系統的方法。該通信服務系統設置有多個通信終端、把輸入到一個通信終端的消息數據轉發給其他通信終端的通信服務器和對應識別數據存儲具有規定的區域定義數據和該區域的表述數據的區域數據組的第一存儲裝置。各個通信終端具有取得自身位置數據的裝置和從通信服務器接收到區域的表述數據時顯示該表述數據的裝置。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在從第一通信終端接收到第一通信終端的位置數據和第一識別數據時,通信服務器檢索對應于所接收到的第一識別數據的所述區域數據組的步驟;一旦發現具有包含接收到的位置數據表示的位置的定義數據的區域數據組,通信服務器把該區域數據組內的區域的表述數據發送到第二通信終端的步驟。
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涉及控制通信服務器的程序。該通信服務器被設置在多個通信終端之間進行消息交換的通信服務系統內,把輸入到一個通信終端的消息數據轉發給其他通信終端。通信服務系統還有對應識別數據存儲具有規定的區域定義數據和該區域的表述數據的區域數據組的第一存儲裝置。各個通信終端具有取得自身位置數據的裝置和從通信服務器接收到區域的表述數據時顯示該表述數據的裝置;通信服務器執行的程序包括如下步驟在從第一通信終端接收到第一通信終端的位置數據和第一識別數據時,檢索對應于所接收到的第一識別數據的區域數據組的步驟;一旦發現具有包含位置數據表示的位置的定義數據的區域數據組,就把該區域數據組內的區域的表述數據發送到第二通信終端的步驟。
本發明的再一個方面是涉及提供通信服務的系統。該系統設置有多個通信終端、把輸入到一個通信終端的消息數據轉發給其他通信終端的通信服務器和對應識別數據存儲具有規定的區域定義數據和該區域的表述數據的區域數據組的第一存儲裝置。各個通信終端具有取得自身位置數據的裝置、從通信服務器接收到區域的表述數據時顯示該表述數據的裝置和第二存儲裝置。第一通信終端取得自身位置數據的同時,把對應于第一識別數據的區域數據組從第一存儲裝置讀入第二存儲裝置,然后在第二存儲裝置內檢索具有包含自身的位置數據表示的位置的定義數據的區域數據組,一旦發現該區域數據組,就把該區域數據組內的區域的表述數據與第一識別數據一起發送到通信服務器。通信服務器從第一通信終端接收區域的表述數據和第一識別數據,然后發送到所述第二通信終端。
在該通信服務系統中,包含第一通信終端的位置的區域表述數據被顯示在第二通信終端上。這樣,第二通信終端的用戶就能夠掌握第一通信終端的位置。像這樣,由于自動公開通信對方的位置,所以能夠減輕用戶所顧慮的負擔。另外,由于通信終端取得區域的表述數據,所以通信服務器不需要取得表述數據,因此可以減輕通信服務器的負荷。
第一通信終端也可以是根據向第一通信終端的命令的輸入,用第一識別數據向通信服務器試登錄,如果登錄成功,取得自身的位置數據。這種情況下,一旦第一通信終端登錄到通信服務器上,在第二通信終端上就顯示出包含第一通信終端的位置的區域的表述數據。因此,在第一通信終端登錄后,第二通信終端的用戶能夠迅速掌握第一通信終端的位置。
發現具有包含自身的位置數據表示的位置的定義數據的區域數據組之后,第一通信終端反復取得自身的位置數據,并在取得表示由所發現的區域數據組中的定義數據定義的區域以外的位置的位置數據時,在第二存儲裝置內檢索具有包含該取得的位置數據表示的位置的定義數據的區域數據組,一旦發現該區域數據組,也可以把該區域數據組內的區域的表述數據與第一識別數據一起再發送到通信服務器。通信服務器也可以從第一通信終端接收再發送出來的區域的表述數據和第一識別數據,并發送到第二通信終端。根據第一通信終端向區域外的移動,把包含第一通信終端的位置的區域的表述數據再發送到通信服務器,所以能夠把第一通信終端的移動反映到向第二通信終端發送的表述數據內。
各個通信終端還可以設置有對應識別數據存儲操作通信終端的用戶的表述數據的第三存儲裝置。一旦發現具有包含自身的位置數據表示的位置的定義數據的區域數據組,第一通信終端也可以從第三存儲裝置讀取對應于第一識別數據的用戶表述數據,并作成在所發現的區域數據組中的區域表述數據內附加了用戶表述數據的數據,然后把所作成的數據發送到通信服務器。通信服務器也可以向第二通信終端發送該作成的數據。第二通信終端也可以接收并顯示該作成的數據。這種情況下,第一通信終端的用戶和第一終端所處的區域的兩方都被顯示在第二通信終端上。因此,第二通信終端的用戶不僅能夠掌握第一通信終端的位置,而且能容易地特定出第一通信終端的用戶是誰。
該通信服務系統還可以設置有管理對第一存儲裝置的數據輸入輸出的管理服務器。各個通信終端還可以應答向通信終端的區域數據組的輸入,向管理服務器發送該區域數據組和識別數據。管理服務器也可以對應于從通信終端接收到的識別數據把從同一個通信終端接收到的區域數據組存儲到第一存儲裝置內。這種情況下,用戶能夠用通信終端把區域數據組注冊在第一存儲裝置內。因此,用戶能夠自行設定區域及其表述。
該通信服務系統還可以設置有對應一個識別數據存儲一個以上識別數據表的表存儲裝置,該識別數據表收納其他一個以上識別數據。各個通信終端也可以根據向通信終端的命令的輸入,用識別數據向通信服務器試登錄。第二通信終端也可以是用存儲在對應于第一識別數據的識別數據表內的識別數據登錄到通信服務器的通信終端。通信服務器一旦從第一通信終端接收到區域的表述數據和第一識別數據,就參照對應于第一識別數據的識別數據表,讀取收納在該識別數據表內的一個以上識別數據,并把區域數據組內的區域的表述數據發送到用該讀取出來的識別數據登錄到通信服務器的第二通信終端。
在從第一通信終端接收到區域的表述數據和第一識別數據后,通信服務器也可以應答第二通信終端的輪詢,把從第一通信終端接收到的區域的表述數據發送到第二通信終端。
該通信服務系統還可以設置有對應一個識別數據存儲一個以上識別數據表的表存儲裝置,該識別數據表收納其他一個以上識別數據。第二通信終端也可以把第二識別數據發送到通信服務器并進行輪詢,通信服務器也可以應答該輪詢,在對應于第二識別數據的識別數據表內檢索第一識別數據,發現第一識別數據時,把從第一通信終端接收到的區域的表述數據發送到第二通信終端。
本發明的再一個方面是涉及控制通信服務系統的方法。該通信服務系統設置有多個通信終端、把輸入到一個通信終端的消息數據轉發給其他通信終端的通信服務器和對應于識別數據存儲具有規定的區域定義數據和該區域的表述數據的區域數據組的第一存儲裝置。各個通信終端具有取得自身位置數據的裝置、從通信服務器接收到區域的表述數據時顯示該表述數據的裝置和第二存儲裝置。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第一通信終端取得自身位置數據的同時,把對應于第一識別數據的區域數據組從第一存儲裝置讀入第二存儲裝置的步驟;然后第一通信終端在第二存儲裝置內檢索具有包含自身的位置數據表示的位置的定義數據的區域數據組的步驟;一旦發現區域數據組,第一通信終端把該區域數據組內的區域的表述數據與第一識別數據一起發送到通信服務器的步驟;通信服務器從第一通信終端接收到的區域的表述數據和第一識別數據,然后發送到第二通信終端的步驟。
按照本發明,由于用某個通信終端利用通信服務的用戶能夠掌握其他用戶使用的通信終端的位置,所以能提高通信服務的方便性。


圖1是通信服務系統的概略構成圖。
圖2是概略表示通信終端構成的框圖。
圖3是概略表示通信服務器構成的框圖。
圖4是通信畫面的略圖。
圖5是區域注冊處理流程圖。
圖6是區域表構成圖。
圖7是通信終端從登錄到注銷進行的各種處理的流程圖。
圖8是區域注冊處理流程圖。
圖9是通信終端從登錄到注銷進行的各種處理的流程圖。
圖10是通信終端從登錄到注銷進行的各種處理的流程圖。
圖11是對應于輪詢的處理的流程圖。
圖12是表述表略圖。
圖13是聯絡表略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附圖的說明中,同一構成要素標注同一標號,省略重復的說明。
第一實施例圖1是通信服務系統100的構成略圖。通信服務系統100由可經通信網絡2相互通信的通信終端1和通信服務器3構成。通信終端1執行通信程序,在與其他通信終端1之間收發消息數據。通信終端既可以是便攜式電話等移動終端,也可以是臺式計算機等固定終端。通信服務器3對作為客戶機的通信終端1提供通信服務。通信服務器3把從某通信終端1發來的消息數據轉發給其他通信終端1。通信服務器3根據需要可以訪問認證數據庫4和區域數據庫5。認證數據庫4存儲有用戶認證所需的數據。認證數據庫4被存儲在數據庫服務器6的硬盤驅動器7內。如后所述,區域數據庫5存儲由用戶注冊的區域數據組。區域數據庫5被存儲在數據庫服務器8的硬盤驅動器9內。數據庫服務器8管理對區域數據庫5的區域數據組的輸入輸出。
圖2是概略表示通信終端1的構成的框圖。通信終端1具有CPU(中央處理器)10、RAM(隨機存取存儲器)12、存儲單元14、通信裝置16、GPS(全球定位系統)接收機18、輸入裝置20和顯示裝置22。這些構成要素用總線24相互連接起來。數據和控制信號通過總線24在這些構成要素之間進行傳送。
CPU10是執行通信程序來控制通信終端1的動作的控制運算裝置。RAM12是CPU10執行通信程序所使用的主存儲裝置。CPU10執行的通信程序及其執行所必要的數據存儲在RAM12中。
存儲單元14是通信終端1的輔助存儲裝置,包含有內置存儲器14a和外置存儲器15用的讀取裝置14b。內置存儲器14a是固定在通信終端1內部的存儲裝置。內置存儲器14a例如是閃存器之類的非易失性存儲器或硬盤驅動器。讀取裝置14b是用來從拆裝自如的外置存儲器15對通信終端1讀取數據的裝置。外置存儲器15例如是CD-ROM、DVD-ROM或各種卡式存儲器。在本實施例中,通信程序被存儲在內置存儲器14a內。執行通信程序時,從內置存儲器14a把通信程序讀入到RAM12內。
通信裝置16控制通信終端1與通信服務器3之間經通信網絡2的通信。在本實施例中,通信裝置16與通信網絡2之間進行無線通信。但是,通信終端1與通信網絡2之間的通信并不限定于無線方式,也可以是有線方式。通信裝置16在CPU10的控制下通過天線17收發電波,無線連接到通信網絡2上。從而在通信終端1與通信服務器3之間確立通信。
GPS接收機18從GPS衛星26接收GPS信號28,然后把對應于GPS信號28的定位數據送到CPU10。該定位數據包含有表示通信終端1的位置的一對緯度數據和經度數據。GPS接收機18從多個GPS衛星接收GPS信號。但是,為簡化畫面,在圖2中僅描繪出一個GPS衛星26。
輸入裝置20用來把命令和數據輸入到通信終端1。輸入裝置20既可以是按鈕、撥號盤、鍵盤、鼠標、書寫器等由用戶直接操作的裝置,也可以是判別用戶所發的聲音的語音識別裝置。
顯示裝置22在CPU10的控制下顯示各種信息。如后所述,從其他通信終端1發來的消息數據和從通信服務器3發來的表述數據也都顯示在顯示裝置22上。
圖3是概略表示通信服務器3的構成的框圖。通信服務器3具有CPU30、RAM32、硬盤驅動器34、通信裝置36、輸入裝置38和顯示裝置40。這些構成要素用總線42相互連接起來。數據和控制信號經總線42在這些構成要素之間進行傳送。
CPU30是執行服務器程序來控制通信服務器3的動作的控制運算裝置。RAM32是CPU30執行程序所使用的主存儲裝置。CPU30執行的服務器程序及其執行所必要的數據存儲在RAM32中。
硬盤驅動器34是通信服務器3的輔助存儲裝置。在硬盤驅動器34內,除服務器程序之外,還對應各用戶的識別數據(ID)存儲著各用戶的聯絡表。服務器啟動時,從硬盤驅動器34把服務器程序讀入RAM32,由CPU30執行。
通信裝置36控制通信網絡2與通信服務器3之間的通信以及數據庫服務器6和8與通信服務器3之間的通信。通信裝置36可以讓通信服務器3訪問認證數據庫4和區域數據庫5。
輸入裝置38用來把命令和數據輸入到通信服務器3。顯示裝置40在CPU30的控制下顯示各種信息。
以下參照圖4說明利用通信服務顯示在通信終端1的顯示裝置22上的畫面。作為一例,圖4示出在用戶“A”的終端1顯示的通信畫面60。通信畫面60包含有消息顯示窗口61、消息輸入窗口62、表成員窗口63、聊天成員圖象64、聊天成員信息窗口65。
消息顯示窗口61把參與聊天的用戶(圖3中是用戶A、B和C)所輸入的消息數據的文字列與用戶的注冊名一起顯示出來。另外,在圖4上,把用戶A、B、…H的注冊名分別表示為“AAA”、“BBB”、…“HHH”。
由用戶A輸入的消息數據顯示在消息輸入窗口62中。用戶A操作輸入裝置20就能夠輸入消息數據。
在表成員窗口63中顯示有關注冊在用戶A的聯絡表(后述)內的用戶中未參與聊天的用戶的信息。登錄到通信服務器3上的通信終端1的用戶(圖4中的用戶D和E)被顯示在“online”欄內,未登錄到通信服務器3的通信終端1的用戶(圖4中的用戶F、G和H)被顯示在“offline”欄內。各欄中,“@”顯示在用戶的注冊名(“DDD”等)的右側。另外,在“@”的右側顯示有文字列66。該文字列66是具有文字列66的左側顯示的注冊名的用戶的終端1所處的區域的表述。用戶預先注冊定義區域的信息和區域的表述。關于區域注冊處理,后面還要詳細說明。在圖4所示的通信畫面60上,用戶F的區域表述66為空白。這樣,區域表述66有時是空白的。空白的區域表述66意味著在注冊區域內不存在終端1。在表成員窗口63的上部,還顯示有用戶A的注冊名“AAA”、“@”和用戶A的區域表述66(本例中,為“office”)。以下將該文字列68,即“AAA@office”叫做自我表述。
聊天成員圖象64是代表聊天對方的用戶的圖象。圖象64的數據被存儲在通信終端1的存儲單元14內。然而圖象64的數據也可以存儲在通信服務器3的硬盤驅動器34或通信服務器3可訪問的其他計算機的存儲裝置(例如認證數據庫4)內。這時,從通信服務器3把圖象64的數據發送到通信終端1。
有關聊天對方的用戶的信息被顯示在聊天成員信息窗口65上。具體地說,顯示出用戶的注冊名、“@”和區域表述67。與所述區域表述66一樣,區域表述67表示具有顯示在與表述67相同的窗口65內的注冊名的用戶的終端1所處的區域。區域表述67有時也為空白,這意味著在注冊區域內不存在終端1。
以下,說明在通信服務系統100中用來提供通信服務所進行的各種各樣的處理。這些處理中,通信程序控制通信終端1的動作,服務器程序控制通信服務器3的動作。從內置存儲器14a把通信程序讀入RAM12,由CPU10執行。服務器程序控制通信服務器3的動作。從硬盤驅動器34把服務器程序讀入RAM32,由CPU30執行。
為了利用通信服務,用戶必須預先操作終端1進行用戶注冊,用戶把注冊所必要的信息從終端1經通信網絡2發送到通信服務器3。該信息中,包含例如用戶注冊名和用戶認證所使用的密碼。通信服務器3用從終端1發來的信息決定可否注冊,并把固有的識別數據,即用戶ID分配給許可注冊的用戶。通信服務器3在注冊時把用戶發來的信息對應用戶ID存儲在認證數據庫4中。本實施例中,用戶注冊名和密碼也存儲在認證數據庫4內。通信服務器3把可否注冊的通知發送到用戶的終端1。在注冊可否通知中包含有分配給該用戶的用戶ID。
在通信終端1登錄到通信服務器3上時,必須要有用戶ID和密碼。用戶也可以根據需要把用戶ID和密碼輸入到終端1,并保存在終端1的存儲單元14內。任何情況下,終端1登錄到通信服務器3之后,用戶ID都存儲在RAM12內。
與現有的通信服務一樣,在系統100中,注冊用戶之間可以用各自的終端1交換消息。用戶操作輸入裝置20就能作成聯絡表。在聯絡表內列舉有希望用戶通知其自身的網絡狀態的其他用戶的ID。以下,把聯絡表內具有ID的用戶叫做“聯絡表成員”。也可以把聯絡表保存在存儲單元14內。終端1把聯絡表和通信終端1向通信服務器3登錄時所使用的用戶ID一起發送到通信服務器3。通信服務器3把接收到的聯絡表與用戶ID相互對應起來存儲到硬盤驅動器34內。或者,通信服務器3也可以把聯絡表和用戶ID存儲在外部存儲裝置中。例如也可以把聯絡表與同該聯絡表一起接收的用戶ID對應起來存儲到認證數據庫4內。
在系統100中,用戶可以注冊任意的2維區域和該區域的表述。在用戶通信終端1處在注冊區域內時,通信服務器3把該區域的表述數據群發到該用戶的聯絡表成員的終端1,聯絡表成員的終端1把從通信服務器3接收到的區域表述數據作為通信畫面60中的區域表述66和67(參照圖4)顯示出來。
以下,參照圖5說明區域注冊處理。圖5是區域注冊處理的流程圖。一旦用戶操作終端1的輸入裝置20輸入區域注冊開始命令,就開始進行該處理。
首先,終端1接受區域的定義和表述的輸入(步驟S502)。用戶操作終端1的輸入裝置20,輸入要注冊的區域的定義數據和該區域的表述數據(步驟S504)。區域用中心坐標(X,Y)和半徑R來定義。即,區域的定義數據是由該區域的中心坐標和半徑構成的數據組(X,Y,R)。在本實施例中,X是表示緯度的數據,Y是表示經度的數據。中心坐標的指定方法是任意的,例如,可以列舉的方法有直接輸入數值的方法和在顯示裝置22上顯示的地圖上移動指針來指定所希望的位置的方法。區域半徑的指定方法也是任意的,例如,可以列舉的方法有直接輸入半徑的方法、和在顯示裝置22上顯示的地圖上使表示區域的圓放大縮小的方法。區域的表述數據是指定該區域在顯示裝置22上的顯示狀態的數據。用戶可以操作終端1的輸入裝置20來指定表述數據。表述數據既可以是由一連串的文字、數字、記號等構成的文字列,也可以是圖標之類的圖象。
當輸入定義數據和表述數據時,終端1把這些數據與登錄到通信服務器3時所使用的用戶ID和密碼一起發送到通信服務器3(步驟S506)。通信服務器3應答用戶ID、密碼、定義數據和表述數據的接收(步驟S508),進行區域表的更新處理(步驟S510)。
在區域表的更新處理中,通信服務器3訪問區域數據庫5,并把對應于接收到的用戶ID的區域表50讀入RAM32。圖6示出區域表50的構成,區域表50具有中心坐標、半徑和表述等三個項目。由這三個項目構成的各行是區域數據組52。圖6中,中心坐標的X和Y與GPS定位系統一樣,分別具有與緯度和經度一一對應的值。取代于此,X和Y也可以分別具有緯度值和經度值。通信服務器3根據接收到的定義數據,判斷是否許可把接收到的定義數據和表述數據注冊到區域表50。
具體地說,通信服務器3在讀入RAM32的區域表50中檢索接收到的定義數據。一旦發現包含相同定義數據(X、Y、R)的區域數據組52,就將接收到的表述數據與該區域數據組52內的表述數據相比較。兩者一致的情況下,通信服務器3不把接收到的定義數據和表述數據注冊在區域表50內,而將拒絕注冊的通知發送給發信源的終端1。這樣,就避免了區域數據組的重復注冊。在接收到的表述數據與區域數據組52內的表述數據不一樣的情況下,通信服務器3詢問終端1可否覆蓋表述數據,一旦從終端1接收到覆蓋請求,通信服務器3就把區域數據組52內的表述數據更新為接收到的表述數據。這時,通信服務器3確認是否存在多個包含與從終端1接收到的定義數據相同的定義數據的區域數據組52。如果存在多個,通信服務器3或是更新舊的區域數據組52內的表述數據,或是刪除舊的區域數據組52,重新注冊包含從終端1接收到的定義數據和表述數據的區域數據組52。
另一方面,在區域表50中的任何區域數據組52內都未發現接收到的定義數據的情況下,通信服務器3就把接收到的定義數據和表述數據作為新的區域數據組52追加到區域表50內。另外,也可以決定對應于一個用戶ID的區域表50內的區域數據組52的最大注冊數。這時,如果最大注冊數的區域數據組52已經存儲到區域表50內,通信服務器3就不把接收到的定義數據和表述數據注冊在區域表50內,而把拒絕注冊的通知發送到發信源的終端1。
以下參照圖7說明從通信終端1登錄到通信服務器3上開始到注銷為止,通信服務系統100進行的各種處理例。圖7是這些處理的流程圖。以下,把操作登錄到通信服務器3上的通信終端1的用戶表述為“用戶A”。設在用戶A的聯絡表中包含有用戶B和C。把用戶A、B和C操作的通信終端1分別表述為“終端1A”、“終端1B”和“終端1C”。
當用戶A在終端1A上啟動通信程序時,終端1A自動或應答用輸入裝置20向終端1A的命令的輸入,向通信服務器3發送登錄請求(步驟S702),在該登錄請求中包含有用戶A的ID和認證代碼(例如密碼)。ID既可以由用戶A輸入,也可以預先存儲在終端1A的存儲單元14內,再從這里讀出來。通信服務器3接收登錄請求時(步驟S752),訪問認證數據庫4進行認證處理(步驟S754),然后把認證結果發送到終端1A(步驟S756)。在步驟S754,通信服務器3從認證數據庫4中檢索登錄請求中包含的一對用戶ID和認證代碼。一旦認證數據庫4中發現該數據對,通信服務器3就在步驟S756把認證成功通知發送到終端1A。接著,通信服務器3從認證數據庫4將對應于用戶A的ID的注冊名數據讀入RAM32。接著,通信服務器3把對應于用戶A的ID的區域表50和聯絡表讀入RAM32。這樣,通信服務器3就對應于用戶A的ID把登錄認證成功的在線用戶的注冊名、區域表和聯絡表存儲到RAM32內。因此,通信服務器3能夠特定出登錄在通信服務器3的終端1(即在線狀態的終端)登錄時所使用的ID。另一方面,在認證數據庫4內未發現用戶ID和認證代碼的數據對的情況下,通信服務器3在步驟S756把認證失敗通知發送到終端1A。
終端1A從通信服務器3接收認證結果通知(步驟S704),判定認證成功還是失敗(步驟S706)。如果從通信服務器3接收到認證失敗通知(步驟S706中“否”),終端1A就把表示認證失敗的消息顯示在顯示裝置22上(步驟S707)。另一方面,如果從通信服務器3接收到認證成功通知(步驟S706中“是”),終端1A就用GPS接收機18取得終端1A的定位數據(步驟S708)。該定位數據包含有表示終端1A的位置的一對緯度數據和經度數據,并存儲在RAM12內。
此后,終端1A把群發到用戶A的聯絡表成員的終端1的表述數據的作成請求發送到通信服務器3(步驟S710)。該表述作成請求是委托通信服務器3作成包含終端1A所處區域的表述的表述數據。在表述作成請求內包含有用戶A的ID和定位數據。通信服務器3接收表述作成請求時(步驟S762),參照對應于用戶A的ID的區域表50作成表述數據(步驟S764)。通信服務器3判定包含在表述作成請求內的定位數據表示的位置是否包含在由所參照的區域表50中的某個區域數據組52定義的區域內。一旦在區域表50內發現具有包含定位數據表示的位置的定義數據的區域數據組52,通信服務器3就用包含在該區域數據組52內的區域的表述數據作成文字列“(用戶注冊名)@(區域表述)”。用用戶A的ID從認證數據庫4中檢索用戶注冊名數據。通信服務器3把區域表述數據附加到該注冊名數據和“@”的字符代碼中,作成上述文字列。該文字列是群發到聯絡表成員的終端1的表述數據。另一方面,在區域表50內未發現具有包含定位數據表示的位置的定義數據的區域數據組52的情況下,區域表述數據為空白。即,通信服務器3把文字列“(用戶注冊名)@”作成為群發用的表述數據。
以下,列舉表述數據作成處理例。圖6所示的區域表50對應于用戶A的ID,在認證數據庫4內,用戶A的注冊名“AAA”對應于用戶A的ID。如果包含在表述作成請求內的定位數據是坐標(2042,8020),該坐標就包含在由區域數據組52b定義的區域內。因此,通信服務器3使用區域數據組52b中的區域表述數據把文字列“AAA@office”作成為群發用的表述數據。但是,如果終端1A的定位數據是坐標(2300,8400),該坐標就不包含在由區域數據組52a和52b定義的任何區域內。這種情況下,通信服務器3將區域表述數據設定為空白,并把文字列“AAA@”作成為群發用的表述數據。
作成群發用的表述數據之后,通信服務器3把用戶A的在線信息群發到用戶A的聯絡表成員(該例中是用戶B和C)的終端1(該例中,終端1B和1C)(步驟S766)。通信服務器3在RAM32內檢索對應于包含在表述作成請求內的用戶A的ID的聯絡表,取得注冊在該聯絡表內的用戶A的聯絡表成員的ID。通信服務器3用這樣得到的ID特定登錄到通信服務器3上的終端1B和1C,并把用戶A的在線信息群發到這些終端1B和1C。該在線信息中,除用戶A的ID和登錄通知之外,還包含有在步驟S764作成的表述數據。登錄通知是表示終端1A登錄到通信服務器3上的數據。
當終端1B和1C接收到在線信息時(步驟S772),就把包含在在線信息內的表述數據顯示在通信畫面60中的表成員窗口63內的“online”區域內(步驟S774)。這樣,表示某用戶的終端位置的區域表述66就被顯示在該用戶的聯絡表成員的終端上。另外,終端1B和1C執行與終端1A相同的通信程序,因此,雖然執行與終端1A相同的處理流程,但是,為簡便起見,圖7中僅示出了與來自通信服務器3的在線信息的接收相對應的處理。
通信服務器3把終端1A當前所處的區域的定義數據(X,Y,R)和在步驟S764作成的表述數據發送到終端1A(步驟S768)。通信服務器3在區域表50內發現了具有包含從終端1A發來的定位數據表示的位置的定義數據的區域數據組52時,就把該區域數據組52內的定義數據(X,Y,R)返發給終端1A。另一方面,在未發現具有包含定位數據表示的位置的定義數據的區域數據組52的情況下,通信服務器3把(0,0,0)作為當前區域定義數據返發給終端1A。另外,除當前區域定義數據之外,通信服務器3還把在步驟S764作成的表述數據發送到終端1A。終端1A把所接收到的表述數據顯示在顯示裝置22上。實際上,把在步驟S764作成的表述數據“AAA@office”作為自我表述68顯示在圖4的表成員窗口63內。這樣,用戶A就能夠確認群發給其他用戶的表述數據。
通信服務器3也可以按與圖7所示的順序相反的順序進行在線信息的群發(步驟S766)和當前區域定義數據的發送(步驟S768)。也可以并列進行這些處理。
終端1A在發送表述作成請求(步驟S710)之后,進行聯絡表成員狀態更新處理(步驟S712)。在該處理中,終端1A應答來自通信服務器3的規定信息的接收,并更新表示聯絡表成員狀態的數據。當某一個用戶的終端1對通信服務器3登錄或注銷時,通信服務器3就把在線信息或離線信息發送到具有包含該用戶的ID的聯絡表的全部在線用戶的終端1。在線信息的發送在上述步驟S766中進行。離線信息的發送與后述的終端1中的注銷處理(步驟S724)聯動地進行。在離線信息中包含有已注銷的用戶的ID。
當終端1A在步驟S712確認在線信息或離線信息的接收時,更新該在線信息或離線信息內所包含的對應于用戶ID的狀態數據。對于各個聯絡表成員,該狀態數據設置在RAM12內。應答在線信息的接收,狀態數據被改寫為表示登錄的數據,應答離線信息的接收,狀態數據被改寫為表示注銷的數據。另外,在未確認在線信息和離線信息的接收時,不更新狀態數據。另外,終端1A根據聯絡表成員的狀態數據,把表述數據(“DDD@home”等)顯示在表成員窗口63(參照圖4)內的online區域或offline區域內。對于終端1B和終端1C來說,這對應于上述的步驟S774。
終端1A還進行消息處理(步驟S714)。在該處理中,終端1A確認有無使用輸入裝置20的消息數據的輸入,確認已輸入的消息數據時,終端1A把該消息數據與發送目標用戶的ID一起發送到通信服務器3。通信服務器3一旦從終端1A接收到消息,就把消息數據轉發給發送目標用戶的終端1。在步驟S714中,終端1A確認是否已從通信服務器3轉發來從終端1發送的消息數據。確認了消息的接收時,終端1A就把該消息數據顯示在通信畫面60上。
另外,終端1A還進行當前區域定義數據更新處理(步驟S716)。在該處理中,終端1A確認是否從通信服務器3發送了上述的當前區域定義數據(X,Y,R)。在上述步驟S768發送該區域定義數據。一旦確認當前區域定義數據的接收,終端1A就把該數據存儲在RAM12內的規定區域中。已經存儲有當前區域定義數據的情況下,就用所接收到的當前區域定義數據覆蓋該當前區域定義數據。
接下來,終端1A進行表述更新處理(步驟S717)。在該處理中,終端1A用從通信服務器3接收到的表述數據更新表成員窗口63內的自我表述68。這樣,就把最新的表述數據作為自我表述68顯示在表成員窗口63中。
然后,終端1A從GPS衛星取得終端1A的定位數據(步驟S718),判定該定位數據表示的位置是否在由存儲在RAM12內的當前區域定義數據決定的當前區域內(步驟S720)。
如果判定為定位數據表示的位置是在當前區域內(步驟S720中“是”),終端1A確認是否輸入了結束命令(步驟S722)。在未確認結束命令輸入的情況下(步驟S722中“否”),終端1A重復進行從步驟S712到步驟S720的處理。
當終端1A移動到當前區域之外時,被判定為定位數據表示的位置不在當前區域內(步驟S720中“否”)。這時,處理返回到步驟S710,再次把表述作成請求發送到通信服務器3。根據該請求,通信服務器3再次進行步驟S762~S768。在步驟S764,終端1A向區域外的移動被反映到向終端1B和1C群發的區域表述數據內。在步驟S766,把包含新的區域表述的表述數據群發到終端1B和1C。這樣,就檢測出終端1A向區域外的移動,并據此來變更群發用的區域表述數據。定位數據表示的位置包含在與以前不同的注冊區域內的情況下,在步驟S768把該區域的定義數據發送到終端1A,并根據此來更新RAM12內的當前區域定義數據(步驟S716)。
如果當前區域定義數據是(0,0,0),也判定為定位數據表示的位置不在當前區域內(步驟S720中“否”)。這時,延遲規定的時間之后,處理返回到步驟S710。由于施以延遲,所以把表述作成請求發送到通信服務器3的頻度就少,從而能夠減少通信量。通信服務器3根據表述作成請求再次進行步驟S762~S768。如上所述,未發現包含定位數據表示的位置的區域數據組52時產生當前區域定義數據(0,0,0)。這種情況下,終端1把定位數據重復發送到通信服務器3,通信服務器3據此反復檢索包含該定位數據表示的位置的區域數據組52。因此,在終端1從注冊區域之外移動到其內時,通信服務器3能夠取得對應于該區域的表述數據并群發到終端1B和1C。結果,終端1A向區域內的移動就反映到顯示在終端1B和1C上的區域表述中。
另一方面,確認結束命令的輸入時(步驟S722中“是”),終端1A進行注銷處理(步驟S724)。在該處理中,終端1A把注銷請求發送到通信服務器3。該注銷請求中包含有用戶A的ID。通信服務器3接收到注銷請求時,將終端1A從通信服務器3切斷,同時把離線信息群發到具有包含用戶A的ID的聯絡表的在線用戶的終端1。接收到離線信息的終端1更新表成員窗口63(參照圖4),并把用戶A的群發用表述數據的顯示位置從online區域移動到offline區域。
以下,說明本實施例的優點。在通信服務系統100中,通信終端1所處的區域的表述被顯示在其他的通信終端1上。因此,用戶能夠從區域表述掌握其他用戶的場所。這樣,就可提高通信服務的方便性。例如,根據場所能夠決定是否發送消息,所以可以避免給發送對方帶來麻煩。像這樣,由于自動公開通信對方的位置信息,所以可以減輕用戶所顧慮的負擔。
系統100中,不是用戶使用的通信終端1而是通信服務器3來決定對應于終端1的位置的區域表述數據,并作成群發用的表述數據。包含區域表述數據的區域表50被存儲在設置在通信終端1外部的存儲裝置,即區域數據庫5的硬盤驅動器9內,并由通信服務器3來管理。因此,即使一用戶區分使用多個通信終端1的情況下,也根據共同的區域表來決定區域表述數據。用戶無須對每個終端作成并更新區域表,也不必考慮使用的終端的差異。這一點對用戶來說也提高了方便性。
第二實施例以下說明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于不是通信服務器3,而是通信終端1作成群發用的表述數據。通信服務系統100的構成如上面參照圖1~圖3的描述。利用通信服務時顯示在通信終端1的顯示裝置22上的畫面如圖4所示。
圖8是本實施例的區域注冊處理的流程圖。與第一實施例一樣,該處理開始于用戶操作終端1的輸入裝置20來輸入區域注冊開始命令。首先,終端1接受區域的定義和表述的輸入(步驟S802)。用戶操作終端1的輸入裝置20來輸入要注冊的區域的定義數據和該區域的表述數據(步驟S804)。關于定義數據和表述數據如第一實施例之說明。
一輸入定義數據和表述數據,終端1就進行區域表更新處理(步驟S806)。在該處理中,終端1訪問區域數據庫5,在數據庫服務器8中檢索對應于操作終端1的用戶的ID的區域表50。如果未發現區域表50,終端1就用所輸入的定義數據和表述數據重新作成區域表50。在發現了區域表50的情況下,從數據庫服務器8接收該區域表50,并存儲在RAM12中。接著終端1根據所輸入的定義數據,判斷是否許可所輸入的定義數據和表述數據注冊到區域表50。
具體地說,終端1在讀入到RAM32內地區域表50中檢索所輸入的定義數據。發現包含相同定義數據(X,Y,R)的區域數據組52時,將所輸入的表述數據與該區域數據組52內的表述數據進行比較。兩者一致的情況下,終端1不把所輸入的定義數據和表述數據注冊在區域表50中,而把表示這些數據已經完成注冊的文字列顯示出來。這樣就避免了區域數據組的重復注冊。在所輸入的表述數據與區域數據組52內的表述數據不同的情況下,終端1顯示出表示詢問可否覆蓋表述數據的文字列。一旦把覆蓋命令輸入到終端1,終端1就把區域數據組52內的表述數據更新為所輸入的表述數據。這時,終端1確認是否存在多個包含與所輸入的定義數據相同的定義數據的區域數據組52。如果存在多個,終端1更新舊的區域數據組52內的表述數據,或者刪除舊的區域數據組52,而重新注冊包含從終端1接收到的定義數據和表述數據的區域數據組52。
另一方面,在區域表50內的任何一個區域數據組52中都未發現所輸入的定義數據的情況下,終端1把所輸入的定義數據和表述數據作為新的區域數據組52追加到區域表50內。與第一實施例一樣,也可以決定對應于一個用戶ID的區域表50中的區域數據組52的最大注冊數。這種情況下,如果最大注冊數的區域數據組52已經收納到區域表50內,終端1就不再把所輸入的定義數據和表述數據注冊在區域表50,而是顯示表示不可注冊的文字列。
終端1可以把這樣更新了的區域表50存儲在存儲單元14,即內置存儲器14a或外置存儲器15內(步驟S808)。另外,終端1把該區域表50與用戶ID一起發送到數據庫服務器8(步驟S810)。數據庫服務器8接收該區域表50和用戶ID(步驟S812),并進行區域表更新處理(步驟S814)。具體地說,數據庫服務器8用所接收到的區域表50覆蓋對應于所接收到的用戶ID的區域數據庫5內的區域表50。這樣,由終端1進行的區域表50的變更就反映到區域數據庫5中。
終端1可以按與圖8所示的順序相反的順序進行區域表50的存儲(步驟S808)和區域表的發送(步驟S810)。另外,也可以并列進行這些處理。
以下參照圖9以與第一實施例不同之點為中心來說明從通信終端1向通信服務器3登錄到注銷由通信服務系統100進行的各種處理。圖9是這些處理的流程圖。與第一實施例一樣,以下將操作登錄到通信服務器3的通信終端1的用戶表述為“用戶A”。設在用戶A的聯絡表內包含有用戶B和C。把用戶A、B和C操作的通信終端1分別表述為“終端1A”、“終端1B”和“終端1C”。
用戶A在終端1A上啟動通信程序時,終端1A自動或應答用輸入裝置20向終端1A的命令輸入向通信服務器3發送登錄請求(步驟S902),以下,進行與第一實施例一樣的處理(步驟S952~S956和S904~S908)。終端1A從通信服務器3接收認證成功通知時(步驟S906中“是”),用GPS接收機18取得終端1A的定位數據(步驟S908)。該定位數據包含表示終端1A的位置的一對緯度數據和經度數據,并存儲在RAM12內。
然后,終端1A用該定位數據作成表述數據(S909)。終端1A訪問數據庫服務器8,從區域數據庫5取得對應于用戶A的ID的區域表50,并存儲在RAM12內。終端1A判定定位數據表示的位置是否包含在該區域表50中的任一個區域數據組52所定義的區域內。一旦在區域表50中發現具有包含定位數據表示的位置的定義數據的區域數據組52,終端1A就用包含在該區域數據組52內的區域的表述數據作成文字列“(用戶注冊名)@(區域表述)”。在用戶注冊處理時,把用戶注冊名數據存儲在存儲單元14內,而在通信程序啟動時,再從存儲單元14讀入RAM12。終端1A把區域表述數據附加到該注冊名數據和“@”的字符代碼,作成上述的文字列。該文字列是群發給用戶A的聯絡表成員的終端1的表述數據。另一方面,在區域表50中未發現具有包含定位數據表示的位置的定義數據的區域數據組52的情況下,把區域的表述數據設為空白。即,終端1A把文字列“(用戶注冊名)@”作成為群發用的表述數據。
作成群發用的表述數據之后,終端1A把群發請求發送到通信服務器3,委托通信服務器3群發表述數據(步驟S910)。群發請求中包含有終端1A作成的表述數據和用戶A的ID。通信服務器3在接收到群發請求時(步驟S962),把用戶A的在線信息群發給用戶A的聯絡表成員(步驟S964)。通信服務器3在RAM32內檢索對應于包含在群發請求內的用戶A的ID的聯絡表,取得注冊在該聯絡表的用戶A的聯絡表成員(該例中為用戶B和C)的ID。通信服務器3用這樣得到的ID特定登錄到通信服務器3上的終端1B和1C,并把用戶A的在線信息群發到這些終端1B和1C。該在線信息中,除用戶A的ID和登錄通知之外,還包含有終端1A發來的表述數據。如上所述,登錄通知是表示終端1A登錄在通信服務器3上的數據。
當終端1B和1C接收到在線信息時(步驟S972),就把包含在在線信息內的表述數據顯示在通信畫面60中的表成員窗口63內的“online”區域內(步驟S974)。這樣,表示某用戶的終端位置的區域表述66就被顯示在該用戶的聯絡表成員的終端上。終端1B和1C執行與終端1A相同的通信程序,因此,雖然執行與終端1A相同的處理流程,但是,為簡便起見,圖9中僅示出了與來自通信服務器3的在線信息的接收相對應的處理。
與第一實施例一樣,發送群發請求(步驟S910)之后,終端1A進行聯絡表成員狀態更新處理(步驟S912)和消息處理(步驟S914)。終端1A還進行當前區域定義數據更新處理(步驟S916)。終端1A參照最新的定位數據和區域表50,特定終端1A當前所處的區域的定義數據(X,Y,R),并把該數據存儲在RAM12內的規定區域內。已經存儲有當前區域定義數據的情況下,就用新的當前區域定義數據覆蓋該當前區域定義數據。
接下來,終端1A進行表述更新處理(步驟S917)。在該處理中,終端1A用在步驟S909作成的表述數據更新表成員窗口63內的自我表述68。這樣,就把最新的表述數據作為自我表述68顯示在表成員窗口63中。
然后,終端1A從GPS衛星取得終端1A的定位數據(步驟S918),判定該定位數據表示的位置是否在由存儲在RAM12內的當前區域定義數據決定的當前區域內(步驟S920)。
如果判定為定位數據表示的位置是在當前區域內(步驟S920中“是”),終端1A確認是否輸入了結束命令(步驟S922)。在未確認結束命令輸入的情況下(步驟S922中“否”),終端1A重復進行從步驟S912到步驟S920的處理。
當終端1A移動到當前區域之外時,被判定為定位數據表示的位置不在當前區域內(步驟S920中“否”)。這時,處理返回到步驟S909,再次作成群發用的表述數據。終端1A向區域外的移動就被反映到這里作成的表述數據中的區域表述內。然后,把群發請求發送到通信服務器3(步驟S910),并把包含新的區域表述的表述數據群發到終端1B和1C(步驟S964)。
如果當前區域定義數據是(0,0,0),也判定為定位數據表示的位置不在當前區域內(步驟S920中“否”),處理返回到步驟S909,作成表述數據。如上所述,未發現包含定位數據表示的位置的區域數據組52時產生當前區域定義數據(0,0,0)。這種情況下,終端1A把文字列“(用戶注冊名)@”作成為群發用的表述數據。
另一方面,確認結束命令的輸入時(步驟S922中“是”),終端1A進行注銷處理(步驟S924)。注銷處理的細節如第一實施例所述。
與第一實施例一樣,在本實施例中,由于用戶也能夠從區域表述掌握其他用戶的場所,所以,可以提高通信服務的方便性。而且,區域表50被存儲在設置在通信終端1外部的存儲裝置,即區域數據庫5的硬盤驅動器9內,終端1用該區域表50作成群發用的表述數據。因此,即使一用戶區分使用多個通信終端1的情況下,也根據共同的區域表來決定區域表述數據。用戶無須對每個終端作成并更新區域表,也不必考慮使用的終端的差異,這一點對用戶來說也可以提高方便性。另外,在本實施例中,由于終端1作成群發用的表述數據,所以,能夠減輕通信服務器3的負荷。
第三實施例以下說明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于不是通信服務器3把表述數據群發到通信終端1,而是通信服務器3應答各個通信終端1的輪詢,把表述數據發送到通信終端1。在本實施例中,對于該用戶來說,把想要通知狀況的其他用戶作為聯絡表成員包含在各用戶的聯絡表內。通信服務系統100的構成如參照圖1~圖3的上述說明。利用通信服務時顯示在通信終端1的顯示裝置22上的畫面如圖4所示,區域注冊處理如圖5所示。
以下參照圖10和圖11以與第一實施例不同之點為中心來說明從通信終端1向通信服務器3登錄到注銷為止,由通信服務系統100進行的各種處理。圖10和圖11是這些處理的流程圖。與第一實施例一樣,以下將操作登錄到通信服務器3的通信終端1的用戶表述為“用戶A”。假設在用戶A的聯絡表內包含有用戶B和C,用戶B的聯絡表內包含有用戶A和C。把用戶A、B和C操作的通信終端1分別表述為“終端1A”、“終端1B”和“終端1C”。
用戶A在終端1A上啟動通信程序時,終端1A自動或應答用輸入裝置20向終端1A的命令輸入向通信服務器3發送登錄請求(步驟S1002),以下,進行與第一實施例一樣的處理(步驟S1052~S1056和S1004~S1008)。終端1A從通信服務器3接收到認證成功通知時(步驟S1006中“是”),用GPS接收機18取得終端1A的定位數據(步驟S1008)。該定位數據包含表示終端1A的位置的一對緯度數據和經度數據,并存儲在RAM12內。
此后,終端1A向通信服務器3發送發送給以終端1A為聯絡表成員的用戶的終端1的表述數據的作成請求(步驟S1010)。對應于此,與第一實施例一樣,通信服務器3作成表述數據(步驟S1062和S1064)。
通信服務器3把作成的表述數據存儲在圖12所示的表述數據表70內(步驟S1066)。表述數據表70被作成在通信服務器3的RAM32內,對于各個用戶ID,存儲有表述數據和向聯絡表的指針。圖12中,分別把用戶A、B和C的ID表述為“IDA”、“IDB”和“IDC”,分別把向用戶A、B和C的聯絡表的指針表述為“PA”、“PB”和“PC”。在離線狀態下的用戶的“表述數據”字段內也可以存儲有NULL數據。如圖13所示,各用戶的聯絡表72被存儲在RAM32內的規定位置上。表述表70內的指針表示RAM32中的聯絡表的存儲位置。圖13中,把A和B的聯絡表2分別表述為“聯絡表72A”和“聯絡表72B”。在各用戶的聯絡表72內存儲著該用戶的聯絡表成員的ID。也可以對可注冊在聯絡表72內的成員數設置上限。在聯絡表72中,未注冊有成員ID的區域內存儲NULL數據。
如圖12所示,所作成的用戶A的表述數據被存儲在表述表70中對應于IDA的“表述數據”字段內。在表述數據已經存儲在該字段內的情況下,用新作成的表述數據覆蓋該表述數據。
此后,通信服務器3把終端1A當前所處的區域的定義數據(X,Y,R)和在步驟S1064作成的表述數據發送到終端1A(步驟S1068)。通信服務器3可以按與圖10所示的順序相反的順序進行表述數據的存儲(步驟S1066)和當前區域定義數據和表述數據的發送(步驟S1068)。另外,也可以并列進行這些處理。
以下,參照圖11說明把存儲在表述表70內的用戶A的表述數據發送到其他用戶的終端1的處理。通信服務器3應答把用戶A注冊在聯絡表內的用戶的終端1的輪詢,把用戶A的表述數據發送到該終端1。例如,用戶B把用戶A注冊在自己的聯絡表72B內。因此,通信服務器3應答終端1B的輪詢,把用戶A的表述數據發送到終端1B。
具體地說,如圖11所示,終端1B對通信服務器3進行輪詢(步驟S1102)。該輪詢是向通信服務器3詢問是否有向終端1B的發送數據的處理。作為發送數據,例如有用戶B的聯絡表成員(例如用戶A)的表述數據和其他用戶發送到用戶B的消息數據等。進行輪詢時,終端1B把用戶B的ID發送到通信服務器3,如參照圖10后述的那樣,按適當的時間間隔反復進行該輪詢。終端1B執行與終端1A同樣的通信程序。由于執行與終端1A同樣的處理流程,為簡便起見,圖11僅示出根據一次輪詢收發表述數據的處理。
通信服務器3應答終端1B的輪詢,讀取對應于終端1B的ID即IDB的聯絡表72B(步驟S1152)。具體地說,通信服務器3首先參照表述表70讀取對應于IDB的指針PB。該指針PB表示用戶B的聯絡表72B的存儲位置。通信服務器3根據指針PB參照聯絡表72B。在聯絡表72B中,存儲有用戶B作為自身的聯絡表成員注冊的用戶的ID。如上所述,本例中,在聯絡表72B內存儲有用戶A的ID即IDA。
通信服務器3按順序讀取聯絡表72B內的ID,并在表述表70內檢索對應于各ID的表述數據(步驟S1154)。結果,通信服務器3取得用戶B的聯絡表成員中處于在線狀態的全部成員的表述數據。在這些成員中也包含用戶A。
接下來,通信服務器3把從表述表70檢索到的表述數據對應于聯絡表成員的ID發送到終端1B(步驟S1156)。終端1B接收到聯絡表成員的表述數據時(步驟S1104),把所接收到的表述數據顯示在通信畫面60中的表成員窗口63內的“online”區域中(步驟S1106)。這樣,表示用戶A的終端1A的位置的區域表述就被顯示在把用戶A注冊為聯絡表成員的用戶B的終端1B上。
再參照圖10,發送表述作成請求(步驟S1010)之后,終端1A對通信服務器3進行輪詢(步驟S1011)。該輪詢對應于圖11所示的輪詢(步驟S1102)。如上所述,通信服務器3應答該輪詢,把處于在線狀態的用戶A的聯絡表成員(例如用戶B和C)的表述數據發送到終端1A。用戶A的聯絡表成員的終端1對通信服務器3登錄或注銷情況下,通信服務器3應答終端1A的輪詢,把在線信息或離線信息發送到終端1A。在線信息內包含登錄的用戶的ID,摘記信息內包含注銷的用戶的ID。
與第一實施例一樣,終端1A用接收到的表述數據、在線信息和離線信息進行聯絡表成員狀態更新處理(步驟S1012)。當終端1A接收到在線信息或離線信息時,更新包含在這些信息內的對應于用戶ID的狀態數據。對于各個聯絡表成員,該狀態數據設置在RAM12內。應答在線信息的接收,狀態數據被改寫為表示登錄的數據,應答離線信息的接收,狀態數據被改寫為表示注銷的數據。在未接收到在線信息和離線信息時,不更新狀態數據。另外,終端1A根據聯絡表成員的狀態數據把表述數據(“DDD@home”等)顯示在表成員窗口63(參照圖4)內的online區域或offline區域內。對于終端1B來說,這對應于上述步驟S1106。
終端1A還進行消息處理(步驟S1014)。在該處理中,終端1A確認有無使用輸入裝置20的消息數據的輸入。確認已輸入的消息數據時,終端1A把該消息數據與發送目標用戶的ID一起發送到通信服務器3。通信服務器3一旦從終端1A接收到消息數據,就把消息數據轉發給發送目標用戶的終端1。也可以應答發送目標用戶的終端1的輪詢(步驟S1011)進行該轉發。在步驟S1014中,終端1A確認是否已從通信服務器3轉發來從終端1發送的消息數據。確認了消息數據的接收時,終端1A就把該消息數據顯示在通信畫面60內。
另外,與第一實施例一樣,終端1A用在步驟S1068發送的前區域定義數據和表述數據進行當前區域定義數據更新處理(步驟S1016)和表述更新處理(步驟S1017)。然后,終端1A從GPS衛星取得終端1A的定位數據(步驟S1018),判定該定位數據表示的位置是否在由存儲在RAM12內的當前區域定義數據決定的當前區域內(步驟S1020)。如果判定為定位數據表示的位置是在當前區域內(步驟S1020中“是”),終端1A確認是否輸入了結束命令(步驟S1022)。在未確認結束命令的輸入的情況下(步驟S1022中“否”),終端1A重復進行從步驟S1011到步驟S1020的處理。
當終端1A移動到當前區域之外時,被判定為定位數據表示的位置不在當前區域內(步驟S1020中“否”)。這時,處理返回到步驟S1010,再次把表述作成請求發送到通信服務器3。根據該請求,通信服務器3再次進行步驟S1062~S1068。在步驟S1064,終端1A向區域外的移動被反映到用戶A的區域表述數據內。在步驟S1066,用包含新的區域表述的表述數據更新表述表70的對應的“表述數據”字段。這樣,就檢測出終端1A向區域外的移動,并據此來變更區域表述數據。定位數據表示的位置包含在與以前不同的注冊區域內的情況下,在步驟S1068把該區域的定義數據發送到終端1A,并根據此來更新RAM12內的當前區域定義數據(步驟S1016)。在步驟S1068還把包含新的區域表述的表述數據發送到終端1A,終端1A用該表述數據更新自我表述68(步驟S1017)。
如果當前區域定義數據是(0,0,0),也判定為定位數據表示的位置不在當前區域內(步驟S1020中“否”),處理返回到步驟S1010,把表述作成請求發送到通信服務器3。如上所述,在未發現包含定位數據表示的位置的區域數據組52時產生當前區域定義數據(0,0,0)。這時,通信服務器3把文字列“(用戶注冊名)@”作成為用戶A的表述數據。
另一方面,確認結束命令的輸入時(步驟S1022中“是”),終端1A進行注銷處理(步驟S1024)。在該處理中,終端1A把注銷請求發送到通信服務器3。該注銷請求中包含有用戶A的ID。通信服務器3接收到注銷請求時,將終端1A從通信服務器3切斷,同時把對應于表述表70內的IDA的表述數據變更為NULL數據。此后,通信服務器3應答把用戶A注冊為聯絡表成員的用戶的終端1的輪詢,把終端1A的離線信息發送到該終端1。
與第一實施例一樣,本實施例中,用戶也能夠從區域表述掌握其他用戶的場所,所以可提高通信服務的方便性。而且,區域表50被存儲在設置在通信終端1外部的存儲裝置,即區域數據庫5的硬盤驅動器9內,終端1用該區域表50作成表述數據。因此,即使一用戶區分使用多個通信終端1的情況下,也根據共同的區域表來決定區域表述數據。用戶無須對每個終端作成并更新區域表,也不必考慮使用的終端的差異。這一點對用戶來說很是方便。
以上,根據該實施例詳細說明了本發明。但是,本發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實施例。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宗旨的范圍內,可以實現各種各樣的變形。
在上述的實施例中,采用GPS作為衛星定位系統,并從GPS衛星取得通信終端1的定位數據。但是,通信終端1也可以從其他衛星定位系統的定位衛星取得通信終端1的定位數據。另外,通信終端1也可以用衛星定位系統以外的裝置取得自身的位置數據。例如,在通信終端1是便攜式電話機的情況下,通信終端1可以從基站取得自身的位置數據。
在上述的實施例中,把在區域表述數據上附加了用戶注冊名數據的群發用表述數據作為單一的數據發送到通信終端1。但是,也可以把用戶注冊名數據和區域表述數據分別發送到通信終端1。在作成群發用表述數據時,也可以使用表述用戶的其他數據(例如圖象)來代替表示用戶注冊名的文字列。
在上述的實施例中,在通信畫面60上,在用戶注冊名和區域表述之間顯示有“@”。但是,為了區別用戶注冊名和區域表述,也可以使用其他標識,例如“/”或“,”。也可以把區域表述括在“()”內,接在用戶注冊名后面顯示出來。
通信終端1可以按任意順序進行聯絡表成員狀態更新處理(步驟S712)、消息處理(步驟S714)和當前區域定義數據更新處理(步驟S716)。
通信終端1也可以在登錄到通信服務器3上時從通信服務器3接收對應于用戶ID的區域表50,并保存在RAM12或存儲單元14內。終端1可以用區域表50檢測出向自身的區域以外的移動。例如,終端1一面重復取得定位數據,一面在區域表50中檢索包含定位數據表示的位置的區域數據組,在發現這樣的區域數據組時,也可以把表述作成請求發送到通信服務器3。通信服務器3也可以在通信終端1的登錄認證成功時訪問區域數據庫5,取得對應于從終端1發送的用戶ID的區域表50,并返發給同一個終端1。另外,也可以操作終端1的輸入裝置20來編輯區域表50。終端1也可以在注銷處理中把區域表50發送到通信服務器3。這種情況下,通信服務器3把對應于從終端1接收到的用戶ID的區域數據庫5內的區域表50更新為從終端1接收到的區域表50。這樣,在終端1上的區域表50的更新就反映到區域數據庫5中。
在第三實施例中,通信服務器3作成表述數據,但是也可以像第二實施例那樣,由通信終端1作成表述數據。另外,與第三實施例一樣,在第一實施例中,通信服務器3也可以把所作成的表述數據存儲在表述表70內。在第二實施例中,通信服務器3把表述數據群發到終端1,但是也可以與第三實施例一樣,通信服務器3應答通信終端1的輪詢,把表述數據發送到該終端1。
權利要求
1.一種通信服務系統,其特征在于設置有多個通信終端;把輸入到一個所述通信終端的消息數據轉發給其他所述通信終端的通信服務器;和對應于識別數據存儲具有規定的區域定義數據和該區域的表述數據的區域數據組的第一存儲裝置,所述各個通信終端具有取得自身位置數據的裝置和從所述通信服務器接收到所述區域的表述數據時顯示該表述數據的裝置,所述通信服務器在從所述第一通信終端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終端的位置數據和所述第一識別數據時,在所述第一存儲裝置內檢索對應于所接收到的第一識別數據的所述區域數據組,一旦發現具有包含接收到的位置數據表示的位置的定義數據的所述區域數據組,就把該區域數據組內的所述區域的表述數據發送到所述第二通信終端。
2.根據權利要求1的通信服務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終端根據向所述第一通信終端的命令的輸入,用所述第一識別數據向所述通信服務器試登錄,如果登錄成功,就取得所述第一通信終端的位置數據,并與所述第一識別數據一起發送到所述通信服務器。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的通信服務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服務器一旦發現具有包含所述位置數據表示的位置的定義數據的所述區域數據組,就把該區域數據組內的所述定義數據發送到所述第一通信終端,所述第一通信終端反復取得所述所述第一通信終端的位置數據,并在取得表示由從所述通信服務器接收到的所述定義數據定義的區域以外的位置的位置數據時,把該位置數據與所述第一識別數據一起發送到所述通信服務器。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的通信服務系統,其特征在于還設置有對應于所述識別數據存儲操作所述通信終端的用戶的表述數據的第二存儲裝置,所述通信服務器一旦發現具有包含所述位置數據表示的位置的定義數據的所述區域數據組,就從所述第二存儲裝置中讀取對應于所述第一識別數據的所述用戶表述數據,作成將所述用戶表述數據附加到所發現的區域數據組中的區域表述數據的數據,然后把所作成的數據發送到所述第二通信終端,所述第二通信終端接收并顯示所述作成的數據。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的通信服務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個通信終端應答向所述各個通信終端的所述區域數據組的輸入,把該區域數據組和所述識別數據發送到所述通信服務器,所述通信服務器把從所述通信終端接收到的所述區域數據組對應于從同一個所述通信終端接收到的所述識別數據存儲在所述第一存儲裝置內。
6.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的通信服務系統,其特征在于還設置有對應于一個所述識別數據存儲一個以上識別數據表的表存儲裝置,該識別數據表收納其他一個以上所述識別數據,所述各個通信終端根據向所述通信終端的命令的輸入,用所述識別數據向所述通信服務器試登錄,所述第二通信終端是用存儲在對應于所述第一識別數據的所述識別數據表內的識別數據登錄到所述通信服務器的所述通信終端,所述通信服務器一旦發現具有包含所述位置數據表示的位置的定義數據的所述區域數據組,就參照對應于所述第一識別數據的所述識所述別數據表讀取存儲在該識別數據表內的一個以上的所述識別數據,并把所述區域數據組內的所述區域的表述數據發送到用該讀取出來的識別數據登錄到所述通信服務器上的所述第二通信終端。
7.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的通信服務系統,其特征在于在發現所述區域數據組后,所述通信服務器應答所述第二通信終端的輪詢,把該區域數據組內的所述區域的表述數據發送到所述第二通信終端。
8.根據權利要求7的通信服務系統,其特征在于還設置有對應于一個所述識別數據存儲一個以上識別數據表的表存儲裝置,該識別數據表收納其他一個以上所述識別數據,所述第二通信終端把所述第二識別數據發送到所述通信服務器來進行輪詢,所述通信服務器應答所述輪詢,在對應于所述第二識別數據的所述識別數據表內檢索所述第一識別數據,發現所述第一識別數據時把所述區域的表述數據發送到第二通信終端。
9.一種通信服務器,被設置在多個通信終端之間進行消息交換的通信服務系統內,把輸入到一個所述通信終端的消息數據轉發給其他所述通信終端,所述通信服務系統還有對應于識別數據存儲具有規定的區域定義數據和該區域的表述數據的區域數據組的第一存儲裝置,所述各個通信終端具有取得自身位置數據的裝置、和從所述通信服務器接收到所述區域的表述數據時顯示該表述數據的裝置,具有在從所述第一通信終端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終端的位置數據和所述第一識別數據時,檢索對應于所接收到的第一識別數據的所述區域數據組的裝置;以及一旦發現具有包含接收到的位置數據表示的位置的定義數據的區域數據組,就把該區域數據組內的所述區域的表述數據發送到第二通信終端的裝置。
10.根據權利要求9的通信服務器,其特征在于還具有一旦發現具有包含所述位置數據表示的位置的定義數據的所述區域數據組,就把該區域數據組內的所述定義數據發送到所述第一通信終端的裝置。
11.根據權利要求9或10的通信服務器,其特征在于還設置有對應于所述識別數據存儲操作所述通信終端的用戶的表述數據的第二存儲裝置,把所述表述數據發送到所述第二通信終端的裝置一旦發現具有包含所述位置數據表示的位置的定義數據的所述區域數據組,就從所述第二存儲裝置中讀取對應于所述第一識別數據的所述用戶表述數據,作成將所述用戶表述數據附加到所發現的區域數據組中的區域表述數據的數據,然后把所作成的數據發送到所述第二通信終端。
12.根據權利要求9~11任一項的通信服務器,其特征在于還具有從所述通信終端接收到所述區域數據組和所述識別數據時,對應于接收到的識別數據把所接收到的區域數據組存儲到所述第一存儲裝置內的裝置。
13.一種控制通信服務系統的方法,該通信服務系統設置有多個通信終端、把輸入到一個通信終端的消息數據轉發給其他通信終端的通信服務器、和對應于識別數據存儲具有規定的區域定義數據和該區域的表述數據的區域數據組的第一存儲裝置,所述各個通信終端具有取得自身位置數據的裝置和從所述通信服務器接收到所述區域的表述數據時顯示該表述數據的裝置,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在從所述第一通信終端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終端的位置數據和所述第一識別數據時,所述通信服務器檢索對應于所接收到的第一識別數據的所述區域數據組的步驟;和一旦發現具有包含接收到的位置數據表示的位置的定義數據的所述區域數據組,所述通信服務器把該區域數據組內的所述區域的表述數據發送到所述第二通信終端的步驟。
14.一種控制通信服務器的程序,該通信服務器被設置在多個通信終端之間進行消息交換的通信服務系統內,把輸入到一個所述通信終端的消息數據轉發給其他所述通信終端,所述通信服務系統還有對應于識別數據存儲具有規定的區域定義數據和該區域的表述數據的區域數據組的第一存儲裝置,所述各個通信終端具有取得自身位置數據的裝置、和從所述通信服務器接收到所述區域的表述數據時顯示該表述數據的裝置,所述通信服務器執行的程序包括如下步驟在從所述第一通信終端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終端的位置數據和所述第一識別數據時,檢索對應于所接收到的第一識別數據的所述區域數據組的步驟;和一旦發現具有包含接收到的位置數據表示的位置的定義數據的所述區域數據組,就把該區域數據組內的所述區域的表述數據發送到所述第二通信終端的步驟。
15.一種通信服務系統,設置有多個通信終端、把輸入到一個所述通信終端的消息數據轉發給其他所述通信終端的通信服務器、和對應于識別數據存儲具有規定的區域定義數據和該區域的表述數據的區域數據組的第一存儲裝置,所述各個通信終端具有取得自身位置數據的裝置、從所述通信服務器接收到所述區域的表述數據時顯示該表述數據的裝置和第二存儲裝置,所述第一通信終端取得自身位置數據的同時,把對應于所述第一識別數據的所述區域數據組從所述第一存儲裝置讀入到所述第二存儲裝置內,然后在所述第二存儲裝置內檢索具有包含自身的位置數據表示的位置的定義數據的所述區域數據組,一旦發現該區域數據組,就把該區域數據組內的所述區域的表述數據與所述第一識別數據一起發送到所述通信服務器,所述通信服務器從所述第一通信終端接收所述區域的表述數據和所述第一識別數據,然后發送到所述第二通信終端。
16.根據權利要求15的通信服務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終端根據向所述第一通信終端的命令的輸入,用所述第一識別數據向所述通信服務器試登錄,如果登錄成功,就取得所述自身的位置數據。
17.根據權利要求15或16的通信服務系統,其特征在于發現具有包含自身的位置數據表示的位置的定義數據的區域數據組之后,所述第一通信終端反復取得自身的位置數據,并在取得表示由所發現的區域數據組中的定義數據定義的區域以外的位置的位置數據時,在所述第二存儲裝置內檢索具有包含該取得的位置數據表示的位置的定義數據的所述區域數據組,一旦發現該區域數據組,就把該區域數據組內的區域的表述數據與所述第一識別數據一起再發送到所述通信服務器,所述通信服務器從所述第一通信終端接收再發送出來的所述區域的表述數據和所述第一識別數據,并發送到所述第二通信終端。
18.根據權利要求15~17任一項的通信服務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個通信終端還設置有對應所述識別數據存儲操作所述通信終端的用戶的表述數據的第三存儲裝置,一旦發現具有包含所述自身的位置數據表示的位置的定義數據的所述區域數據組,所述第一通信終端就從所述第三存儲裝置讀取對應于所述第一識別數據的所述用戶表述數據,并作成在所發現的區域數據組中的區域表述數據附加了所述用戶表述數據的數據,然后把所作成的數據發送到所述通信服務器,所述通信服務器向所述第二通信終端發送作成的所述數據,所述第二通信終端接收并顯示所述作成的數據。
19.根據權利要求15~18任一項的通信服務系統,其特征在于還設置有管理對所述第一存儲裝置的數據輸入輸出的管理服務器,所述各個通信終端應答向所述通信終端的所述區域數據組的輸入,向所述管理服務器發送該區域數據組和所述識別數據,所述管理服務器對應從所述通信終端接收到的所述識別數據,把從同一個所述通信終端接收到的所述區域數據組存儲到所述第一存儲裝置內。
20.根據權利要求15~19任一項的通信服務系統,其特征在于該通信服務系統還設置有對應于一個所述識別數據存儲一個以上識別數據表的表存儲裝置,該識別數據表收納其他一個以上所述識別數據,所述各個通信終端根據向所述通信終端的命令的輸入,用所述識別數據向通信服務器試登錄,所述第二通信終端是用存儲在對應于所述第一識別數據的所述識別數據表內存儲的識別數據登錄在所述通信服務器上的所述通信終端,所述通信服務器一旦從所述第一通信終端接收到所述區域的表述數據和所述第一識別數據,就參照對應于所述第一識別數據的所述識別數據表,讀取收納在該識別數據表內的一個以上所述識別數據,并把所述區域數據組內的區域的表述數據發送到用該讀取到的識別數據登錄到所述通信服務器的所述第二通信終端。
21.根據權利要求15~19任一項的通信服務系統,其特征在于在從所述第一通信終端接收到所述區域的表述數據和所述第一識別數據后,所述通信服務器應答所述第二通信終端的輪詢,把從所述第一通信終端接收到的所述區域的表述數據發送到所述第二通信終端。
22.根據權利要求21的通信服務系統,其特征在于還設置有對應于一個所述識別數據存儲一個以上識別數據表的表存儲裝置,所述識別數據表收納其他一個以上所述識別數據,所述第二通信終端把所述第二識別數據發送到所述通信服務器并進行輪詢,所述通信服務器應答所述輪詢,在對應于所述第二識別數據的所述識別數據表內檢索所述第一識別數據,發現所述第一識別數據時,把從所述第一通信終端接收到的所述區域的表述數據發送到所述第二通信終端。
23.一種控制通信服務系統的方法,該通信服務系統設置有多個通信終端、把輸入到一個所述通信終端的消息數據轉發給其他所述通信終端的通信服務器、和對應于識別數據存儲具有規定的區域定義數據和該區域的表述數據的區域數據組的第一存儲裝置,所述各個通信終端具有取得自身位置數據的裝置、從所述通信服務器接收到所述區域的表述數據時顯示該表述數據的裝置和第二存儲裝置,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所述第一通信終端取得自身位置數據的同時,把對應于所述第一識別數據的所述區域數據組從所述第一存儲裝置讀入到所述第二存儲裝置內的步驟;所述第一通信終端在所述第二存儲裝置內檢索具有包含自身的位置數據表示的位置的定義數據的所述區域數據組的步驟;一旦發現所述區域數據組,所述第一通信終端就把該區域數據組內的所述區域的表述數據與所述第一識別數據一起發送到所述通信服務器的步驟;所述通信服務器從所述第一通信終端接收所述區域的表述數據和所述第一識別數據,然后發送到所述第二通信終端的步驟。
全文摘要
自動公開用戶的位置信息從而實現減輕了憂慮負擔的通信服務。通信服務系統100具有通信終端1、通信服務器3和數據庫5。在數據庫5中對應識別數據存儲有區域數據組。該數據組包含有規定的區域定義數據和表述數據。一旦從某個通信終端接收到位置數據和識別數據,服務器3就檢索該識別數據的區域數據組。當服務器3發現包含所接收到的位置數據表示的位置的區域數據組時,就把該區域數據組中的表述數據發送到其他通信終端。該通信終端接收并顯示出該表述數據。這樣,第二通信終端的用戶就能夠掌握第一通信終端的位置。
文檔編號H04Q7/20GK1638364SQ20041008065
公開日2005年7月13日 申請日期2004年9月29日 優先權日2003年12月26日
發明者岡本征史 申請人:株式會社多玩國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巴尔虎右旗| 奉节县| 漯河市| 凉山| 瓦房店市| 延长县| 玛曲县| 改则县| 马公市| 仙桃市| 肃宁县| 临清市| 体育| 临沂市| 黄龙县| 吴桥县| 石台县| 盐山县| 彝良县| 稷山县| 寻乌县| 四川省| 东兴市| 青铜峡市| 文成县| 临湘市| 和硕县| 准格尔旗| 永顺县| 旬阳县| 庆城县| 湾仔区| 隆化县| 铁岭县| 海安县| 邵武市| 无棣县| 四平市| 怀来县| 耿马|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