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提高無線個人網信道利用率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通信信息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無線個人網的數據傳輸方法,尤其涉及一種提 高無線個人網信道利用率的方法。
背景技術:
無線通信信道的時變特性以及多徑傳播引起的衰落特性,使數據幀在傳輸過程中常常具 有較高的誤比特率,從而導致數據幀傳輸效率和信道利用率的低下。如何提高無線個人網絡 中的信道利用率,自然成了當前以及今后在無線通信領域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針對信道 利用效率的提高,當前的協議和文獻中提出的方案包括l)采用適當的ACK(Acknowledgement) 機制;2)采用合適的鏈路自適應方式;3)采用合適的重傳方案。分別簡述如下1)采用適當的ACK (Acknowledgement)機制在高速無線個人網絡協議IEEE 802.15.3中規定了三種數據傳輸的ACK機制,分別是l) No-ACK; 2) Imm-ACK (Immediate-ACK) ; 3) Dly-ACK (Delayed-ACK)。這三種ACK機制的 主要執行方式以及特點如下(1) No-ACK 在這種ACK機制下,不論接收到的數據幀正確與否,接收節點都不向發 送節點反饋信息,因此No-ACK機制在MAC層并不保證數據幀的傳輸質量。然而No-ACK機制 在信道狀況非常好的情況下可以節省很多冗余開銷,比如ACK幀的傳輸時間、發送節點在發 送狀態與接收狀態之間切換所需的時間等,從而提高系統性能。(2) Imm-ACK在這種ACK機制下,發送節點在傳輸完一幀數據后等待接收節點的反饋 信息,如果接收節點正確接收到數據,則向發送節點反饋ACK幀確認,如果收到的數據有錯 誤,則不會反饋任何信息給發送節點;對于發送節點而言,如果收到ACK幀,則傳輸下一幀 數據,如果等待一段時間(ACK timeout)后沒有收到ACK幀,則重傳這一幀數據。當數據幀 重傳的次數超過最大重傳次數限制時,發送節點將丟棄這一幀數據,傳輸新的數據幀。(3) Dly-ACK這是針對高速無線個人網絡專門設計的一種ACK機制,其基本思想是在 發送節點連續傳輸完多個數據幀后(稱為一個brust),再發送一個ACK請求幀(ACK Request) 或在Burst的最后一幀數據中標識請求ACK幀的信息,然后等待接收節點對這些數據幀的反 饋確認信息。接收節點在得到ACK請求信息后會反饋一個ACK幀,該ACK幀將對所有傳輸正 確的數據幀進行確認;發送節點收到Dly-ACK幀后,將在下一個Burst中對傳輸錯誤的數據幀進行重傳。同樣,如果重傳的次數超過最大重傳次數限制,發送節點將會丟棄這一幀數據, 傳輸新的數據幀?,F有的無線通信網絡中數據傳輸通常是采用特定的ACK機制結合固定的數據幀長度來進 行的,這種傳輸方式的缺陷是A、 沒有考慮到ACK機制對信道變化的適應性,即當接收端獲得信道狀況信息之后,如何 選擇IEEE 802. 15. 3中的最優ACK機制進行數據傳輸??紤]到不同的重傳方案的影響,最優 的ACK機制的選擇就需要結合數據幀長度、傳輸速率以及重傳增益等因素。B、 沒有考慮到數據幀長度對信道利用率的影響。由于無線信道的時變性和頻率選擇性衰 落特性,若是僅采用固定的數據幀長度將會使數據幀的傳輸效率大大降低,只有結合信道的 特性動態地調整數據幀長度,才能使系統的性能得到提高。2)采用合適的鏈路自適應方式 鏈路自適應方式的影響鏈路自適應可以通過多種技術來實現,比如自適應編碼調制技術、自適應數據幀長度調 整技術、自適應功率控制技術等等。自適應編碼調制是目前非常流行的技術,也是用來提高 無線系統容量的有效方法;然而單純通過選擇編碼調制格式的自適應方式顯然不是最優的, 這是因為數據幀的長度對于系統吞吐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誤幀率性能主要由三個因素決 定信道狀況、編碼調制方式和數據幀長度,其基本關系如下卿("=1 _ (1 _朋i ("廣其中i^i ("指的是在接收信干比(SINR)為y時,物理層選擇某種編碼調制方式后的誤碼率性能,^指的是所選擇的數據幀長度。由此可以看出, 一個數據幀的正確接收需要它所包含的數據比特全部正確解碼。如果采用較長的數據幀來傳輸,雖然可以節省很多傳輸冗余 (比如ACK開銷、幀間隔時間等),但是數據幀錯誤的概率和數據幀長度是指數增長的關系, 因此較長的數據幀在傳輸過程中將更加容易出錯引起重傳,這將會降低信道利用率;另一方 面,采用較短的數據幀進行傳輸可以保證很高的傳輸正確性,但是卻需要引入了大量的傳輸 冗余,同樣不利于信道利用率的提高。因此,選擇合適的數據幀長度用于傳輸顯得尤為必要。 針對這個問題,聯想公司已在一項專利中提出了動態調整數據幀長度的方案來提高信道的利 用率,其發明名稱為"一種提高無線網絡信道傳輸效率的方法"。但該專利有以下三方面不 足A、 該專利主要是針對IEEE 802.11無線局域網而提的,并且僅考慮了一種ACK機制,而 在IEEE 802. 15. 3協議中涉及到多種ACK機制,因此就需要對多種ACK機制進行優化選擇。B、 該專利并未考慮HARQ合并技術的影響,因此在惡劣的信道環境下將很難保證系統傳 輸效率,結合HARQ技術帶來的增益后對系統參數進行優化可以提供更好的性能。C、 該專利僅考慮了通過ACK的數量來調整數據幀長度,這樣得到的數據幀長度顯然不是 最優的,這也會增加無線信道資源的浪費。3)采用合適的重傳方案重傳方案的選擇無線通信信道的時變及衰落特點常常會給數據傳輸帶來的較高的誤碼率,為了保證數據傳輸的可靠性,ARQ和FEC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無線通信系統,ARQ技術是通過數據幀校驗和 重傳的方式來提高數據幀傳輸成功的概率,FEC技術是通過信道編碼的方式來改善傳輸錯誤的 影響。而結合FEC和ARQ的HARQ技術被認為是第三代無線通信系統(比如CDMA2000 lxEV、WCDMA HSDPA等)以及第三代移動通信協作伙伴項目(3GPP)中的一項關鍵技術,同時也被認為是今后 高速無線局域網和個域網得以實現的基礎,它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無線信道的惡劣造成的影 響。HARQ可以分為如下三種方案(1) I型證Q (Type-I HARQ)這種類型的HARQ是將FEC和ARQ兩者的功能的簡單結合,即在發送端添加了 CRC序列, 然后數據經過FEC編碼,接收端在譯碼后用CRC序列對傳輸正確性進行檢驗,并將結果反饋 給發送端,發送端對錯誤的數據幀進行重傳。(2) II型HARQ (Type-II HARQ)與Type-I HARQ不同的是,采用Type-II HARQ方案后,接收端在收到出錯的數據幀時, 并不丟棄該數據幀,而是將其緩存起來,并與重傳的數據幀進行合并后譯碼,這樣可以充分 利用錯誤數據幀中的有用信息來提高數據幀的效率。Type-II HARQ又稱為Chase Combining HARQ方案,發送端用于重傳的數據幀與首次傳輸的數據幀格式相同,而接收端通過合并錯誤 的數據幀和重傳的數據幀增加有效的接收信干比,從而提高正確譯碼的概率。(3) III型HARQ (Type-Ill HARQ)Type-III HARQ又稱為遞增冗余(Incremental Redundancy, IR) HARQ方案,在這種合 并方式下,傳輸與重傳的數據幀中可以含有不同的冗余信息,接收端通過冗余合并的方式進行譯碼,這樣可以使得數據傳輸的碼率降低,從而得到一定的碼字合并增益,使譯碼成功概率大大增加。雖然目前巳有大量的文獻研究了不同的ARQ技術,比如(Stop-and-Wait) SW、 Go-Back-N (GBN)和Selective R印eat (SR),以及HARQ技術的各種類型,然而它們都是針對基站的 集中式環境而設計的。需要指出的是,在這種通信環境下,所有的鏈路都是在基站和移動端 之間建立的,從而基站可以直接得到諸如信道狀況、傳輸速率等信息,進而容易地實現傳輸 控制。然而基于IEEE 802.15.3的無線個人網絡結構并沒有基站的概念,整個網絡的正常工 作是通過PNC來協調進行的,而PNC并不參與兩個節點之間的通信。因此接收節點需要估計 信道狀況,然后選擇合適的ACK機制和數據幀長度并反饋給發送節點和PNC。 PNC將在下一個 超幀開始時通過廣播Beacon幀來給各個通信鏈路分配信道時間。綜上所述,由于個人網絡本身的特點和應用環境,迄今還沒有文獻討論過在IEEE802.15. 3 高速無線個人網絡中,結合HARQ的性能增益后如何實現不同ACK機制的調整以及不同數據幀 長度的調整。發明內容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以提高無線個人網信道利用率的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提高無線個人網信道利用率的方法,該方法包括調整數據傳輸ACK機制的步驟;當信道的誤碼率小于等于le—5時采用No-ACK機制,當信道的誤碼率大于等于le—3時采用 Imm-ACK或Dly-ACK機制。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方法還包括調整數據幀長度的步驟;當信道的誤碼率 小于le—s時增加數據幀長度至1536字節以上,當信道的誤碼率大于le^時減小數據幀長度至 512字節以下。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無線個人網包括若干發送節點、若干接收節點、若干 PNC;接收節點對信道狀況進行估計,選擇最優的ACK機制和相應的最優傳輸數據幀長度信 息,并將所述信息反饋給相應的發送節點及PNC,所述反饋信息通過反饋控制幀的形式發送。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最優ACK機制的選擇、及最優數據幀長度的選擇通過 優化吞吐量的計算表達式獲得;吞吐量的計算表達式可以通過建立不同ACK機制的數據傳輸 模型得到,這是一個關于數據幀長度、傳輸速率、信道誤碼率、幀間隔時間以及ACK長度參數的表達式,在不同的信道誤碼率下通過數值優化的方法獲取相應的最優數據幀長度。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吞吐量的計算表達式如下不考慮Beacon幀、數據幀頭部、ACK請求幀和ACK幀的傳輸差錯,對于Imm-ACK 和Dly-ACK機制,吞吐量表達式表示如下丄"(卜nr濯w):2:rw-順w)n::;順w+d+orrr"層w];其中i^i ("表示數據幀在第&次傳輸時接收端的檢測誤幀率,采用HARQ方案后接 收端可以對重傳的數據幀進行合并檢測,因此FiT ()t)隨著;fc的增大而降低,尸五i (yt)與數 據幀的長度以及誤碼率的關系如下FM(yt) = l-(1-A(A)廣唂;當采用Imm-ACK機制時,7;可表示為&。, = + + 27; + 2S/尸S ;及d 及s當采用Dly-ACK機制時(假設Burst的長度為《),7;,可表示為<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8</formula>其中M/FS和S/FS均為協議中定義的幀間隔時間; 對于No-ACK機制,吞吐量表達式如下S=-、(1-_^及o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反饋控制幀包括2個字節的Frame control部分。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Frame control部分包括利用協議中的保留字段的Frame size level、用以標識最優ACK機制的ACK policy、及表示反饋控制幀的類型Frame type。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A、初始,數據傳輸的ACK機制為No-ACK機制、Imm-ACK機制、或Dly-ACK機制, 發送節點在競爭訪問周期CAP階段先向PNC請求信道資源,PNC根據請求的信息,為該通信鏈 路分配傳輸時隙CTA, CTA中已為反饋控制幀預留了傳輸時間,并通過發送Beacon廣播信道 分配的信息;步驟B、發送節點在收到Beacon后,解得相應的信道分配信息,通信鏈路建立在指定的當前鏈路所采用的編碼調制方式,選擇 最佳的ACK機制和數據幀長度,在CTA時隙的最后向發送節點和PNC發送反饋控制幀;步驟D、 PNC在收到反饋控制幀后,結合在當前超幀的CAP周期內收到的信道請求信息, 為該通信鏈路分配合適的CTA長度,在下一超幀開始時通過Beacon廣播分配信息;步驟E、發送節點在收到反饋控制幀后,更新ACK機制和傳輸的數據幀長度,并結合在下 一超幀開始時收到的Beacon幀中的傳輸時隙信息,在指定的CTA內進行數據通信;步驟F、循環執行步驟C至步驟E。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當信道的誤碼率大于le's小于le—s時采用No-ACK機制、 或Imm-ACK或Dly-ACK機制。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 關于反饋控制信息所引入的系統開銷。首先,反饋控制幀的長度僅相當于一個數據 幀頭部的長度;其次,本發明所提的自適應方案是以超幀為單位進行調整的,在每個CTA中 僅傳輸一次。因此,這種反饋機制所引入的冗余信息非常少。(2) 關于方案的應用環境。基于IEEE 802.15. 3的無線個人網絡主要應用于家庭網絡中, 相比于室外移動通信的環境,由多普勒頻移等帶來的信道狀況影響將小很多,總體而言信道 的變化較慢。因此參數調整的周期可以設置長一些(具體由超幀的長度以及應用環境決定), 這樣能進一步減少控制信息的傳輸,從而提高信道利用率。
圖1為反饋控制幀的組成示意圖。 圖2為基本網絡構架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本發明針對各種ACK機制在不同信道環境下的性能差異,提出自適應ACK機制的方案。 根據接收節點對信道狀況的估計,調整最佳的傳輸ACK機制。在信道狀況較好時采用No-ACK 機第U,通過減少冗余提高系統的吞吐量性能;在信道狀況較差時采用Imm-ACK或Dly-ACK機制,并結合HARQ合并方案,既保證了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又提高了系統的信道利用率。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提高無線個人網信道利用率的方法,其中,無線個人網包括若干發送 節點、若干接收節點、若干PNC (微網控制器)。該方法包括調整數據傳輸ACK機制的步驟; 當信道的誤碼率小于等于le'5時采用No-ACK機制,當信道的誤碼率大于等于lf3時采用 Imm-ACK或Dly-ACK機制。當信道的誤碼率大于lf5小于le'3時采用No-ACK機制、或 Imm-ACK或Dly-ACK機制。同時,本發明針對傳輸數據幀長度對系統性能的影響,提出在接收端根據信道狀況采用 最優的數據幀長度以提高系統吞吐量。由于最優ACK機制的選擇依賴于數據幀長度,將最優 數據幀長度調整和ACK機制的選擇相結合可以進一步提高了系統的信道利用率。具體為當 信道的狀況較好(如誤碼率小于le'5)時增加數據幀長度,如增加至1536字節以上,,當信道 的狀況較差(如誤碼率大于le勺時減小數據幀長度,如減小至512字節以下。接收節點對信道狀況進行估計,選擇最優的ACK機制和相應的最優傳輸數據幀長度信息, 并將所述信息反饋給相應的發送節點及PNC,所述反饋信息通過反饋控制幀的形式發送。所 述最優ACK機制的選擇、及最優數據幀長度的選擇通過優化吞吐量的計算表達式獲得;吞吐 量的計算表達式可以通過建立不同ACK機制的數據傳輸模型得到,這是一個關于數據幀長度、 傳輸速率、信道誤碼率、幀間隔時間以及ACK長度參數的表達式,在不同的信道誤碼率下通 過數值優化的方法獲取相應的最優數據幀長度。.所述吞吐量的計算表達式如下本實施例不考慮Beacon幀、數據幀頭部、ACK請求幀和ACK幀的傳輸差錯,對于 Imm-ACK和Dly-ACK機制,吞吐量表達式表示如下<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0</formula>
其中i^i ("表示數據幀在第A:次傳輸時接收端的檢測誤幀率,采用HARQ方案后接 收端可以對重傳的數據幀進行合并檢測,因此i^i ("隨著A的增大而降低,F五i ("與數 據幀的長度以及誤碼率的關系如下F五i (it)-1-(1-a("廣+^ ;當采用Imm-ACK機制時,7;,。,可表示為。,=+ + 27; + 257^S ;當采用Dly-ACK機制時(假設Burst的長度為K ) , 7;,可表示為 rsto = f 。 + M/FS + + & +丄f 2,D + 2鵬+ :^±^);加' p d dr I p d ,其中M/FS和S/FS均為協議中定義的幀間隔時間; 對于No-ACK機制,吞吐量表達式如下S =-;(1-,)+層5 + ^^ + & 入s為了更好的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針對基于IEEE 802.15.3協議的PN網絡的特點,設計 了反饋控制幀的結構,它是通過修改Imm-ACK幀的結構得到,合理利用了系統保留的比特位, 未增加額外的比特信息。反饋控制幀中包含了所選擇的最佳ACK機制和數據幀長度信息。請參閱圖1,在PN網絡中,通常由發送節點在超幀的CAP (Contention Access Period) 階段向PNC請求信道資源,PNC收到請求后為發送節點和接收節點分配傳輸時隙CTA (Channel Time Allocation),這一信息在每一個超幀開始時由PNC發送Beacon的方式傳遞給網絡中的 節點,兩個節點則在分配到的CTA中進行數據傳輸。為了實現自適應ACK機制和數據幀長度 調整,接收節點需要對信道狀況進行估計,從而選擇最優的ACK機制和相應的最優傳輸數據 幀長度信息,并將這些信息反饋給發送節點和PNC。為了與協議相一致,本發明中設計的反饋 控制幀是通過修改Imm-ACK機制所采用的ACK幀結構得到的,其長度即為MAC Header的長度 (10字節);幀控制(Frame control)部分包括2個字節,包括利用協議中的保留字段的Frame size level、用以標識最優ACK機制的ACK policy、及表示反饋控制幀的類型Frame type。圖1所示的反饋控制幀結構的具體含義描述如下(1) 關于反饋控制幀的標識,按照IEEE802. 15. 3協議,圖1中Frame type中的3比特 分別用OOO、 001、 010、 011和100來分別表示Beacon幀、Imm-ACK幀、Dly-ACK幀、命令幀 以及數據幀,因此可以設置該字段用101來表示反饋控制幀;(2) 關于ACK機制調整的標識,我們在圖中ACK policy部分用00、 01和10來分別表 示所要選擇的No-ACK機制、Imm-ACK機制和Dly-ACK機制;(3) 關于數據幀長度信息調整的標識,我們用圖1中bl5-bll部分(原協議中該部分為 保留字段)來表示。在IEEE 802. 15. 3協議的物理層中定義了八種可選的數據幀長度64bytes、 256 bytes、 512 bytes、 1024 bytes、 1280 bytes、 1536 bytes、 1792 bytes、 2044 bytes, 因此可以用三位比特000、 001、 010、 011、 100、 101、 110和111分別表示上述的八種數據 幀長度信息。(4)圖1中其它字段的含義可以參照IEEE 802. 15. 3協議?;贗EEE 802. 15. 3協議,并結合自適應ACK機制和數據幀長度調整后的的基本網絡構 架如圖2所示,具體實施流程如下步驟1、初始ACK機制假設為Imm-ACK機制,發送節點在CAP階段先向PNC請求信道資源, PNC根據請求的信息,為該通信鏈路分配傳輸時隙CTA (CTA中已為反饋控制幀預留了傳輸時 間),并通過發送Beacon廣播信道分配的信息;步驟2、發送節點在收到Beacon后,解得相應的信道分配信息,通信鏈路建立在指定的 CTA時隙中,通信節點按照指定的ACK機制進行數據的傳輸;步驟3、接收節點在對信道狀況進行估計,并根據當前鏈路所采用的編碼調制方式,選擇 最佳的ACK機制和數據幀長度,在CTA的最后向發送節點和PNC發送反饋控制幀;步驟4、 PNC在收到反饋控制幀后,結合在當前超幀的CAP周期內收到的信道請求信息, 為該通信鏈路分配合適的CTA長度,在下一超幀開始時通過Beacon廣播分配信息;步驟5、發送節點在收到反饋控制幀后,更新ACK機制和傳輸的數據幀長度,并結合在下 一超幀開始時收到的Beacon幀中的傳輸時隙信息,在指定的CTA內進行數據通信;步驟F、循環執行步驟C至步驟E。綜上所述,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1) 關于反饋控制信息所引入的系統開銷。首先,反饋控制幀的長度僅相當于一個數據 幀頭部的長度;其次,本發明所提的自適應方案是以超幀為單位進行調整的,在每個CTA中 僅傳輸一次。因此,這種反饋機制所引入的冗余信息非常少。(2) 關于方案的應用環境?;贗EEE 802.15. 3的無線個人網絡主要應用于家庭網絡中, 相比于室外移動通信的環境,由多普勒頻移等帶來的信道狀況影響將小很多,總體而言信道 的變化較慢。因此參數調整的周期可以設置長一些(具體由超幀的長度以及應用環境決定), 這樣能進一步減少控制信息的傳輸,從而提高信道利用率。最后,對本實施例的應用范圍做以說明本實施例是基于IEEE 802.15.3協議的高速無 線個人網絡中的數據傳輸。技術前提本實施例是基于固定帶寬的應用環境而提出的,接收 節點首先需要對信道狀況進行估計,進而選擇最佳的ACK機制和數據幀長度,在實現時也可 以通過數值優化先求得信道狀況(比如用誤比特率來表征)與最優ACK機制和數據幀長度的 映射表,接收節點只要通過 表來選擇最優參數,再通過反饋控制幀將這些信息傳給發送節 點和PNC。此外,為了保證信道狀況惡劣情況下的傳輸可靠性,通信設備應具有實現HARQ的 功能模塊。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而非限制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任何修 改或局部替換,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
1、一種提高無線個人網信道利用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調整數據傳輸ACK機制的步驟;當信道的誤碼率小于等于1e-5時采用No-ACK機制,當信道的誤碼率大于等于1e-3時采用Imm-ACK或Dly-ACK機制。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提高無線個人網信道利用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還包括調 整數據幀長度的步驟;當信道的誤碼率小于le—s時增加數據幀長度至1536字節以上,當 信道的誤碼率大于le—3時減小數據幀長度至512字節以下。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提高無線個人網信道利用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無線個人網包 括若干發送節點、若干接收節點、若干PNC;接收節點對信道狀況進行估計,選擇最優 的ACK機制和相應的最優傳輸數據幀長度信息,并將所述信息反饋給相應的發送節點及 PNC,所述反饋信息通過反饋控制幀的形式發送。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提高無線個人網信道利用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優ACK機 制的選擇、及最優數據幀長度的選擇通過優化吞吐量的計算表達式獲得;吞吐量的表達式 可以通過建立不同ACK機制的數據傳輸模型得到,這是一個關于數據幀長度、傳輸速率、 信道誤碼率、幀間隔時間以及ACK長度參數的表達式,在不同的信道誤碼率下通過數值 優化的方法獲取相應的最優數據幀長度。
5、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提高無線個人網信道利用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吞吐量的計算表達式如下不考慮Beacon幀、數據幀頭部、ACK請求幀和ACK幀的傳輸差錯,對于Imm-ACK 和Dly-ACK機制,吞吐量表達式表示如下。 丄々一n:r!濯w)A — — — — — _ ——I其中i^i ("表示數據幀在第A:次傳輸時接收端的檢測誤幀率,采用HARQ方案后接 收端可以對重傳的數據幀進行合并檢測,因此F5i ("隨著fe的增大而降低,i^i ("與數 據幀的長度以及誤碼率的關系如下= A("廣 ;當采用Imm-ACK機制時,7:可表示為= + + 27; + 2&FS ;& 及s當采用Dly-ACK機制時(假設Burst的長度為尺),&。,可表示為<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3</formula>其中M/FS和S/FS均為協議中定義的幀間隔時間;對于No-ACK機諾U,吞吐量表達式如下5 =-d(1-潔)_^。及d 及fl
6、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提高無線個人網信道利用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饋控制幀包 括2個字節的Frame control部分。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提高無線個人網信道利用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Frame control 部分包括利用協議中的保留字段的Frame size level、用以表示最優ACK機制的ACK policy、及表示反饋控制幀類型的Frame type。
8、 根據權利要求1至7任意一項所述提高無線個人網信道利用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A、初始,數據傳輸的ACK機制為No-ACK機制、Imm-ACK機制、或Dly-ACK機 制,發送節點在競爭訪問周期CAP階段先向PNC請求信道資源,PNC根據請求的信息,為 該通信鏈路分配傳輸時隙CTA, CTA中已為反饋控制幀預留了傳輸時間,并通過發送Beacon 廣播信道分配的信息;歩驟B、發送節點在收到Beacon后,解得相應的信道分配信息,通信鏈路建立在指 定的CTA時隙中,通信節點按照指定的ACK機制進行數據的傳輸;步驟C、接收節點在對信道狀況進行估計,并根據當前鏈路所采用的編碼調制方式, 選擇最佳的ACK機制和數據幀長度,在CTA時隙的最后向發送節點和PNC發送反饋控制幀;步驟D、 PNC在收到反饋控制幀后,結合在當前超幀的CAP周期內收到的信道請求信 息,為該通信鏈路分配合適的CTA長度,在下一超幀開始時通過Beacon廣播分配信息;步驟E、發送節點在收到反饋控制幀后,更新ACK機制和傳輸的數據幀長度,并結合 在下一超幀開始時收到的Beacon幀中的傳輸時隙信息,在指定的CTA內進行數據通信;歩驟F、循環執行步驟C至步驟E。
9、 根據權利要求1至7任意一項所述提高無線個人網信道利用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當信 道的誤碼率大于le-5小于le-3時采用No-ACK機制、或Imm-ACK或Dly-ACK機制。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揭示了一種提高無線個人網信道利用率的方法,該方法包括調整數據傳輸ACK機制的步驟;當信道的誤碼率小于等于1e<sup>-5</sup>時采用No-ACK機制,當信道的誤碼率大于等于1e<sup>-3</sup>時采用Imm-ACK或Dly-ACK機制。本發明可以進一步減少控制信息的傳輸,從而提高信道利用率。
文檔編號H04L1/16GK101621362SQ20081004022
公開日2010年1月6日 申請日期2008年7月4日 優先權日2008年7月4日
發明者璐 戎, 陽 杜, 林如鋒 申請人:上海無線通信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