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動設計及設定冗余結構交換機網絡的網絡管理服務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管理網絡的管理計算機,尤其是涉及自動設定 構成網絡的交換機的管理計算機。
背景技術:
近年來,推進企業中各業務(包含關鍵任務(missioncritital) 的業務)的網絡化,要求提高網絡的可用性。現在,在交換機及路由器等網絡設備中發生故障時,網絡管理 者通過手工作業來交換發生故障的網絡設備。這時,由于在發生故 障的網絡設備交換結束之前的期間,該網絡中不能進行通信,所以 網絡的可用性大大降低。這里,已知所謂STP(Spanning Tree Prorocol)的協議。STP是在由交換機構成的網絡中發生故障時,自動恢復網絡用的交換機間 的控制協議。在網絡中發生故障時,各交換機使用STP自律地執行 恢復該網絡故障的處理。因此,由于根據STP,在網絡中發生故障時 自動執行恢復故障的處理,所以與網絡管理者通過手工作業來恢復 網絡故障的情況相比,可提高網絡的可用性。并且,已知用于進一步提高網絡的可用性的所謂VRRP(Virtual Router Redundancy Protocol)及GSRP (Gigabit Switch Redundacy Protocol)的協議。這些協議恢復故障的范圍限于相鄰的(互相連接 的)網絡設備。這些協議是由現用系統交換機及待機系統交換機構成 的冗余化交換機的控制協議。下面稱VRGP及GSRP為冗余系統控制協議。由于根據冗余系統控制協議,恢復故障的范圍限于相鄰的網絡設備,所以與利用STP恢復故障相比,在短時間內可恢復網絡。為了適用冗余系統控制協議,網絡管理者在構成冗余化交換機 的兩個交換機上連接網絡內的其他交換機。而且,網絡管理者設定 經由構成冗余化交換機的一個交換機的現用系統路徑、和經由構成 冗余化交換機的另一個交換機的待機系統路徑。另外,將構成冗余 化交換機的兩個交換機之中的、經由現用系統路徑的交換機稱為現 用系統交換機,將經由待機系統路徑的交換機稱為待機系統交換機。網絡管理者使冗余系統控制協議在現用系統交換機和待機系統 交換機之間動作。現用系統交換機使用冗余系統控制協議,監視待 機系統交換機的運轉狀態,待機系統交換機使用冗余系統控制協議, 監視現用系統交換機的運轉狀態。另外,待機系統交換機具備的端口之中的、連接現用系統交換 機的端口以外的端口在現用系統交換機中發生故障之前的期間,設 定成停止通信的待機狀態。另外,該待機狀態的端口是成為使用冗 余系統控制協議執行的自動恢復處理的對象的端口。并且,網絡管理者在選擇GSRP作為冗余系統控制協議時,將現用系統交換機具備的端口中連接待機系統交換機的端口、及待機系 統交換機具備的端口中連接現用系統交換機的端口設定成基于GSRP 的、在交換機間互相監視用通信中利用的端口。網絡管理者邏輯地分割網絡,在由交換機構成的網絡內構成多 個虛擬的LAN (VIAN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網絡管理者為 了控制對使用者終端的各VLAN的訪問,對每個交換機的端口指定(定 義)訪問目標的VLAN。另外,由于在連接至交換機的端口中,使多個 VL認的包重合傳輸,所以網絡管理者必須對連接于交換機的端口指 定多個VLAN,在將冗余系統控制協議適用于由指定VLAN的交換機構成的網 絡時,網絡管理者對于成為冗余化對象的全部VLAN,設定構成冗余 化交換機的2個交換機、和連接于冗余化交換機的多個交換機。網 絡管理者需要如下進行設定對相同的VLAN分配對應于現用系統路 徑的端口和對應于待機系統路徑的端口,以即便使用現用系統路徑 和待機系統路徑的哪一個都可利用相同的VL認。
網絡管理者在向網絡中新導入交換機時,必須設定新導入的新 交換機和己設交換機間的連接關系、及對新交換機具備的端口及已 設交換機具備的各端口分配的VLAN。并且,在冗余系統控制協議中 使用GSRP時,網絡管理者必須設計網絡結構,以直接連接構成冗余 化交換機的2個交換機。
另外,在通過向網絡追加新交換機,將不是冗余結構的已有網 絡變更成冗余結構的網絡時,網絡管理者必須變更成為冗余化對象 的己設交換機的設定、新交換機的設定、和成為冗余化對象的已設 交換機及新交換機上連接的全部交換機的設定。
具體地說,網絡管理者需要對該全部交換機,設定交換機間的 連接關系和VLAN。因此,隨著網絡規模變大,網絡管理者必須變更 設定的交換機的數量也增加。因此,隨著網絡規模變大,網絡管理 者的作業量增加,對于網絡管理者來說,難以變更交換機的設定。
本發明的第l目的在于,即使在規模大的網絡中,也能夠容易 地減少網絡管理者變更交換機設定的作業量,并向網絡中導入冗余 結構。
另外,在規模大的網絡中,因網絡管理者變更交換機設定的作 業量增加,所以網絡管理者誤設定交換機的概率增加。另外,該交 換機的誤設走成為降低網絡可用性的要因。
本發明的第2目的在于,即使在規模大的網絡中,也可以減少
網絡管理者變更交換機設定的作業量,并減少變更網絡結構時的交換機的誤設定。
發明內容
根據本發明代表性的一個方式,是一種管理計算機,具備進行 運算處理的處理器、連接于所述處理器的存儲部和連接于所述處理 器的接口,經所述接口連接于網絡,管理構成所述網絡的多個交換
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網絡是容納由VLAN標識符唯一地識別構成所 述網絡的多個交換機的一個或多個VLAN的網絡,并且,所述網絡由 所述多個交換機中構成冗余化對的第一交換機及第二交換機劃分現 用系統路徑和待機系統路徑,所述存儲部存儲端口管理信息,該端 口管理信息表示所述各交換機的連接關系和向所述交換機具備的端 口分配的VL認的標識符,所述處理器通過更新所述第一交換機的端 口管理信息,以向所述第一交換機具備的端口之中的、連接于連接 所述第一交換機的連接目標交換機的端口,分配向所述連接目標交 換機具備的端口中連接于所述第一交換機的端口分配的VLAN,構成 所述冗余化對。
發明的效果如下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式,可減少將通常的網絡變更成冗余化的 網絡時網絡管理者設定交換機的作業量。
圖1是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計算機系統的結構的圖。
圖2是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網絡的結構的圖。
圖3是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管理服務器的結構的圖。
圖4是在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管理服務器上設計網絡時的順序圖。
圖5是說明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網絡結構輸入畫面的圖。圖6是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管理者輸入網絡結構后對應 于第一交換機的端口信息管理表的結構的圖。
圖7是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管理者輸入網絡結構后對應 于第二交換機的端口信息管理表的結構的圖。
圖8是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管理者輸入網絡結構后對應 于第三交換機的端口信息管理表的結構的圖。
圖9是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管理者輸入網絡結構后對應 于第四交換機的端口信息管理表的結構的圖。
圖IO是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管理者輸入網絡結構后第一 交換機的VL認信息管理表的結構的圖。
圖11是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管理者輸入網絡結構后第二 交換機的VLAN信息管理表的結構的圖。
圖12是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管理者輸入網絡結構后第三 交換機的VLAN信息管理表的結構的圖。
圖13是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管理者輸入網絡結構后第四 交換機的VLAN信息管理表的結構的圖。
圖14是說明用于指定成為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冗余化對象的交
換機的冗余化交換機指定畫面的圖。
圖15是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冗余化結構生成處理的流程圖。
圖16是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冗余鏈接生成處理的流程圖。
圖17是表示用于對執行了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冗余化結構生成
處理后的網絡進行確認的冗余系統顯示畫面的圖。
圖18是表示通過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冗余化結構生成處理而更
新后的冗余化對象交換機所對應的端口信息管理表的圖。
圖19是表示通過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冗余化結構生成處理而更
新后的第二交換機所對應的端口信息管理表的圖。
圖20是表示通過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冗余化結構生成處理而更新后的第三交換機303所對應的端口信息管理表的圖。
圖21是表示通過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冗余化結構生成處理而更 新后的第四交換機所對應的端口信息管理表的圖。
圖22是表示通過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冗余化結構生成處理而更 新后的新交換機所對應的端口信息管理表的圖。
圖23是表示由冗余化結構生成處理而更新后的第二交換機所 對應的V1JVN信息管理表的圖。
圖24是表示通過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冗余化結構生成處理而更 新后的第三交換機所對應的VLAN信息管理表的圖。
圖25是表示通過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冗余化結構生成處理而更 新后的第四交換機所對應的VLAN信息管理表的圖。
圖26是表示通過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冗余化結構生成處理而更 新后的冗余化對象交換機所對應的VLAN信息管理表的圖。
圖27是表示通過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冗余化結構生成處理而更 新后的新交換機305所對應的VLAN信息管理表的圖。
圖28是表示通過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冗余化結構生成處理而更 新后的冗余系統管理表的圖。圖29是說明用于更新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冗余化對象交換機的 設定內容的更新消息的圖。
圖30是說明用于更新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第二交換機的設定內
容的更新消息的圖。
圖31是說明用于更新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第三交換機的設定內 容的更新消息的圖。
圖32是說明用于更新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第四交換機的設定內
容的更新消息的圖。
圖33是說明用于更新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新交換機的設定內容
的更新消息的圖。圖34是在構成本發明實施方式2的網絡的交換機之中的、選擇 2個交換機作為構成冗余化交換機的交換機時,在管理服務器上設計 網絡時的順序圖。
圖35是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2的冗余化條件判定處理的流程圖。
圖36是在本發明實施方式3的管理服務器上設計網絡時的順序圖。
圖37是在本發明實施方式4的管理服務器上設計網絡時的順序圖。
圖38是本發明實施方式4的冗余化對檢索處理的流程圖。 符號說明
1、 管理者;
2、 管理服務器; 4、網絡;
20、存儲器;
21、輸入輸出I/F;
22、網絡I/F;
23、輸入輸出裝置;
24、CPU;
203、,OS;
204、.設備設定程序;
205、>設備設定信息數據庫;
211、.冗余結構設定生成程序;
212、,VLAN信息管理表;
213、.端口信息管理表;
214、.冗余系統管理表;
300、>交換機。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方式1)
下面,用圖1 圖33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
圖1是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計算機系統的結構的圖。
本計算機系統包含管理服務器2和由管理服務器管理的網絡4。
由于在管理服務器2具備的輸入輸出裝置中顯示網絡4的結構, 所以網絡4的管理者1經輸入輸出裝置可掌握網絡4的結構。并且, 管理者1可向管理服務器2具備的輸入輸出裝置,輸入將網絡4冗 余化的指示。
管理服務器2連接于網絡4。而且,管理服務器2接收表示網 絡設備3間的連接關系的鏈接信息。并且,管理服務器2使用設定 網絡設備3用的協議設定網絡設備3的設定內容。網絡設備3例如 是路由器、交換機及使用者終端等。
圖2是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網絡4的結構的圖。
網絡4由管理服務器2、交換機301 305及使用者終端341 344構成。另外,將交換機301 305總稱為交換機300,將使用者 終端341 344總稱為使用者終端340。
交換機301及交換機305是網絡4的最上位的交換機,稱為位 于網絡4的中心的核心交換機。直接連接交換機301和交換機305。
交換機302 304是直接容納交換機300以外的設備(在本實施 方式中,管理服務器2、使用者終端341及使用者終端342)底層交 換機。另外,交換機302 304直接連接于作為核心交換機的交換機 301及交換機305兩者。由此,將作為核心交換機的交換機301及交 換機305冗余化,即便交換機301及交換機305之一中發生故障, 作為底層交換機的交換機302 304也可與未發生故障方的交換機 301或交換機305通信。管理服務器2連接于交換機302,屬于VLAN 99。使用者終端 341及使用者終端342連接于交換機303,使用者終端341屬于VL腦 10,使用者終端342屬于VLAN 20。使用者終端343及使用者終端 343連接于交換機304,使用者終端343屬于VLAN 20,使用者終端 344屬于VLAN 10。
圖3是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管理服務器2的結構的圖。
管理服務器2具備存儲器20、輸入輸出接口(I/F)21、網絡接 口(I/F)22及CPU 24。
管理服務器2經輸入輸出I/F 21連接輸入輸出裝置23。輸入 輸出裝置23例如是顯示器、鍵盤及鼠標等。管理服務器2經網絡I/F 22連接網絡4。
存儲器20包含0S 203、設備設定程序204、冗余結構設定生成 程序2U、設備設定信息數據庫205、 VLAN信息管理表212、端口信 息管理表213及冗余系統管理表214。 CPU 24執行安裝(load)在存 儲器20中的各種程序。
設備設定程序204在OS 203上動作,對各交換機300設定VL緒, 在GSRP用端口中設定連接交換機301和交換機305的各端口 。另外, 設備設定程序204使用命令行(command line)接口或Net. conf等, 設定各交換機300。設備設定信息數據庫205是在OS 203上可讀寫 的數據,保持各交換機300的設定內容。
冗余結構設定生成程序211在OS 203上動作,生成使網絡4冗 余化而所需的交換機300的設定內容。
VALN信息管理表212是在OS 203上可讀寫的數據,按每個交 換機300管理對各交換機300定義的VLAN。另夕卜,VLAN信息管理表 212用圖10 圖13說明細節。
端口信息管理表213是在OS 203上可讀寫的數據,管理各交換 機300具備的端口的使用狀態。另夕卜,端口信息管理表213用圖6 圖9說明細節。
冗余系統管理表214是在0S203上可讀寫的數據,管理構成冗 余化交換機的2個交換機間的連接關系。另外,冗余系統管理表214 用圖28說明細節。
圖4是在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管理服務器2上設計網絡時的順 序(sequence)圖。
首先,管理者1經輸入輸出裝置23中顯示的網絡結構輸入畫面 230,向管理服務器2輸入網絡的結構(S701)。另外,就網絡結構輸 入畫面203,用圖5說明細節。
管理服務器2根據輸入的網絡結構,更新由VLAN信息管理表 212、端口信息管理表213及冗余系統管理表214管理的網絡信息 (S702)。
而且,管理服務器2將輸入的網絡的結構,反映在網絡結構輸 入畫面230中,并顯示在輸入輸出裝置23中(S703)。
接著,管理者1經圖14中示出的冗余化交換機指定畫面234, 經網絡結構輸入畫面230,來指定成為冗余化對象的交換機 300(S704)。
管理服務器2生成使指定的交換機300冗余化而所需的網絡結 構(S705)。而且,管理服務器2根據生成的網絡結構,更新由VLAN 信息管理表212、端口信息管理表213及冗余系統管理表214管理的 網絡信息(S706)。接著,管理服務器2在網絡結構輸入畫面230中 反映更新后的網絡結構,并在輸入輸出裝置23中顯示該更新后的網 絡結構(S707)。
而且,管理者1確認輸入輸出裝置23中顯示出的網絡結構輸入 畫面230的網絡結構與實際的網絡4的結構是否一致(S708)。在輸 入輸出裝置23中顯示出的網絡結構輸入畫面230的網絡結構與實際 的網絡4的結構一致時,管理者1經輸入輸出裝置23指示管理服務器2,對各交換機:300更新設定內容(S708)。
管理服務器2 —旦輸入該指示,則向各交換機300發送更新設 定內容的指示(S710)。各交換機300 —旦接收來自管理服務器2的 指示,則更新設定內容(S711)。
由此,由于管理服務器2自動生成使網絡冗余化而所需的各交 換機300的設定內容,更新各交換機300的設定內容,所以可減少 管理者1的作業量。
圖5是說明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網絡結構輸入畫面230的圖。
網絡結構輸入畫面230包含編輯窗231、編輯平臺232及編輯 布(canvas)233。
編輯窗231是用于管理者1編輯網絡結構的窗口 。編輯平臺232 包含表示交換機300的圖標、表示網絡設備間的連接的圖標及表示 使用者終端340的圖標等。編輯布233中顯示表示管理者1設計出 的網絡的圖。.
管理者1若通過拖放操作將編輯平臺232上的任一圖標配置在 編輯布233上,則管理服務器2在編輯布233上新顯示配置的圖標。 管理者1通過操作在編輯布233上顯示出的表示網絡設備間的連接 的圖標,連接網絡設備間,對管理服務器2指示網絡的結構。
圖6 圖9是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端口信息管理表213的 結構的圖。
對每個管理服務器2管理的交換機300生成端口信息管理表
213。
端口信息管理表213包含端口標識符21301、連接目標節點標 識符21302、連接目標端口標識符21303及VLAN標識符21304。
在端口標識符21301中登記交換機300具備的端口的唯一標識符。
在連接目標節點標識符21302中,登記與對應于端口信息管理表213的交換機300具備的各端口連接的網絡設備的唯一標識符。 在將交換機300連接于某個端口時,在連接目標節點標識符21302 中登記被連接的交換機300的唯一標識符。并且,在將使用者終端 340或管理服務器2連接于某個端口時,在連接目標節點標識符 21302中登記表示被連接的設備不是交換機300的唯一標識符。本實 施方式的情況下,表示被連接的設備不是交換機300的標識符是 「999」。
在連接目標端口標識符21303中登記連接目標交換機300具備 的端口之中的、連接于連接源的端口上的端口的唯一標識符。另外, 在將交換機300以外的設備連接于連接源端口時,在連接目標端口 標識符21303中什么也不登記。
在VLAN標識符21304中,登記向對應于端口信息管理表213的 交換機300具備的各端口分配的VLAN的唯一標識符。
圖6是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由管理者1輸入網絡結構后 的交換機301所對應的端口信息管理表2131的結構的圖。
端口信息管理表2131表示交換機301具備的端口 「0」連接于 交換機302具備的端口 「6」,交換機301具備的端口 「1」連接于交 換機303具備的端口 「6」,交換機301具備的端口 「2」連接于交換 機304具備的端口 「6」。
并且,端口信息管理表2131表示對交換機301具備的端口 「0」 分配VLAN99,對交換機301具備的端口 「1」分配VLAN 10、 VLAN20 及VLAN99,對交換機301具備的端口 「2」分配VLAN 10、 VLAN 20 及VLAN 99。
圖7是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由管理者輸入網絡結構后的 交換機302所對應的端口信息管理表2132的結構的圖。
端口信息管理表2132表示交換機302具備的端口 「0」連接于 交換機300以外的設備,交換機302具備的端口 「6」連接于交換機301具備的端口 「0」。
并且,端口信息管理表2132表示對交換機302具備的端口 「0」 分配VLAN 99,對交換機302具備的端口 「6」分配VLAN 99。
由于VLAN 99是管理用的VLAN,所以將管理服務器2連接于端 口 「0J。
圖8是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由管理者輸入網絡結構后的 交換機303所對應的端口信息管理表2133的結構的圖。
端口信息管理表2133表示交換機303具備的端口 「0」連接于 交換機300以外的設備,交換機303具備的端口 「1」連接于交換機 303以外的設備,交換機303具備的端口 「6」連接于交換機301具 備的端口 「1」。
并且,端口信息管理表2133表示對交換機303具備的端口 「0」 分配VL緒10,對交換機303具備的端口 「1」分配VLAN 20,對交 換機303具備的端口 「6」分配VLAN 10、 VLAN 20及VLAN 99。
另外,表示由于未對端口 「0」及「1」分配VLAN 99,所以將 使用者終端340連接于「0」及「1」。
圖9是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由管理者輸入網絡結構后的 交換機304所對應的端口信息管理表2134的結構的圖。
端口信息管理表2134表示交換機304具備的端口 「0」連接于 交換機300以外的設備,交換機304具備的端口 「1」連接于交換機 300以外的設備,交換機304具備的端口 「6」連接于交換機301具 備的端口 「2」。
另外,端口信息管理表2134表示對交換機304具備的端口 「0」 分配VLAN 20,對交換機304具備的端口 「1」分配VLAN 10,對交 換機304具備的端口 「6」分配VLAN 10、 VLAN 20及VUN 99。
另外,表示由于未對端口 「0」及「1」分配VLAN 99,所以將 使用者終端340連接于端口 「0」及「1」。圖10 圖13是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VLAN信息管理表212 的結構的圖。
對每個管理服務器2管理的交換機300生成VLAN信息管理表
212。
VLAN信息管理表212包含VLAN標識符21201 、端口標識符21202 及IP地址21203。
在VLAN標識符21202中,登記向對應于VLAN信息管理表212 的交換機300定義的、VLAN的唯一標識符。在端口標識符21202中, 登記分配了在同一項目(entry)的VALN標識符21201中登記的VLAN 的端口的唯一標識符。在IP地址21203中登記IP地址,該IP地址 用于訪問在同一項目的VLAN標識符21201中登記的VLAN上、對應 于VLAN信息管理表212的交換機300。
圖10是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由管理者輸入網絡結構后的 交換機301的VLAN信息管理表2121的結構的圖。
VLAN信息管理表2121表示對交換機301定義VLAN 10、 VLAN 20及VLAN 99。并且,VLAN信息管理表2121表示將VL認 10分配 給端口 「1」及端口 「2J,將VLAN 20分配給端口 「1」及端口 「2」, 將VLAN 99分配給端口 「0」、端口 「1」及端口 「2」。并且,VL認 信息管理表2121表示VLAN 10上的交換機301的IP地址為 「 192.168.10.201」,VLAN 20上的交換機301的IP地址為 「192.168.20.201」,及VLAN 99上的交換機301的IP地址為 「192. 168. 99. 1」。
圖11是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由管理者1輸入網絡結構后的交 換機302的VLAN信息管理表2122的結構的圖。
VLAN信息管理表2122表示對交換機302定義VLAN 99。并且, VLAN信息管理表2122表示將VLAN 99分配給端口 「0」及端口 「6」。 并且,VLAN信息管理表2122表示VLAN 99上的交換機302的IP地址為「192.168.99.2」.
圖12是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由管理者1輸入網絡結構后 的交換機303的VL認信息管理表2123的結構的圖。
VLAN信息管理表2123表示對交換機303定義VLAN 10、 VL認 20及VLAN 99。并且,VLAN信息管理表2123表示將VLAN 10分配 給端口 「0」及端口 「6」,將VLAN 20分配給端口 「0」及端口 「6」, 將VL認99分配給端口 「6 j。并且,VLAN信息管理表2123表示VLAN 10上的交換機303的IP地址為「192.168.10.203」,VLAN 20上的 交換機303的IP地址為「192.168.20.203」,及VLAN 99上的交換 機303的IP地址為「192.168.99.3」。
圖13是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由管理者1輸入網絡結構后 的交換機304的VLAN信息管理表2124的結構的圖。
VLAN信息管理表2124表示對交換機304定義VLAN 10、 VLAN 20及VL緒99。并且,VLAN信息管理表2124表示將VLAN 10分配 給端口 「1」及端口 「6」,將VLAN 20分配給端口 「0」及端口 「6」, 將VLAN 99分配給端口 「6」。并且,VLAN信息管理表2124表示VL認 10上的交換機304的IP地址為「192. 168. 10. 204」,VLAN 20上的 交換機304的IP地址為「192.168.20.204」,及VLAN 99上的交換 機304的IP地址為「192.168.99.4」。
另外,在圖9 圖13中,由于對全部的交換機301 304定義 VLAN 99,全部的交換機301 304定義VLAN 99上的IP地址,所 以管理服務器2可訪問全部的交換機301 304。
圖14是說明用于指定成為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冗余化對象的交 換機300的冗余化交換機指定畫面234的圖。
冗余化交換機指定畫面234包含編輯窗231、編輯布233及子 菜單235。
冗余化交換機指定畫面234是在管理者1輸出網絡結構之后,在S703的處理中顯示的網絡結構輸入畫面230,是用于管理者1指 定成為冗余化對象的交換機300的畫面。
編輯窗231及編輯布233與圖5中示出的網絡結構輸入畫面230
相同,所以省略說明。
另外,在編輯布233中顯示S701中由管理者1輸入的網絡結構。
子菜單235通過管理者用鼠標指定交換機300的圖標來顯示。 子菜單235包含「冗余化」、「復制」、「刪除」及「特性」。
在管理者1指定了某個交換機300時,強調顯示指定的交換機 300的圖標。另外,在強調顯示指定的交換機300的圖標的方法中, 具有用虛線等包圍該交換機300等的方法。
而且,在強調顯示的交換機300的圖標附近顯示子菜單235。 若管理者1指定「冗余化」,則選擇由該交換機300的圖標確定的交 換機300,作為成為冗余化對象的交換機300。
這時,管理服務器2檢索作為構成冗余化對象的交換機300選 擇的交換機300的唯一標識符。
在本實施方式中,使用鼠標選擇成為冗余化對象的交換機300, 但管理者1也可經鍵盤,輸入成為冗余化對象的交換機300的標識 符。
本發明因具備如該冗余化交換機指定畫面那樣的與管理者之間 的用戶接口,通過在畫面上選擇網絡內的冗余化對象的交換機,可
實現以前管a者必須設定各個交換機的冗余結構網絡的設計作業。
由此,本發明具有減少管理者產生的冗余結構網絡設計作業的錯誤, 提高冗余結構網絡設計作業的可靠性的效果。更詳細地說,本發明 通過在畫面上用圖形表示設計對象的網絡,管理者可直覺地選擇冗 余化對象交換機,具有減少設計錯誤的效果。
圖15是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冗余化結構生成處理的流程圖。 通過由CPU 24執行冗余結構設定生成程序211,執行冗余結構生成處理。另外,冗余化結構生成處理是圖4中示出的S703的處理。
首先,管理者1經冗余化交換機指定畫面234,指定成為冗余 化對象的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0。而且,CPU 24取得指定的冗余化 對象交換機300的標識符(S1081)。另外,CPU 24將通過S1081的處 理取得的交換機300的標識符保持為SO。
而且,CPU 24在存儲器20上,生成對應于冗余化對象交換機 300(S0)的同時、對應于構成冗余化交換機的新交換機300 (S)的端口 信息管理表213及VLAN信息管理表212 (S1082)。
接著,CPU 24參照對應于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0(S0)的端口信 息管理表213,選擇一個連接于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0 (SO)的連接目 標交換機300,取得連接目標交換機300的標識符及連接目標交換機 300具備的端口之中的、連接于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0的端口的標識 符(S1803)。另外,CPU24將通過S1802的處理取得的交換機的標識 符保持為Sl,將通過S1802的處理取得的端口的標識符保持為Pl。 這里,將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0(S0)與連接目標交換機300(Sl)之間 的連接稱為有效鏈接。因此,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0(S0)與使用者終 端340之間的連接不是有效鏈接。
具體地說,CPU 24從對應于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0(S0)的端口 信息管理表213中登記的項目中,選擇一個在連接目標節點標識符 2302中登記了交換機300的標識符登記的項目。而且,CPU24從選 擇的項目中,取得在連接目標節點標識符21302中登記的交換機的 標識符、及在連接目標端口標識符21303中登記的端口的標識符。
接著,CPU 24參照通過S1803的處理取得的交換機300的標識 符Sl及端口的標識符Pl,執行圖16中示出的冗余鏈接生成處理 (S1804),更新對應于連接目標交換機300(Sl)的端口信息管理表213 及VLAN信息管理表212、和對應于新交換機300 (S)的端口信息管理 表213及VLAN信息管理表212。接著,CPU 24判定是否對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0(S0)的全部有 效鏈接執行冗余鏈接生成處理(S1805)。在S1805的處理中,在判定為對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0(S0)的 全部有效鏈接不執行冗余鏈接生成處理時,返回S1803的處理。選 擇一個還未執行冗余鏈接生成處理的有效鏈接。另外,在S1805的處理中,在判定為對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0 (SO) 的全部有效鏈接執行了冗余鏈接生成處理時,CPU 24生成冗余系統 控制協議的設定。首先,CPU 24參照對應于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0(S0)的端口信 息管理表213,選擇一個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0 (SO)具備的端口之中的、未連接于網絡設備的空閑端口,取得選擇的空閑端口的標識符。 并且,CPU 24參照新交換機300(S)的端口信息管理表213,選擇一 個新交換機300(S)具備的端口之中的、未連接于設備的空閑端口, 取得選擇的空閑端口的標識符(S1806)。另夕卜,CPU24將冗余化對象 交換機300(SO)的空閑端口的標識符保持為P4,將新交換機300 (S) 的空閑端口的標識符保持為P5。另夕卜,CPU24在取得新交換機300(S)的空閑端口時,如果存在 由與取得的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0(S0)的空閑端口的標識符相同的 標識符來識別的端口,則取得該端口作為空閑端口。由此,新交換機300(S)具備的端口中連接于冗余化對象交換機 300 (SO)的端口的標識符與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0 (SO)具備的端口中 連接于交換機300(S)的端口的標識符相同。因此,管理者l容易掌 握連接目標交換機300(Sl)和構成冗余化交換機的交換機300 (冗余 化對象交換機300 (SO)及新交換機300 (S))的連接關系。接著,CPU 24在適用冗余系統控制協議的端口中,設定冗余化 對象交換機300 (SO)具備的端口之中的、通過S1806的處理取得的端 口標識符來識別的端口 (P4),并設定新交換機300(S)具備的端口之中的、通過S1806的處理取得的端口標識符來識別的端口 (P5) (S1807)。具體地說,CPU 24在對應于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0(S0)的端口 信息管理表213中包含的項目之中的、在端口標識符21301中登記 的標識符與通過S1806的處理取得的空閑端口的標識符(P4)—致的 項目所包含的VLAN標識符21304中,登記冗余系統控制協議通信用 的VLAN標識符。并且,CPU 24在對應于新交換機300(S)的端口信 息管理表213中包含的項目之中的、在端口標識符21301中登記的 標識符與通過S1806的處理取得的空閑端口的標識符(P5)—致的項 目所包含VLAN標識符21304中,登記冗余系統控制協議通信用的 VLAN標識符。并且,CPU 24向對應于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0(S0)的VL緒信息 管理表212中,追加VLAN標識符21201是冗余系統控制協議通信用 的VLAN的標識符的項目。而且,CPU 24在該項目中包含的端口標識 符21202中,登記通過S1806的處理取得的空閑端口的標識符(P4), 并在IP地址21203中,登記冗余系統控制協議通信用的VL認上的 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0(SO)的唯一 IP地址。并且,CPU 24向對應于新交換機300 (S)的VLAN信息管理表212 中,追加VLAN標識符21201是冗余系統控制協議通信用的VALN的 標識符的項目。而且,CPU 24在該項目中包含的端口標識符21202 中登記通過S1806的處理取得的空閑端口的標識符(P5),在IP地址 21203中登記冗余系統控制協議通信用的VLAN上的新交換機300(S) 的唯一 IP地址。而且,CPU 24更新圖28示出的冗余系統管理表214。具體地說, CPU 24在對標識符21401中登記由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0(Sl)和新 交換機300 (S)構成的冗余對的唯一標識符,在第一節點標識符21402 中登記構成冗余對的一個交換機300的標識符,在第一端口標識符21403中登記由第一節點標識符21402中登記的標識符來識別的交 換機300具備的端口之中的、連接于冗余對結構的另一個交換機300 上的端口的標識符,在第二節點標識符21404中登記構成冗余對的 另一個交換機300的標識符,在第二端口標識符21405中登記由登 記在第二節點標識符21404中的標識符來識別的交換機300具備的 端口之中的、.連接于冗余對結構的另一個交換機300上的端口的標 識符。
接著,CPU 24更新對應于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0(S0)的端口信 息管理表213(S1808)。具體地說,CPU 24選擇在對應于冗余化對象 交換機300(S0)的端口信息管理表213中登記的項目之中的、登記在 端口標識符21301中的標識符與通過S1806的處理取得的冗余化對 象交換機300(S0)的端口標識符(P4)—致的項目。而且,CPU 24在 選擇出的項目中包含的連接目標節點標識符21302中登記新交換機 300的標識符(S),在選擇出的項目所包含的連接目標端口標識符 21303中登記新交換機300的標識符(S)的空閑端口的標識符(P5)。
接著,CPU 24更新對應于新交換機300(S)的端口信息管理表 213(S1809)。具體地說,CPU24選擇在對應于新交換機300(S)的端 口信息管理表213中登記的項目之中的、登記在端口標識符21301 中的標識符與通過S1806的處理取得的新交換機300(S)的端口標識 符(P5)—致的項目。而且,CPU 24在選擇出的項目中包含的連接目 標節點標識符21302中登記冗余對象交換機300(S0)的標識符(SO), 在選擇出的項目所包含的連接目標端口標識符21303中登記冗余對 象交換機300 (SO)的空閑端口的標識符(P4)。
CPU 24在執行S1809的處理后,結束冗余化結構生成處理。 圖16是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冗余鏈接生成處理的流程圖。 通過由CPU 24執行冗余結構設定生成程序211,來執行冗余鏈 接生成處理。另外,冗余鏈接生成處理是圖15示出的S1804的處理。CPU 24通過執行S1901 S1904的處理,在對應于連接目標交 換機300(S1)的端口信息管理表213及對應于新交換機300(S)的端 口信息管理表213中,設定連接目標交換機300(Sl)和新交換機 300(S)的連接關系。
首先,CPU 24選擇一個連接目標交換機S1具備的端口之中的、 未連接于網絡設備的空閑端口,取得選擇的空閑端口的標識符 (S1901)。另外,CPU24將連接目標交換機300(S1)的空閑端口的標 識符保持為P2。
下面,說明CPU 24取得連接目標交換機300(S1)的空閑端口的 具體方法。
首先,CPU24判定連接目標交換機300(S1)具備的端口之中的、 由序號與連接于圖15中示出的冗余化結構生成處理的S1803處理選 擇出的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0 (SO)上的端口的標識符(Pl)連續的端 口的標識符來識別的端口,是否是空閑端口。
而且,在由序號與端口的標識符(Pl)連續的端口的標識符來識 別的端口是空閑端口時,取得該端口的標識符。
另外,在由序號與端口的標識符(Pl)連續的端口的標識符來識 別的端口不是空閑端口時,判定其他端口是空閑端口。
由此,在序號與端口的標識符(Pl)連續的端口的標識符來識別 的端口是空閑端口時,連接目標交換機300(S1)具備的端口之中的、 連接于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0 (SO)的端口 (Pl)的標識符序號與連接 目標交換機300(Sl)具備的端口之中的、連接于新交換機300 (SO)的 端口(P2)的標識符連續。因此,管理者1容易掌握連接目標交換機 300(Sl)和構成冗余化交換機的交換機300(冗余化對象交換機 300 (SO)及新交換機300 (S))的連接關系。
接著,CPU24選擇一個新交換機300(S)具備的端口之中的、未 連接于網絡設備的空閑端口,取得選擇的空閑端口的標識符(S濯)。另外,CPU 24將新交換機300(S)的空閑端口的標識符保 持為P3。
下面,說明CPU 24取得新交換機300(S)的空閑端口的具體方法。
首先,CPU24判定在新交換機300(S)具備的端口中,序號與冗 余化對象交換機300(SO)具備的端口之中的、連接于連接目標交換機 300 (Sl)上的端口的標識符相同的端口的標識符來識別的端口 ,是否 是空閑端口。
然后,在由序號與連接于接連端交換機300(Sl)上的端口的標 識符相同的端口的標識符來識別的端口是空閑端口時,取得該端口 的標識符。
另外,在由序號與連接于連接目標交換機300(Sl)上的端口的 標識符相同的端口的標識符來識別的端口不是空閑端口時,判定其 他端口是空閑端口。
由此,在由序號與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0(S0)具備的端口中連 接于連接目標交換機300 (Sl)上的端口的標識符相同的端口的標識 符來識別的端口是空閑端口時,新交換機300(S)具備的端口中連接 于連接目標交換機300(Sl)的端口的標識符與冗余化對象交換機 300(SO)具備的端口中連接于連接目標交換機300(Sl)上的端口的標 識符相同。因此,管理者1可容易地掌握連接目標交換機300(Sl) 和構成冗余化交換機的交換機300(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0(S0)及新 交換機300(S))的連接關系。
接著,CPU 24選擇對應于連接目標端口 300(Sl)的端口信息管 理表213所包含的項目之中的、登記在端口標識符21301中的端口 的標識符與通過S1901的處理取得的端口的標識符(P2) —致的項目。 而且,CPU 24在選擇出的項目中所包含的連接目標節點標識符21302 中登記新交換機300 (S)的標識符,在選擇出的項目中所包含的連接
33目標節點識別21303中登記通過S1902的處理取得的端口的標識符 (P3)。
CPU 24選擇對應于新交換機300 (S)的端口信息管理表213所包 含的項目之中的、登記在端口標識符21301中的端口的標識符與通 過S1902的處理取得的端口的標識符(P3)—致的項目。而且,CPU 24 在選擇出的項目中所包含的連接目標節點標識符21302中登記連接 目標交換機300 (Sl)的標識符,在選擇出的項目中所包含的連接目標 端口標識符21303中登記通過S1901的處理取得的端口的標識符 (P2) (S1904)。
下面,說明對新交換機300(S)及連接目標交換機300(Sl)設定 VLAN的處理。
首先,CPU 24參照對應于連接目標交換機300(Sl)的端口信息 管理表213,從給通過S1803的處理選擇出的端口 (Pl)分配的VLAN 標識符中,取得一個VLAN的標識符(S1905)。另外,CPU 24將選擇 的VLAN的標識符保持為VI。
首先,CPU 24為了將給連接目標交換機300(Sl)具備的端口之 中的、連接于與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0 (SO)連接的交換機300的端口 分配的VLAN,分配給連接目標交換機300(Sl)具備的端口之中的、 連接于新交換機300 (S)的端口 (P2),而執行S1906 S1907的處理。 由此,CPU 24更新對應于連接目標交換機300(Sl)的端口信息管理 表213及對應于連接目標交換機300(Sl)的端口信息管理表213。
CPU 24選擇對應于連接目標交換機300(Sl)的端口信息管理表 213所包含的項目之中的、登記在端口標識符21301中的端口的標識 符與通過S1901的處理取得的端口的標識符(P2) —致的項目。而且, CPU 24在選擇出的項目中所包含的VLAN標識符21304中登記通過 S1905的處理取得的VLAN的標識符(V1)。
而且,CPU 24選擇對應于連接目標交換機300 (Sl)的VLAN信息管理表212所包含的項目之中的、登記在VLAN標識符21201中的 VLAN的標識符與通過S1905的處理取得的VLAN的標識符(VI) —致的 項目。而且,CPU 24在選擇出的項目中所包含的端口標識符21202 中登記通過S1901的處理取得的端口的標識符(P2)。
接著,CPU 24為了將給連接目標交換機300(Sl)具備的端口之 中的、連接于與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0 (SO)連接的交換機300的端口 分配的VLAN,分配給新交換機300(S)具備的端口中連接于連接目標 交換機300(S1)的端口(P3),而執行S1908 S1909的處理。由此, CPU 24更新對應于新交換機300 (S)的端口信息管理表213及對應于 新交換機300(S)的VLAN信息管理表212。
首先,CPU 24選擇對應于新交換機300(S)的端口信息管理表 213所包含的項目之中的、登記在端口標識符21301中的端口的標識 符與通過S1902的處理取得的端口的標識符(P3) —致的項目。而且, CPU 24在包含于選擇的項目中的VLAN標識符21304中登記通過 S1905的處理取得的VLAN的標識符(V1) (S1908)。
而且,CPU 24選擇對應于新交換機300(S)的VLAN信息管理表 212所包含的項目之中的、登記在VLAN標識符21201中的VLAN的標 識符與通過S1905的處理取得的VLAN的標識符(V1)—致的項目。而 且,CPU 24在選擇出的項目中所包含的端口標識符21202中登記通 過S1902的處理取得的端口的標識符(P3)。
另外,在對應于新交換機300(S)的VLAN信息管理表212所包 含的項目中不存在登記在VLAN標識符21201中的VLAN的標識符與 通過S1905的處理取得的VLAN的標識符(VI)—致的項目時,CPU 24 追加登記在VLAN標識符21201中的VLAN的標識符與通過S1905的 處理取得的VLAN的標識符(V1)—致的項目。而且,CPU24在追加的 項目中包含的端口標識符21202中,登記通過S1902的處理取得的 端口的標識符(P3)。接著,CPU 24判定是否對給通過S1803的處理選擇出的端口 (PI) 分配的全部的VLAN的標識符,執行S1906 S1909的處理(S1910)。
在判定為對給通過S1803的處理選擇出的端口(P1)分配的全部 的VLAN的標i只符執行S1906 S1909的處理時,CPU 24結束冗余鏈 接生成處理,前進至圖15示出的S1805的處理。
另外,在不對給通過S1803的處理選擇出的端口(P1)分配的全 部的VL認的標識符執行S1906 S1909的處理時,CPU 24返回至 S1905的處理,取得其他的VLAN的標識符。
圖17是表示用于確認執行了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冗余化結構生 成處理后的網絡的冗余系統顯示畫面236的圖。
冗余系統顯示畫面236包含編輯窗231及編輯布233。
冗余系統顯示畫面236是在執行了圖4中示出的冗余化結構生 成處理之后,根據更新后的端口信息管理表213及VLAN信息管理表 212顯示的畫面。
另外,用虛線表示構成冗余化交換機的、新追加的新交換機300 的圖標。另外,新交換機300和其他交換機300的鏈接也用虛線表 示。由此,管理者1可容易地掌握新追加了新交換機300的變更。
這樣,本發明通過在冗余系統顯示畫面中顯示設計后的網絡結 構,具有有助于管理者直觀地掌握設計內容的效果。由此,管理者 可容易的掌握設計內容是否遵循設計意圖,可容易地確認最終的設 計內容,同時可減少設計錯誤。
下面,在圖2中管理者1對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0指定交換機 301,指定交換機305作為新交換機300的情況下,用圖18 圖28 說明通過CPU 24執行冗余化結構生成處理而更新的交換機301 305 所對應的端口信息管理表213、 VLAN信息管理表212及冗余系統管 理表214。另外,設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0為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1, 新交換機300為新交換機305。首先,用圖18及圖26說明與通過冗余化結構生成處理而更新 的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1相對應的端口信息管理表2131及VLAN信 息管理表2121。
圖18是表示通過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冗余化結構生成處理而更 新的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1所對應的端口信息管理表2131的圖。
對應于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1的端口信息管理表2131通過 S1807及S1808的處理更新。
具體地說,在S1808的處理中,在端口標識符21301中登記的 標識符與「7」 一致的項目所包含的連接目標節點標識符21302中, 登記新交換機305的標識符「305」。并且,在該項目中包含的連接 目標端口標識符21303中,登記新交換機305具備的端口中連接于 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1的端口的標識符「7」。并且,在S1807的處 理中,在該項目中包含的VLAN標識符21304中登記冗余系統控制協 議通信用的VALN的標識符「200」。
圖26是表示通過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冗余化結構生成處理而更 新的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1所對應的VLAN信息管理表2121的圖。
對應于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1的VLAN信息管理表2121通過 S1807的處理更新。
具體的說,在S1807的處理中,追加VALN標識符21201是冗余 系統控制協議通信用的VLAN的標識符「200」的項目。而且,在該 項目中包含的端口標識符21202中,登記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1具 備的端口之中的、連接于新交換機305的端口的標識符「7」,在該 項目中包含的IP地址21203中,登記VLAN 「200」上的冗余化對象 交換機301的唯一IP地址「192.168.200.1」。
下面,用圖19及圖23說明由冗余化結構生成處理而更新后的 交換機302所對應的端口信息管理表2132及VLAN信息管理表2122。
圖19是表示通過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冗余化結構生成處理而更新后的交換機302所對應的端口信息管理表2132的圖。
交換機302是連接于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1的連接目標交換機 300。因此,交換機302在圖15中示出的S1803處理中作為連接目 標交換機300,選擇交換機302的標識符「302」及交換機302具備 的端口中連接于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1的端口的標識符「6」。
而且,在圖16中示出的S1901的處理中,在交換機302具備的 端口中,作為空閑端口,取得與連接于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1的端 口的標識符「6」連續的端口的標識符「7」。因此,在S1903的處理 中,在包含于端口信息管理表2132中的項目之中的、登記在端口標 識符21301中的標識符為「7」的項目所包含的連接目標節點標識符 21302中登記新交換機305的標識符「305」,在包含于該項目中的連 接目標端口標識符21303中登記新交換機305具備的端口之中的、 通過S1902的處理取得的空閑端口的標識符「0J。
另外,在S1902的處理中,CPU 24在新交換機305具備的端口 中,取得由與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1具備的端口中連接于交換機302 的端口的標i只符「0」相同的端口的標識符「0」來識別的端口作為 空閑端口。 SP,將新交換機305具備的端口中由端口的標識符「0」 識別的端口連接于交換機302。
因此,在對應于交換機302的端口信息管理表2132所包含的連 接目標接口標識符21303中,登記新交換機305具備的端口的標識 符「0J。
在圖16中示出的S1905的處理中,取得給交換機302具備的端 口中連接于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1的端口 「6」分配的VLAN標識符 「99」。
而且,在S1906的處理中,在包含于端口信息管理表2132中的 項目之中的、登記在端口標識符21301的標識符為「7」的項目所包 含的VL認標識符21304中,登記通過S1905的處理取得的VLAN標識符「99」。
圖23是表示由冗余化結構生成處理而更新后的交換機302所對 應的VLAN信息管理表2122的圖。
在圖16中示出的S1907的處理中,在包含于VLAN信息管理表 2122中的項目之中的、登記在VLAN標識符21201的標識符與通過 S1905的處理取得的VLAN標識符「99」 一致的項目所包含的端口標 識符21202中,登記S1902的處理中新交換機305具備的端口中作 為空閑端口取得的端口的標識符「7」。
如上所述,在對應于交換機302的端口信息管理表2132中,登 記交換機302和新交換機305的連接關系。并且,在對應于交換機 302的端口信息管理表2132及VLAN信息管理表2122中,將給交換 機302具備的端口中連接于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1的端口 「6」分配 的VLAN,分配給交換機302具備的端口中連接于新交換機305的端 口 「7」。
下面,用圖20及圖24說明由冗余化結構生成處理而更新后的 交換機303所對應的端口信息管理表2133及VLAN信息管理表2123。
圖20是表示通過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冗余化結構生成處理而更 新后的交換機303所對應的端口信息管理表2133的圖。
交換機303是連接于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1的連接目標交換機 300。因此,交換機303在圖15中示出的S1803的處理中作為連接 目標交換機300,選擇交換機302的標識符「303」及交換機303具 備的端口中連接于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1的端口的標識符「6J。
與圖19相同,在圖16中示出的S1903的處理中,CPU 24在包 含于端口信息管理表2133中中的項目之中的、登記在端口標識符 21301中的標識符為「7」的項目所包含的連接目標節點標識符21302 中,登記新交換機305的標識符「305」,在該項目中包含的連接目 標端口標識符21303中登記新交換機305具備的端口中通過S1902
39的處理取得的空閑端口的標識符「1」。
而且,在S1906的處理中,CPU 24在該項目中包含的VLAN標 識符21304中登記給通過S1905的處理取得的端口 「6」分配的VLAN 標識符「10」、「20」及「99」。
圖24是表示通過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冗余化結構生成處理而更 新后的交換機303所對應的VLAN信息管理表2123的圖。
在圖16中示出的S1907的處理中,CPU 24在包含于VLAN信息 管理表2123中的項目之中的、登記在VLAN標識符21202中的標識 符與通過S1905的處理取得的VLAN標識符「10」、「20」及「99」之 一一致的全部項目所包含的端口標識符21202中,登記通過S1902 的處理取得的端口標識符「7」。
如上所迷,在對應于交換機303的端口信息管理表2133中登記 交換機303和新交換機305的連接關系。并且,在對應于交換機303 的端口信息管理表2133及VLAN信息管理表2123中,將給交換機303 具備的端口中連接于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1的端口「6」分配的VLAN, 分配給交換機303具備的端口中連接于新交換機305的端口 「7」。
下面,用圖21及圖25說明對應于由冗余化結構生成處理而更 新后的交換機304的端口信息管理表2134及VLAN信息管理表2124。
圖21是表示通過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冗余化結構生成處理而更 新后的交換機304所對應的端口信息管理表2134的圖。
交換機304是連接于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1的連接目標交換機 300。因此,交換機304在圖15中示出的S1803的處理中作為連接 目標交換機300,選擇交換機304的標識符「304」及交換機304具 備的端口中連接于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1的端口的標識符「6」。
與圖19相同,在圖16中示出的S1903的處理中,CPU 24在包 含于端口信息管理表2134中的項目之中的、登記在端口標識符 21301中的標識符為「7」的項目所包含的連接目標節點標識符21302中,登記新交換機305的標識符「305」,在該項目中包含的連接目 標端口標識符21303中登記新交換機305具備的端口中通過S1902 的處理取得的空閑端口的標識符「2」。
而且,在S1906的處理中,CPU 24在該項目中包含的VLAN標 識符21304中,登記給通過S1905的處理取得的端口「6」分配的VL認 標識符「10」、「20」及「99」。
圖25是表示通過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冗余化結構生成處理而更 新后的交換機304所對應的VLAN信息管理表2124的圖。
在圖16中示出的S1907的處理中,CPU 24在包含于VLAN信息 管理表2124中的項目之中的、登記在VLAN標識符21202的標識符 與通過S1905的處理取得的VLAN的標識符「10」、「20」及「99」之 一一致的項目所包含的端口標識符21202中,登記通過S1902的處 理取得的端口標識符「7」。
如上所述,在對應于交換機304的端口信息管理表2134中登記 交換機304和新交換機305的連接關系。并且,在對應于交換機304 的端口信息管理表2134及VL認信息管理表2124中,將給交換機304 具備的端口中連接于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1的端口「6j分配的VLAN, 分配給交換機304具備的端口中連接于新交換機305的端口 「7J。
下面,用圖22及圖27說明由冗余化結構生成處理而更新后的 新交換機305所對應的端口信息管理表2135及VLAN信息管理表 2125。
圖22是表示通過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冗余化結構生成處理而更 新后的新交換機305所對應的端口信息管理表2135的圖。
在圖16中示出的S1904的處理中,將連接于冗余化對象交換機 301的交換機302、交換機303及交換機304的標識符和交換機302、 交換機303及交換機304具備的端口中連接于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1 的端口的標識符,登記在連接目標節點標識符21302及連接目標端口標識符21303中。
交換機302、交換機303及交換機304具備的端口中連接于新 交換機305的端口如圖19 圖22中所述,是與這些交換機302 304 具備的端口中連接于冗余化對象交換機的端口 「6」連續的端口 「7J。
并且,新交換機305具備的端口中連接于交換機302的端口如 圖19所述,是與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1具備的端口中連接于交換機 302的端口 「0」相同的端口 「0J。
同樣地,新交換機305具備的端口中連接于交換機303的端口 是端口 「1」,新交換機305具備的端口中連接于交換機304的端口 是端口 「2」。
因此,在包含于端口信息管理表2135中的項目之中的、登記在 端口標識符21301中的標識符為「0」的項目所包含的連接目標節點 標識符21302中登記交換機302的標識符「302」,在包含于該交換 機的連接目標端口標識符21303中登記交換機302的端口標識符 「7」。
同樣地,登記在端口標識符21301中的標識符為「1」的項目所 包含的連接目標節點標識符21302中登記交換機303的標識符 「303」,在該項目中包含的連接目標端口標識符21303中登記交換 機303的端口的標識符「7」。并且,登記在端口標識符21301中的 標識符為「2」的項目所包含的連接目標節點標識符21302中登記交 換機304的標識符「304」,該項目中包含的連接目標端口標識符 21303中登記交換機304的端口的標識符「7J。
接著,CPU 24在VLAN標識符21304中登記給交換機302 交換 機304具備的端口中連接于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1的端口 「6」分配 的VLAN標識符。
因此,在包含于端口信息管理表2135中的項目之中的、登記在 端口標識符21303中的標識符為「0」的項目所包含的VLAN標識符21304中登記「99」,登記在端口標識符21301中的標識符為「1」的 項目所包含的VLAN標識符21304中登記「10」、「20」及「99」,登 記在端口標識符21301中的標識符為「2」的項目所包含的VLAN標 識符21304中登記「10」、「20」及「99」。
而且,CPU 24在S1807及S1809的處理中,在包含于端口信息 管理表2135中的項目之中的、登記在端口標識符21301中的標識符 為「7」的項目所包含的連接目標節點標識符21302中登記冗余化對 象交換機301的標識符「301」,在該項目中包含的連接目標端口標 識符21303中登記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1具備的端口之中的、連接 于新交換機305的端口的標識符「7」,在該項目中包含的VLAN標識 符21304中登記冗余系統控制協議通信用的VLAN標識符「200」。
圖27是表示通過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冗余化結構生成處理而更 新后的新交換機305所對應的VLAN信息管理表2125的圖。
在對應于在S1802的處理中生成的新交換機305的VLAN信息管 理表2125中,不登記任何信息。因此,在S1909的處理中,給交換 機302 交換機304具備的端口中連接于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1的端 口 「6」分配的VLAN標識符「10」、「20」、「99」分別登記在VLAN標 識符21201中,追加項目。
而且,在VLAN標識符21201為「10」的項目中包含的端口標識 符21202中,登記分配了VLAN 「10」的端口的標識符「1」及「2」。 并且,在該項目中包含的IP地址21203中,登記VLAN 「10」上的新 交換機305的唯一IP地址「192.168. 10.205」。
另夕卜,對于VLAN標識符21202為「20」的項目及「99」的項目 而言,由于相同,所以省略說明。
接著,在S1807的處理中,還更新VLAN信息管理表2125。
具體地說,在S1807中,追加VLAN標識符是冗余系統控制協議 通信用的VLAN的標識符「200」的項目。而且,在該項目中包含的端口標識符21202中登記新交換機305具備的端口中連接于冗余化 對象交換機301上的端口的標識符「7」,在該項目中包含的IP地址 中登記VLAN 「 200 j上的新交換機305的唯一 IP地址 「192. 168. 200. 5」。
圖28表示通過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冗余化結構生成處理而更新 后的冗余系統管理表214的圖。
冗余系統管理表214包含對標識符21401、第一節點標識符 21402、第一端口標識符21403、第二節點標識符21404及第二端口 標識符21405。
在對標識符21401中,登記構成冗余化交換機的交換機300的 組合在網絡4內的唯一標識符。
在第一節點標識符21402中,登記構成冗余化交換機的一個交 換機300的唯一標識符。
在第一端口標識符21403中,登記構成冗余化交換機的一個交 換機300具備的端口之中的、連接于構成冗余化交換機的另一個交 換機300的唯一的端口的標識符。
在第二節點標識符21404中,登記構成冗余化交換機的另一個 交換機300的唯一標識符。
在第二端口標識符21405中,登記構成冗余化交換機的另一個 交換機300具備的端口之中的、連接于構成冗余化交換機的一個交 換機300的端口的難一標識符。
另外,如果是構成冗余化交換機的交換機,則也可登記在第一 節點標識符21402及第二節點標識符21404的任一個中。
CPU 24在S1807的處理中,在第一節點標識符21402中登記冗 余化對象交換機301的標識符「301」,在第一端口標識符21403中 登記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1具備的端口中連接于新交換機305的端 口的標識符「7」,在第二節點標識符21404中登記新交換機305的
44標識符「305」,在第二端口標識符21405中登記新交換機305具備 的端口中連接于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1上的端口的標識符「7J。
并且,在對標識符21401中,登記構成冗余化交換機的冗余化 對象交換機301和新交換機305的組合的唯一標識符「1」。
下面,用圖29 圖33說明用于由管理服務器2更新發送的各 交換機301 305的設定內容的更新消息。
圖29是說明用于更新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交換機301的設定內 容的更新消息2051的圖。
更新消息2051是用XML記述對交換機301具備的端口之中的、 由端口的標識符「7」識別的端口分配VLAN 「200」的指示的消息。
圖30是說明用于更新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交換機302的設定內 容的更新消息2052的圖。
更新消息2052是用XML記述對交換機302具備的端口之中的、 由端口的標識符「7」識別的端口分配VLAN 「99」的指示的消息。
圖31是說明用于更新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交換機303的設定內 容的更新消息2053的圖。
更新消息2053是用XML記述對交換機303具備的端口之中的、 由端口的標識符「7」識別的端口分配VLAN 「10」、「20」及「99」的 指示的消息。
圖32是說明用于更新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交換機304的設定內 容的更新消息2054的圖。
更新消息2054是用XML記述對交換機304具備的端口之中的、 由端口的標識符「7」識別的端口分配VLAN 「10」、「20」及「99」的 指示的消息。
圖33是說明用于更新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交換機305的設定內 容的更新消息2055的圖。
更新消息2055是用XML記述對交換機305具備的端口之中的、由端口的標識符「0」識別的端口分配VLAN 「99」,對由端口的標識 符「1」識別的端口分配VLAN 「10」、「20」及「99」,對由端口的標 識符「2」識別的端口分配VLAN 「10」、「20」及「99」,對由端口的 標識符「7」識別的端口分配VLAN 「200」的指示的消息。
如上所述,管理服務器2根據來自管理者1的經輸入輸出裝置 輸入的指示,更新對應于各交換機300的端口信息管理表213及VLAN 信息管理表212。由此,由于管理服務器2自動地設計新交換機300 和已有交換機300的連接關系,所以管理者1也可不設計新交換機 300和已有交換機300的連接關系。
管理者1可經管理服務器2對各交換機300更新自動設計的各 交換機301 305的設定內容。
(實施方式2)
實施方式2是由管理者1在構成網絡的交換機300中選擇2個 交換機300作為構成冗余化交換機的交換機300時,管理服務器2 自動設計各交換機300的設定內容的實施方式。
用圖34 圖35說明實施方式2。
圖34是在構成本發明實施方式2的網絡的交換機300中選擇2 個交換機300作為構成冗余化交換機的交換機300時,在管理服務 器2上設計網絡時的順序圖。
首先,與圖4中示出的S701的處理相同,管理者1向管理服務 器2輸入網絡的結構(S3701)。
接著,與圖4中示出的S702的處理相同,管理服務器2根據輸 入的網絡結構,更新由VLAN信息管理表212、端口信息管理表213 及冗余系統管理表214管理的網絡信息(S3702)。
而且,與圖4中示出的S703的處理相同,管理服務器2在輸入 輸出裝置23中顯示輸入的網絡結構(S3703)。
接著,管理者1從構成在S3703的處理中顯示的網絡的交換機300中指定構成冗余化交換機的2個交換機300(S3704)。
在實施方式1中,管理者1指定冗余化對象交換機300。而且, 將構成冗余化交換機的交換機300作為新交換機300,與該冗余化對 象交換機300 —起重新追加到網絡4。相反,在實施方式2中,管理 者1指定構成冗余化交換機的2個交換機300。
接著,判定指定的構成冗余化交換機的2個交換機300是否與 作為可成為構成冗余化交換機的交換機300的條件的冗余化條件一 致(S3712)。另外,對于該冗余條件判定處理,用圖35說明細節。
在S3712的處理中,在指定的構成冗余化交換機的2個交換機 300與冗余化條件不一致時,管理服務器2在輸出裝置23中顯示所 指定的2個交換機300不能適用于冗余化交換機。
在S3712的處理中,在判斷為指定的構成冗余化交換機的2個 交換機300與冗余化條件一致時,管理服務器2生成將指定的冗余 化交換機適用于網絡而所需的網絡的結構(S3705)。
具體地說,CPU 24執行圖15中示出的冗余化結構生成處理。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由于在構成冗余化交換機的一個交 換機300中,不必設定構成冗余化交換機的另一個交換機300和連 接于該另一個交換機300的連接目標交換機300的連接關系,所以 不執行冗余化結構生成處理的S1802 S1805的處理。
在S1801的處理中,CPU 24取得指定的2個交換機300的標識 符。另外,CPU24將取得的一個交換機300的標識符保持為S0,將 取得的另一個交換機300的標識符保持為S。
另外,對于S1806 S1809的處理,由于與實施方式l相同,所 以省略說明。
而且,與圖4中示出的S706的處理相同,管理服務器2更新由 VL認信息管理表212、端口信息管理表213及冗余系統管理表214 管理的網絡信息(S3706)。接著,與圖4中示出的S707的處理相同,管理服務器2在輸入輸出裝置23中顯示更新后的網絡結構(S3707)。
與圖4中示出的S708的處理相同,管理者1確認在輸入輸出裝 置23中顯示的網絡的結構與實際的網絡4的結構是否一致(S3708)。
而且,與圖4中示出的S709的處理相同,在輸入輸出裝置23 中顯示的網絡結構與實際的網絡4的結構一致時,管理者1指示管 理服務器2,對各交換機300更新設定內容(S3709)。
與圖4中示出的S710的處理相同,管理服務器2 —旦輸入該指 示,則向各交換機300發送更新設定內容的指示(S3710)。與圖4中 示出的S711的處理相同,各交換機300 —旦接收來自管理服務器2 的指示,就更新設定內容(S3711)。
在本實施方式中,在S3701的處理中,將網絡結構輸入管理服 務器2,但管理服務器2也可從構成網絡4的交換機300取得網絡的 結構信息,更新由VL認信息管理表212、端口信息管理表213及冗 余系統管理表214管理的網絡信息。
圖35是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2的冗余化條件判定處理的流程圖。
通過由CPU 24執行冗余結構設定生成程序211,來執行冗余化 條件判定處理。
首先,CPU 24取得在S3704的處理中指定的2個交換機300的 標識符。另外,CPU 24將指定的2個交換機300中一個交換機300 的標識符保持為Sl,將另一個交換機300的標識符保持為S2。
接著,CPU 24參照對應于指定的2個交換機300 (Sl及S2)的端 口信息管理表213,檢索連接于交換機300(Sl)的連接目標交換機 300及連接于交換機300 (S2)的連接目標交換機300 (S3802)。
CPU 24判定連接于交換機300 (Sl)的連接目標交換機300的數 量和連接于交換機300(S2)的連接目標交換機300的數量是否分別 為3個以上(S3803)。艮P,判定交換機300(S1)除了交換機300(S2)之外是否還連接于 2臺交換機300,及交換機300(S2)除了交換機300(Sl)之外是否還 連接于2臺交換機300。
在S3803的處理中,在判定為連接于交換機300(Sl)的連接目 標交換機300的數量和連接于交換機300 (S2)的連接目標交換機300 的數量至少乏一方不足3個時,CPU 24認為指定的2個交換機300 不適合冗余化條件,結束冗余化判定處理(S3806)。
另外,在S3803的處理中,在判定為連接于交換機300(Sl)的 連接目標交換機300的數量和連接于交換機300(S2)的連接目標交 換機300的數量分別為3個以上時,CPU 24判定連接于交換機300(Sl) 的全部連接目標交換機300的標識符、與連接于交換機300(S2)的全 部連接目標交換機300的標識符是否一致(S3804)。
在S3804的處理中,在連接于交換機300(Sl)的全部連接目標 交換機300的標識符及連接于交換機300(S2)的全部連接目標交換 機300的標識符之中的、至少一個連接目標交換機300的標識符不 一致時,CPU 24認為指定的2個交換機300不適合冗余化條件,結 束冗余化判定處理(S3806)。
另外,在S3804的處理中,在連接于交換機300(Sl)的全部連 接目標交換機300的標識符、與連接于交換機300 (S2)的全部連接目 標交換機300的標識符一致時,CPU 24認為指定的2個交換機300 適合冗余化條件,結束冗余化判定處理(S3805)。
由此,在連接在由管理者1指定的2個交換機300中至少一個 交換機300上的連接目標交換機300的數量不是3個以上的情況, 及連接在由管理者1指定的2個交換機300上的全部連接目標交換 機300的標識符不一致的情況下,認為與冗余化條件不適合,在輸 入輸出裝置23中顯示該情況。因此,可防止管理者1誤設定冗余化 交換機。.(實施方式3)
下面,用圖36說明本發明實施方式3。
實施方式3是管理服務器2在新交換機300重新連接于網絡4 時,根據新交換機300發送的鏈接信息,生成冗余化交換機的實施 方式。
圖36是在本發明實施方式3的管理服務器2上設計網絡時的順 序圖。
由于S3901 3903的處理及S3905 3912的處理與實施方式2 的圖34中示出的流程圖的S3701 S3703的處理及S3705 S3712的 處理相同,所以省略說明。
在S3904的處理中,在將新交換機300連接于其他交換機300 時,新交換機300向管理服務器2發送鏈接信息。另外,將連接了 新交換機300的交換機300稱為連接目標交換機300。
鏈接信息、即新交換機300的標識符包含新交換機300具備 的端口中連接于連接目標交換機300的端口的標識符、連接目標交 換機300的標識符及連接目標交換機300具備的端口中連接于新交 換機300的端口的標識符。
而且,CPU 24接收鏈接信息,根據接收到的鏈接信息,更新對 應于新交換機300的端口信息管理表213及對應于新交換機300的 連接目標交換機300的端口信息管理表213。
具體地說,CPU 24在與新交換機300對應的端口信息管理表213 中包含的端口標識符21301中登記的標識符、與連接于連接目標交 換機300的端口的標識符一致的項目所包含的連接目標節點標識符 21302中,登記鏈接信息中包含的連接目標交換機300的標識符。CPU 24在該項目中包含的連接目標端口標識符21303中,登記鏈接信息 中包含的連接目標交換機300具備的端口中連接于新交換機300的 端口的標識符。接著,CPU 24在與連接目標交換機300對應的端口信息管理表 213中包含的端口標識符21301中登記的標識符、與連接于新交換機 300的端口的標識符一致的項目所包含的連接目標節點標識符21302 中,登記鏈接信息中包含的新交換機300的標識符。CPU 24在該項 目中包含的連接目標端口標識符21303中,登記鏈接信息中包含的 新交換機300的標識符。CPU 24在該項目中包含的連接目標端口標 識符21303中,登記鏈接信息中包含的新交換機300具備的端口中 連接于連接目標交換機300的端口的標識符。
而且,CPU 24在新交換機300與連接目標交換機300之間執行 圖35中示出的冗余化條件判定處理(S3912)。
在S3912的處理中,在判定為新交換機300和連接目標交換機 300與冗余化條件一致時,前進至S3905。另外,在S3912的處理中, 在判定為新交換機300及連接目標交換機300中至少一方與冗余化 條件不一致時,CPU 24通知管理者1該情況。
另外,具體地說明S3905的處理。
CPU 24執行圖15中示出的冗余化結構生成處理。另外,本實 施方式的情況下,由于構成冗余化交換機的2個交換機300是新交 換機300及連接于新交換機300的連接目標交換機300,所以在構成 冗余化交換機的一個交換機中,不必設定構成冗余化交換機的另一 個交換機300和連接于該另一個交換機300的連接目標交換機300 的連接關系。因此,不執行冗余化結構生成處理的S1802 S1805的 處理。
在S1801的處理中,CPU 24從接收到的鏈接信息中取得新交換 機300的標識符及連接于新交換機300的連接目標交換機300的標 識符。另外,CPU 24將取得的一個交換機300的標識符保持為S0, 將取得的另一個交換機300的標識符保持為S。
另外,對于S1806 S1809的處理,由于與實施方式l相同,所以省略說明。
這樣,根據本發明實施方式3,管理者1在重新將待機系統的 交換機連接于由交換機構成的己有網絡上時,可自動構成在已有的 現用系統交換機和新配備的待機系統交換機之間使冗余系統控制有 效的網絡,具有在縮短構筑冗余結構網絡所需的時間的同時,可減 少交換機的VLAN設定錯誤的效果。
(實施方式4)
下面,用圖37及圖38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4。 實施方式4是管理服務器2在接收來自管理者1的冗余化指示 時,從構成網絡4的交換機300中檢索構成冗余化交換機的2個交 換機300(冗余化對),生成冗余化交換機的實施方式。
圖37是在本發明實施方式4的管理服務器2上設計網絡時的順 序圖。
由于S4001 4003的處理及S4005 4011的處理與實施方式2 之圖34中示出的流程圖的S3701 S3703的處理及S3705 S3711的 處理相同,所以省略說明。
管理者1將從構成網絡4的交換機300中檢索冗余化對的指示 輸入管理服務器2(S4004)。
CPU 24—旦輸入冗余化指示,則檢索冗余化對(S4005)。另外, 對于冗余化對檢索處理,用圖38說明細節。
而且,CPU 24對作為冗余化對被檢索的2個交換機300執行冗 余化結構生成處理(S4005)。
具體地說,CPU 24執行圖15中示出的冗余化結構生成處理。 另外,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由于構成冗余化交換機的2個交換機 300是作為冗余化對被檢索的2個交換機300,所以在構成冗余化交 換機的一個交換機中,不必設定構成冗余化交換機的另一個交換機 300和連接于該另一個交換機300的連接目標交換機300的連接關系。因此,不執行冗余化結構生成處理的S1802 S1805的處理。
在S1801的處理中,CPU 24取得作為冗余化對被檢索的一個交 換機300的標識符及作為冗余化對被檢索的另一個交換機300的標 識符。另外,CPU 24將作為冗余化對被檢索的一個交換機300的標 識符保持為SO,將作為冗余化對被檢索的另一個交換機300的標識 符保持為S。'
另外,對于S1806 S1809的處理,由于與實施方式l相同,所 以省略說明。
圖38是本發明實施方式4的冗余化對檢索處理的流程圖。
首先,CPU 24從構成網絡4的交換機300中取得2個交換機300 的標識符(S4101)。另外,CPU24將取得的2個交換機300中一個交 換機的標識符保持為Sl,將另一個交換機300的標識符保持為S2。
接著,CPU 24檢索由取得的2個標識符(S1及S2)識別的交換 機300所對應的端口信息管理表213 (S4102)。
而且,判定由取得的2個標識符(S1及S2)識別的交換機300是 否與圖35中示出的冗余化條件一致(S4103)。
在S4103的處理中,在由取得的2個標識符(S1及S2)識別的交 換機300與冗余化條件一致時,CPU 24設冗余化對檢索處理成功, 結束冗余化對檢索處理。
另外,在S4103的處理中,在由取得的2個標識符(S1及S2) 識別的交換機300中至少一個與冗余化條件不一致時,CPU 24判定 是否另外存在成為冗余化對候補的交換機300(S4104)。
具體地說,CPU 24判定是否對構成網絡4的交換機300的組合 執行S4103的處理。
在S4104的處理中,在判定為另外存在成為冗余化對候補的交 換機300時,CPU 24取得成為與S4101的處理中取得的2個交換機 300的標識符不同的組合的2個交換機300的標識符(S4105)。另外,CPU 24將取得的2個交換機300的標識符中一個交換機300的標識 符重新保持為Sl,將另一外交換機300的標識符重新保持為S2。
而且,CPU 24對通過S4105的處理中取得的標識符(S1及S2) 識別的交換機300執行S4103的處理。
由此,由于管理者1僅向管理服務器2輸入檢索冗余化對的指 示,管理服務器2檢索冗余化對,自動生成將網絡冗余化而所需的 各交換機300的設定內容,更新各交換機300的設定內容,所以可 減少管理者1的作業量。
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對構成網絡4的交換機300的全部組 合執行S4103的處理。可是,CPU 24也可對直接連接的交換機300 的組合執行S4103的處理。
具體地說,CPU 24在S4101及S4105的處理中,選擇一個交換 機300,選擇直接連接于選擇出的交換機300的交換機300。而且, CPU 24取得選擇的2個交換機300的標識符。
并且,CPU 24在S4104的處理中,判定是否對直接連接的交換 機300的全部組合執行S4103的處理。
由此,由于對于全部的交換機300,不執行S4102 S4107的處 理,對直接連接的交換機300執行S4102 S4107的處理,所以可減 少CPU 24的處理負荷。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明可將網絡適用于管理服務器,尤其是可適用于管理冗余 化的網絡的管理服務器。
5權利要求
1、一種管理計算機,分別與具有多個端口的多個節點連接,其特征在于具備收發部,向所述多個節點的各個節點發送結構定義;輸入部,接受網絡結構信息的輸入,該網絡結構信息包括所述多個節點各自的空閑端口信息、及在所述多個節點的至少任兩個節點間設定的VLAN信息;和顯示部,用表示所述多個節點及該多個節點間的連接關系的圖形來顯示最新的網絡結構信息,該最新的網絡結構信息反映輸入的該網絡結構信息;在所述輸入部中,還接收所述多個節點及所述連接關系中應冗余化的節點或連接關系的選擇,在所述顯示部中,還用表示所述多個節點及冗余化的節點、和所述連接關系及冗余化的連接關系的圖形,來顯示冗余化的所述網絡結構信息,在所述輸入部中,還接收所述網絡結構信息的確認的輸入,根據所述確認的輸入,從所述收發部向所述多個節點,將所述冗余化的網絡結構中的所述多個節點各自的結構定義發送到所述多個節點的各個節點。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計算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理計算機還具備存儲部,對所述多個節點的每個端口,將相對連接節點標識符、分配VLAN標識符、及冗余系統控制協議的動作 情況建立對應,作為端口管理信息存儲;和處理部; 所述處理部,若在所述輸入部中接收所述網絡結構信息的輸入,則檢索所述端口 管理信息,制作所述多個節點的連接目標節點的列表,還檢索所述連接目標節點各自的所述端口管理信息,檢索每個連接 目標節點的空閑端口,對所述各空閑端口分配冗余系統節點的空閑端口,制作對所述互相建立對應的空閑端口的組合及各自的連接關系進 行管理的連接關系管理信息,取得所述多個節點和所述連接目標節點的連接關系的兩端的端口VLAN標識符,將所述端口 VLAN標識符,與所述連接目標節點的空閑端口和所述 冗余系統節點的空閑端口之間的連接關系建立對應,作為VLAN管理信 息存儲在所述存儲部中。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計算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計算機還具備存儲部,對所述多個節點的每個端口,將相對連接節點標識符、分配VLAN標識符、及冗余系統控制協議的動作 情況建立對應,作為端口管理信息存儲;和處理部; 所述處理部,若在所述輸入部中接收應冗余化的節點及其連接目標節點的連接關系的選擇,則檢查所述多個節點的某一節點是否具有3個以上與其他節點連接的鏈接、且該節點的全部連接目標交換機是否與所述應冗余化 的節點及其連接目標節點的任一節點都連接鏈接,僅在滿足這些條件時,設定向所述應冗余化的節點及其連接目標節 點的相互連接的端口分配VLAN標識符、以及冗余系統控制協議有效化。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計算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理計算機還具備存儲部,對所述多個節點的每個端口,將相對連接節點標識符、分配VLAN標識符、及冗余系統控制協議的動作 情況建立對應,作為端口管理信息存儲;和處理部;所述輸入部接收網絡內的冗余系統控制有效化的指示,來代替接收 所述多個節點及所述連接關系中應冗余化的節點或連接關系的選擇,所述處理部,若在所述輸入部中接收所述網絡內的冗余系統控制有效化的指示, 則選擇該網絡內任意相鄰的第一及第二節點,通過檢索所述端口管理信息,檢査所述多個節點的某一節點是否具有3個以上與其他節點連接的鏈接、且該節點的全部連接目標交換機是否與所述第一和第二節點的任一節點都連接鏈接,在滿足這些條件時,設定向將所述第一及第二節點作為冗余化對象節點互相連接的端口分配VLAN標識符、以及冗余系統控制協議有效化, 在不滿足所述條件時,重新選擇不同組合的2個節點,重復該步驟。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計算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計算機還具備存儲部,對所述多個節點的每個端口,將相對連接節點標識符、分配VLAN標識符、及冗余系統控制協議的動作 情況建立對應,作為端口管理信息存儲;和處理部;從網絡內的節點取得表示鏈接的生成的鏈接狀態信息,來代替在所 述輸入部中接受網絡結構信息的輸入,該網絡結構信息包括所述多個節 點各自的空閑端口信息、及在所述多個節點的至少任兩個節點間設定的 VLAN信息,從取得的鏈接狀態信息中抽取應冗余化的第一及第二節點, 通過檢索所述端口管理信息,檢査所述多個節點的某一節點是否具有3個以上與其他節點連接的鏈接、且該節點的全部連接目標交換機是否與所述第一和第二節點的任一節點都連接鏈接,在滿足這些條件時,設定向將所述第一及第二節點作為冗余化對象節點互相連接的端口分配VLAN標識符、以及冗余系統控制協議有效化。
6、 一種管理計算機的冗余化設定方法,該管理計算機分別與具有 多個端口的多個節點連接,并具備收發部、輸入部和顯示部,該管理計 算機的冗余化設定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步驟在所述輸入部中,接受網絡結構信息的輸入,該網絡結構信息包括所述多個節點各自的空閑端口信息、及在所述多個節點的至少任兩個節點間設定的VLAN信息,在所述顯示部中,用表示所述多個節點及該多個節點間的連接關系 的圖形來顯示最新的網絡結構信息,該最新的網絡結構信息反映輸入的 該網絡結構信息;在所述輸入部中,還接收所述多個節點及所述連接關系中應冗余化 的節點或連接關系的選擇,在所述顯示部中,還用表示所述多個節點及冗余化的節點、和所述 連接關系及冗余化的連接關系的圖形,來顯示冗余化的所述網絡結構信 息,在所述輸入部中,還接收所述網絡結構信息的確認的輸入, 根據所述確認的輸入,從所述收發部向所述多個節點,將所述冗余化的網絡結構中的所述多個節點各自的結構定義發送到所述多個節點的各個節點。
7、 一種冗余化設定程序,在管理計算機中執行冗余化設定方法, 該管理計算機分別與具有多個端口的多個節點連接,并具備收發部、輸 入部和顯示部,該冗余化設定程序的特征在于,使所述管理計算機,在所述輸入部中,接受網絡結構信息的輸入,該網絡結構信息包括 所述多個節點各自的空閑端口信息、及在所述多個節點的至少任兩個節 點間設定的VLAN信息,在所述顯示部中,用表示所述多個節點及該多個節點間的連接關系 的圖形來顯示最新的網絡結構信息,該最新的網絡結構信息反映輸入的 該網絡結構信息;在所述輸入部中,還接收所述多個節點及所述連接關系中應冗余化 的節點或連接關系的選擇,在所述顯示部中,還用表示所述多個節點及冗余化的節點、和所述連接關系及冗余化的連接關系的圖形,來顯示冗余化的所述網絡結構信 息,在所述輸入部中,還接收所述網絡結構信息的確認的輸入, 根據所述確認的輸入,從所述收發部向所述多個節點,將所述冗余化的網絡結構中的所述多個節點各自的結構定義發送到所述多個節點的各個節點。
8、 一種管理計算機,具備進行運算處理的處理器、連接于所述處 理器的存儲部、和連接于所述處理器的接口,經所述接口連接于網絡, 管理構成所述網絡的多個交換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換機包含構成冗余化對的第1交換機及第2交換機、及連接 于所述第1交換機及所述第2交換機的第3交換機,所述網絡是容納由VALN標識符對構成所述網絡的交換機進行識別 的一個或多個VLAN的網絡,并且,所述網絡由所述第1交換機及所述 第2交換機劃分成待機系統路徑和現用系統路徑,所述存儲部存儲端口管理信息,該端口管理信息表示所述各交換機 的連接關系和向所述交換機具備的端口分配的VLAN的標識符,所述處理器通過更新所述第1交換機的端口管理信息,以便向連接 了所述第3交換機的所述第1交換機的端口分配向連接在所述第3交換 機上的所述第2交換機的端口分配的VL認,從而構成所述冗余化對。
9、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管理計算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儲部存儲冗余系統管理信息,該冗余系統管理信息表示構成所述冗余化對的交換機,所述第1交換機是新導入所述網絡之中、且與所述第2交換機連接、 并構成冗余化對的交換機,所述處理器,生成所述第1交換機的端口管理信息,在所述第1交換機的端口管理信息及所述第2交換機的端口管理信息中登記所述第1交換機和所述第2交換機的連接關系,在所述冗余系統管理信息中登記所述第1交換機的標識符和所述第2交換機的標識符。
10、 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管理計算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器生成所述第1交換機的端口管理信息時,在所述第1交換機的端口管理信息中,登記在所述第2交換機的端口管理信息中登記 的所述第3交換機的標識符。
11、 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管理計算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器,參照所述第3交換機的端口管理信息,檢索所述第3交換機的空閑端n ,參照所述第i交換機的端口管理信息,檢索所述第i交換機的空閑 端p ,將所述檢索出的第3交換機的空閑端口和所述檢索出的第1交換機 的空閑端口建立對應,在所述檢索出的第1交換機的空閑端口的所述端口管理信息的項 目中,登記與該空閑端口建立對應的所述第3交換機的標識符和該第3 交換機的空閑端口的標識符,在所述檢索出的第3交換機的空閑端口的所述端口管理信息的項 目中,登記與該空閑端口建立對應的所述第1交換機的標識符和該第1 交換機的空閑端口的標識符。
12、 根據權利要求ll所述的管理計算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處理器檢索所述第1交換機的空閑端口,以使與連接在所述第3交換機上的交換機連接的所述第2交換機的端口的標識符、與新連接 在該第3交換機上的所述第1交換機的端口的標識符相同。
13、 根據權利要求ll所述的管理計算機,其特征在于-在將使用者終端連接于構成所述網絡的交換機時,在連接在所述使用者終端上的端口的所述端口管理信息的項目中,登記表示該端口的連 接目標不是所述交換機的信息,所述處理器從檢索空閑端口的范圍中除去登記著表示連接目標不 是所述交換機的信息的端口。
14、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管理計算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儲部存儲VLAN管理信息,該VLAN管理信息包含在所述交換 機定義的VLAN的標識符、及在所述定義的VLAN上的所述交換機的唯一 標識符,所述處理器在所述第1交換機的VLAN管理信息中,登記在所述第 2交換機的VLAN管理信息中登記的VL認的標識符。
15、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管理計算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處理器在連接在所述第1交換機上的所述第3交換機的端口的端口管理信息的項目中,登記向連接在所述第2交換機上的所述第3交 換機的端口分配的VLAN的標識符。
16、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管理計算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處理器,從構成所述網絡的多個交換機中,確定成為構成冗余化對的候補的 第4交換機及第5交換機,執行冗余化條件判定處理,參照所述第4交換機的端口管理信息及 所述第5交換機的端口管理信息,判定所述第4交換機除第5交換機外 是否連接于2臺交換機、所述第5交換機除所述第4交換機外是否連接 于2臺交換機、及連接于所述第4交換機的交換機的標識符與連接于所 述第5交換機的交換機的標識符是否全部一致,在通過所述冗余化條件判定處理,判定為所述第4交換機除第5交 換機外連接于2臺交換機、所述第5交換機除所述第4交換機外連接于 2臺交換機、且連接于所述第4交換機的交換機的標識符與連接于所述 第5交換機的交換機的標識符全部一致時,判定為由所述第4交換機及所述第5交換機構成所述冗余化對。
17、 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管理計算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計算機還具備輸入輸出裝置,所述處理器將經所述輸入輸出裝置設定的2個交換機,確定為所述 第4交換機及所述第5交換機。
18、 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管理計算機,其特征在于 構筑所述網絡的交換機在連接于其他交換機時,向所述管理計算機發送鏈接信息,該鏈接信息表示該交換機和該其他交換機的連接關系, 所述處理器在接收到所述鏈接信息時,根據所述接收到的鏈接信 息,將發送了所述鏈接信息的交換機確定為所述第4交換機,將該其他 交換機確定為所述第5交換機。
19、 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管理計算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處理器將構成所述網絡的交換機之中的任意2個交換機,確定為所述第4交換機及所述第5交換機,對所述確定的第4交換機和第5交換機執行所述冗余化條件判定處理,在判定為如下條件的一個以上不滿足時,將所述確定的第4交換機 及第5交換機中的任一交換機和構成所述網絡的另一交換機確定為成為 構成冗余化對的候補的交換機,其中,所述條件為第4交換機是在連 接于所述4交換機的上游側的交換機及下游側的交換機之間收發所述網 絡內的信息的交換機、所述第5交換機是在連接于所述第5交換機的上 游側的交換機及下游側的交換機之間收發所述網絡內的信息的交換機、 及連接于所述第4交換機的交換機的標識符和連接于所述第5交換機的 交換機的標識符全部一致。
20、 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管理計算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處理器將構成所述網絡的交換機之中的、直接連接的2個交換機,確定為所述第4交換機及所述第5交換機。
21、 一種交換機的設定方法,在由管理計算機管理的網絡由多個交 換機構成、并由所述多個交換機中構成冗余化對的交換機劃分成現用系統路徑和待機系統路徑時,設定所述交換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換機包含構成所述冗余化對的第1交換機及第2交換機、及連接于所述第1交換機及所述第2交換機的第3交換機,所述網絡是容納由VLAN標識符唯一地識別構成所述網絡的各交換機的一個或多個VLAN的網絡, 所述管理計算機,存儲表示所述各交換機的連接關系和向所述交換機具備的端口分 配的VLAN的標識符的端口管理信息,通過更新所述第1交換機的端口管理信息,以便向連接了所述第3 交換機的所述第1交換機的端口分配向連接在所述第3交換機上的所述 第2交換機的端口分配的VL認,從而構成所述冗余化對。
22、 根據權利要求21所述的交換機的設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交換機是新導入所述網絡、且與所述第2交換機連接、并構成冗余化對的交換機, 所述管理計算機,存儲表示構成所述冗余化對的交換機的冗余系統管理信息, 生成所述第1交換機的端口管理信息,在所述第1交換機的端口管理信息及所述第2交換機的端口管理信 息中,登記所述第1交換機和所述第2交換機的連接關系,在所述冗余系統管理信息中,登記所述第1交換機的標識符和所述 第2交換機的標識符。
23、 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交換機的設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生成所述第1交換機的端口管理信息時,所述管理計算機在所述第1交換機的端口管理信息中,登記在所述第2交換機的端口管理信息 中登記的所述第3交換機的標識符。
24、 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交換機的設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理計算機,參照所述第3交換機的端口管理信息,檢索所述第3交換機的空閑 端口,參照所述第1交換機的端口管理信息,檢索所述第1交換機的空閑 端口,將所述檢索出的第3交換機的空閑端口和所述檢索出的第1交換機 的空閑端口建立對應,在所述檢索出的第1交換機的空閑端口的所述端口管理信息的項 目中,登記與該空閑端口建立對應的所述第3交換機的標識符、和該第 3交換機的空閑端口的標識符,在所述檢索出的第3交換機的空閑端口的所述端口管理信息的項 目中,登記與該空閑端口建立對應的所述第l交換機的標識符、和該第 1交換機的空閑端口的標識符。
25、 根據權利要求24所述的交換機的設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計算機檢索所述第1交換機的空閑端口,以使與連接在所 述第3交換機上的交換機連接的所述第2交換機的端口的標識符、與新 連接在該第3交換機上的所述第1交換機的端口的標識符相同。
26、 根據權利要求24所述的交換機的設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將使用者終端連接于構成所述網絡的交換機時,在連接在所述使用者終端上的端口的所述端口管理信息的項目中,登記表示該端口的連 接目標不是所述交換機的信息,所述管理計算機從檢索空閑端口的范圍中除去登記著表示連接目 標不是所述交換機的信息的端口。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自動設計及設定冗余結構交換機網絡的網絡管理服務器,能減少將通常的網絡變更成冗余化的網絡時網絡管理者設定交換機的作業量。本發明的管理計算機,管理構成網絡的多個交換機,其中,網絡是容納VLAN的網絡,由多個交換機中構成冗余化對的第一交換機及第二交換機劃分成現用系統的路徑和待機系統的路徑,管理計算機存儲各交換機的連接關系和表示分配給交換機端口的VLAN的標識符的端口管理信息,通過更新第一交換機的端口管理信息,以便向第一交換機的端口之中的、連接了連接于第一交換機的連接目標交換機的端口,分配向連接目標交換機的端口中連接于第一交換機的端口分配的VLAN,從而構成冗余化對。
文檔編號H04L1/22GK101296120SQ20081008044
公開日2008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08年2月19日 優先權日2007年4月27日
發明者沖田英樹, 小澤洋司 申請人:株式會社日立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