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基于測量上報數據定位工參問題和干擾問題的方法
一種基于測量上報數據定位工參問題和干擾問題的方法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基于測量上報數據定位工參問題和干擾問題的方法。隨著GSM網絡的日趨成熟的發展,其優化已進入到進入精細化優化階段,故其工參問題(經緯度、方向角、下傾角、站高等)、干擾問題(天線電器性能、直放站干擾、帶外等異常干擾等)已越來越體現出其重要性。對于這些參數,目前的方法是1.經緯度只能通過現場實地核查來發現;2.方向角對于天線接反的小區,可以通過鄰區關系來核查,但是對于精度問題, 只能通過去基站問題每個站實地勘察勘察;3.機械下傾角通過工程人員登上基站來核查其正確性;4.站高通過工程人員實地核查其正確性;5.天線電器性能通過斷站來,用儀器逐個分析其天線的電器性能;6.異常干擾通過異常kpi指標來發現干擾偏大小區;7.互調干擾性能通過斷站來,用儀器逐個分析其互調干擾性能;8.直放站干擾通過斷直放站來分析是否由于直放站引起的干擾。對于天饋電器性能的問題、施工上的問題、帶外的干擾,只能通過人工一個個的普查才能找到問題,其缺點包含以下幾方面1)效率低下,核查沒有方向感,只能通過大量的普查來發現問題;2)工作量大每個工參都要工程人員實地勘察才能發現是否存在問題;3)影響現有網絡對于天線電器性能、互調性能、直放站指標等問題需要斷站逐個測試分析問題,對于大規模的斷站分析,對網絡影響較大。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不足,設計一種不影響網絡的高效測查干擾問題方法。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設計一種基于測量上報數據發現工參和干擾問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收集測量上報數據需要開啟基站系統的測量數據上報功能,由于手機上報時,只能上報相鄰小區中的信號,故對于大部分的設備而言,需要重新梳理一下當前的鄰區,為做虛擬鄰區及有效的測量計劃預留足夠的空位;根據測量計劃采集測量上報數據;b、建立干擾關系矩陣根據采集的測量上報數據,得到主小區的信號分布情況、主小區與鄰區之間的干擾關系。建立干擾關系矩陣;
4
C、判斷天饋問題1)判斷經緯度問題如果當前小區的上報干擾關系是分布在中值上是不滿足離小區距離越近、干擾關系越強的分析,則可能當前小區的經緯度異常;2)場景分類對于非經緯度異常的小區,受限需要進行場景分類。對于不同的場景,信號的分布規律不完全一致,我們將處于類似的傳播環境下的小區歸為一類;3)對天線做抽象建模根據小區所配置的天線類型、主小區的理論覆蓋距離、得到每個小區每個點上的天線增益,根據每個點上的天線增益,抽象出每個小區的天線增益分布情況;4)計算每個小區的pathlosss分布根據測量上報的主小區信號分布和天線增益分布情況,計算得到每個小區的 pathloss的分布情況;5)篩選各場景中異常pathloss小區對于每種場景,篩選出pathloss異常的小區,偏大或偏小;6)對異常pathloss小區做原因判斷對于pathloss偏大的小區,可能為下傾角偏大、站高偏低、天線老化問題或零點沒填充等問題;對于pathloss偏小的小區,可能為下傾角偏小、站高偏高、上波瓣抑制差等問題;7)根據上報數據判斷干擾信號最強的小區方向,與小區實際的朝向做對比,判斷方位角是否偏差或天線是否接反;d、定位異常干擾小區1)根據干擾矩陣,通過仿真評估器,評估出每個小區的質差比例;2)通過測量上報數據,得到每個小區的質差比例;3)對比仿真器評估的與測量上報的質差比例,找到仿真器評出只差偏低的小區;4)此小區為收到異常干擾的小區;e、細分干擾問題及定位干擾源1)判斷是否互調干擾根據互調干擾公式,計算出每個小區互調后的頻點三階互調:F(IM3)= 2*F1-F2 或 F(IM3) = 2*F1+F2五階互調:F(IM5)= 3*F1-2*F2 或 F(IM3) = 3*F1+2*F2,對比異常干擾的小區頻點與互調后產生的頻點,如果出現同頻情況,則定位出由于互調性能不達標導致的干擾源小區;2)判斷是否直放站引起的干擾對于非互調干擾小區異常干擾小區,判斷是否帶了直放站,如是可能是直放站引起的干擾;3)判斷是否高配置引起的干擾對于非互調干擾、非直放站干擾的小區,判斷是否高配置,如是可能高配置引起的干擾;
f、帶外及其他干擾的判定如果在上述條件中,沒有定位到互調的干擾源,則可能為帶外或其他干擾。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其優點在于減少普查工作量對于工參問題(包含但不限于經緯度、方位角、下傾角、站高等) 無需每個站都去普查,只需根據軟件核查出的一場問題普查即可;減少對于網絡的影響對于天線電器性能問題、互調干擾指標問題、直放站干擾問題等,軟件會給出問題小區列表,減少不必要的核查,減少對于網絡的影響;通過軟件評估仿真,準確定位干擾源問題,減少人工分析工作量。
圖1為本發明系統組成單元結構圖;圖2為本發明工參問題和干擾問題的判斷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天饋問題的判斷流程圖。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參見圖1,圖1示出了本系統的組成單元收集測量上報單元101 本單元用于收集并保存手機測量上報數據,為后面的 103、104、104這3個判斷單元準備基礎數據源上報數據處理單元102 本單元是101單元對收集到的上報數據做處理,建立干擾關系矩陣,為后面103、104、104這3個判斷單元準備判斷依據工參判斷單元103 根據102單元中建立的干擾關系矩陣判斷工參問題,包括但不限于方位角問題、站高問題、下傾角問題、天線老化問題、天線零點填充問題、天線上波瓣抑制問題干擾及干擾判斷單元104 根據根據102單元中建立的干擾關系矩陣判斷干擾問題及定位干擾源,包括但不限于互調干擾、直放站干擾、高配干擾、帶外干擾參見圖2和圖3,圖2示出了本發明發現工參問題、干擾問題的判斷的示意圖,主要涉及對于工參問題的判斷方法、干擾問題判斷、干擾源的定位和判斷方法。具體流程說明如下I.收集測量上報數據需要開啟基站系統的測量數據上報功能。由于手機上報時,只能上報相鄰小區中的信號,故對于大部分的設備而言,需要重新梳理一下當前的鄰區,為做虛擬鄰區及有效的測量計劃預留足夠的空位根據測量計劃采集測量上報數據II.建立干擾關系矩陣根據采集的測量上報數據,得到主小區的信號分布情況、主小區與鄰區之間的干擾關系。建立干擾關系矩陣III.判斷天饋問題,參見圖3。1)判斷經緯度問題
6
如果當前小區的上報干擾關系是分布在中值上是不滿足離小區距離越近、干擾關系越強的分析,則可能當前小區的經緯度異常2)場景分類對于非經緯度異常的小區,受限需要進行場景分類。對于不同的場景,信號的分布規律不完全一致,我們將處于類似的傳播環境下的小區歸為一類3)對天線做抽象建模根據小區所配置的天線類型、主小區的理論覆蓋距離、得到每個小區每個點上的天線增益,根據每個點上的天線增益,抽象出每個小區的天線增益分布情況4)計算每個小區的pathlosss分布根據測量上報的主小區信號分布和天線增益分布情況,計算得到每個小區的pat hloss的分布情況5)篩選各場景中異常pathloss小區對于每種場景,篩選出pathloss異常的小區(偏大、或偏小)6)對異常pathloss小區做原因判斷對于pathloss偏大的小區,可能為下傾角偏大、站高偏低、天線老化問題或零點沒填充等問題對于pathloss偏小的小區,可能為下傾角偏小、站高偏高、上波瓣抑制差等問題7)根據上報數據判斷干擾信號最強的小區方向,與小區實際的朝向做對比,判斷方位角是否偏差或天線是否接反IV.定位異常干擾小區A.根據干擾矩陣,通過仿真評估器,評估出每個小區的質差比例B.通過測量上報數據,得到每個小區的質差比例C.對比仿真器評估的與測量上報的質差比例,找到仿真器評出只差偏低的小區D.此小區為收到異常干擾的小區V.細分干擾問題及定位干擾源A.判斷是否互調干擾根據互調干擾公式,計算出每個小區互調后的頻點三階互調:F(IM3)= 2*F1-F2 或 F(IM3) = 2*F1+F2五階互調:F(IM5)= 3*F1-2*F2 或 F(IM3) = 3*F1+2*F2對比異常干擾的小區頻點與互調后產生的頻點,如果出現同頻情況,則定位出由于互調性能不達標導致的干擾源小區B.判斷是否直放站引起的干擾對于非互調干擾小區異常干擾小區,判斷是否帶了直放站,如是可能是直放站引起的干擾C.判斷是否高配置引起的干擾對于非互調干擾、非直放站干擾的小區,判斷是否高配置,如是可能高配置引起的干擾VI.帶外及其他干擾的判定如果在上述條件中,沒有定位到互調的干擾源,則可能為帶外或其他干擾。
權利要求
1. 一種基于測量上報數據定位工參問題和干擾問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收集測量上報數據需要開啟基站系統的測量數據上報功能,由于手機上報時,只能上報相鄰小區中的信號,故對于大部分的設備而言,需要重新梳理一下當前的鄰區,為做虛擬鄰區及有效的測量計劃預留足夠的空位; 根據測量計劃采集測量上報數據;b、建立干擾關系矩陣根據采集的測量上報數據,得到主小區的信號分布情況、主小區與鄰區之間的干擾關系。建立干擾關系矩陣; C、判斷天饋問題1)判斷經緯度問題如果當前小區的上報干擾關系是分布在中值上是不滿足離小區距離越近、干擾關系越強的分析,則可能當前小區的經緯度異常;2)場景分類對于非經緯度異常的小區,受限需要進行場景分類。對于不同的場景,信號的分布規律不完全一致,我們將處于類似的傳播環境下的小區歸為一類;3)對天線做抽象建模根據小區所配置的天線類型、主小區的理論覆蓋距離、得到每個小區每個點上的天線增益,根據每個點上的天線增益,抽象出每個小區的天線增益分布情況;4)計算每個小區的pathlosss分布根據測量上報的主小區信號分布和天線增益分布情況,計算得到每個小區的pathloss 的分布情況;5)篩選各場景中異常pathloss小區對于每種場景,篩選出pathloss異常的小區,偏大或偏小;6)對異常pathloss小區做原因判斷對于pathloss偏大的小區,可能為下傾角偏大、站高偏低、天線老化問題或零點沒填充等問題;對于pathloss偏小的小區,可能為下傾角偏小、站高偏高、上波瓣抑制差等問題;7)根據上報數據判斷干擾信號最強的小區方向,與小區實際的朝向做對比,判斷方位角是否偏差或天線是否接反;d、定位異常干擾小區1)根據干擾矩陣,通過仿真評估器,評估出每個小區的質差比例;2)通過測量上報數據,得到每個小區的質差比例;3)對比仿真器評估的與測量上報的質差比例,找到仿真器評出只差偏低的小區;4)此小區為收到異常干擾的小區;e、細分干擾問題及定位干擾源 1)判斷是否互調干擾根據互調干擾公式,計算出每個小區互調后的頻點三階互調:F(IM3) = 2*F1-F2 或 F(IM3) = 2*F1+F2 五階互調:F(IM5) = 3*F1-2*F2 或 F(IM3) = 3*F1+2*F2,對比異常干擾的小區頻點與互調后產生的頻點,如果出現同頻情況,則定位出由于互調性能不達標導致的干擾源小區;2)判斷是否直放站引起的干擾對于非互調干擾小區異常干擾小區,判斷是否帶了直放站,如是可能是直放站引起的干擾;3)判斷是否高配置引起的干擾對于非互調干擾、非直放站干擾的小區,判斷是否高配置,如是可能高配置引起的干擾;f、帶外及其他干擾的判定如果在上述條件中,沒有定位到互調的干擾源,則可能為帶外或其他干擾。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基于測量上報數據定位工參問題和干擾問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收集測量上報數據;建立干擾關系矩陣;判斷天饋問題判斷經緯度問題、場景分類、對天線做抽象建模、計算每個小區的pathlosss分布、篩選各場景中異常pathloss小區、對異常pathloss小區做原因判斷、根據上報數據判斷干擾信號最強的小區方向;定位異常干擾小區;細分干擾問題及定位干擾源判斷是否互調干擾、判斷是否直放站引起的干擾、判斷是否高配置引起的干擾;帶外及其他干擾的判定本發明其優點在于減少普查工作量,減少對于網絡的影響,準確定位干擾源問題,減少人工分析工作量。
文檔編號H04W24/00GK102404766SQ20111036205
公開日2012年4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5日
發明者蔡春燕 申請人:上海百林通信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