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嵌入式手機回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獨立的用于手機使用的網絡電話通信的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的網絡電話已不再是單純的PC TO PC通訊模式,而是PC TO PHONE通訊模式, 若再應用嵌入式技術開發,可實現另一種PHONE THROUGH EMBEDED DEVICE TO PHONE通訊模式,但目前場面上并無相關通訊模式概念的網絡電話產品,大多網絡電話產品還是基于 PC TO PHONE通訊模式。撥打付費網絡電話的限制1、必需在計算機旁;2、已開通3G的終端上;3、有WiFi 功能的終端在WiFi接入點的范圍。因此在商機龐大的網絡通訊背景下,秉持著自主創新的 PHONE THROUGH EMBEDED DEVICE TO PHONE通訊模式,開發出相應的嵌入式產品,為廣大國內外手機使用者提供比傳統手機通訊更為便宜、方便、安全的通訊模式。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可實現手機對手機之間通過網絡電話通信模式的嵌入式手機回撥器。為實現該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方案是一種嵌入式手機回撥器,包括電源及殼體,所述回撥器為嵌入式構架,包括負責接收主叫手機短信編碼的GSM模塊和進行解碼分析的CPU模塊,還包括可通過因特網進行電話撥打的網絡模塊,該網絡模塊與CPU模塊控制連接;所述GSM模塊、CPU模塊和網絡模塊均內置于殼體內,與電源供電連接。本方案的回撥器收到主叫機短信后,CPU模塊將傳送到分析軟件進行解碼并傳送到網絡電話軟件分析,經過分析后,網路電話軟件通過網絡模塊,同時給被叫手機和主叫手機播打網絡電話,從而建立起主叫手機與被叫手機的通信數據鏈,達到PHONE THROUGH EMBEDED DEVICE TO PHONE 通訊模式。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原理結構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事實例的一種嵌入式手機回撥器,包括電源及殼體,所述回撥器為嵌入式構架,包括負責接收主叫手機短信編碼的GSM模塊和進行解碼分析的CPU模塊,還包括可通過因特網進行電話撥打的網絡模塊,該網絡模塊與CPU模塊控制連接;所述GSM模塊、CPU模塊和網絡模塊均內置于殼體內,與電源供電連接。如圖1所示,當GSM模塊收到主叫機短信后,CPU模塊將傳送到分析軟件進行解碼并傳送到網路電話軟件分析,經過分析后,網路電話軟件通過網絡模塊,同時給被叫手機和主叫手機播打網絡電話,從而建立起主叫手機與被叫手機的通信數據鏈,達到PHONE THROUGH EMBEDED DEVICE TO PHONE 通訊模式。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具體體現在以下1.手機撥打網絡電話,無需耳機,真正做到隨時隨地隨意撥打。2.可輕易實現多方手機通話。3.可隨意更換不同國家地區的電話號碼,實現有限制的全球漫游。4.可隨意設置撥打號碼,無綁定,(回撥卡使用時需綁定)。5.可實現接近于手機的撥打方式,(相比傳統網路電話)。6.全時段撥打任何國家地區的資費相同并且固定。(需比照網路電話是有否該國服務。)7.可更新回撥器上的軟件,使回撥器的功能將來更加強大和人性化。8.可多用戶共用同一臺回撥器。9.可直接在電腦上用網路電話撥打對方帳號來尋找回撥器的用戶,也就是PC TO 回撥器,回撥器可將來自對方電腦上的呼叫轉至回撥器用戶的手機上,以此通訊。換句話說,即有轉接功能。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 一種嵌入式手機回撥器,包括電源及殼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撥器為嵌入式構架, 包括負責接收主叫手機短信編碼的GSM模塊和進行解碼分析的CPU模塊,還包括可通過因特網進行電話撥打的網絡模塊,該網絡模塊與CPU模塊控制連接;所述GSM模塊、CPU模塊和網絡模塊均內置于殼體內,與電源供電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嵌入式手機回撥器,包括電源及殼體,所述回撥器為嵌入式構架,包括負責接收主叫手機短信編碼的GSM模塊和進行解碼分析的CPU模塊,還包括可通過因特網進行電話撥打的網絡模塊,該網絡模塊與CPU模塊控制連接;所述GSM模塊、CPU模塊和網絡模塊均內置于殼體內,與電源供電連接。本方案的回撥器收到主叫機短信后,CPU模塊將傳送到分析軟件進行解碼并傳送到網絡電話軟件分析,經過分析后,網路電話軟件通過網絡模塊,同時給被叫手機和主叫手機播打網絡電話,從而建立起主叫手機與被叫手機的通信數據鏈,達到PHONE THROUGH EMBEDED DEVICE TO PHONE通訊模式。
文檔編號H04M1/253GK202261498SQ20112036619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8日
發明者許馥翔 申請人:許馥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