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便攜式終端裝置及通信切換方法

文檔序號:7886974閱讀:169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便攜式終端裝置及通信切換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便攜式終端裝置及用于在該便攜式終端裝置中控制不同的通信模式的切換的通信切換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信息終端的小型化及輕量化的實現,隨身攜帶信息終端已變得很普遍。近年來,多個用戶利用基站、接入點等基礎結構(infrastructure) —起享受游戲等應用的情況也多了起來。此外,構建無線點對點(ad hoc)網絡作為按需型(On Demand)通信的技術也被廣泛運用起來(參照專利文獻I)。在點對點網絡中,由于不需要基站和接入點,故在沒有這樣的基礎結構的地方也能簡單地構建無線網絡。在點對點網絡中,多個用戶能夠攜帶便攜式游戲機聚在一起,相互間通過無線通信來一起享受游戲。〔在先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I〕美國專利申請公開2005/250487號說明書這些無線通信例如使用IEEE802. 11通信技術來實現。一般,信息終端中安裝一個具備這樣的通信技術的通信模塊。因此,當在信息終端中能利用通信模塊的應用被并行地執行時,應用間就可能出現通信模塊的使用的競合。基于這樣的理由,尋求一種能高效地控制所競合的通信的技術。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鑒于這樣的課題而開發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高效地控制競合的通信的技術。為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的一個方案是一種便攜式終端裝置。該裝置包括以與其它便攜式終端裝置直接通信的第I通信模式或介由中繼設備與外部網絡連接的第2通信模式進行無線通信的通信部;控制上述通信部的動作的通信控制部。這里,上述通信控制部控制上述通信部的通信模式的切換,在從第I通信模式切換為第2通信模式時通知結束第I 通信模式的情況。本發明的另一方案是一種在便攜式終端裝置中執行的通信切換方法。該方法包括以與其它便攜式終端裝置直接通信的第I通信模式或介由中繼設備與外部網絡相連接的第2通信模式進行通信的步驟;和從第I通信模式切換為第2通信模式時通知結束第I 模式的情況的步驟。本發明的再一個方案也是一種便攜式終端裝置。該裝置包括介由便攜式電話通信網與外部進行通信的第I通信部;介由中繼設備與外部網絡進行通信的第2通信部,被構成為進行與上述第I通信部相比近距離的無線通信;以及控制上述第I通信部和上述第2 通信部的動作的通信控制部。這里,上述通信控制部在上述第I通信部和上述第2通信部都可通信的情況下,使用上述第2通信部。當然,將以上構成要素的任意組合、本發明的表現形式在方法、裝置、系統、計算機程序、數據結構、記錄介質等間變換后的方案,作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也是有效的。


圖I是用于說明實施方式的便攜式終端裝置的連接狀態的圖。圖2是示意性地表示實施方式的便攜式終端裝置的各功能的圖。圖3是表示實施方式的便攜式終端裝置中的通信連接的種類的圖。圖4是表示實施方式的便攜式終端裝置的通信模式的轉變的狀態轉變圖。圖5是表示將通信模式的切換通知給用戶的通知畫面的一例的圖。圖6是示意性地表示實施方式的數據庫的內部構造的圖。圖7是說明實施方式的便攜式終端裝置的處理的流程的流程圖。圖8是表示常時連接時的通信模式的轉變的狀態轉變圖。圖9是用于說明其它實施方式的便攜式終端裝置的通信連接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基于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但實施例僅是例示,并非限定本發明。下面參照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圖I是用于說明實施方式的便攜式終端裝置100的連接狀態的圖。便攜式終端裝置IOOa和便攜式終端裝置IOOb例如使用IEEE802. 11所標準化了的無線LAN (Local Area Network)相互進行直接通信,或介由接入點200等中繼設備來與因特網300等外部網絡進行通信。多個便攜式終端裝置100a、IOOb不介由接入點200地直接無線通信的通信模式被稱為“點對點模式(ad hoc)”。另外,便攜式終端裝置IOOa或便攜式終端裝置IOOb介由接入點200與外部網絡進行無線通信的模式被稱為“基礎結構模式”。以下在本說明書中,便攜式終端裝置IOOa和便攜式終端裝置IOOb在不需要區別時統稱為“便攜式終端裝置100”。 此外,圖I中雖未明示,但在實施方式的便攜式終端裝置100中,不能用點對點模式和基礎結構模式這兩個通信模式同時進行通信。圖2是示意性地表示實施方式的便攜式終端裝置100的各功能的圖。便攜式終端裝置100包括通信部10、顯示部14、通信控制部16、以及應用執行部18。圖2表示了用于實現實施方式的便攜式終端裝置100的功能結構,并省略了其它結構。在圖2中,作為進行各種各樣的處理的功能塊而記載的各要素在硬件上可以由CPU、 主存儲器、其它LSI構成,軟件上可以通過載入到主存儲器中的程序等來實現。因此,本領域技術人員當理解這些功能塊能夠僅由硬件、僅由軟件、或者由它們的組合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定于某一種。便攜式終端裝置100的各部由未圖示的操作系統總體控制。在實施方式的便攜式終端裝置100中,在操作系統的管理下,多個應用被應用執行部18并行地執行。作為應用, 例如有游戲32、郵箱34、瀏覽器36等。顯示部14顯示應用執行部18的應用執行結果,還顯示通信控制部16給用戶的通知畫面。顯示部14例如可以使用IX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液晶顯示)、0EL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有機電致發光)等已知的技術來實現。通信部10是被構成為以無線LAN進行通信的硬件器件。作為通信模式,通信部10支持點對點模式和基礎結構模式這兩者。通信部10例如可以使用Wi-Fi (注冊商標)模塊等已有的無線通信模塊來實現。在實施方式的便攜式終端裝置100中,便攜式終端裝置100的想要與外部進行通信的應用不會直接控制通信部10,而是介由操作系統所管理的通信控制部16與外部進行通信。因此,應用無需管理與外部的通信連接和通信切斷,只要針對通信控制部 16收發數據即可。在這個意義上,對于應用來說,通信控制部16作為用于數據收發的 API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應用程序接口 )來發揮功能。例如,作為用于收發電子郵件的客戶應用的郵箱34介由通信部10和接入點200 與存在于外部網絡上的郵件服務器等進行通信。此時,通信部10以前述的基礎結構模式進行通信。郵箱34不參與通信部10與接入點200之間的通信的連接和切斷,相對通信控制部16收發數據。作為其它例子,游戲32是用于實現多個用戶攜帶便攜式終端裝置100聚在一起相互間直接通信來進行對戰游戲等的應用,介由通信部10與其它便攜式終端裝置100 直接通信。此時,通信部10以前述的點對點模式進行通信。然而,在通信部10與某個外部設備建立通信的期間,在應用并不收發數據的情況下也要為維持通信的建立而與外部設備交換信號,會消耗電力。實施方式的便攜式終端裝置100為使用戶能便攜式地利用而從未圖示的電池接受電源的供給來進行驅動。因此,以延長電池的使用時間為目的,通信部10進行僅在應用需要通信時與外部設備相連接的“間歇連接”。更具體來說,所謂間歇連接,是僅在應用需要通信時建立通信來進行通信,若應用持續預定時間(例如2分鐘)不通信就切斷通信的模式,與外部設備的通信成為間歇性的。 即使在便攜式終端裝置100的附近存在接入點200,通信部10能夠以基礎結構模式常時連接的狀況下,基于上述目的,也采用間歇連接。通信控制部16從應用取得通信的要求時,使用后述的4個通信模式API來控制通信的連接和切斷。作為例子,考慮利用基礎結構模式通信的郵箱34。為簡單起見,假定在便攜式終端裝置100中郵箱34以外的應用未被執行。起動郵箱34的用戶為確認外部網絡上的郵件服務器中是否收到郵件、以及在收到了郵件時下載該郵件,而向郵箱34指示接收郵件。收到用戶的指示,郵箱34向通信控制部16發出接收的要求。其結果,通信部10從切斷狀態變成基于基礎結構模式的通信狀態,介由接入點200來與郵件服務器進行信息的交換。在郵件確認及下載結束后經過了預定時間時,通信控制部16使通信部10回到切斷狀態。郵箱34有時還被設定為每隔預定時間(例如30分鐘間隔)就自動進行郵件服務器上的郵件的有無確認及郵件的下載。在這樣的情況下,郵箱34每隔預定時間,未收到來自用戶的明示性指示就作為“后臺處理”來要求接收。如上所述,基于基礎結構模式的通信存在以用戶的明示性指示為契機而開始的情況、和在后臺開始的情況這樣兩種連接的契機。與基于基礎結構模式的通信時一樣,基于點對點模式的通信也存在以用戶的明不性指示為契機而開始的情況、和在后臺開始的情況這樣兩種連接的契機。作為前者的例子, 有用戶使用游戲32作為應用的情況。假定游戲32是例如某用戶一邊與附近的其它用戶所持的便攜式終端裝置100通信,一邊共同享受一個游戲的游戲。持有某便攜式終端裝置 IOOa的用戶將與其它用戶所持的便攜式終端裝置IOOb進行連接的要求明示性地指示給便攜式終端裝置IOOa上所執行的游戲32。與此不同,作為后者的例子,有處于休眠狀態的兩個不同的便攜式終端裝置100 彼此處于能以點對點模式通信的預定范圍內時,兩者在后臺進行通信的情況。此時,相近的便攜式終端裝置100彼此自動且瞬時地以點對點模式進行通信。例如,在存儲器上常駐有利用該通信模式的游戲32的便攜式終端裝置100彼此靠近到能以點對點模式通信的距離時,若各個通信部10都沒處于連接中,則被用于交換游戲32的相關數據等。圖3是表示實施方式的便攜式終端裝置100中的通信連接的種類的圖,是將以上說明的通信模式匯總為表形式的圖。如圖3所示,在本說明書中,將以用戶的指示為契機與其它便攜式終端裝置100以點對點模式直接通信的通信模式稱作“第I通信模式A/’。同樣,將以用戶的指示為契機介由接入點200與外部網絡以基礎結構模式進行通信的通信模式稱作“第2通信模式I/’。此外,將根據便攜式終端裝置100中所執行的應用,在后臺介由接入點200進行基礎結構模式的通信的通信模式稱作“第3通信模式I2”。另外,將根據便攜式終端裝置100中所執行的應用,在后臺進行點對點模式的通信的通信模式稱作“第4通信模式A2”。圖2中的通信控制部16包括作為管理這四種通信模式各自的通信的連接、數據的收發、以及通信的切斷的API群的第I通信模式API20、第2 通信模式API22、第3通信模式API24、以及第4通信模式API26。為方便起見,通信開始的契機不同時是作為不同的通信模式來進行說明的,但實際上也可以不按通信開始的契機來劃分,僅準備分別進行基于基礎結構模式的通信的管理和基于點對點模式的通信的管理的兩個通信模式API。此時,第I通信模式仏成為“點對點通信模式中的第I連接模式”,第2通信模式I1成為“基礎結構通信模式中的第I連接模式”,第3通信模式I2成為“基礎結構通信模式中的第2連接模式”,第4通信模式A2成為 “點對點通信模式中的第2連接模式”。以上是假定在實施方式的便攜式終端裝置100中,單獨執行郵箱34等應用的情況進行說明的,但如前所述,也可以在便攜式終端裝置100上同時并行地執行多個應用。即使通信部10作為通信模式支持點對點模式和基礎結構模式這兩者,以兩個模式同時進行通信也是困難的。因此,在便攜式終端裝置100中被同時執行的多個應用分別使用不同的通信模式的情況下,需要切換通信模式,此時優選向用戶通知通信切換的情況,至少通知當前的通信模式被切斷的情況。另一方面,若使用通信功能的應用的數量增多,每次通信切換時都通知該情況的話,有可能處理會變得繁雜,對用戶也會造成紛擾。因此,通信控制部16還包括在多個應用間控制通信的通信模式切換部28和存儲是否進行伴隨于通信模式的切換的通知的基準的數據庫30。下面說明通信模式的切換通知的基準,但首先說明作為其前提的通信模式的轉變。圖4是表示實施方式的便攜式終端裝置100的通信模式的轉變的狀態轉變圖。在圖4中,將第I通信模式簡記作A1,將第2通信模式簡記作I1,將第3通信模式簡記作12,將第4通信模式簡記作A2。此外,除上述通信模式外,還可以對便攜式終端裝置100取切斷了通信的狀態。以下,將便攜式終端裝置100切斷了通信的狀態適時地稱作“切斷模式”。如前所述,便攜式終端裝置100采用間歇連接。第4通信模式A2是利用該間歇連接的間隙的通信模式。因此,第4通信模式A2僅能從切斷模式轉變來,并且第4通信模式 A2僅能轉變成切斷模式。第4通信模式A2與第I通信模式A1、第2通信模式I1及第3通信模式I2相比,可以說是優先順位較低的通信模式。另一方面,第I通信模式A1、第2通信模式I1、第3通信模式I2及切斷模式相互間能夠轉變為各個模式。但是,雖然作為基礎結構模式的第2通信模式I1及第3通信模式I2 能夠通過時分方式(Time Sharing)而由多個應用并列地使用通信部10,但作為點對點模式的第I通信模式A1就只能由單獨的應用獨占地使用通信部10。在這個意義上,第I通信模式A1可以說是比第2通信模式I1及第3通信模式I2優先順位高的通信模式。在第2通信模式I1和第3通信模式I2中,以用戶的明示性指示為契機的第2通信模式I1優先順位更高。如上所述,第I通信模式A1、第2通信模式I1、第3通信模式全I2、及第4通信模式 A2的優先順位如下所示。第I通信模式A1 >第2通信模式I1 >第3通信模式I2 >第4通信模式A2由圖4可知,從某通信模式向其它通信模式的轉變方式、即通信模式的切換的種類有14種。若在這14種通信模式的切換每次發生時都將該情況通知給用戶,則有可能會給用戶造成繁雜感,故不甚理想。因此,關于通知通信模式的切換,考慮通信模式的優先順位地定義以下基準。基準在從基于用戶的明示性指示的通信模式切換為其它通信模式時,通知當前通信模式結束的情況。上述基準的意圖在于,在要切斷因用戶的明示性意思而開始的通信時,讓用戶確認該情況。例如,假定使用第I通信模式A1與其他用戶進行對戰游戲的用戶希望使用瀏覽器36瀏覽存在于因特網300上的網站。瀏覽器36為閱覽網站而需要從第I通信模式A1切換為第2通信模式I1,但為此卻必須要中斷對戰游戲。有時與網站的瀏覽相比,用戶更希望游戲的繼續,所以通信模式切換部28將要結束點對點模式而轉移到基礎結構模式的情況通知給用戶,確認用戶的意思。圖5是表示將當前的通信模式被切斷的情況通知給用戶的通知畫面的一例的圖。希望通信模式的移轉的用戶能夠通過按下便攜式終端裝置100的操作按鈕來選擇通信模式的切換。此外,希望游戲的繼續的用戶能夠取消通信模式的切換。這樣的通知畫面的顯示數據被存儲在數據庫30 中。當然,關于將當前的通信模式被切斷的情況通知給用戶的形式,也可以取代顯示部14 上的顯示地、或者與其并用地使用警告音或語音提示等聲音來進行通知。作為其它例子,考慮在正使用基于第2通信模式I1的瀏覽器36從因特網300上的網站下載內容(contents)時,用戶想要使用第I通信模式A1來與其他用戶開始對戰游戲的情況。在該情況下,通過將通信模式的切換通知給用戶,來進行是使內容的下載優先, 還是使游戲的開始優先的意思確認。與此不同,當從并非基于用戶的明示性指示的通信模式的通信模式移轉為基于用戶的明示性指示的通信模式時,可以不特別進行通知。例如,考慮在郵箱34使用第3通信模式I2而在后臺確認郵件的有無時,用戶要使用第I通信模式A1與其他用戶開始對戰游戲的情況。通常,用戶沒有意識到郵箱34正在后臺確認郵件的有無。因此,假如被通知通信模式的切斷或切換,用戶可能無法把握便攜式終端裝置100正進行什么樣的通信,會造成困惑。為防止這樣的情況,在從并非基于用戶的明示性指示的通信模式的通信模式移轉為基于用戶的明示性指示的通信模式時,反而不進行任何通知更好。圖6是示意性地表示實施方式的數據庫30的內部構造的圖,將是否通知上述通信模式的切換的基準匯總為表形式。圖6同圖4 一樣,將第I通信模式簡記為A1,將第2通信模式簡記為I1,將第3通信模式簡記為I2,將第4通信模式簡記為A2,將切斷模式簡記為切斷。在圖6中,“Yes”表示通知通信模式的切換,“No”表示不通知通信模式的切換。例如, 在轉變前的通信模式為第2通信模式I1,轉變后的通信模式為第I通信模式A1的情況下, 要通知通信模式的切換,故存儲“Yes”。通信模式切換部28在從應用取得了通信模式的切換要求的情況下,參照數據庫 30判斷是否通知通信模式的切換。其結果,在要通知通信模式的切換的情況下,通信模式切換部28從數據庫30取得通知畫面的數據輸出到顯示部14。在不通知通信模式的切換的情況下,通信模式切換部28使通信模式API切換通信部10的通信模式。圖7是時序性地表示實施方式的便攜式終端裝置100的各部的處理步驟的圖。在圖7所示的流程圖中,將各部的處理步驟用表示步驟的S (Step的首字母)與數字的組合來表示。此外,當由S與數字的組合來表示的處理中執行某判斷處理,其判斷結果為肯定時, 附加Y (Yes的首字母),例如表示為“ (S8的Y) ”,相反,當其判斷結果為否定時,附加N(No 的首字母),表示為“(S8的N) ”。本流程圖中的處理在便攜式終端裝置100起動時開始。通信模式切換部28從應用取得通信模式的切換的要求(S2)。通信模式切換部28 取得通信部10的當前的通信模式(S4)。接下來,通信模式切換部28基于當前的通信模式與切換后的通信模式參照數據庫30,判斷是否要通知當前的通信模式被切斷(S6)。如果需要通知(S8的Y),則通信模式切換部28從數據庫30讀出通知畫面的數據輸出到顯示部14,確認用戶的通信模式切換的意思(SlO)。其結果,在用戶有通信模式切換的意思的情況下(S12的Y),通信模式切換部28調用切換后的通信模式API執行通信模式的切換(S14)。如果判斷是否通知通信模式的切換的結果是無需進行伴隨于通信模式切斷的通知(S8的N),則通信模式切換部28調用切換后的通信模式API執行通信模式的切換(S14)。若通信模式切換部28執行通信模式的切換,或用戶沒有通信模式切換的意思 (S12的N),則本流程圖中的處理結束。以上結構所進行的動作如下所述。用戶使用便攜式終端裝置100并行地執行多個應用。用戶想要執行某應用時,若該應用需要切換便攜式終端裝置100中的通信部10的通信模式,則通信模式切換部28向顯示部14顯示該情況。用戶看到該顯示,進行最終的意思確認。如以上說明的那樣,通過實施方式,能在被并行執行的多個應用間高效地控制競合的通信。以上基于實施方式說明了本發明。實施方式僅是例示,本領域技術人員當理解這些各構成要素及各處理過程的組合可以有各種各樣的變形,并且這樣的變形例也包含在本發明的范圍內。
在上述說明中,說明了例如在通信從第2通信模式I1切換為優先度更高的第I通信模式A1時,通信模式切換部28進行第2通信模式I1結束的通知的情況,但也可以使得在按照上述通信模式的優先順位從優先順位低的通信模式切換為優先順位高的通信模式時, 通信模式切換部28不進行任何通知。在上述說明中,基礎結構模式是以間歇連接為前提的,但根據應用的種類,也有需要常時連接的時候。例如使用基礎結構模式的在線游戲那樣的應用、用于使便攜式終端裝置100作為音樂服務器來發揮功能的應用。在這樣的情況下,也可以使基礎結構模式為常時連接。圖8是表示常時連接時的通信模式的轉變的狀態轉變圖。與作為表示間歇連接時的通信模式的轉變的狀態轉變圖的圖4相比,在常時連接的情況下,沒有第4通信模式A2和切斷模式,是僅能取第I通信模式A1、第2通信模式Ip 及第3通信模式I2這三種模式的模式。關于在第I通信模式A1、第2通信模式I1及第3通信模式I2彼此間切換通信模式時是否通知該情況,與間歇連接時是一樣的。常時連接的狀態轉變圖可以作為間歇連接的狀態轉變圖的子集來使用。因此,常時連接時也能就此使用圖6所示的數據庫。在上述說明中,基于通信模式的優先順位說明了是否通知通信模式的切換的基準,但通信模式的優先順位、以及是否通知通信模式的切換的基準可以按各應用而變更。這例如由應用介由通信模式切換部28將圖6所示的表提示給顯示部14,使用戶進行編輯。可以通過將其結果與該應用建立對應地存儲到數據庫30中來實現。在上述說明中,說明了控制無線LAN中的基礎結構模式和點對點模式間的通信的情況,但也可以控制便攜式電話通信網和無線LAN的通信。下面說明此情況下的實施方式, 但對于與上述的實施方式共通的部分,適當省略或簡化地進行說明。圖9是用于說明其它實施方式的便攜式終端裝置100的無線LAN和便攜式電話通信網的連接的圖。便攜式終端裝置100的通信部10除Wi-Fi (注冊商標)模塊外還包括 3G(3rd Generation)通信模塊(未圖示),在基于點對點模式或基礎結構模式的通信時使用Wi-Fi (注冊商標)模塊,基于便攜式電話通信網的通信使用3G通信模塊。便攜式終端裝置100在使用便攜式電話通信網的情況下使用3G通信模塊連接于基站400,經由基站400 訪問因特網300。在利用無線LAN的情況和利用便攜式電話通信網的情況下,由于使用的通信模塊不同,邏輯上是可以同時使用兩者的。然而,如前所述,便攜式終端裝置100以電池來驅動, 故若同時使用兩者,消耗電力會較大,不太現實。此外,便攜式終端裝置100為便于攜帶而被小型化,若同時使用兩者則抑制發熱會比較困難。因此,通信控制部16在便攜式電話通信網和作為近距離無線通信的無線LAN都可通信時,使用無線LAN。基于無線LAN的通信與基于便攜式電話通信網的通信相比多數情況下較廉價且帶寬更寬,對用戶來說在抑制通信成本和通信時間方面比較有利。當然,不僅是便攜式電話通信網與無線LAN的通信建立的控制,便攜式電話通信網和以近距離無線通信的Bluetooth (注冊商標)等為代表的其它近距離無線通信的控制也同樣是可以的。
權利要求
1.一種便攜式終端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與其它便攜式終端裝置直接通信的第I通信模式或介由中繼設備與外部網絡連接的第2通信模式進行無線通信的通信部,和控制上述通信部的動作的通信控制部;其中,上述通信控制部控制上述通信部的通信模式的切換,在從第I通信模式切換為第2通信模式時通知結束第I通信模式的情況。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便攜式終端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通信模式包括以用戶的指示為契機介由中繼設備連接于外部網絡的第I連接模式,和根據在上述便攜式終端裝置中執行的軟件而在后臺介由中繼設備連接于外部網絡的第2連接模式;上述通信控制部在從第2通信模式的第I連接模式切換為第I通信模式時通知結束第 2通信模式的情況,而在從第2通信模式的第2連接模式切換為第I通信模式時不通知結束第2通信模式的情況。
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便攜式終端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通信控制部在上述便攜式終端裝置中所執行的軟件需要進行通信時建立上述第2 通信模式的通信,在上述軟件有預定時間不進行通信時切斷上述第2通信模式的通信。
4.如權利要求I至3的任一項所述的便攜式終端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I通信模式是點對點模式,上述第2通信模式是基礎結構模式。
5.如權利要求I至4的任一項所述的便攜式終端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并行地執行多個應用軟件的應用執行部;上述通信控制部在上述多個應用軟件各自使用的上述通信部的通信模式不同的情況下,控制上述通信部的通信模式的切換。
6.一種在便攜式終端裝置中執行的通信切換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與其它便攜式終端裝置直接通信的第I通信模式或介由中繼設備與外部網絡相連接的第2通信模式進行通信的步驟,和從第I通信模式切換為第2通信模式時通知結束第I模式的情況的步驟。
7.一種在便攜式終端裝置中執行的程序,其特征在于,使上述便攜式終端裝置實現以下功能以與其它便攜式終端裝置直接通信的第I通信模式或介由中繼設備與外部網絡相連接的第2通信模式進行通信的功能,和從第I通信模式切換為第2通信模式時通知結束第I模式的情況的功能。
8.一種便攜式終端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介由便攜式電話通信網與外部進行通信的第I通信部,介由中繼設備與外部網絡進行通信的第2通信部,被構成為進行與上述第I通信部相比近距離的無線通信,以及控制上述第I通信部和上述第2通信部的動作的通信控制部;其中,上述通信控制部在上述第I通信部和上述第2通信部都可通信的情況下,使用上述第2通信部。
全文摘要
本發明在便攜式終端裝置中,通信部以與其它便攜式終端裝置直接通信的第1通信模式或介由中繼設備與外部網絡連接的第2通信模式進行無線通信。通信控制部控制通信部的動作。這里,通信控制部控制通信部的通信模式的切換,并在從第1通信模式切換為第2通信模式時通知結束第1模式的情況。
文檔編號H04W88/06GK102595658SQ20121000681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月13日
發明者三輪泰孝, 小卷賢二郎 申請人:索尼計算機娛樂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荔浦县| 南投市| 筠连县| 崇义县| 菏泽市| 凌源市| 桦川县| 巢湖市| 九寨沟县| 沅江市| 乐山市| 榆树市| 禹城市| 沙雅县| 通榆县| 黄平县| 南和县| 南陵县| 阳西县| 筠连县| 嵩明县| 香格里拉县| 华容县| 册亨县| 克拉玛依市| 颍上县| 漯河市| 城口县| 通海县| 大新县| 禹城市| 新丰县| 五指山市| 任丘市| 星子县| 安图县| 北海市| 阿图什市| 泉州市| 鄂托克旗| 海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