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傾斜式耳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可傾斜式耳機,更具體地涉及這樣一種耳機,其中安裝在耳機本體上的耳墊能夠相對于本體自由傾斜。
背景技術:
一般而言,耳機在插入耳朵的外耳道中的狀態下使用。此時,為了減輕外耳道的疼痛并改善插入可維持性,通常在耳機本體上安裝耳墊。耳機本體包括外殼和聲波通路,該外殼封包并支承諸如揚聲器之類的聲波生成裝置同時使其與外部空間隔絕,該聲波通路將從聲波生成裝置生成的聲波引向外耳道。并且耳墊安裝在聲波通路的端部上。一般而言,當將耳墊首先插入外耳道時以及當維持插入耳墊的插入狀態時,由本體的中心線和耳墊的中心線形成的角度,即傾斜角度,變成一個非常重要的要素。一個用戶可能感覺某個角度舒適,而另一個用戶可能感覺同一個角度并不舒適。并且即便同一個用戶也不會每次在他通過將耳機插入外耳道而使用耳機時偏好同一個傾斜角度。偏好的傾斜角度可能根據當天的狀態尤其是頸部、頭部和/或外耳道的疲勞或腫脹而異。因此,使該傾斜角度可調節是很重要的。作為常規示例,授予本申請人的注冊號為10-0999321的韓國專利中公開了一種可傾斜式耳機。上述專利中公開的可傾斜式耳機包括設于其中的揚聲器、由分隔用于傳播從揚聲器生成的聲音的內部空間的外壁限定的耳機本體、和形成在外壁的一部分處以向外部輸出聲音的開口。這種耳機的特征在于其設置有從開口朝外部空間突出的外耳道插入部;以及聯接到外耳道插入部的耳墊。在上述耳機中,外壁由曲面構成,該曲面具有隨著其朝開口延伸而變窄的形狀的曲率。并且外耳道插入部包括中空本體部,其具有小于開口的內徑尺寸的外徑并且安裝成穿過開口朝外部空間延伸;以及滑動部,其阻塞本體部的外徑與開口的內徑之間的間隙并以可沿著從開口延伸的外壁滑動的方式安裝。然而,由于通過在本體的外壁上形成開口并且將滑動部安裝在開口上以便可自由滑動來實施耳墊在耳機本體上的傾斜,因此上述耳機存在以下問題(I)由于在外壁上形成開口而使外壁的結構強度減弱,以及(2)當使本體和滑動部相結合以便滑動部在開口周圍滑動時組裝過程變得復雜。同時,實質上,在聲音信息中,如果排除視覺信息,則不僅聲波而且振動都是重要信息,并且大腦能通過感知振動及聲波而感覺到聲音的三維感。但是,該常規耳機以忽視振動傳輸或故意排除的方式構成。此外,如果安裝軟材料的耳墊,則振動傳輸被完全排除,因此存在難以感覺到聲音的三維感的問題。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可傾斜式耳機,其中可形成自由、柔軟和確定的傾斜角度,而在結構上不減弱耳機本體的外殼的強度。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可傾斜式耳機,由于用于滑動的部分位于本體外側,在組裝過程中可以不考慮與本體的結合,使得該耳機容易組裝。本發明的又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可傾斜式耳機,該耳機通過傳輸與聲波的生成同時生成的振動并可靠地傳輸聲波而使大腦能夠更加三維地感覺到聲音。為了實現以上目的,提供一種可傾斜式耳機,該耳機具有安裝在耳機的本體上而相對于本體自由傾斜的耳墊,該可傾斜式耳機的特征在于本體包括封包聲波生成裝置的外殼,以及球接頭,該球接頭設置在具有將從聲波生成裝置生成的聲波從本體傳播出去的聲波通路的外殼的端部處并具有與聲波通路連通的開口 ;并且操作保持器安裝在球接頭的外周上,其中該操作保持器包括摩擦球座,其中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與球接頭的外周相接觸以便與其結合;與摩擦球座的內部空間連通而向外側開口的內部通道;以及用于從外側接觸耳墊的周邊。因此,由于未在結構上減弱本體及其外部而使該耳機變得更堅固,并且由于用于滑動的部分的組裝過程僅在本體的外側上執行,因而通過工序簡化提高了生產率。優選地,用于空氣循環的空氣孔形成在與聲波通路相對于聲波生成裝置的相反一側對應的外殼中,并且外殼的外側設置有以阻塞方式安裝的兩端開口型的筒形振動蓋,使得循環通過空氣孔的空氣與其碰撞。因此,由于還傳輸與聲波同時生成的振動,大腦可以更加三維地聽到聲音。優選地,在振動蓋的兩個開口端之中,固定端被固定在外殼上且振動端與外殼分開。因此,振動端的振動通過固定端被傳輸到本體,然后該振動被傳輸到外耳道和外耳道周圍的人體部位。優選地,設置有空氣孔的一側上的外殼形成有錐形,該錐形隨其進一步遠離聲波生成裝置而變窄。因此,振動能量在振動波從空氣孔傳出之前由于通過錐形部分中的反射和重疊被壓縮或濃縮而放大。
根據以下結合附圖進行的詳細描述,將更清楚地理解本發明的以上和其它目的、 特征和其它優點,在附圖中圖I是本發明的耳機的軸測圖;圖2是本發明的耳機的分解軸測圖;圖3是本發明的耳機的剖視圖,其中(a)是未安裝耳墊的圖,而(b)是安裝有耳墊的圖;以及圖4是示出了本發明的耳機的傾斜操作的剖視圖,其中(a)是未安裝耳墊的圖,而 (b)是安裝有耳墊的圖。
*附圖的主要部件的附圖標記說明10 :振動蓋,11 :振動平面,12 :振動端;13 :固定端,19 :線孔,20 :上殼,22 :空氣孔,23 :結合部,24 :臺階部,29 :線孔,30 :套管,32 :座部,33 :出口,40 :下殼,42 :座部,43 開口,49 :球接頭,50 :操作保持器,51 :周邊,52 :進口,53 :出口,55 :凹槽,59 :摩擦球座, 60 :耳墊,62 :進口,63 :出口,65 :突出體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文將參考特定實施例更詳細地描述本發明。對于同一結構具有相同功能的相同或相似構件可通過相同或相似的附圖標記表示,盡管它們在不同的圖中示出。因此,將省略其重復描述。圖I是本發明的耳機的軸測圖,圖2是本發明的耳機的分解軸測圖,圖3是本發明的耳機的剖視圖,其中(a)是未安裝耳墊的圖,而(b)是安裝有耳墊的圖,并且圖4是示出了本發明的耳機的傾斜操作的剖視圖,其中(a)是未安裝耳墊的圖,而(b)是安裝有耳墊的圖。如圖I所示,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耳機,其中安裝在耳機本體上的耳墊60可相對于本體自由傾斜。所示的實例示出了耳機本體,該本體以具有一分為二的包括上殼20和下殼 40的外殼形式制造,并且這些部件相結合以便封包諸如揚聲器之類的發聲裝置。然而,本發明并不限于此,本發明還適用于其中本體以單個外殼構成的情形、或其中本體以三個或更多個的構件制造并結合的情形。該本體包括由上殼20和下殼40構成的外殼以及球接頭49。由上殼20和下殼40構成的外殼是封包諸如揚聲器等發聲裝置的殼體,并且在該示例性實施例中,上殼20和下殼40形成在結合部23處合并的結合體。限定結合部23的臺階部24可形成在上殼20的下部處。由上殼20和下殼40構成的外殼是用于屏蔽由聲波生成裝置生成的聲波并且僅向計劃方向發送該聲波的結構。由上殼20和下殼40構成的外殼的一部分設置有線孔29,用于向聲波生成裝置發送信號的線穿過該線孔。為了安裝聲波生成裝置,所示實例的耳機本體包括套管30,該套管具有用于聲波生成器的座部32和用于聲波的出口 33。圖中,套管30的座部32安裝在下殼40的座部42上。然而,本發明并不局限于此,聲波生成裝置可直接安裝在下殼40的座部42上,其中省略了套管30,因為套管30的支承功能被體現在下殼40中。如圖2所示,球接頭49設置在耳機本體的下端部即外殼的一部分處。在示例性實施例中,聲波通路形成在外殼的下端部、尤其是下殼40內。聲波通路是用于將從聲波生成裝置生成的聲波傳播到本體外側的通道。球接頭49具有與聲波通路連通的開口 43。聲波經開口 43從本體即外殼傳出。操作保持器50安裝在球接頭49的外周上。操作保持器50具有摩擦球座59、內部通道和周邊51。摩擦球座59是空間部,其中其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與球接頭49的外周相接觸以便與其結合。由摩擦球接頭的內表面限定的空間形狀并不限于球形。優選地,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例如三個或更多個部位的突出部分,與摩擦球接頭49的外周相接觸以便與其結合。優選的結合方法是穿過進口 52克服彈性以緊配合方式結合,以便通過球接頭49的外周與摩擦球座59的內表面之間的摩擦和滑動而保證用于相對運動的一定程度的穩定性和可預測性,但結合方法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在通過將操作保持器50分為兩部分而將摩擦球座59制造為兩個半體件之后,可組裝這些半體件以便封包球接頭49的外周,并且可通過互相配合、螺栓和螺母、螺釘、粘合或熔合等來結合兩個分開的摩擦球座59。內部通道是連接到摩擦球座59并向外側開口的通道,如圖2所示。該內部通道的端部是出口 53,聲波經該出口從操作保持器50傳出。內部通道與摩擦球座59的內部空間連通以向外側開口。周邊51是用于結合耳墊60以便從外側接觸的部分。優選的結合方法是穿過進口 62克服彈性以緊配合方式結合,以便保證操作保持器50的周邊與耳墊60的內表面之間結合的可維持性。但結合方法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如果在操作保持器50的周邊51上設置用于咬合的環形凹槽55,則在耳墊60中可設置與此對應的環形突出體65,如圖3 (b)所示。 在耳墊60內部也設置內部通道(未示出),并且其端部是出口 63,聲波經該出口從耳墊60 傳出并傳輸到外耳道。由于本體及其外殼中不存在通過壓凹該結構而形成的開口,所以該結構由于不具有薄弱結構而變得更堅固。并且球接頭和操作保持器的滑動部分的組裝過程僅在本體的外側上執行。因此,由于組裝與本體的制造分開進行,從而通過工序簡化而提高了生產率。下面將描述用于除由大腦接收的聲波之外還將振動作為聲音信息傳輸的結構。除以上基本結構外,優選提供用于生成和傳輸振動的空氣孔22和振動蓋10??諝饪?2設置在外殼、尤其是相對于聲波生成裝置聲波通路的相反側上的外殼中。在示例性實施例中,空氣孔22設置在上殼20中??諝饪?2是用于空氣循環的通道。 因此,由聲波生成裝置生成聲波時附帶生成的振動波在上殼20的內部空間中傳播,從而經空氣孔22傳入外部空間。振動蓋10是安裝在外殼上的結構,也就是示例性實施例中上殼20的外側。以如下方式對振動蓋10進行安裝,使循環通過空氣孔22的空氣與振動蓋10的振動平面11碰撞并阻塞振動平面11。振動蓋10具有大致成形為兩端開口的圓筒體的形狀。因此,通過空氣孔22傳入外部空間的振動波與振動蓋10的振動平面11碰撞而使振動平面11即振動蓋10振動。亦即,空氣的振動轉換為實體的振動。該振動通過外殼即上殼20傳輸到外耳道及其周圍的人體部位。同時,線孔19形成在振動蓋10的一部分上。在某些情況下,以上振動的傳輸由于傳輸通路中間存在的軟材料的耳墊60而不足夠。然而,過強的振動反而會導致不適和疼痛。即使對于輕微的振動也能易于感知,并且不像隨機生成的振動,與聲波同時生成和傳輸的振動具備規則性和可預測性,以使得其易于被大腦感知到。因此,由于以上結構還可以傳輸與聲波同時生成的振動,大腦能更加三維地感覺
到聲音。另外,為了更確定地生成和傳輸振動,優選在振動蓋10的兩個開口端之中,將固定端13固定在外殼上并且使振動端12與外殼分開。由于固定端13被固定,所以其對振動不起作用。振動端12基于固定端13的固定部位產生彈性振動,以能夠增強振動蓋10的振幅。因此,振動端的振動通過固定端被傳輸到本體,并且該振動被傳輸到外耳道和外耳道周圍的人體部位。為了增強本體的內部空間中的振動波的振幅,優選外殼中設置有空氣孔22的一側的上殼20形成為錐形,該錐形隨著其進一步遠離聲波生成裝置而變窄(參見圖2)。通過聲波生成裝置生成的振動波沿著本體的中心軸線傳播,并且當其到達外殼的上殼20的內部空間的端部時被反射。由于該外殼的上殼20形狀為錐形,所以產生諸如由于相同的能量集中在變窄的空間中連同由斜坡反射而形成的壓縮和濃縮以及由于行進波和反射波的重疊而形成駐波之類的復雜現象。但所有這些現象畢竟是相同的振動能量在狹窄空間中的集中,因此使得振幅增大。因此,振動波在其從空氣孔傳出之前由于錐形部分中的反射和重疊而被壓縮和濃縮,從而放大振動能量。本發明能夠用于尤其能夠調節本體與耳墊之間的傾斜角度的可傾斜式耳機的行業中。根據本發明,耳機本體的外殼結構由于耳機本體和操作部以在耳機本體外側發生滑動的方式構成而不會受損,因此本發明提供了具有改善的強度的可傾斜式耳機。此外,因為在組裝過程中可以不考慮與耳機本體的結合而提高了生產率。此外,由于耳機還能夠傳輸與聲波同時生成的振動,其使得大腦能夠更加三維地感覺到聲音。雖然已參考優選實施例描述了本發明,但相關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理解,可在其中作出各種改變和變化而不脫離如通過所附權利要求限定的本發明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耳墊的可傾斜式耳機,所述耳墊安裝在所述耳機的本體上,以相對于所述本體自由傾斜,所述可傾斜式耳機的特征在于所述本體包括封包聲波生成裝置的外殼,以及設置在所述外殼的端部處的球接頭,所述球接頭具有將從所述聲波生成裝置生成的聲波從所述本體傳播出來的聲波通路,并且具有與所述聲波通路連通的開口;在所述球接頭的外周上安裝有操作保持器,其中所述操作保持器包括摩擦球座,其中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與所述球接頭的外周相接觸以便與其結合;內部通路,其與所述摩擦球座的內部空間連通以向外側開口 ;以及周邊,其用于從外側接觸所述耳墊;用于空氣循環的空氣孔形成在與所述聲波通路相對于所述聲波生成裝置的相反一側對應的外殼中;并且所述外殼的外側設置有以阻塞方式安裝的兩端開口型的筒形振動蓋,以使得循環通過所述空氣孔的空氣與其碰撞。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傾斜式耳機,其中,在所述振動蓋的所述兩個開口端之中, 固定端被固定在所述本體上并且振動端與所述本體分開。
3.根據權利要求I或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傾斜式耳機,其中,設置有所述空氣孔的一側上的外殼形成有錐形,所述錐形隨著其進一步遠離所述聲波生成裝置而變窄。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可傾斜式耳機,該耳機具有安裝在耳機的本體上以相對于本體可自由傾斜的耳墊。該本體包括封包聲波生成裝置的外殼,以及設置在該外殼的端部的球接頭,該球接頭具有將從聲波生成裝置生成的聲波從本體傳播出來的聲波通路,并且具有與聲波通路連通的開口。安裝在球接頭的外周上的操作保持器包括摩擦球座,其中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與球接頭的外周相接觸以便與其結合;內部通路,其與摩擦球座的內部空間連通以向外側開口;以及周邊,其用于從外側接觸耳墊。因此,由于本體及其外部在結構上未減弱,該耳機變得更堅固,并且由于僅在本體的外側上執行滑動部分的組裝工序,因而通過工序簡化提高了生產率。
文檔編號H04R1/10GK102595271SQ201210008790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2日 優先權日2011年1月12日
發明者黃淳雁 申請人:飛爾斯電子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