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專網通信中的數據傳輸方法和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專網通信領域,特別是一種專網通信中的數據傳輸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專用通信網或稱專網,作為公用通信網或稱公網的ー種補充,它是指在ー些行業、部門或單位內部,為滿足其進行組織管理、安全生產、調度指揮等需要所建設的通信網絡。一般它只對內部提供非經營性電信服務,不承擔社會普遍服務的義務。例如,專用通信網已經廣泛應用于電力、石油、冶金和交通等領域。今天,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專網的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 請參閱圖I所示,其為現有技術中專網通信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如圖I所示,該系統包括若干個終端、ー個通信中心以及ー個與通信中心相連的服務器?;谠搶>W通信系統的數據傳輸過程為各個終端將終端數據發送給通信中心,通信中心再將接收的終端數據傳送到服務器上,以便服務器對終端數據進行各種處理。相應的,服務器將控制數據發送給通信中心,通信中心再將控制數據發送給相應的終端。在專網通信中,由于頻率資源的匱乏,因此,需要在固定的信道資源下支持多路的數據傳輸?,F有技術中,各個終端在開機后,一旦檢測到信道處于空閑狀態,多個終端就通過搶占信道資源的方式傳輸數據,如果檢測到信道處于非空閑狀態,就會延遲一段時間后再繼續檢測。在實現本發明的過程中,本發明的發明人發現現有技術中至少存在如下問題雖然,現有技術中的專網通信方法簡單,且容易實現。但是,由于終端在檢測到信道處于非空閑狀態下時,需要延遲一段時間后才繼續檢測,而信道有可能在延遲時間內就已經處于空閑狀態,因此,在現有方式下,信道資源的使用效率很低,尤其是終端數目眾多時該問題尤為突出。另外,對于終端而言,實際應用中其數據傳輸需要遵循一定的傳輸周期,在現有方式下,當終端無法搶占到信道資源吋,也無法保證其數據傳輸周期。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專網通信中的數據傳輸方法和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信道資源使用率低下以及無法保證終端的數據傳輸周期的問題。本申請實施例公開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專網通信中的數據傳輸方法,包括獲取終端的數據傳輸標識,其中,所述數據傳輸標識用于指示所述終端在當前傳輸周期內的第幾個標準化傳輸時長傳輸數據,所述標準化傳輸時長為數據的ー個傳輸時長與預置的保護時間相加求和,所述保護時間為數據在專網通信系統中的所有終端內部傳輸及處理所產生的時間延遲的最大值;解析所述數據傳輸標識,得到所述終端的可傳輸數據的標準化傳輸時長在當前傳輸周期的位置;
在確定所述終端的可傳輸數據的標準化傳輸時長到達,且所述終端處于數據傳輸業務狀態時,開始傳輸數據。一種專網通信中的數據傳輸裝置,包括獲取單元,用于獲取所述終端的數據傳輸標識,其中,所述數據傳輸標識用于指示所述終端在當前傳輸周期內的第幾個標準化傳輸時長傳輸數據,所述標準化傳輸時長為數據的ー個傳輸時長于預置的保護時間相加求和,所述保護時間為數據在專網通信系統中的所有終端內部傳輸及處理所產生的時間延遲的最大值;解析単元,用于解析所述數據傳輸標識,得到所述終端的可傳輸數據的標準化傳輸時長在當前傳輸周期的位置;傳輸單元,用于在確定所述終端的可傳輸數據的標準化傳輸時常到達,且所述終端處于數據傳輸業務狀態時,開始傳輸數據?!び缮鲜鰧嵤├梢钥闯?,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申請具有如下優點對于終端而言,一旦分配了數據傳輸標識,就相當于在每個傳輸周期內分配了一個傳輸數據用的傳輸時間,這樣,在終端有數據需要傳輸時,就可以保證終端的數據傳輸周期。并且,每個終端都按照其數據傳輸標識所規定的時間傳輸數據,在數據傳輸吋,終端彼此之間不會發生碰撞,也就避免了因碰撞而退避所產生的信道資源使用率低下問題。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為現有技術中專網通信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申請ー種專網通信中的數據傳輸方法的一個實施例的流程圖;圖3為本申請中傳輸周期與傳輸時長的關系示意圖;圖4為本申請ー種專網通信中的數據傳輸方法的另ー個實施例的流程圖;圖5為本申請ー種在專網通信的GPS系統中的數據發送方法流程圖;圖6為本申請ー種專網通信中的數據傳輸裝置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圖;圖7本申請實施例四描述的裝置中獲取單元的一個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申請實施例四描述的裝置中獲取單元的另ー個結構示意圖;圖9為本申請ー種專網通信中的數據傳輸裝置的另ー個實施例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在本申請的技術方案中,通過數據傳輸標識,為處于專網中的終端分配在當前傳輸周期內傳輸數據的時間,即,在當前周期內的第幾個標準化傳輸時長傳輸數據。這樣,對于終端而言,一旦分配了數據傳輸標識,就相當于在每個傳輸周期內分配了ー個傳輸數據用的傳輸時間,這樣,在終端有數據需要傳輸時,就可以保證終端的數據傳輸周期。并且,每個終端都按照其數據傳輸標識所規定的時間傳輸數據,在數據傳輸時,終端彼此之間不會發生碰撞,也就避免了因碰撞而退避所產生的信道資源使用率低下問題。需要說明的是,本申請中的“數據傳輸”可以為終端發送數據,或者也可以為終端接收數據。也就是說,終端發送數據或終端接收數據都適用于本申請各個實施例中介紹的方法。本申請中的“終端”可以為車載臺、手臺、中轉臺或者信道機。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申請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申請,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請。實施例一請參閱圖2,其為本申請ー種專網通信中的數據傳輸方法的一個實施例的流程圖,包括以下步驟步驟201 :獲取終端的數據傳輸標識,其中,所述數據傳輸標識用于指示所述終端在當前傳輸周期內的第幾個標準化傳輸時長傳輸數據,所述標準化傳輸時長為數據的ー個 傳輸時長于預置的保護時間相加求和,所述保護時間為數據在專網通信系統中的所有終端內部傳輸及處理所產生的時間延遲的最大值;根據客戶的需求,專網通信中的終端至少在一定的時間內發送一次數據,該段時間即為數據的ー個發送周期。同樣,在接收數據時,也存在一個接收周期,要求終端在ー個接收周期內,至少接收一次數據。即,在一個傳輸周期內,終端至少要傳輸一次數據。而在專網通信中,每個終端發送ー個數據或者接收ー個數據所需的時間也是固定的,發送ー個數據或者接收ー個數據所需的時間即為ー個傳輸時長。因此,傳輸周期與傳輸時長之間的關系如圖3所示,圖3為本申請中傳輸周期與傳輸時長的關系示意圖。其中,Tl為ー個傳輸時長,TC為ー個傳輸周期,一個傳輸周期TC包括了若干個傳輸時長Tl。當專網通信系統中的各個終端統一分割傳輸周期內各個傳輸時長時,每個終端必須滿足具有統ー的時間基準。一旦各個終端的時間基準不統一,在數據傳輸時就會彼此造成影響。例如,將終端A分配在第一個傳輸時長發送數據,將終端B分配在第二傳輸時長發送數據,如果數據在終端A與終端B內部傳輸及處理所產生的時間延遲不同,則終端A和終端B傳輸該數據的時間基準也就不統一,終端A很有可能在第一個傳輸時長到達后一段時間,才認為第一個傳輸時長到達并開始發送數據,此時,終端A由于時間基準的問題導致其延遲了一段時間才開始發送數據,進而導致終端A在發送數據時會占第二個傳輸時長的時間,最終導致終端B無法在第二個傳輸時長正常地發送數據。當傳輸時長增加了一個保護時間時,相當于延長了終端的數據傳輸時間。這樣,終端可在延長的數據傳輸時間內的任意一段時間發送數據,即使由于時間基準不統一而在傳輸數據時存在延遲,也不會出現占用其它終端的數據傳輸時間,不會影響到其他終端的數據傳輸。仍以上面的終端A和終端B為例,當將第一傳輸時長加上ー個保護時間后,即使終端A由于時間基準的問題導致其延遲了一段時間才開始發送數據,由于其傳輸數據的時間延長了ー個保護時間的長度,因此,終端A在發送數據時不會占第二個傳輸時長的時間,也就不會對終端B產生影響。同樣,為終端B加上ー個保護時間后,終端B也不會對終端C產生影響,以此類推。因此,該保護時間為數據在專網通信系統中的所有終端內部傳輸及處理所產生的時間延遲的最大值。如,某個專網通信系統中包含有三個終端終端A、終端B和終端C,數據在終端A內部傳輸及處理所產生的時間延遲為12ms,數據在終端B內部傳輸及處理所產生的時間延遲為13ms。數據在終端C內部傳輸及處理所產生的時間延遲為15ms,則保護時間定為15ms。在實際的應用中,終端在傳輸數據時,是以最小時隙為一個時間單位進行數據傳輸的,因此,在按照最大值確定了ー個保護時間后,還應該按照最小時隙的值將保護時間取整,如,當最小時隙為60ms時,將上述確定的保護時間進ー步取整為60ms。因此,作為ー種優選值,所述保護時間為數據在專網通信系統中的所有終端內部傳輸及處理所產生的時間延遲的最大值與傳輸數據的最小時隙之間的最大值。由于數據在專網通信系統中的所有終端內部傳輸及處理所產生的時間延遲與 專網通信系統采用的通信標準、終端所采用的處理平臺和通信信號的強度有關,因此,保護時間也就與專網通信系統采用的通信標準、終端所采用的處理平臺和通信信號的強度有夫。通過實驗測試,優選的,對于采用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時分多址)的DMR(Digital Mobile Radio,數據移動無線電)協議或者]3DT(Police Digital Trunking,警用數字集群)標準的終端而言,保護時間為60ms。即,Tl+60ms即為ー個標準化傳輸時長單位。將延長了終端的數據傳輸時間之后,可以采用為專網通信系統中的所有終端統一編號的形式指示分配給各個終端的標準化傳輸時長。如下表所示。在每ー個傳輸周期內,將第一個傳輸時長分配給終端A、將第二個傳輸時長分配給終端B、將第三個傳輸時長分配給終端C......,將第η個傳輸時長分配給終
端No終端及其分配的數據傳輸序號和標準化傳輸時長關系表
終端數據傳輸序號標準化傳輸時長 A OO
B ITl+60ms C 22* (Tl偏ms)—-*----;--
O mirT (Tl—60ms) X II* (Tl+60ms) Z ηη (Tl 丁 60ms)在本申請實施例中,終端可以從自身的配置信息中獲取數據傳輸標識,也可以從專網通信系統中的其它設備處獲取數據傳輸標識。如果從自身的配置信息中獲取數據傳輸標識,優選的,所述獲取所在終端的數據傳輸標識包括在所在終端的固定配置信息中查找包含所在終端的數據傳輸標識的數據傳輸信息;從所述數據傳輸信息中提取出所在終端的數據傳輸標識。
該方法中終端根據自身配置的數據傳輸標識在該標識所指示的固定的標準化傳輸時長上傳輸數據。該方法往往更適用于常規模式的專網通信系統中。所謂常規模式的專網通信系統就是,在該系統中,主叫終端直接將信號發到系統內的其它被叫終端。當需要對配置的信道資源進行靈活分配,或者需要支持系統內終端的擴展時,可以利用終端外部的一個擴展設備對終端內部配置的數據傳輸標識進行改寫或者擴展。另ー種實現方式是從其它設備處獲取數據傳輸標識,則所述獲取所在終端的數據傳輸標識包括向通信中心發送數據傳輸標識分配請求,所述分配請求中包含所在終端的終端標識;接收所述通信中心根據所述終端標識而分配給所在終端的數據傳輸標識。該方法往往更適用于集群模式的專網通信系統。所謂集群模式的專網通信系統就是,在該系統中,主叫終端先將信號發到通信中心,如基站,通信中心在信道資源中查找ー個空閑信道,然后通知主叫終端和被叫終端到指定的空閑信道上進行通信。
可見,該方法與前ー種方法相比,不需要其它外部擴展設備的幫助,直接由通信中心靈活為各個終端配置數據傳輸標識,根據通信中心的靈活配置,同一個終端可以在不同的數據傳輸時長上傳輸數據。該方法往往更適用于集群模式的專網通信系統中。步驟202 :解析所述數據傳輸標識,得到所述終端的可傳輸數據的標準化傳輸時長在當前傳輸周期的位置;例如,對于終端A而言,通過解析數據傳輸標識,可以得到傳輸終端A上數據在當前傳輸周期的第一個標準化傳輸時長到達時傳輸。步驟203 :當確定所述終端的可傳輸數據的標準化傳輸時長到達,且所述終端處于數據傳輸業務狀態吋,開始傳輸數據。例如,對于終端A而言,在獲得標準化傳輸時長的位置后,如果終端A處于數據傳輸業務狀態,就在當前傳輸周期的第一個標準化傳輸時長到達時傳輸數據。上述步驟202中得到的標準化傳輸時長在當前傳輸周期中的位置僅僅是傳輸數據的ー個相對時間,在本步驟203中,“在所述終端的可傳輸數據的標準化傳輸時長內傳輸數據”的具體過程包括先獲得絕對時間,再根據絕對時間與標準化傳輸時長在當前傳輸周期的位置計算傳輸數據的時間,最后在計算得到的時間到達時傳輸數據。例如,通常終端都有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統)模塊,可以從所在終端的GPS模塊中獲取GPS時間信息,該GPS時間信息即為絕對時間。由上述實施例可以看出,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對于終端而言,一旦分配了數據傳輸標識,就相當于在每個傳輸周期內分配了一個傳輸數據用的傳輸時間,這樣,在終端有數據需要傳輸時,就可以保證終端的數據傳輸周期。并且,每個終端都按照其數據傳輸標識所規定的時間傳輸數據,在數據傳輸時,終端彼此之間不會發生碰撞,也就避免了因碰撞而退避所產生的信道資源使用率低下問題。另外,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僅對終端進行改造,可以與現有的通信中心兼容。實施例ニ與上述實施例一相比,本實施例ニ的區別在于在上述步驟203之前,還需要判斷終端是否處于數據傳輸業務狀態,如果未處于數據傳輸業務狀態,將終端切換到數據傳輸業務狀態,以保證數據順利被傳輸。請參閱圖4,其為本申請ー種專網通信中的數據傳輸方法的另ー個實施例的流程圖,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401 :獲取終端的數據傳輸標識,其中,所述數據傳輸標識用于指示所述終端在當前傳輸周期內的第幾個標準化傳輸時長傳輸數據,所述標準化傳輸時長為數據的ー個傳輸時長與預置的保護時間相加求和,所述保護時間為數據在專網通信系統中的所有終端內部傳輸及處理所產生的時間延遲的最大值;步驟402 :解析所述數據傳輸標識,得到所述終端的可傳輸數據的標準化傳輸時長在當前傳輸周期的位置;步驟403 :判斷所述終端是否處于數據傳輸業務狀態,如果是,進入步驟405,否貝丨J,進入步驟404;步驟404 :觸發所述終端切換到數據傳輸業務狀態;步驟405 :在確定所述終端的可傳輸數據的標準化傳輸時長到達,且所述終端處于數據傳輸業務狀態吋,開始傳輸數據,結束流程。
0068]上述步驟401、402和405的具體執行過程參見實施例一中的相關描述,此次不再贅述。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步驟403和404只要保證在步驟405之前執行即可,而并不限定其與步驟401和步驟402之間的執行順序,可以按照如圖4所示的執行順序執行,也可以在步驟401和步驟402之前執行或者同時執行。當然,當步驟403判斷出所在終端未處于數據傳輸業務狀態時,除了可以切換到數據傳輸業務狀態之外,還可以本次在所述終端的可傳輸數據的標準化傳輸時長內傳輸數據,進而在保證不干擾其它業務執行的同吋,也不干擾其它終端的數據傳輸。由上述實施例可以看出,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對于終端而言,一旦分配了數據傳輸標識,就相當于在每個傳輸周期內分配了一個傳輸數據用的傳輸時間,這樣,在終端有數據需要傳輸時,就可以保證終端的數據傳輸周期。并且,每個終端都按照其數據傳輸標識所規定的時間傳輸數據,在數據傳輸吋,終端彼此之間不會發生碰撞,也就避免了因碰撞而退避所產生的信道資源使用率低下問題。另外,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僅對終端進行改造,可以與現有的通信中心兼容。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還可以解決數據通信業務與其他業務,如語音通信業務的沖突問題。實施例三下面以專網通信的GPS系統中的終端A發送GPS數據為例,詳細說明其數據發送方法。請參閱圖5,其為本申請ー種在專網通信的GPS系統中的數據發送方法流程圖,包括以下步驟步驟501 :終端A開機后向系統中的通信中心發送數據發送標識分配請求,所述數據發送標識分配請求中包含終端A的終端標識;步驟502 :通信中心根據終端標識與數據發送標識之間的對應關系,獲得終端A的數據發送標識,并分配給終端A ;當然,終端A還可以僅向通信中心發送ー個數據發送標識分配請求,并同時發送一個身份驗證碼,通信中心通過身份驗證碼證實終端A為自身所管理的專網通信GPS系統下的ー個終端時,將該系統中每個終端的終端標識與其數據發送標識之間的對應關系表發送給終端A,終端A再根據自身的終端標識從該對應表中查找到終端A的數據發送標識。
步驟503 :終端A對數據發送標識進行解析,獲知自身在當前發送周期內的第I個標準化發送時長發送數據;其中,標準化發送時長為數據的ー個發送時長與預置的保護時間相加求和。優選的,預置的保護時間為60ms。按照實施例一中的終端及其分配的數據傳輸序號和標準化傳輸時長關系表可知,終端A的數據傳輸序號為1,在當前周期內的第I個標準化發送時長發送數據。步驟504 :終端A根據GPS模塊得到的GPS時間信息和獲知的標準化發送時長,確定數據發送的時間;步驟505終端A判斷數據發送的時間是否到達,如果是,進入步驟506,否則,循環執行步驟505 ; 步驟506 :終端A判斷當前是否處于數據發送業務狀態,如果是,進入步驟508,否貝丨J,進入步驟507 ;步驟507 :終端A切換到數據傳輸業務狀態;步驟508:發送數據。同樣,上述步驟501-508也適用于終端A的數據接收過程。由上述實施例可以看出,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對于終端A而言,一旦分配了數據發送標識,就相當于在每個傳輸周期內分配了ー個發送數據用的傳輸時間,這樣,在終端A有數據需要發送時,就可以保證終端A的數據發送周期。并且,終端A按照其數據發送標識所規定的時間發送數據,在數據發送時,終端A與其它終端彼此之間不會發生碰撞,也就避免了因碰撞而退避所產生的信道資源使用率低下問題。另外,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僅對終端A進行改造,可以與現有的通信中心兼容。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還可以解決數據通信業務與其他業務,如語音通信業務的沖突問題。實施例四與一種專網通信中的數據傳輸方法相對應,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專網通信中的數據傳輸裝置。請參閱圖6,其為本申請ー種專網通信中的數據傳輸裝置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圖。該裝置包括獲取單元601、解析單元602和傳輸單元603。其中,獲取單元601,用于獲取終端的數據傳輸標識,其中,所述數據傳輸標識用于指示所述終端在當前傳輸周期內的第幾個標準化傳輸時長傳輸數據,所述標準化傳輸時長為數據的ー個傳輸時長于預置的保護時間相加求和,所述保護時間為數據在專網通信系統中的所有終端內部傳輸及處理所產生的時間延遲的最大值;解析単元602,用于解析所述數據傳輸標識,得到所述終端的可傳輸數據的標準化傳輸時長在當前傳輸周期的位置;傳輸單元603,用于在確定所述終端的可傳輸數據的標準化傳輸時常到達,且所述終端處于數據傳輸業務狀態時,開始傳輸數據。優選的,請參閱圖7,其為本申請實施例四描述的裝置中獲取單元的一個結構示意圖,獲取單元601進ー步包括查找子單元6011A和提取子單元6012A,其中,查找子単元6011A,用于從所述終端的固定配置信息中查找包含所在終端的數據傳輸標識的數據傳輸信息;
提取子単元6012A,用于從所述數據傳輸信息中提取出所述終端的數據傳輸標識。除了圖7所示的結構外,請參閱圖8,其為本申請實施例四描述的裝置中獲取單元的另ー個結構示意圖,獲取單元601進ー步包括請求子單元6011B和6012B,其中,請求子単元6011B,用于向通信中心發送數據傳輸標識分配請求,所述分配請求中包含所述終端的終端標識;接收子單元6012B,用于接收所述通信中心根據所述終端標識而分配給所述終端的數據傳輸標識。進ー步優選的,所述預置的保護時間為60ms。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的裝置可以是位于終端內部的一個專用裝置,也可以 是終端本身。由上述實施例可以看出,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申請具有如下優點對于終端而言,一旦分配了數據傳輸標識,就相當于在每個傳輸周期內分配了一個傳輸數據用的傳輸時間,這樣,在終端有數據需要傳輸時,就可以保證終端的數據傳輸周期。并且,每個終端都按照其數據傳輸標識所規定的時間傳輸數據,在數據傳輸吋,終端彼此之間不會發生碰撞,也就避免了因碰撞而退避所產生的信道資源使用率低下問題。另外,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僅對終端進行改造,可以與現有的通信中心兼容。實施例五本實施例五與上述實施例四的區別在于,該裝置還進一歩包括判斷単元和切換單元,由判斷単元判斷所在終端是否處于數據傳輸業務狀態,如果未處于數據傳輸業務狀態,由切換單元將終端切換到數據傳輸業務狀態,以保證數據順利被傳輸。請參閱圖9,其為本申請ー種專網通信中的數據傳輸裝置的另ー個實施例的結構圖。該裝置包括獲取單元601、解析單元602、傳輸單元603、判斷單元604和切換單元605。其中,獲取單元601,用于獲取終端的數據傳輸標識,其中,所述數據傳輸標識用于指示所述終端在當前傳輸周期內的第幾個標準化傳輸時長傳輸數據,所述標準化傳輸時長為數據的ー個傳輸時長于預置的保護時間相加求和,所述保護時間為數據在專網通信系統中的所有終端內部傳輸及處理所產生的時間延遲的最大值;解析単元602,用于解析所述數據傳輸標識,得到所述終端的可傳輸數據的標準化傳輸時長在當前傳輸周期的位置;判斷単元604,用于在確定所述終端的可傳輸數據的標準化傳輸時常到達,且所述終端處于數據傳輸業務狀態之前,判斷所述終端是否處于數據傳輸業務狀態;切換單元605,用于在所述判斷単元的判斷結果為否時,觸發所述終端切換到數據傳輸業務狀態;傳輸單元603,用于在確定所述終端的可傳輸數據的標準化傳輸時常到達,且所述終端處于數據傳輸業務狀態時,開始傳輸數據。上述獲取單元601、解析單元602和傳輸單元603的具體結構參考實施例四中相同功能単元的結構,此處不再贅述。當然,當判斷単元604的判斷結果為否時,上述切換單元605還可以替換為放棄單元,用于在所述判斷単元的判斷結果為否時,放棄在所述終端的可傳輸數據的標準化傳輸時長內傳輸數據。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的裝置可以是位于終端內部的一個專用裝置,也可以是終端本身。由上述實施例可以看出,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申請具有如下優點對于終端而言,一旦分配了數據傳輸標識,就相當于在每個傳輸周期內分配了一個傳輸數據用的傳輸時間,這樣,在終端有數據需要傳輸時,就可以保證終端的數據傳輸周期。并且,每個終端都按照其數據傳輸標識所規定的時間傳輸數據,在數據傳輸吋,終端彼此之間不會發生碰撞,也就避免了因碰撞而退避所產生的信道資源使用率低下問題。另外,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僅對終端進行改造,可以與現有的通信中心兼容。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還可以解決數據通信業務與其他業務,如語音通信業務的沖關問題。上述裝置實施例是與方法實施例對應的虛擬裝置,相關單元的具體執行過程可以參見相應的方法實施例。以上對本申請所提供的一種專網通信中的數據傳輸方法和裝置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實施例對本申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申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時,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描述的原理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
1.一種專網通信中的數據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獲取終端的數據傳輸標識,其中,所述數據傳輸標識用于指示所述終端在當前傳輸周期內的第幾個標準化傳輸時長傳輸數據,所述標準化傳輸時長為數據的一個傳輸時長與預置的保護時間相加求和,所述保護時間為數據在專網通信系統中的所有終端內部傳輸及處理所產生的時間延遲的最大值; 解析所述數據傳輸標識,得到所述終端的可傳輸數據的標準化傳輸時長在當前傳輸周期的位置; 在確定所述終端的可傳輸數據的標準化傳輸時長到達,且所述終端處于數據傳輸業務狀態時,開始傳輸數據。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還包括 在確定所述終端的可傳輸數據的標準化傳輸時長到達,且所述終端處于數據傳輸業務狀態時之前,判斷所述終端是否處于數據傳輸業務狀態;如果否, 則觸發所述終端切換到數據傳輸業務狀態;或者,放棄本次在所述終端的可傳輸數據的標準化傳輸時長內傳輸數據。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獲取終端的數據傳輸標識包括 從所述終端的固定配置信息中查找包含所述終端的數據傳輸標識的數據傳輸信息; 從所述數據傳輸信息中提取出所述終端的數據傳輸標識。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獲取終端的數據傳輸標識包括 向通信中心發送數據傳輸標識分配請求,所述分配請求中包含所述終端的終端標識; 接收所述通信中心根據所述終端標識而分配給所述終端的數據傳輸標識。
5.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時間為數據在專網通信系統中的所有終端內部傳輸及處理所產生的時間延遲的最大值與傳輸數據的最小時隙之間的最大值。
6.一種專網通信中的數據傳輸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獲取單元,用于獲取所述終端的數據傳輸標識,其中,所述數據傳輸標識用于指示所述終端在當前傳輸周期內的第幾個標準化傳輸時長傳輸數據,所述標準化傳輸時長為數據的一個傳輸時長于預置的保護時間相加求和,所述保護時間為數據在專網通信系統中的所有終端內部傳輸及處理所產生的時間延遲的最大值; 解析單元,用于解析所述數據傳輸標識,得到所述終端的可傳輸數據的標準化傳輸時長在當前傳輸周期的位置; 傳輸單元,用于在確定所述終端的可傳輸數據的標準化傳輸時常到達,且所述終端處于數據傳輸業務狀態時,開始傳輸數據。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還包括判斷單元和切換單元,其中, 判斷單元,用于在確定所述終端的可傳輸數據的標準化傳輸時長到達,且所述終端處于數據傳輸業務狀態之前,判斷所述終端是否處于數據傳輸業務狀態; 切換單元,用于在所述判斷單元的判斷結果為否時,觸發所述終端切換到數據傳輸業務狀態; 或者,判斷單元和放棄單元,其中,判斷單元,用于在確定所述終端的可傳輸數據的標準化傳輸時長到達,且所述終端處于數據傳輸業務狀態之前,判斷所述終端是否處于數據傳輸業務狀態; 放棄單元,用于在所述判斷單元的判斷結果為否時,放棄在所述終端的可傳輸數據的標準化傳輸時長內傳輸數據。
8.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獲取單元包括 查找子單元,用于從所述終端的固定配置信息中查找包含所述終端的數據傳輸標識的數據傳輸信息; 提取子單元,用于從所述數據傳輸信息中提取出所述終端的數據傳輸標識。
9.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獲取單元包括 請求子單元,用于向通信中心發送數據傳輸標識分配請求,所述分配請求中包含所述終端的終端標識; 接收子單元,用于接收所述通信中心根據所述終端標識而分配給所述終端的數據傳輸標識。
10.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時間為數據在專網通信系統中的所有終端內部傳輸及處理所產生的時間延遲的最大值與傳輸數據的最小時隙之間的最大值。
全文摘要
本申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專網通信中的數據傳輸方法和裝置。其中,方法包括獲取終端的數據傳輸標識,其中,所述數據傳輸標識用于指示所述終端在當前傳輸周期內的第幾個標準化傳輸時長傳輸數據,所述標準化傳輸時長為數據的一個傳輸時長與預置的保護時間相加求和;解析所述數據傳輸標識,得到所述終端的可傳輸數據的標準化傳輸時長在當前傳輸周期的位置;在確定所述終端的可傳輸數據的標準化傳輸時長到達,且所述終端處于數據傳輸業務狀態時,開始傳輸數據。根據本申請實施例,可以解決現有技術中信道資源使用率低下以及無法保證終端的數據傳輸周期的問題。
文檔編號H04W74/04GK102711272SQ20121018855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8日
發明者于洋, 謝漢雄 申請人:海能達通信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