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手機中殼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手機,尤其涉及手機的中殼。
背景技術:
手機中殼是手機內部前面板與后蓋之間,用于固定電池、SM卡或存儲卡等配件的通常為塑料材質的一種機內殼體。在大多數手機中“中殼”是必不可少的機內部件。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給手機中殼賦予一種除了固定機內配件的作用以外的另一用途,即使手機中殼同時具有機內輔助電池的作用。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種手機中殼,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殼中設置有至少一組電容電池。較佳的,所述中殼包括上板層、下板層和中空層,上板層和下板層分別為電容電池的正負極板,中空層中填充有電解質。較佳的,所述中殼包括上板層、下板層和中空層,上板層和下板層內側面上分別附著有電容電池正負極材料,中空層中填充有電解質。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I.將中殼作為機內輔助電池的殼體高效利用了機內寶貴空間。2.將電容電池作為輔助電池,滿足了輔助電池快速充放電和長時間復返使用的需要。3.將電容電池與中殼相結合充分利用了電容電池雙電層電容器的結構特點。
本發明附圖I幅,附圖為手機中殼剖面結構示意圖。圖中1、上板層,2、下板層,3、中空層,4、電解質。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附圖所示手機中殼,特征在于所述中殼中設置有至少一組電容電池。實施例一,中殼中設置有一組電容電池,所述中殼包括上板層I、下板層2和中空層3,上板層I和下板層2分別為電容電池的正負極板,中空層3中填充有電解質4。所述正負極板內側面均經過特殊處理形成電容電池的正負極。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其中上板層I和下板層2內側面上分別附著有電容電池正負極材料。實施例三,與實施例一、二相比,中殼中設置有二組電容電池,其中二組電容電池各占后蓋內一半空間,并且串聯連接。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將手機中殼作為手機輔助電池的設計,尤其是采用電容電池的設計,均應屬于本發明所闡明的技術構思的保護范圍,并且本發明的手機中殼的設計構思并不僅限于在手機上使用,還可以是其他任何以電池供電的手持電子設備,如平板電腦、對講機,游戲機等。任何熟 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的設計,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手機中殼,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殼中設置有至少一組電容電池。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手機中殼,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殼包括上板層(I)、下板層(2)和中空層(3),上板層(I)和下板層(2)分別為電容電池的正負極板,中空層(3)中填充有電解質。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手機中殼,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殼包括上板層(I)、下板層(2)和中空層(3),上板層(I)和下板層(2)內側面上分別附著有電容電池正負極材料,中空層(3)中填充有電解質。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手機中殼,特征在于所述中殼中設置有至少一組電容電池。所述中殼包括上板層、下板層和中空層,上板層和下板層分別為電容電池的正負極板,中空層中填充有電解質。進一步的所述上板層和下板層內側面上分別附著有電容電池正負極材料。通過將中殼作為手機輔助電池的殼體高效利用了機內的寶貴空間。將電容電池作為手機輔助電池,滿足了輔助電池快速充放電和長時間復返使用的需要。將電容電池與中殼相結合還充分利用了電容電池雙電層電容器的結構特點。
文檔編號H04M1/02GK102739827SQ20121022311
公開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9日
發明者張應剛 申請人:張應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