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信息流節點處理時限的監控方法及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信息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信息流節點處理時限的監控方法及其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流產品已得到廣泛應用。信息流產品對信息處理任務進行步驟化實施,通過每個節點的處理來實現整個信息處理任務的處理,這種方式簡化了信息處理任務的處理過程,以分散的處理能力減低了處理復雜度。信息流產品上的每個節點稱為信息流節點。由于信息流節點與其他節點(如該信息流節點的父節點或子節點)通常存在依賴關系,為了一個信息流節點的處理不妨礙整個信息處理任務的成功執行,當信息處理任務流轉到某個節點時,必須確保該任務在當前信息流節點上得到及時處理。··
為了提高信息處理任務或信息流節點的處理效率,需要給信息流節點設定任務處理時限,以便及時監控信息流節點的執行情況。現有技術的一種實現信息流節點監控的方式是根據業務邏輯需要,為處于當前處理環節的多個信息流節點逐個設置監控時限,然后周期性地輪詢這些并行信息流節點,檢查每個節點是否超過設定的監控時限,如果超過,則發送監控通知消息,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然而,對于包含串行信息流節點或串并混合型信息流節點的信息處理任務,由于信息流節點之間存在前后相序的依賴關系,監控當前節點時,當前節點的前一節點已經處理完畢,其后一節點還未開始處理,從而不能對包含依賴關系的多個信息流節點進行同時監控,上述方式僅適用于處于正在辦理環節的多個并發信息流節點的情形,無法滿足信息處理任務的信息流模式多樣化的需求,總體上降低了信息處理任務的處理效率。此外,上述方式在進行信息流節點的輪詢時,將輪詢所有正在辦理的節點,而在這些節點中有些節點(比如路由節點、傳輸線節點等)并不需要時限監控,導致了資源耗費。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信息流節點處理時限的監控方法及其裝置,以適應多種信息處理任務的不同流程模式,從而總體上提高信息處理任務的處
理效率。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信息流節點處理時限的監控方法包括創建包含待監控的信息流節點的域對象,所述域對象具有最新時間屬性和時限屬性;啟動信息流節點監控流程后,讀取域對象的信息流節點,當該信息流節點為處理完畢的信息流節點時,將該信息流節點的處理完畢時間與域對象的最新時間屬性值之差作為該信息流節點的相對占用時間,使用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與該信息流節點的相對占用時間之差更新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判斷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是否滿足預設條件,如果是,則觸發監控事件。
優選地,所述方法還包括在獲得信息流節點的相對占用時間之后,使用信息流節點的處理完畢時間更新域對象的最新時間屬性值。優選地,所述方法還包括當讀取的信息流節點為未處理完畢的信息流節點時,將當前時間與域對象的最新時間屬性值之差作為該信息流節點的相對占用時間,判斷信息流節點的相對占用時間是否大于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如果是,則觸發監控事件。進一步優選地,當信息流節點的相對占用時間大于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時,將該信息流節點移出域對象。優選地,所述創建包含待監控的信息流節點的域對象具體包括創建包含至少兩個信息流節點的信息流;
當信息流中待監控的信息流節點實例化時,檢測包含該待監控的信息流節點的域對象是否已存在,如果是,則將所述待監控的信息流節點加入到域對象;如果否,則創建域對象。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信息流節點處理時限的監控裝置。該裝置包括創建單元、讀取單元、第一計算單元、更新單元、第一判斷單元和監控單元,其中所述創建單元,用于創建包含待監控的信息流節點的域對象,所述域對象具有最新時間屬性和時限屬性;所述讀取單元,用于在啟動信息流節點監控流程后讀取域對象的信息流節點;所述第一計算單元,用于在信息流節點為處理完畢的信息流節點時,將該信息流節點的處理完畢時間與域對象的最新時間屬性值之差作為該信息流節點的相對占用時間;所述更新單元,用于使用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與該信息流節點的相對占用時間之差更新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所述第一判斷單元,用于判斷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是否滿足預設條件,如果是,則觸發監控單元;所述監控單元,用于觸發監控事件。優選地,所述更新單元,還用于在獲得信息流節點的相對占用時間之后,使用信息流節點的處理完畢時間更新域對象的最新時間屬性值。優選地,所述裝置還包括第二計算單元和第二判斷單元,其中所述第二計算單元,用于在讀取的信息流節點為未處理完畢的信息流節點時,將當前時間與域對象的最新時間屬性值之差作為該信息流節點的相對占用時間;所述第二判斷單元,用于判斷信息流節點的相對占用時間是否大于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如果是,則觸發監控單元。進一步優選地,所述裝置還包括移出單元,用于在信息流節點的相對占用時間大于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時,將該信息流節點移出域對象。優選地,所述創建單元包括第一創建子單元、檢測子單元、加入子單元和第二創建子單元,其中所述第一創建子單元,用于創建包含至少兩個信息流節點的信息流;所述檢測子單元,用于在信息流中待監控的信息流節點實例化時,檢測包含信息流節點的域對象是否已存在,如果是,則觸發加入子單元;如果否,則觸發第二創建子單元;所述加入子單元,用于將所述待監控的信息流節點加入到域對象;所述第二創建子單元,用于創建包含所述待監控的信息流節點的域對象。本申請實施例將待監控的信息流節點設定于一個域對象之中,并設置域對象具有最新時間和時限兩個屬性,在啟動信息流節點監控流程后,通過更新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的方式來監控域對象內的待監控信息流節點。與現有技術相比,由于本申請實施例的以域對象為基本監控單位,不再限于信息流上的某個單獨的信息流節點,而域對象內的待監控對象可以包含各種信息流模式下的信息流節點,從而適應了信息流模式多樣化環境的信息流節點的監控,整體上提高了信息處理任務的處理效率。此外,由于本申請實施例的域對象不限于正在辦理的并行信息流節點,可以根據監控需要選擇任何需要監控的信息流節點,避免了對路由節點、傳輸線等類型的節點進行監控,從而節約了監控資源。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申請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為本申請的一種信息流節點處理時限的監控方法實施例流程圖;圖2(a) ⑷為四種信息流模式下待監控信息流節點的選擇示意圖;圖3為本申請的又一種信息流節點處理時限的監控方法實施例流程圖;圖4為圖3所述實施例的一個實例的信息流節點處理時限的監控方法流程圖;圖5為本申請的一種信息流節點處理時限的監控裝置的結構框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申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本申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申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申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申請保護的范圍。參見圖1,該圖示出了本申請實施例的信息流節點處理時限的監控流程。該實施例包括步驟SlOl :創建包含待監控的信息流節點的域對象,所述域對象具有最新時間屬性和時限屬性;本實施例以“域”為基本監控單位,在啟動信息流節點監控流程之前,需要創建域對象。域對象是待監控信息流節點的集合,包含至少一個待監控信息流節點。監控信息流節點可以在創建域對象時由系統向用戶提供對話框,根據用戶發出的指令從信息流的全部節點中予以指定,也可以根據業務類別和處理優先級等信息預置待監控的信息流節點。待監控/[目息流節點可以是串行/[目息流中的/[目息流節點,也可以是并行彳目息流中的/[目息流節點,可以是連續的信息流節點,也可以是不連續的信息流節點。
本實施例創建的域對象具有最新時間屬性和時限屬性,最新時間屬性用于記錄該域對象中最新處理完畢的信息流節點的完成時間,時限屬性用于表明該域對象的監控時間長短,即該域對象距離超期的剩余時間。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除上述兩種屬性外,域對象還可以設定其他屬性。比如,當處理的信息處理任務涉及一個信息流且需要在該信息流中創建多個域對象時,每個域對象可以具有區分不同域對象的域對象名稱(或域對象標識);當處理的信息處理任務涉及多個信息流且需要在不同的信息流中創建各自的域對象時,每個域對象還可以具有區分不同信息流的流程實例標識(流程實施例ID)。本實施例對域對象的創建時間、創建方式、組織結構等無需進行特殊限定,比如,對于創建時間,可以在創建信息處理任務時一并完成域對象的創建,也可以在信息處理任務創建完成后等待一段時間創建域對象;對于創建方式,可以在信息流節點實例化中逐個向域對象中添加待監控的信息流節點,也可以一次性完成域對象內的全部信息流節點的創建;對于組織結構,可以將一個信息流的多個域對象或域對象的多個信息流節點設置成鏈表指針結構,通過鏈表指針的移動定位域對象或域對象內的信息流節點,也可以直接通過設置域對象列表、信息流節點列表的方式組織多個域對象或域對象內的多個信息流節點。盡管如此,本申請可以在創建信息處理任務的信息流時通過逐個追加的方式創建域對象, 即在創建包含至少兩個信息流節點的信息流過程中,當信息流中的待監控信息流節點實例化時,先檢測是否已經存在包含信息流節點的域對象,如果已經存在,說明域對象在其他信息流節點實例化過程中創建,這時將當前待監控的信息流節點添加到該域對象中即可;如果不存在,說明當前信息流節點實例化是第一個待監控的節點,這時則包含該待監控信息流節點的域對象。步驟S102 :啟動信息流節點監控流程后,讀取域對象的信息流節點;信息流節點監控流程啟動后,需要讀取前述步驟創建的域對象中的信息流節點,以便根據該信息流節點的處理情況設置域對象的最新時間、時限等屬性的屬性值,進而可以利用該屬性值完成域對象的監控。信息流節點監控流程可以在多種觸發方式下啟動匕如,可以預先設定一個定時觸發裝置,根據該觸發裝置的預設時間周期啟動監控流程,還可以根據用戶的指令啟動監控流程,在本信息流與其他處理信息處理任務的信息流存在依賴關系的情況下,還可以在接收到其他信息流(或信息流中的某個信息流節點)處理完畢發送的通知消息后啟動本信息流的信息流節點監控流程。步驟S103 :判斷信息流節點是否為處理完畢的信息流節點,如果是,則執行步驟S104 ;如果否,則執行步驟S105 實現信息處理任務的信息流如果處于運行過程,該信息流上的信息流節點的狀態是動態變化的,盡管將待監控的信息流節點置入了域對象,但在域對象的監控周期內某些信息流節點可能已經處理完畢,這種情況下,該節點可能不再需要監控,進而應當調整域對象內的其他信息流節點的總監控時限。因此,在判斷域對象的時限進展情況之前,需要判斷域對象內的信息流節點是否處理完畢。如果處理完畢,則需要根據該新情況調整域對象的有關屬性值;如果沒有處理完畢,則可直接進行域對象屬性值判定的步驟。步驟S104 :將信息流節點的處理完畢時間與域對象的最新時間屬性值之差作為該信息流節點的相對占用時間,使用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與該信息流節點的相對占用時間之差更新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
如前所述,某個信息流節點如果已經處理完畢,還繼續對該信息流節點進行監控將變得沒有意義,因此,需要從域對象的監控時限中剔除出該完成處理的信息流節點的影響。本實施例采取的一種方式是計算完成處理的信息流節點的相對占用時間,該相對占用時間為信息流節點的處理完畢時間與域對象的最新時間屬性值之差,然后從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中扣除該時間,用扣除完成處理的信息流節點的相對占用時間后的值作為域對象的新的時限屬性值。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為了實現連續監控,在獲得信息流節點的相對占用時間后,還可以使用信息流節點的處理完畢時間更新域對象的最新時間屬性值,以便在下次進行信息流節點監控時站在“新的時間”起點上考慮域對象的時限問題。步驟S105 :判斷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是否滿足預設條件,如果是,則觸發監控事件;經過前述步驟后,將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與預設的條件進行比較,如果達到預設條件,則認為“超時”,觸發監控事件,監控事件可以表現為發送通知郵件、短信或者流程自動流轉等。這里的預設條件可以是一個具體的閥值,比如“零”,即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為零,則說明域對象內的待監控信息流節點出現超期。在實際應用中,閥值還可以設定為比零 大的一個正值或者比零小的一個負值,當閥值為比零大的一個正值時,可適用于需要提前通知的情況,即在信息流節點的最終絕限到來之前預先提醒處理,以便給出一個信息流節點的處理緩沖期,避免絕限真正到來后產生不可挽回的后果;當閥值為比零小的一個負值時,可適用于需要給出信息流節點的處理寬限期的情況,即在信息流節點的最終絕限到來之后,還給予信息流節點的出現期限,以便完成信息處理任務。還需要說明的是本步驟中的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包括兩種情況一是在域對象內的待監控信息流節點均沒有處理完畢的情形下,該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為創建域對象時設定的時限屬性初值,沒有發生變化;二是在域對象內的待監控信息流節點中至少存在一個處理完畢的情形下,該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將發生變化,即根據處理完畢的信息流節點的相對占用時間對域對象時限屬性初值更新后的新的時限屬性值。本實施例將待監控的信息流節點設定于一個域對象之中,并設置域對象具有最新時間和時限兩個屬性,在啟動信息流節點監控流程后,通過更新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的方式來監控域對象內的待監控信息流節點。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施例可以取得如下的技術效果由于本實施例的以“域對象”為基本監控單位,不再限于信息流上的某個單獨的信息流節點,而域對象內的待監控對象可以包含各種信息流模式下的信息流節點(比如串行模式、并行模式、串并混合模式等),從而適應了信息流模式多樣化環境的信息流節點的監控,整體上提高了信息處理任務的處理效率。為清楚理解該技術效果,還可參見圖2,該圖示出了四種信息流模式下的待監控信息流節點的選擇情況,圖2(a)為串行連續的多節點監控情形,該圖中的域對象包含連續的信息流節點I、信息流節點2、信息流節點3(即圖中帶有號標識的信息流節點,下同);圖2(13)為串行非連續多節點的監控情形,該圖中的域對象包含連續的信息流節點I、信息流節點2以及信息流節點4 ;圖2(c)為串并行多節點監控情形,該圖中的域對象包含并行的信息流節點3、信息流節點4以及信息流節點5 ;圖2(d)為節點跨域監控情形,該圖包含兩個域對象,域對象I包含連續的信息流節點I、信息流節點2以及信息流節點4,域對象2包含不連續的信息流節點2、信息流節點5,該圖中的信息流節點2同時屬于域對象I和域對象2。
此外,由于本實施例的域對象不限于正在辦理的并行信息流節點,可以根據監控需要選擇任何需要監控的信息流節點,避免了對路由節點、傳輸線節點等類型的節點進行監控,從而節約了監控資源。上述實施例以“域對象”為基本監控單位實現了對信息流節點的“打包式”監控,該監控過程不關心域內的某個具體信息流節點的時限,而是通過“總時限”的方式約束信息流節點的處理期限。盡管該方式能夠滿足處理信息處理任務的流程模式多樣化的需要,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既需要在“域對象”這個層級上進行監控,還需要在“信息流節點”這個層次上實現監控,比如,某個優先級特別高的信息流節點,其時限的要求就不能以總時限的方式進行約束,這樣減弱了時限監控的針對性。為此,本申請提出了對上述實施例的改進方式,即將域對象監控和信息流節點監控兩個層級結合起來完成監控任務。參見圖3,該圖示出了在兩個層次上進行監控的流程,該監控流程在上述實施例的步驟S 103判斷出讀取的信息流節點為未處理完畢的信息流節點后,進行如下處理將當前時間與域對象的最新時間屬性值之差作為該信息流節點的相對占用時間,判斷信息流節點的相對占用時間是否大于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如果是,則觸發監控事件。 需要說明的是這里計算相對占用時間的對象是未處理完畢的信息流節點而不是已處理完畢的信息流節點,其原因在于對已處理完畢的信息流節點進行監控已失去意義,而只有未處理完畢的信息流節點才需要在信息流節點這個層次上進行監控;計算相對占用時間采用的參數是對信息流節點進行判斷操作的當前時間而不是其他時間,其原因在于其他時間(比如,判斷信息流節點是否處理完畢之前或之后的某個時間)并不能真實地反映該信息流節點的時限情況;這里在域對象的某個信息流節點出現“超時”時,也觸發監控事件,從而實現在兩個層次上進行監控,即當通過判斷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是否滿足預設條件的方式觸發監控事件時,說明域對象內的全部待監控信息流節點作為整體出現“超時”,從而需要針對該域對象內的全部信息流節點采取對應的措施;當通過判斷信息流節點的相對占用時間是否大于域對象的時限的方式觸發監控事件時,說明域對象內的某個的信息流節點“個別”出現“超時”,從而可以僅針對該超時的信息流節點采取對應的措施。在由于某個信息流節點出現“超時”的情況下,該信息流節點的監控已沒有意義,可以將該信息流節點從域對象中移出。為了進一步闡釋上述實施例及其變形方式的技術方案,下面以一個更加具體的實例予以說明。參見圖4,該圖示出了本實例的流程。在本實例中,處理信息處理任務的信息流包含多個域對象,每個域對象內包含多個待監控的信息流節點,多個域對象和域對象內的多個信息流節點以鏈表形式組織數據。該實例包括如下步驟步驟S401 :啟動信息流節點監控流程,初始化域對象的最新時間屬性和時限屬性的屬性值,初始化域對象指針i = I、信息流節點指針j = I;為了實現域對象時限屬性的初始化,可以在設計信息處理任務的信息流時建立一個流程變量LimitTime,用于定義域對象的時限屬性,而在啟動信息流節點監控流程時,針對多個域對象,通過該流程變量對這些域對象分別賦值,所賦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這取決于實際監控需要;所賦值的單位可以設定為分鐘,也可以為小時,還可以為工作日,在為工作日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剔除非工作范圍內的時間,如工作時間(8點至12點、14點至18點)之前(8點以前)、之后(18點以后)、之中(12點至14點)的非工作時間。同理,可以對域對象的最新時間屬性進行初始化。為敘述方便,本實施例將域對象指針、信息流節點指針視為域對象的序號和信息流節點的序號(而非存儲地址)。步驟S402 :判斷i是否超過域對象的個數M,如果是,則結束流程;如果否,則執行步驟S403 ;步驟S403 :讀取域對象指針為i的域對象;步驟S404 :判斷j是否超過域對象的個數N,如果是,則結束流程;如果否,則執行步驟S405 ;步驟S405 :讀取第i個域對象的第j個信息流節點;步驟S406 :判斷第j個信息流節點是否為處理完畢的信息流節點,如果是,則執行步驟S407 ;如果否,則執行步驟S409 ;步驟S407 :將第j個信息流節點的處理完畢時間與第i個域對象的最新時間屬性值之差作為該信息流節點的相對占用時間,使用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與該信息流節點的相對占用時間之差更新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步驟S408 :判斷第i個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是否滿足預設條件,如果是,則執行步驟S411 ;如果否,則執行i = i+Ι,返回步驟S402 ;步驟S409 :將當前時間與第i個域對象的最新時間屬性值之差作為該信息流節點·的相對占用時間;步驟S410 :判斷第j個信息流節點的相對占用時間是否大于第i個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如果是,則執行步驟S411 ;如果否,則執行j = j+1,返回步驟S404;步驟S411 :觸發監控事件,結束流程。前述內容均是對本申請方法實施例的描述,相應地,本申請還提供了信息流節點處理時限的監控裝置實施例。參見圖5,該圖示出了本裝置實施例的信息流節點處理時限的監控裝置結構框架。該裝置實施例500包括創建單元501、讀取單元502、第一計算單元503、更新單元504、第一判斷單元505和監控單元506,其中創建單元501,用于創建包含待監控的信息流節點的域對象,所述域對象具有最新時間屬性和時限屬性;讀取單元502,用于在啟動信息流節點監控流程后讀取域對象的信息流節點;第一計算單元503,用于在信息流節點為處理完畢的信息流節點時,將該信息流節點的處理完畢時間與域對象的最新時間屬性值之差作為該信息流節點的相對占用時間;更新單元504,用于使用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與該信息流節點的相對占用時間之差更新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第一判斷單元505,用于判斷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是否滿足預設條件,如果是,則觸發監控單元;監控單元506,用于觸發監控事件。本裝置實施例的工作過程是先由創建單元501創建包含待監控的信息流節點的具有最新時間屬性和時限屬性的域對象;在信息流節點流程監控啟動后,由讀取單元502讀取域對象的信息流節點,第一計算單元503在信息流節點為處理完畢的信息流節點時,將該信息流節點的處理完畢時間與域對象的最新時間屬性值之差作為該信息流節點的相對占用時間,然后由更新單元504使用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與該信息流節點的相對占用時間之差更新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最后由第一判斷單元505判斷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是否滿足預設條件,如果是,則監控單元506觸發監控事件。
本裝置實施例將待監控的信息流節點設定于一個域對象之中,并設置域對象具有最新時間和時限兩個屬性,在啟動信息流節點監控流程后,通過更新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的方式來監控域對象內的待監控信息流節點。與現有技術相比,由于本裝置實施例的以域對象為基本監控單位,不再限于信息流上的某個單獨的信息流節點,而域對象內的待監控對象可以包含各種信息流模式下的信息流節點,從而適應了信息流模式多樣化環境的信息流節點的監控,整體上提高了信息處理任務的處理效率。此外,由于本裝置實施例的域對象不限于正在辦理的并行信息流節點,可以根據監控需要選擇任何需要監控的信息流節點, 避免了對路由節點、傳輸線等類型的節點進行監控,從而節約了監控資源。
上述裝置實施例中的創建單元根據域對象的不同創建方式可以具有不同的結構。 比如,上述創建單元501可以包括第一創建子單元5011、檢測子單元5012、加入子單元 5013和第二創建子單元5014,其中第一創建子單元5011,用于創建包含至少兩個信息流節點的信息流;檢測子單元5012,用于在信息流中待監控的信息流節點實例化時,檢測包含該待監控的信息流節點的域對象是否已存在,如果是,則觸發加入子單元5013 ;如果否, 則觸發第二創建子單元5014 ;加入子單元5013,用于將所述待監控的信息流節點加入到域對象;第二創建子單元5014,用于創建域對象 。
在上述裝置實施例中,為了實現信息流節點的連續監控,更新單元504還用于在獲得信息流節點的相對占用時間之后,使用信息流節點的處理完畢時間更新域對象的最新時間屬性值。
上述裝置實施例能夠以域對象為基本監控單位監控信息流中信息流節點,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除進行“域對象”層次的監控外,某些情況下,還需要在信息流節點這個層次上進行具體監控,這時,上述裝置還可以包括第二計算單元507和第二判斷單元508,其中 第二計算單元507,用于在讀取的信息流節點為未處理完畢的信息流節點時,將當前時間與域對象的最新時間屬性值之差作為該信息流節點的相對占用時間;第二判斷單元508,用于判斷信息流節點的相對占用時間是否大于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如果是,則觸發監控單元。在進行信息流節點層次的監控情況下,如果發現某個信息流節點出現“超時”,則可以通過移出單元將該信息流節點移出域對象。
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裝置時以功能分為各種單元分別描述。當然,在實施本申請時可以把各單元的功能在同一個或多個軟件和/或硬件中實現。
通過以上的實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請可借助軟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臺的方式來實現。基于這樣的理解,本申請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可以以軟件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計算機軟件產品可以存儲在存儲介質中,如R0M/RAM、磁碟、光盤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臺計算機設備 (可以是個人計算機,服務器,或者網絡設備等)執行本申請各個實施例或者實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申請說明書中的實施例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參見即可,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尤其,對于裝置實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實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較簡單,相關之處參見方法實施例的部分說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單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開的,作為單元顯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單元, 即可以位于一個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個網絡單元上。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塊來實現本實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情況下,即可以理解并實施。
本申請可用于眾多通用或專用的計算系統環境或配置中。例如個人計算機、服務器計算機、手持設備或便攜式設備、平板型設備、多處理器系統、基于微處理器的系統、置頂盒、可編程的消費電子設備、網絡PC、小型計算機、大型計算機、包括以上任何系統或設備的分布式計算環境等等。
本申請可以在由計算機執行的計算機可執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塊。一般地,程序模塊包括執行特定任務或實現特定抽象數據類型的例程、程序、對象、組件、數據結構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計算環境中實踐本申請,在這些分布式計算環境中,由通過通信網絡而被連接的遠程處理設備來執行任務。在分布式計算環境中,程序模塊可以位于包括存儲設備在內的本地和遠程計算機存儲介質中。
以上所述僅是本申請的具體實施方式
,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申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申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信息流節點處理時限的監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創建包含待監控的信息流節點的域對象,所述域對象具有最新時間屬性和時限屬性;啟動信息流節點監控流程后,讀取域對象的信息流節點,當該信息流節點為處理完畢的信息流節點時,將該信息流節點的處理完畢時間與域對象的最新時間屬性值之差作為該信息流節點的相對占用時間,使用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與該信息流節點的相對占用時間之差更新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 判斷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是否滿足預設條件,如果是,則觸發監控事件。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還包括 在獲得信息流節點的相對占用時間之后,使用信息流節點的處理完畢時間更新域對象的最新時間屬性值。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還包括 當讀取的信息流節點為未處理完畢的信息流節點時,將當前時間與域對象的最新時間屬性值之差作為該信息流節點的相對占用時間,判斷信息流節點的相對占用時間是否大于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如果是,則觸發監控事件。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當信息流節點的相對占用時間大于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時,將該信息流節點移出域對象。
5.根據權利要求I至4中任何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創建包含待監控的信息流節點的域對象具體包括 創建包含至少兩個信息流節點的信息流; 當信息流中的一個待監控的信息流節點實例化時,檢測包含信息流節點的域對象是否已存在,如果是,則將該待監控信息流節點加入到域對象;如果否,則創建包含該待監控信息流節點的域對象。
6.一種信息流節點處理時限的監控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包括創建單元、讀取單元、第一計算單元、更新單元、第一判斷單元和監控單元,其中 所述創建單元,用于創建包含待監控的信息流節點的域對象,所述域對象具有最新時間屬性和時限屬性; 所述讀取單元,用于在啟動信息流節點監控流程后讀取域對象的信息流節點; 所述第一計算單元,用于在信息流節點為處理完畢的信息流節點時,將該信息流節點的處理完畢時間與域對象的最新時間屬性值之差作為該信息流節點的相對占用時間;所述更新單元,用于使用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與該信息流節點的相對占用時間之差更新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 所述第一判斷單元,用于判斷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是否滿足預設條件,如果是,則觸發監控單元; 所述監控單元,用于觸發監控事件。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單元,還用于在獲得信息流節點的相對占用時間之后,使用信息流節點的處理完畢時間更新域對象的最新時間屬性值。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還包括第二計算單元和第二判斷單元,其中 所述第二計算單元,用于在讀取的信息流節點為未處理完畢的信息流節點時,將當前時間與域對象的最新時間屬性值之差作為該信息流節點的相對占用時間; 所述第二判斷單元,用于判斷信息流節點的相對占用時間是否大于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如果是,則觸發監控單元。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還包括移出單元,用于在信息流節點的相對占用時間大于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時,將該信息流節點移出域對象。
10.根據權利要求6至9中任何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創建單元包括 第一創建子單元、檢測子單元、加入子單元和第二創建子單元,其中 所述第一創建子單元,用于創建包含至少兩個信息流節點的信息流; 所述檢測子單元,用于在信息流中待監控的信息流節點實例化時,檢測包含信息流節點的域對象是否已存在,如果是,則觸發加入子單元;如果否,則觸發第二創建子單元; 所述加入子單元,用于將所述待監控的信息流節點加入到域對象; 所述第二創建子單元,用于創建包含所述待監控的信息流節點的域對象。
全文摘要
本申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信息流節點處理時限的監控方法。該方法包括創建包含待監控的信息流節點的域對象,所述域對象具有最新時間屬性和時限屬性;啟動信息流節點監控流程后,讀取域對象的信息流節點,當該信息流節點為處理完畢的信息流節點時,將該信息流節點的處理完畢時間與域對象的最新時間屬性值之差作為該信息流節點的相對占用時間,使用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與該信息流節點的相對占用時間之差更新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判斷域對象的時限屬性值是否滿足預設條件,如果是,則觸發監控事件。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信息流節點處理時限監控裝置。本申請實施例適應了信息流模式多樣性環境下對信息流節點的監控。
文檔編號H04L12/26GK102932200SQ20121036111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1日
發明者任志森, 劉作坤 申請人: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