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網絡管理系統下的地址解析協議配置方法及裝置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7983701閱讀:285來源:國知局
一種網絡管理系統下的地址解析協議配置方法及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網絡管理系統下的地址解析協議配置方法及裝置,該方法包括:從三層接口A所包含的成員端口中確定第一物理端口,并記錄第一物理端口對應的第一參數;獲取所述第一網元與第二網元相連的鏈接數據,生成對應的鏈接數據參數;根據所述鏈接數據參數和所述第一參數查找出第二網元中與所述第一物理端口對接的第二物理端口的第二參數;判斷所述第二物理端口是否對應第二網元中的三層接口B,如果是,則根據所述第二參數取得三層接口B的MAC地址;根據第二網元的IP地址和所述MAC地址創建ARP條目并保存。采用本發明所述方法和裝置,提高了用戶配置ARP條目的效率、有效杜絕了網管手工配置出錯概率,提高了網管系統的易用性。
【專利說明】—種網絡管理系統下的地址解析協議配置方法及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網絡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網絡管理系統下的地址解析協議配置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當一個網絡設備向另一個網絡設備發送數據時,除了要知道目的設備的IP地址夕卜,還要知道目的設備的物理地址(MAC地址)。ARP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的作用就是將IP地址映射到物理地址,以保證通信的順利進行。
[0003]首先源設備廣播帶有目的設備IP地址的ARP請求,這個網絡上的所有設備都會收到這個ARP請求。如果一臺設備發現請求中的IP地址與自己的匹配,則向源設備發送一個包含MAC地址的應答。源設備通過這個應答獲得目的設備的MAC地址。
[0004]為了減少網絡上的ARP包,并更快的發送數據,IP地址與MAC地址的映射關系(ARP條目)被緩存在本地ARP表中。當設備需要發送數據時,首先根據IP地址查找ARP表,如果在ARP表中找到目的設備的MAC地址,就不需要再發送ARP請求
[0005]現在的網管中三層接口可以基于很多種邏輯接口或物理端口創建,依賴每種邏輯接口或物理端口創建的三層接口的ARP條目又不能依靠設備發送ARP請求來自動生成,所以需要手工配置。手工配置ARP條目時,因基于創建的端口的不同,配置方法也不同。手工配置過程極其復雜,配置一條ARP條目不僅涉及了對端設備的物理端口、三層接口的查找,而且還涉及了 IP是否同一網段、MAC計算等算法。如果是不熟練的用戶,操作過程中極易出現錯誤,而且事后排查定位時也相當費時費力,即使熟練的用戶,都會存在操作效率低下的現象,因此,針對各種三層接口,開發一種采用按鈕觸發,自動計算ARP條目的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提供一種網絡管理系統下的地址解析協議配置方法及裝置,解決先有技術中網管現有的三層接口的ARP條目手工配置差異性大、效率低、出錯率高的問題。
[0007]一種網絡管理系統下的協議配置方法,用于多個網元間的三層接口的ARP條目,該方法包括:
[0008]從第一網元的三層接口 A所包含的成員端口中確定至少一個第一物理端口,并記錄所述至少一個第一物理端口對應的第一參數;
[0009]獲取所述第一網元與至少一個第二網元相連的鏈接數據,生成對應的鏈接數據參數;
[0010]根據所述鏈接數據參數和所述第一參數查找出第二網元中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一物理端口對接的第二物理端口的第二參數;
[0011]判斷所述第二物理端口是否對應第二網元中的三層接口 B,如果是,則根據所述第二參數取得三層接口 B的MAC地址;[0012]將所述第一參數與所述第二參數進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則根據第二網元的IP地址和所述MAC地址創建ARP條目并保存。
[0013]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網絡管理系統下的地址解析協議配置的裝置,該裝置包括:
[0014]第一參數模塊,用于從第一網元的三層接口 A所連接的成員端口中確定至少一個第一物理端口,并記錄所述至少一個第一物理端口對應的第一參數;
[0015]鏈路數據模塊,用于獲取所述第一網元與至少一個第二網元相連的鏈接數據,生成對應的鏈接數據參數;
[0016]第二參數模塊,用于根據所述鏈接數據參數和所述第一參數查找出第二網元中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一物理端口對接的第二物理端口的第二參數;
[0017]參數比較模塊,用于判斷所述第二物理端口是否對應第二網元中的三層接口 B,如果是,則根據所述第二參數取得三層接口 B的MAC地址;
[0018]端口驗證模塊,用于將所述第一參數與所述第二參數進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則根據第二網元的IP地址和所述MAC地址創建ARP條目并保存;
[0019]有益效果:
[0020]采用本發明所述方法,與現有手工配置相比,由于通過對網管中各種三層接口的ARP條目配置過程進行抽象建模,然后用XML結構表達模型在計算機中的實現方式,借助XML結構通過一系列算法自動計算出網管中三層接口的ARP條目,大大提高了用戶配置效率、杜絕了網管手工配置出錯的概率,提高了網管系統的易用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是本發明一種網絡管理系統下的協議配置方法的流程圖;
[0022]圖2是本發明方法的網管三層接口的通訊模型示意圖;
[0023]圖3是本發明方法的通訊模型在計算機中表達結構的DTD示意圖;
[0024]圖4是本發明方法VLAN接口創建的三層接口的XML示意圖;
[0025]圖5是本發明一種網絡管理系統下的協議配置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6]本發明方案通過對網管中各種三層接口的ARP條目配置過程進行抽象建模,然后用XML結構表達模型在計算機中的實現方式,借助XML結構通過一系列算法自動計算出網管中三層接口的ARP條目,大大提高了用戶配置效率、杜絕了網管手工配置出錯的概率,提高了網管系統的易用性。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做進一步的說明:
[0027]如圖1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網絡管理系統下的協議配置方法,具體包括步驟:
[0028]步驟101:從第一網元的三層接口 A所連接的成員端口中確定至少一個第一物理端口,并記錄所述至少一個第一物理端口對應的第一參數;
[0029]步驟102:獲取所述第一網元與至少一個第二網元相連的鏈接數據,生成對應的鏈接數據參數;
[0030]步驟103:根據所述鏈接數據參數和所述第一參數查找出第二網元中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一物理端口對接的第二物理端口的第二參數;[0031]步驟104:判斷所述第二物理端口是否對應第二網元中的三層接口 B,如果是,則根據所述第二參數取得三層接口 B的MAC地址;
[0032]步驟105:將所述第一參數與所述第二參數進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則根據第二網元的IP地址和所述MAC地址創建ARP條目并保存。
[0033]采用本發明所述方法,與現有手工配置相比,由于通過對網管中各種三層接口的ARP條目配置過程進行抽象建模,然后用XML結構表達模型在計算機中的實現方式,借助XML結構通過一系列算法自動計算出網管中三層接口的ARP條目,大大提高了用戶配置效率、杜絕了網管手工配置出錯的概率,提高了網管系統的易用性。
[0034]步驟101的【具體實施方式】可以是:
[0035]首先構建XML結構,所述XML結構的根節點下包括兩個節點,分別是三層接口信息節點和鏈接數據節點,所述三層接口信息節點還包括兩個子節點,分別用于記錄所述第一參數和所述第二參數,所述鏈接數據節點用于記錄所述鏈接數據參數。
[0036]構建XML結構具體為:將網管中各種三層接口與物理端口的關系抽象為如圖2所示的模型,并根據此模型構建計算機能表示的XML結構,此XML結構的DTD(Document TypeDefinition,一種關于標記符的語法規則)如圖3所示。所述XML文檔含有兩個子節點分別為13interfaces (三層接口信息節點)和topolinks (鏈接數據節點),13interfaces節點又包括nativel3interfaces節點(本地三層接口信息節點,用于記錄第一參數)和peerl3interfaces節點(對方三層接口信息節點,用于記錄第二參數)。
[0037]根據計算接口名稱取得其綁定端口,如果綁定端口是物理端口,則按照圖3定義的DTD創建13interface節點,并將該節點添加到nativel3interfaces節點下;如果綁定端口是邏輯端口,則找到邏輯端口綁定的成員端口,如果該成員端口是物理端口,則按照圖3定義的DTD創建13interface節點,并將該節點添加到nativel3interfaces節點下,如果該成員端口是邏輯端口,則進一步查找,直到查到物理端口為止,并按照圖3定義的DTD創建13interface節點,并將該節點添加到nativel3interfaces節點下。
[0038]對于步驟102中獲取所述第一網元與至少一個第二網元相連的鏈接數據的【具體實施方式】為:從網管數據庫獲取所述鏈接數據,判斷所述鏈接數據是否為空,若不為空,則生成連接數據參數,若為空,則結束流程
[0039]在具體的應用環境中,實現上述步驟的方法可以是:
[0040]從網管數據庫中獲取當前需要計算ARP條目的第一網元與其它網元相連的TOPO鏈接數據,如果得到的TOPO鏈接數據不為空,則以這些TOPO鏈接數據生成topolink節點,并將這些節點添加到topolinks節點下;如果得到的Τ0Ρ0鏈接數據為空,則停止計算。
[0041]步驟103中【具體實施方式】為:從所述第一參數中獲取第一物理端口的第一端口標識,并從所述鏈接數據參數獲取形成所鏈接數據的兩個對接端口的包括第二端口標識和第三端口標識;
[0042]將所述第一端口標識與所述第二端口標識和第三端口標識進行匹配,如果所述第一端口標識與所述第二端口標識相同,則根據所述第三端口標識創建所述第二參數;
[0043]如果所述第一端口標識與所述第三端口標識相同,則根據所述第二端口標識創建所述第二參數;
[0044]如果所述第一端口標識與所述第二端口標識和所述第三端口標識都不相同,則不創建所述第二參數。
[0045]在具體的應用環境中,實現上述步驟的方法可以是:
[0046]根據topolink節點信息(所述鏈接數據參數)查找nativel3interfaces節點(所述本地三層接口信息)下的phyport節點(所述第一端口),所述phyport節點的name屬性值(所述第一端口標識)如果等于當前topolink節點的aport值(所述第二端口標識),則根據zport的值(所述第三端口標識)倉Il建新phyport節點;如果所述phyport節點的name值等于當前topolink節點的zport值,則根據aport的值創建新phyport節點;如果所述phyport節點的name值既不等于aport值也不等于zport值,則不創建新phyport節點。所述新創建的phyport可以用于創建所述第二參數。
[0047]步驟104中【具體實施方式】為:比較所述第一物理端口到所述三層接口 A的連接結構與所述第二物理端口到所述三層接口 B的連接結構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則確定所述第二物理端口對應第二網元中的三層接口 B。
[0048]所述連接結構包括所述第一物理端口到三層接口 A所經過的端口數目以及經過端口的類型。
[0049]在具體的應用環境中,實現上述步驟的方法可以是:
[0050]根據所述新創建的phyport節點,查找該物理端口是否存在與nativel3interfaces節點下的phyport節點的父節點同類型的邏輯接口,如果存在則創建與nativel3interfaces下的phyport節點的父節點相同類型的節點,逐層創建直到查找到第二網元對應的三層接口,根據phyport節點新創建13interface節點(所述第二參數)并添加到peerl3interfaces節點下。根據MAC地址計算規則,取得peerl3interfaces節點下每個13interface節點(所述第二參數)所表示的第二網元的三層接口的MAC地址。
[0051]步驟105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為:所述第一參數和第二參數都包括接口類型、VLAN和IP地址,則將所述第一參數與所述第二參數進行匹配包括:
[0052]判斷所述第一參數的接口類型和所述第二參數的接口類型是否相同,如果是,則判斷所述第一參數的VLAN和所述第二參數的VLAN是否相同,如果是,則判斷所述第一參數的IP地址和所述第二參數的IP地址是否在同一網段,如果是,則確定第一參數與所述第二參數匹配成功。
[0053]在具體的應用環境中,實現上述步驟的方法可以是:
[0054]經過步驟101到步驟103后得到圖4所示的XML文檔,循環peerl3interfaces節點下的每個13interface節點(所述第二參數),判斷其type、vlan屬性值是否相等,ip、mask屬性是否在同一網段,如果type、vlan屬性值相等而且ip、mask在同一網段,則依據ip、mac屬性的值以及nativel3interfaces節點下13interface節點的name屬性的值,倉1J建ARP條目報文,并保存到ArrayList中。將ArrayList中的ARP條目與界面的ARP條目進行合并,得到需要配置的ARP條目。
[0055]如圖5所示,根據圖1所示的方法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網絡管理系統下的地址解析協議配置的裝置,該裝置包括:
[0056]第一參數模塊501,用于從第一網元的三層接口 A所包含的成員端口中確定至少一個第一物理端口,并記錄所述至少一個第一物理端口對應的第一參數;
[0057]鏈路數據模塊502,用于獲取所述第一網元與至少一個第二網元相連的鏈接數據,生成對應的鏈接數據參數;
[0058]第二參數模塊503,用于根據所述鏈接數據參數和所述第一參數查找出第二網元中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一物理端口對接的第二物理端口的第二參數;
[0059]參數比較模塊504,用于判斷所述第二物理端口是否對應第二網元中的三層接口B,如果是,則根據所述第二參數取得三層接口 B的MAC地址;
[0060]端口驗證模塊505,用于將所述第一參數與所述第二參數進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則根據第二網元的IP地址和所述MAC地址創建ARP條目并保存。
[0061]另外,為了使得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裝置能夠適用于所有的計算機系統,則該裝置還包括:
[0062]結構記錄模塊506,用于構建XML結構,所述XML結構的根節點下包括兩個節點,分別是三層接口信息節點和鏈接數據節點,所述三層接口信息節點還包括兩個子節點,分別用于記錄所述第一參數和所述第二參數,所述鏈接數據節點用于記錄所述鏈接數據參數。
[0063]具體的,所述鏈接數據模塊502可以自動找出第一網元與所有其他網元之間的連接關系,還用于從網管數據庫獲取所述鏈接數據,判斷所述鏈接數據是否為空,若不為空,則生成連接數據參數,若為空,則結束流程。
[0064]在具體的應用環境中,實現上述模塊的方法可以是:從網管數據庫中獲取當前需要計算ARP條目的第一網元與其它網元相連的TOPO鏈接數據,如果得到的TOPO鏈接數據不為空,則以這些TOPO鏈接數據生成topolink節點,并將這些節點添加到topolinks節點下;如果得到的TOPO鏈接數據為空,則停止計算。
[0065]具體的,所述第二參數模塊503可以自動獲得第二網元對應的物理端口信息,用于根據所述鏈接數據參數和所述第一參數查找出第二網元中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一物理端口對接的第二物理端口的所述第二參數包括:
[0066]從所述第一參數中獲取第一物理端口的第一端口標識,并從所述鏈接數據參數獲取形成所鏈接數據的兩個對接端口的包括第二端口標識和第三端口標識;
[0067]將所述第一端口標識與所述第二端口標識和第三端口標識進行匹配,如果所述第一端口標識與所述第二端口標識相同,則根據所述第三端口標識創建所述第二參數;
[0068]如果所述第一端口標識與所述第三端口標識相同,則根據所述第二端口標識創建所述第二參數;
[0069]如果所述第一端口標識與所述第二端口標識和所述第三端口標識都不相同,則不創建所述第二參數。
[0070]具體的應用環境中,第二參數模塊503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查找到第二參數:根據topolink節點信息(所述鏈接數據參數)查找nativel3interfaces節點(所述本地物理端口信息)下的phyport節點(所述第一端口),所述phyport節點的name屬性值(所述第一端口標識)如果等于當前topolink節點的aport值(所述第二端口標識),則根據zport的值(所述第三端口標識)創建新phyport節點;如果所述phyport節點的name值等于當前topolink節點的zport值,則根據aport的值創建新phyport節點;如果所述phyport節點的name值既不等于aport值也不等于zport值,則不創建新phyport節點。所述新創建的phyport可以用于創建所述第二參數。
[0071]具體的,所述參數比較模塊504可以自動驗證第二網元是否是三層接口,判斷所述第二物理端口是否對應第二網元中的三層接口 B包括:
[0072]比較所述第一物理端口到所述三層接口 A的連接結構與所述第二物理端口到所述三層接口 B的連接結構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則確定所述第二物理端口對應第二網元中的三層接口 B。
[0073]在具體的應用環境中,上述模塊的實現方式可以是:根據所述新創建的phyport節點,查找該物理端口是否存在與nativel3interfaces節點下的phyport節點的父節點同類型的邏輯接口,如果存在則創建與nativel3interfaces下的phyport節點的父節點相同類型的節點,逐層創建直到查找到第二網元對應的三層接口,根據phyport節點新創建13interface節點(所述第二參數)并添加到peerl3interfaces節點下。根據MAC地址計算規則,取得peerl3interfaces節點下每個13interface節點(所述第二參數)所表示的第二網元的三層接口的MAC地址。
[0074]具體的,端口驗證模塊505將所述第一參數和第二參數進行匹配包括:
[0075]判斷所述第一參數的接口類型和所述第二參數的接口類型是否相同,如果是,則判斷所述第一參數的VLAN和所述第二參數的VLAN是否相同,如果是,則判斷所述第一參數的IP地址和所述第二參數的IP地址是否在同一網段,如果是,則確定第一參數與所述第二參數匹配成功。
[0076]在具體的應用環境中,實現上述模塊的方法可以是:經過第一參數模塊501到第二參數模塊503后得到圖4所示的XML文檔,循環peerl3interfaces節點下的每個13interface節點(所述第二參數),判斷其type、vlan屬性值是否相等,ip屬性是否在同一網段,如果type、vlan屬性值相等而且ip在同一網段,則依據ip、mac屬性的值以及nativel3interfaces節點下13interface節點的name屬性的值,倉ll建ARP條目報文,并保存到ArrayList中。將ArrayList中的ARP條目與界面的ARP條目進行合并,得到需要配置的ARP條目
[0077]采用本發明所述方法,與現有手工配置相比,由于通過對網管中各種三層接口的ARP條目配置過程進行抽象建模,然后用XML結構表達模型在計算機中的實現方式,借助XML結構通過一系列算法自動計算出網管中三層接口的ARP條目,大大提高了用戶配置效率、杜絕了網管手工配置出錯的概率,提高了網管系統的易用性。
[0078]盡管已描述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但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一旦得知了基本創造性概念,則可對這些實施例作出另外的變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權利要求意欲解釋為包括優選實施例以及落入本發明范圍的所有變更和修改。
[0079]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發明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發明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發明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網絡管理系統下的地址解析協議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 從第一網元的三層接口A所包含的成員端口中確定至少一個第一物理端口,并記錄所述至少一個第一物理端口對應的第一參數; 獲取所述第一網元與至少一個第二網元相連的鏈接數據,生成對應的鏈接數據參數; 根據所述鏈接數據參數和所述第一參數查找出第二網元中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一物理端口對接的第二物理端口的第二參數; 判斷所述第二物理端口是否對應第二網元中的三層接口 B,如果是,則根據所述第二參數取得三層接口 B的MAC地址; 將所述第一參數與所述第二參數進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則根據第二網元的IP地址和所述MAC地址創建ARP條目并保存。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從第一網元的三層接口A所連接的成員端口中確定至少一個第一物理端口之前,還進一步包括: 構建可擴展標記語言XML結構,所述XML結構的根節點下包括兩個節點,分別是三層接口信息節點和鏈接數據節點,所述三層接口信息節點還包括兩個子節點,分別用于記錄所述第一參數和所述第二參數,所述鏈接數據節點用于記錄所述鏈接數據參數。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成對應的鏈接數據參數之前,還進一步包括: 從網管數據庫獲取所述鏈接數據,判斷所述鏈接數據是否為空,若不為空,則生成連接數據參數,若為空,則結束流程。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所述鏈接數據參數和所述第一參數查找出第二網元中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一物理端口對接的第二物理端口的第二參數包括: 從所述第一參數中獲取第一物理端口的第一端口標識,并從所述鏈接數據參數獲取形成所鏈接數據的兩個對接端口的包括第二端口標識和第三端口標識; 將所述第一端口標識與所述第二端口標識和第三端口標識進行匹配,如果所述第一端口標識與所述第二端口標識相同,則根據所述第三端口標識創建所述第二參數; 如果所述第一端口標識與所述第三端口標識相同,則根據所述第二端口標識創建所述第二參數; 如果所述第一端口標識與所述第二端口標識和所述第三端口標識都不相同,則不創建所述第二參數。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斷所述第二物理端口是否對應第二網元中的三層接口 B包括: 比較所述第一物理端口到所述三層接口 A的連接結構與所述第二物理端口到所述三層接口 B的連接結構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則確定所述第二物理端口對應第二網元中的三層接口 B。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參數和第二參數都包括接口類型、VLAN和IP地址,則將所述第一參數與所述第二參數進行匹配包括: 判斷所述第一參數的接口類型和所述第二參數的接口類型是否相同,如果是,則判斷所述第一參數的VLAN和所述第二參數的VLAN是否相同,如果是,則判斷所述第一參數的IP地址和所述第二參數的IP地址是否在同一網段,如果是,則確定第一參數與所述第二參數匹配成功。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第二網元的IP地址和所述MAC地址創建ARP條目并保存后,還包括步驟: 將得到的所述ARP條目與已存在的ARP條目合并得到需要配置的ARP條目。
8.一種網絡管理系統下的地址解析協議配置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參數模塊,用于從第一網元的三層接口 A所包含的成員端口中確定至少一個第一物理端口,并記錄所述至少一個第一物理端口對應的第一參數; 鏈路數據模塊,用于獲取所述第一網元與至少一個第二網元相連的鏈接數據,生成對應的鏈接數據參數; 第二參數模塊,用于根據所述鏈接數據參數和所述第一參數查找出第二網元中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一物理端口對接的第二物理端口的第二參數; 參數比較模塊,用于判斷所述第二物理端口是否對應第二網元中的三層接口 B,如果是,則根據所述第二參數取得三層接口 B的MAC地址; 端口驗證模塊,用于將所述第一參數與所述第二參數進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則根據第二網元的IP地址和所述MAC地址創建ARP條目并保存。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結構記錄模塊,用于構建可擴展標記語言XML結構,所述XML結構的根節點下包括兩個節點,分別是三層接口信息節點和鏈接數據節點,所述三層接口信息節點還包括兩個子節點,分別用于記錄所述第一參數和所述第二參數,所述鏈接數據節點用于記錄所述鏈接數據參數。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鏈路數據模塊將從網管數據庫獲取所述鏈接數據,判斷所述鏈接數據是否為空,若不為空,則生成連接數據參數,若為空,則結束流程。
11.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參數模塊根據所述鏈接數據參數和所述第一參數查找出第二網元中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一物理端口對接的第二物理端口的所述第二參數包括: 從所述第一參數中獲取第一物理端口的第一端口標識,并從所述鏈接數據參數獲取形成所鏈接數據的兩個對接端口的包括第二端口標識和第三端口標識; 將所述第一端口標識與所述第二端口標識和第三端口標識進行匹配,如果所述第一端口標識與所述第二端口標識相同,則根據所述第三端口標識創建所述第二參數; 如果所述第一端口標識與所述第三端口標識相同,則根據所述第二端口標識創建所述第二參數; 如果所述第一端口標識與所述第二端口標識和所述第三端口標識都不相同,則不創建所述第二參數。
12.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參數比較模塊判斷所述第二物理端口是否對應第二網元中的三層接口 B包括: 比較所述第一物理端口到所述三層接口 A的連接結構與所述第二物理端口到所述三層接口 B的連接結構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則確定所述第二物理端口對應第二網元中的三層接口 B。
13.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驗證模塊將所述第一參數和第二參數進行匹配包括: 判斷所述第一參數的接口類型和所述第二參數的接口類型是否相同,如果是,則判斷所述第一參數的VLAN和所述第二參數的VLAN是否相同,如果是,則判斷所述第一參數的IP地址和所述第二參數的IP地址是否在同一網段,如果是,則確定第一參數與所述第二參數匹配成功。
14.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還包括:ARP記錄模塊,用于根據第二網元的IP地址和所述MAC地址創建ARP條目并保存后,將得到的所述ARP條目與已存在的ARP條目合并得到需 要配置的ARP條目。
【文檔編號】H04L29/12GK103701940SQ201210365725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7日
【發明者】楊杰 申請人: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什县| 兴业县| 津南区| 乐昌市| 中山市| 伊川县| 永吉县| 淮滨县| 贵南县| 台州市| 开江县| 奉贤区| 宕昌县| 疏勒县| 中卫市| 什邡市| 农安县| 抚州市| 柳林县| 灵璧县| 镇江市| 汉川市| 土默特左旗| 诸暨市| 阳城县| 宾川县| 乡城县| 满城县| 仙桃市| 长子县| 婺源县| 武穴市| 布尔津县| 德安县| 琼海市| 鄂尔多斯市| 西盟| 杭锦后旗| 鄂伦春自治旗| 云和县| 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