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中繼節點模擬器及測試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模擬中繼基站與移動通信終端之間的通信的中繼節點的中繼節點模擬器的技術。
背景技術:
作為下一代移動通信系統的無線接入方式,進一步發展LTE (Long TermEvolution)而成的LTE-Advanced的標準化通過3GPP正在推進中。LTE-Advanced中,正在研究以3層電平再生中繼基站與移動通信終端之間的無線信號的中繼技術。通過應用采用這種中繼技術的中繼節點,可期待在難以確保用于以有線方式連接交換站及無線基站等構成移動通信系統的裝置之間的有線回程線路的場所等中有效擴大覆蓋區域(專利文獻I)。這種中繼節點有時以相同頻率運用基站與中繼節點之間的無線回程線路和中繼節點與移動通信終端之間的無線接入線路。這種情況下,若這些線路間未充分確保隔離,則發送信號繞回至中繼節點的 接收部,引起干擾。因此,以相同頻率運用時,將無線回程線路及無線接入線路的無線資源時分多路復用(TDM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控制成在中繼節點中不會同時進行發送和接收。另外,除了前述結構之外,還研究了通過從基站持續輸出信號并對來自基站的信號與來自中繼節點的信號控制資源單元的分配來防止這些信號的干擾的結構,對于這種結構也能夠應用本發明。以下,以前述時分多路復用的結構為例子進行說明。然而,根據基站、中繼節點及移動通信終端的位置關系,存在各信號的電平發生變動,或任一信號產生延遲的情況。例如,從基站發送的信號的電平會與基站和移動通信終端之間的距離對應地衰減,直到被移動通信終端所接收。同樣,從中繼節點發送的信號的電平會與中繼節點和移動通信終端之間的距離對應地衰減,直到被移動通信終端所接收。并且,任一信號產生延遲時,這些信號間有時會產生干擾。因此,需要假定這種信號電平變動或產生延遲的情況,驗證作為被測終端的移動通信終端的動作,從而要求模擬這種環境的模擬器。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公開2011-82678號公報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中繼節點模擬器,其將基站、中繼節點及被測終端的位置關系和與該位置關系對應的延遲量或衰減量能夠確認地顯示于顯示畫面上,并能夠輕松地設定它們的值。為實現上述目的,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明為一種中繼節點模擬器,其輸出模擬來自基站的第IRF信號與接收到該第IRF信號的中繼節點向移動通信終端發送的第2RF信號被復用的信號的測試信號,其特征在于,該中繼節點模擬器具備用戶界面部(19),顯示操作畫面,并接收來自操作員的操作輸入;記號顯示控制部(1821),將相當于所述基站的基站記號(V6NB)、相當于所述中繼節點的中繼節點記號(Vkn)及相當于所述移動通信終端的終端記號(Vue)與預定的坐標系做對應關聯,并顯示于所述操作畫面上,且將這些記號中的至少一個按照所述操作畫面輸入能夠移動地顯示于所述操作畫面上;位置特定部(181),特定所述坐標系上的所述基站記號、所述中繼節點記號及所述終端記號各自的位置;及圖案顯示控制部(1822),將與所述第IRF信號或所述第2RF信號有關的特性值的大小作為能夠識別的圖案(G11、G21、G22、G31)顯示于所述操作畫面上,當在所述圖案上所述各記號的至少一個的位置被特定時該中繼節點模擬器輸出被賦予對應所述特定位置的所述特性值的所述測試信號。另外,權利要求2所述的發明為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繼節點模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繼節點模擬器具備以所述終端記號的位置為變量對被特定的所述基站記號的位置和所述中繼節點記號的位置計算到達所述移動通信終端之前的所述第2RF信號的延遲量的延遲量計算部(183),所述圖案顯示控制部基于作為所述特性值計算出的所述延遲量將與所述終端記號的位置對應的所述延遲量的大小作為能夠識別的圖案(Gll)顯示于所述操作畫面上,當在所述圖案上所述終端記號的位置被指定時所述中繼節點模擬器輸出模擬所述第IRF信號與被賦予對應該指定位置的所述延遲量的所述第2RF信號被復用的信號的所述測試信號。另外,權利要求3所述的發明為權利要求2所述的中繼節點模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遲量計算部基于所述坐標系上的所述基站記號與所述中繼節點記號之間的距離計算所述延遲量。另外,權利要求4所述的發明為權利要求2所述的中繼節點模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圖案顯示控制部按每一所述延遲量將連結計算出的所述延遲量大致相同的所述位置的曲線作為所述圖案顯示于所述操作畫面上。 另外,權利要求5所述的發明為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繼節點模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繼節點模擬器具備對于來自所述基站與所述中繼節點各自的設備的信號計算來自對應的記號的與所述坐標系上的距離對應的衰減量的增益計算部(184),所述圖案顯示控制部基于作為所述特性值計算出的所述衰減量將所述坐標系的各位置處的所述來自各自的設備的信號的所述衰減量的大小作為能夠識別的圖案(G21、G22)顯示于所述操作畫面上,當在所述圖案上所述基站記號、所述中繼節點記號及所述終端記號各自的位置被特定時,所述中繼節點模擬器輸出模擬所述第IRF信號與所述第2RF信號被復用的信號的所述測試信號,其中,所述第IRF信號被賦予來自對應該特定位置的所述基站的所述衰減量,所述第2RF信號被賦予來自對應該特定位置的所述中繼節點的所述衰減量。另外,權利要求6所述的發明為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繼節點模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繼節點模擬器具備對于所述移動通信終端接收的信號計算來自所述終端記號的與所述坐標系上的距離對應的衰減量的增益計算部(184),所述圖案顯示控制部基于作為所述特性值計算出的所述衰減量將所述坐標系的各位置處的所述衰減量的大小作為能夠識別的圖案(G31)顯示于所述操作畫面上,當在所述圖案上所述基站記號、所述中繼節點記號及所述終端記號各自的位置被特定時所述中繼節點模擬器輸出模擬所述第IRF信號與所述第2RF信號被復用的信號的所述測試信號,其中,所述第IRF信號被賦予來自對應該特定位置的所述基站的所述衰減量,所述第2RF信號被賦予來自對應該特定位置的所述中繼節點的所述衰減量。
另外,權利要求7所述的發明為一種測試方法,該方法輸出模擬來自基站的第IRF信號與接收到該第IRF信號的中繼節點向移動通信終端發送的第2RF信號被復用的信號的測試信號,其特征在于,該測試方法具備畫面顯示步驟,將相當于所述基站的基站記號(V6NB)、相當于所述中繼節點的中繼節點記號(Ven)及相當于所述移動通信終端的終端記號(Vue)與預定的坐標系做對應關聯,并能夠相對移動地顯示于操作畫面上;位置特定步驟,特定所述坐標系上的所述基站記號、所述中繼節點記號及所述終端記號各自的位置;圖案顯示步驟,將與所述第IRF信號或所述第2RF信號有關的特性值的大小作為能夠識別的圖案(G11、G21、G22、G31)顯示于所述操作畫面上;及輸出步驟,當在所述圖案上所述各記號的至少一個的位置被特定時,輸出被賦予對應所述特定位置的所述特性值的所述測試信號。另外,權利要求8所述的發明為權利要求7所述的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測試方法具備以所述終端記號的位置為變量對被特定的所述基站記號的位置與所述中繼節點記號的位置計算到達所述移動通信終端之前的所述第2RF信號的延遲量的延遲量計算步驟,所述圖案顯示步驟基于作為所述特性值計算出的所述延遲量將與所述終端記號的位置對應的所述延遲量的大小作為能夠識別的圖案(Gll)顯示于所述操作畫面上,所述輸出步驟當在所述圖案上所述終端記號的位置被指定時輸出模擬所述第IRF信號與被賦予對應該指定位置的所述延遲量的所述第2RF信號被復用的信號的所述測試信號。另外,權利要求9所述的發明為權利要求8所述的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遲量計算步驟基于所述坐標系上的所述基站記號與所述中繼節點記號之間的距離計算所述延遲量。另外,權利要求10所述的發明為權利要求8所述的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圖案顯示步驟按每一所述延遲量將連結計算出的所述延遲量大致相同的所述位置的曲線作為所述圖案顯示于所述操作畫面上。另外,權利要求11所述的發明為權利要求7所述的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測試方法具備對于來自所述基站與所述中繼節點各自的設備的信號計算來自對應的記號的與所述坐標系上的距離對應的衰減量的增益計算步驟,所述圖案顯示步驟基于作為所述特性值計算出的所述衰減量將所述坐標系的各位置處的所述來自各自的設備的信號的所述衰減量的大小作為能夠識別的圖案(G21、G22)顯示于所述操作畫面上,所述輸出步驟當在所述圖案上所述基站記號、所述中繼節點記號及所述終端記號各自的位置被特定時輸出模擬所述第IRF信號與所述第2RF信號被復用的信號的所述測試信號,其中,所述第IRF信號被賦予來自對應該特定位置的所述基站的所述衰減量,所述第2RF信號被賦予來自對應該特定位置的所述中繼節點的所述衰減量。另外, 權利要求12所述的發明為權利要求7所述的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測試方法具備對于所述移動通信終端接收的信號計算來自所述終端記號的與所述坐標系上的距離對應的衰減量的增益計算步驟,所述圖案顯示步驟基于作為所述特性值計算出的所述衰減量將所述坐標系的各位置處的所述衰減量的大小作為能夠識別的圖案(G31)顯示于所述操作畫面上,所述輸出步驟當在所述圖案上所述基站記號、所述中繼節點記號及所述終端記號各自的位置被特定時輸出模擬所述第IRF信號與所述第2RF信號被復用的信號的所述測試信號,其中,所述第IRF信號被賦予來自對應該特定位置的所述基站的所述衰減量,所述第2RF信號被賦予來自對應該特定位置的所述中繼節點的所述衰減量。
本發明所涉及的中繼節點模擬器及測試方法,基于基站記號及中繼節點記號的位置,計算改變終端記號的位置時到達移動通信終端之前的第2RF信號相對于第IRF信號的延遲量,并將該延遲量的大小能夠識別地顯示于操作畫面上。并且,生成與對應操作畫面上指定的終端記號的位置的延遲量對應的測試信號并進行發送。由此,僅通過決定基站記號、中繼節點記號及終端記號的位置關系,就能夠設定用于生成與該位置關系對應的測試信號的延遲量,并能夠輕松地設定該延遲量。另外,本發明所涉及的中繼節點模擬器及測試方法,計算與來自操作畫面上指定的終端記號的坐標系上的距離對應的衰減量,并將該衰減量的大小能夠識別地顯示于操作畫面上。并且,生成與對應操作畫面上被特定的基站記號、中繼節點記號及終端記號各自的位置的衰減量對應的測試信號并進行發送。由此,僅通過決定基站記號、中繼節點記號及終端記號的位置關系,就能夠設定用于生成與該位置關系對應的測試信號的衰減量,并能夠輕松地設定該衰減量。
圖1是表示本發明所述涉及的中繼節點模擬器的概要結構的塊圖。圖2A是表示下行鏈路處理部的詳細結構的塊圖。圖2B是表示UI控制部的詳細結構的塊圖。圖3是表示基站、中繼節點及移動通信終端的位置關系的概要圖。圖4A是表示來自基站的信號與來自中繼節點的信號的關系的概要圖。圖4B是表示來自基站的信號與來自中繼節點的信號的關系的概要圖。圖4C是表示來自基站的信號與來自中繼節點的信號的關系的概要圖。圖5A是用于對本發明所涉及的UI的操作方法進行說明的圖。圖5B是用于對本發明所涉及的UI的操作方法進行說明的圖。圖6A是在UI上顯示的圖案的一例。圖6B是在UI上顯示的圖案的一例。圖6C是在UI上顯示的圖案的一例。圖7是表示UI控制部的一系列動作的流程圖。圖中1-中繼節點模擬器,10-下行鏈路處理部,11-接收部,12-中繼處理部,121-解調部,122-U-Plane再生處理部,123-U-Plane傳輸處理部,124-C-Plane傳輸處理部,125-調制部,131-增益調整部,132-延遲處理部,14-增益調整部,15-加法器,16-發送部,17-控制部,18-UI操作部,181-位置特定部,182-顯示控制部,1821-記號顯示控制部,1822-圖案顯示控制部,1823-設定信息顯示控制部,183-延遲量計算部,184-增益計算部,185-設定信息存儲部,186-設定信息輸出部,19-UL20-上行鏈路處理部,31-定向性耦合器,32-定向性耦合器,500-eNB,600-被測終端。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所涉及的中繼節點模擬器I為用于模擬中繼節點的模擬器。如圖1所示,中繼節點模擬器I介于eNB (基站模擬裝置)500與被測終端600之間。中繼節點模擬器I包含下行鏈路處理部10、上行鏈路處理部20、定向性耦合器31及定向性耦合器32而構成。
定向性耦合器31從eNB500接收RF信號(即,基站信號)EO’并將該RF信號傳輸至下行鏈路處理部10。另外,定向性耦合器31從上行鏈路處理部20接收信號并將該信號傳輸至eNB500。下行鏈路處理部10是用于模擬與中繼節點的下行鏈路有關的處理的處理塊。下行鏈路處理部10通過定向性耦合器31接收從eNB500發送的模擬RF信號E0’。下行鏈路處理器10以來自eNB500的信號為基礎生成作為中繼節點的輸出的基帶信號E1,并且在該基帶信號El上合成來自eNB500的基帶信號EO轉換成RF信號,并作為測試信號向被測終端600發送。關于該下行鏈路處理部10的詳細結構和動作將進行后述。定向性耦合器32接收來自下行鏈路處理部10的測試信號并將該測試信號傳輸至被測終端600。另外,定向性耦合器32接收從被測終端600發送的信號并將該信號傳輸至上行鏈路處理部20。上行鏈路處理部20是用于模擬與中繼節點的上行鏈路有關的處理的處理塊。上行鏈路處理部20通過定向性耦合器32接收從被測終端600發送的模擬RF信號。上行鏈路處理部20解調該RF信號,并基于預定的通信方式解碼為數字數據。上行鏈路處理部20基于中繼節點的設定改寫已解碼的數字數據中相當于控制信號的數據。上行鏈路處理部20基于預定的通信方式對該數字數據進行編碼,并調制成模擬RF信號向eNB500發送。另外,以“3GPP TS36. 211 V10. 0. 0”等定義上行鏈路處理部20的具體動作。以下,對下行鏈路處理部10的詳細內容進行說明。首先參考圖3。圖3是示意地表示基站eNB、中繼節點RN及移動通信終端UE的位置關系的圖。例如,將基站eNB與移動通信終端UE之間的距離設為L0、基站eNB與中繼節點RN之間的距離設為L1、中繼節點RN與移動通信終端UE之間的距離設為L2。 該中繼節點RN為3層中繼節點時,從基站eNB發送的RF信號EO ’及中繼RF信號E0’并從中繼節點RN輸出的RF信號E1’被作為不同的信號進行操作。此時,若以相同頻率發送RF信號EO’與RF信號E1’,則來自中繼節點RN的發送信號(RF信號E1’)可能會繞回至中繼節點RN的接收 側(RF信號E0’ )而產生干擾。因此,此時,中繼節點RN以時分多路方式進行從基站eNB發送的RF信號E0’的接收和向移動通信終端UE的RF信號E1’的發送。此時,從基站eNB發送的RF信號E0’按每一子幀被時分多路并在預定的定時發送至移動通信終端或中繼節點。中繼節點RN配合該定時接收RF信號E0’,并在與RF信號E0’的接收不同的定時向移動通信終端UE發送RF信號E1’。在該能夠接收RF信號EO’及RF信號E1’兩者的區域,RF信號E0’與RF信號E1’以時分多路方式向移動通信終端UE發送。圖4A中概要示出這種情況下RF信號E0’與RF信號E1’之間的關系。最理想的是,移動通信終端UE如圖4A所示以時分多路方式接收RF信號E1’與RF信號E0’。然而,有時這些信號與基站eNB、中繼節點RN及移動通信終端UE之間的位置關系對應地產生衰減或延遲。以下,為易于理解,設基站eNB的信號輸出電平與中繼節點RN的信號輸出電平相同來進行說明。例如,圖4B表示RF信號E1’產生延遲的情況。此時,RF信號E0’與RF信號E1’之間產生干擾。另外,RF信號E0’與距離LO對應地衰減。例如,圖4C表示距離LO > L2的情況,此時RF信號EO’的電平相對于RF信號E1’的電平變低。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中繼節點模擬器的下行鏈路處理部10,模擬這種環境,對相當于移動通信終端UE的被測終端600的動作進行測試。另外,此時eNB500相當于基站eNB,下行鏈路處理部10模擬中繼節點RN的下行鏈路處理部分和與距離LO和L2的距離差對應的來自基站eNB的信號與來自中繼節點RN的信號的電平差及延遲。具體而言,下行鏈路處理部10從eNB500接收RF信號E0’,并以此為基礎生成RF信號E0’與RF信號E1’被加法運算的測試信號并向被測終端600 (即,移動通信終端)發送。參考圖2A說明下行鏈路處理部10的結構。圖2A是表示下行鏈路處理部10的詳細結構的塊圖。如圖2A所示,下行鏈路處理部10包含接收部11、中繼處理部12、增益調整部131、延遲處理部132、增益調整部14、加法器15、發送部16、控制部17及UI控制部18而構成。中繼處理部12成為模擬實際中繼節點的基帶信號處理的結構,其被設為生成應由實際中繼節點生成的基帶信號。應由該中繼節點生成的基帶信號是對應中繼節點向移動通信終端發送的RF信號的基帶信號。中繼處理部12包含解調部121、U-Plane再生處理部122、U-Plane傳輸處理部123、C-Plane傳輸處理部124及調制部125而構成。接收部11接收基于預定的定時從eNB500以時分多路方式被發送的RF信號E0’。接收部11將接收到的RF信號頻率轉換成IF (中間頻率)信號,并將該IF信號進行A / D轉換來進行頻移,從而得到數字基帶信號E0。該基帶信號EO是對應RF信號EO’的基帶信號。接收部11將該基帶信號EO分別輸出至解調部121及增益調整部14。解調部121、U-Plane再生處理部122、U-Plane傳輸處理部123、C-Plane傳輸處理部124及調制部125相當于進行被模擬的中繼節點RN的解調/解碼處理及編碼/調制處理的部分的結構。因此,這些結構按照預先決定的通信方式規格(例如,3GPP TS36. 211V10. 0.0)進行動作。以下,說明這些結構的一例。解調部121接收來自接收部11的基帶信號EO并進行解調處理。該被解調的信號具有基于與預定的通信方式(LTE)對應的編碼方式(例如,OFDMA)的幀結構。解調部121解碼基于前述的預定的通信方式被解調的信號并取出數字數據。解調部121將取出的數字數據輸出至U-Plane再生處理部122。另外,解調部121向C-Plane傳輸處理部124送出用于生成C-Plane的信息。另外,解調部121通知調制部125基帶信號EO的同步定時。在此,對解碼已解調的信號而被取出的數字數據的協議結構進行說明。該數據包含 U-Plane (User Plane)協議和 C-Plane (Control Plane)協議而構成。U-Plane 協議是對用戶數據進行操作的協議。以下,簡稱為U-Plane。并且,C-Plane協議是對用于進行控制的數據進行操作的協議。以下,簡稱為C-Plane。U-Plane再生處理部122從解調部121接收數字數據。U-Plane再生處理部122基于該數字數據的C-Plane中所含的控制信息,由數字數據再生U-Plane。U-Plane再生處理部122將再生的U-Plane輸出至U-Plane傳輸處理部123。U-Plane傳輸處理部123從U-Plane再生處理部122接收U-Plane。U-Plane傳輸處理部123具有與基站相同的無線控制功能。該無線控制功能例如包括rocp (Packet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子層、RLC (Radio Link Control)子層、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子層及RRC (Radio Resource Control)子層。F1DCP子層進行用戶數據的隱匿及標題壓縮等。另外,RLC子層進行基于ARQ (Automatic Repeatre reQuest)的再送控制及SDU (Service Data Unit)分配、稱合及順序控制等。另外,MAC子層進行HARQ及用戶數據調度等。另外,RRC子層進行移動性、QoS及安全性控制。U-Plane傳輸處理部123對接收到的U-Plane進行這些無線控制。U-Plane傳輸處理部123將已實施無線控制的U-Plane輸出至調制部125。C-Plane傳輸處理部124接收來自解調部121及控制部17的信息,并生成用于控制由下行鏈路處理部10模擬的中繼節點RN與被測終端600之間的網絡的數據,即C-Plane。基于該生成的C-Plane,例如進行被模擬的中繼節點RN與被測終端600之間的傳輸路徑的設定或切換的控制等。C-Plane傳輸處理部124將生成的C-Plane輸出至調制部125。調制部125從U-Plane傳輸處理部123接收U-Plane。另外,調制部125從C-Plane傳輸處理部124接收C-Plane。調制部125通過接收到的C-Plane及U-Plane生成數字數據。調制部125基于預定的通信方式對生成的數字數據進行編碼及數字調制來生成基帶信號。并且,調制部125從解調部121接收同步定時。調制部125對生成的基帶信號實施延遲處理,以使該基帶信號與該通知的同步定時同步。調制部125將已實施延遲處理的基帶信號El輸出至增益調整部131。增益調整部131從調制部125接收基帶信號El。另外,增益調整部131從控制部17接收作為測定條件而預先設定的表示從中繼節點輸出的信號的電平Prn的信息。增益調整部131決定增益,以使基帶信號El的電平成為電平Pm,并以該增益調整基帶信號El的電平。另外,增益調整部131也可以計算在物理線路中設想的中繼節點RN與被測終端600 (即,移動通信終端UE)之間的基帶信號El的衰減量,并調整增益,以使基帶信號El的電平成為從電平Prn只衰減該衰減量的電平。此時,增益調整部131只要從控制部17接收預先設定的表示中繼節點與被測終端600之間的距離(例如,距離L2)的信息,并以表示該距離的信息為基礎計算基帶信號的衰減量即可。增益調整部131將被調整電平的基帶信號El輸出至延遲處理部132。延遲處理部132從增益調整部131接收被調整電平的基帶信號E1。另外,延遲處理部132從控制部17接收表示延遲量Dl的信息。延遲處理部132對基帶信號El賦予延遲量Dl。另外,如后述,基帶信號EO與El被進行加法運算并被頻率轉換而成為作為測試信號的RF信號。該測試信號包含基帶信號EO被頻率轉換的RF信號E0’與基帶信號El被頻率轉換的RF信號E1’。在此,圖4B中示出通過延遲處理部132被賦予延遲的RF信號E1’與從eNB500發送的RF信號EO’之間的關系。如此,通過延遲處理部132對RF信號E1’施加延遲量Dl,從而模擬基于基站eNB、中繼節點RN及移動通信終端UE之間的位置關系的RF信號E1’的延遲。由此,能夠模擬基于該延遲的RF信號E0’與RF信號E1’之間的干擾。延遲處理部132將被賦予延遲的基帶信號El輸出至加法器15。以下,對下行鏈路處理部10的、與基帶信號EO的輸出有關的結構進行說明。下行鏈路處理部10通過調整基帶信號EO的電平并進行輸出來模擬如圖4C所示的基于eNB500(SP,基站eNB)與被測終端600 (即,移動通信終端UE)之間的距離LO的RF信號EO’的衰減。對此進行模擬的結構為增益調整部14。關于各結構將在以下進行說明。另外,本發明的中繼節點模擬器對被控制電平的基帶信號進行頻率轉換來作為RF信號,從而輸出被控制電平的RF信號。
增益調整部14從接收部11接收基帶信號EO。另外,增益調整部14從控制部17接收表示增益Genb的信息。增益調整部14通過以增益Genb使基帶信號EO的電平衰減或增幅來對該電平進行調整。由此,基帶信號EO的電平如圖4C所示被調整為電平Penb’。由此,能夠模擬與基站eNB和移動通信終端UE之間的距離LO對應的RF信號E0’的衰減。增益調整部14將被調整電平的基帶信號EO輸出至加法器15。加法器15從延遲處理部132接收被賦予延遲的基帶信號E1。另外,加法器15從增益調整部14接收被調整電平的基帶信號E0。加法器15對基帶信號EO與基帶信號El進行加法運算,并將進行加法運算的信號輸出至發送部16。發送部16將進行加法運算的信號進行D / A轉換來進行頻率轉換,并將由此得到的RF信號作為測試信號向被測終端600進行發送。控制部17經ni9從UI控制部18接收操作員指定的測定條件或中繼節點RN的設定信息。控制部17接收作為測定條件指示的電平Pm、增益Genb及延遲量D1。控制部17向增益調整部131輸出電平Pm。 增益調整部131接收該電平Prn并調整基帶信號El的電平。另外,控制部17向延遲處理部132輸出表示延遲量Dl的信息。延遲處理部132接收該信息并對基帶信號El賦予延遲量Dl。另外,控制部17向增益調整部14輸出電平Prn及增益Genb。增益調整部14接收該電平Prn及該增益Genb并調整基帶信號EO的電平。控制部17經n 19從n控制部18接收由操作員輸入的中繼節點RN的設定信息(例如,中繼節點RN的識別信息)。控制部17向C-Plane傳輸處理部124送出該設定信息中用于生成C-Plane所需的信息。UI控制部18將用于指定測定條件或中繼節點RN的設定信息的操作畫面顯示于ni9上。另外,n控制部18從ni9接收基于該操作畫面的來自操作員的指示,并生成這些信息輸出至控制部17。由此,控制部17能夠基于由操作員指定的測定條件或設定信息控制下行鏈路處理部10的各結構的動作。另外,UI控制部18將包含基站記號VeNB、中繼節點記號Ven及終端記號Vue的操作畫面顯示于瓜19上。基站記號VeNB模擬基站eNB。并且,中繼節點記號Vkn模擬中繼節點RN。并且,終端記號Vue模擬移動通信終端UE。n控制部18經n 19接收基于操作員的基站記號VeNB、中繼節點記號Ven及終端記號Vue的位置的指定,并基于這些位置決定延遲量D1、增益Genb及電平Pm。以下,首先參考圖5A及圖5B對該操作畫面的結構進行說明,之后,結合n控制部18的詳細結構對與該操作畫面的生成及顯示有關的詳細動作進行說明。圖5A及圖5B表示該操作畫面的一例,是用于說明該操作畫面的操作方法的圖。(操作畫面的結構)如圖5A及圖5B所示,用于指定延遲及增益的操作畫面包含基站記號VeNB、中繼節點記號Ven及終端記號Vue而構成。這些記號與預先被決定的共用的坐標系做了對應關聯。另外,以下只記載為“坐標系”時指該共用的坐標系。圖5A及圖5B所示的例子中,將橫軸設為X軸,將縱軸設為y軸。該操作畫面構成為能夠通過將這些各記號配置于前述的坐標系上的所希望的位置來指定實際環境中的基站eNB、中繼節點RN及移動通信終端UE的位置關系。首先,參考圖5A。在該操作畫面中,基站記號Vdffi固定于坐標系上的預定位置(例如,原點0(0,O))。并且,中繼節點記號Ven構成為以基站記號Vdffi為基點,只能夠在預定的方向上(一維)移動。圖5A的例子中,基站記號Vdffi構成為只能夠沿X方向移動。通過指定基站記號veNB的位置,由包含于n控制部18的延遲量計算部183計算出坐標系上的基站記號V.與中繼節點記號Ven之間的距離LI’。以該距離LI’為基礎,計算出實際環境中的基站eNB與中繼節點RN之間的距離LI。關于延遲量計算部183的結構和該動作的詳細內容將進行后述。另外,只要能夠實現基站記號V6nb及中繼節點記號Vrn的相對位置即可,例如,可構成為固定中繼節點記號Ven的位置,且能夠使基站記號V6nb —維移動。另外,以下,設為基站記號Vew被固定的中繼節點模擬器來進行說明。下面,參考圖5B。若基站記號V6nb及中繼節點記號Ven的位置被指定,則在坐標系上被能夠指定并顯示終端記號Vue的位置。此時,終端記號Vue的移動不會特別受限制,被顯示為能夠二維移動。通過指定終端記號Vue的位置,計算出坐標系上的終端記號Vue與基站記號Vew之間的距離L0’及終端記號Vue與中繼節點記號Ven之間的距離L2’。以該距離L0’為基礎計算出實際環境中的移動通信終端UE與基站eNB之間的距離L0。并且,以距離L2’為基礎計算出實際環境中的移動通信終端UE與中繼節點RN之間的距離L2。另外,本發明所涉及的操作畫面中,若基站記號VeNB及中繼節點記號Ven的位置被特定,則延遲量計算部183計算坐標系上各位置處的RF信號E0’與RF信號E1’之間的延遲量Dl。之后,圖案顯示控制部1822將能夠識別地提示該延遲量Dl的圖案Gll顯示于操作畫面上。關于圖案顯示控制部1822的詳細內容將進行后述。圖6A表示該圖案Gll的一例。圖6A中,通過以計算出的各延遲量Dl為基礎描繪等值線來能夠識別地顯示與坐標系上的各位置對應的延遲量Dl的變化。另外,結合圖案顯示控制部1822的結構對與該圖案Gll的生成有關的結構及動作進行后述。當改變終端記號Vue的位置時,操作員能夠通過該圖案G11,輕松地識別各位置處的延遲量Dl的變化。另外,圖案Gll相當于“第I圖案”。
另外,也可以計算坐標系上各位置處的RF信號E0’及RF信號E1’的各衰減量并顯示能夠識別地提示各衰減量的圖案G21及G22。圖6B表示該圖案G21及G22的一例。圖6B中,通過以計算出的各衰減量為基礎描繪等值線來能夠識別地顯示坐標系上各位置處的RF信號EO’及RF信號E1’的衰減量。另外,關于該圖案G21及G22的生成所涉及的結構及動作將進行后述。通過該圖案G21及G22,根據基站記號V6nb及中繼節點記號Ven的相對位置關系,操作員能夠輕松地識別各位置處的RF信號E0’及RF信號E1’的衰減量的變化。另外,也可以接收終端記號Vue的位置指定來計算坐標系上各位置處的來自移動通信終端UE的信號的衰減量并顯示能夠識別地提示該衰減量的圖案G31。圖6C表示該圖案G31的一例。圖6C中,通過基于計算出的各衰減量描繪等值線來能夠識別地顯示坐標系上各位置處的衰減量。通過該圖案G31,操作員能夠輕松地識別與終端記號Vue的位置對應的各位置的來自移動通信終端UE的信號的衰減量的變化。另外,圖案G21、G22及G31相當于“第2圖案”。(UI控制部18的結構)以下,參考圖2B對n控制部18的詳細結構進行說明。圖2B是表示n控制部18的結構的塊圖。如圖2B所示,n控制部18包含位置特定部181、顯示控制部182、延遲量計算部183、增益計算部184、設定信息存儲部185及設定信息輸出部186而構成。并且,顯示控制部182包含記號顯示控制部1821、圖案顯示控制部1822及設定信息顯示控制部1823而構成。位置特定部181從瓜19接收由操作員指定的表示中繼節點記號Vkn的位置的信息(以下,稱為“位置信息”)。例如,在圖5A中,位置特定部181從瓜19接收表示中繼節點記號Vkn的位置的坐標Pl (LI’,0)作為位置信息。位置特定部181向顯示控制部182輸出中繼節點記號Vrn的位置信息。顯示控制部182接收該位置信息后更新操作畫面上的中繼節點記號Ven的顯示位置,并將該操作畫面顯示于瓜19上。并且,位置特定部181向延遲量計算部183及增益計算部184輸出基站記號VeNB及中繼節點記號Vrn各自的位置信息。另外,中繼節點記號Ven的位置特定后,位置特定部181從瓜19接收由操作員指定的表示終端記號Vue的位置的信息。例如,在圖5B中,位置特定部181從瓜19接收表示終端記號Vue的位置的坐標P2 (xl,yl)作為位置信息。位置特定部181向顯示控制部182輸出終端記號Vue的位置信息。顯示控制部182接收該位置信息后更新操作畫面上的終端記號Vue的顯示位置,并將該操作畫面顯示于瓜19上。并且,位置特定部181向延遲量計算部183及增益計算部184輸出終端記號Vue的位置信息。延遲量計算部183從位置特定部181接收基站記號Vem及中繼節點記號Ven各自的位置信息。延遲量計算部183以這些位置信息為基礎,計算基站記號Vdffi與中繼節點記號Vkn之間的距離LI’。延遲量計算部183對于坐標系上的各位置(以下,稱為“取樣點”),計算其位置分別與基站記號Vdffi及中繼節點記號Ven之間的的距離L0’及距離L2’。延遲量計算部183以計算出的距離L1’、L0’及L2’為基礎,計算距離L0’與距離LI’ +L2’之差Ddiff。基于基站記號V6nb的坐標0 (0,0)、中繼節點記號Vkn的坐標Pl (LI’,0)及終端記號Vue的坐標P2 (xl, yl),通過以下公式I計算出Ddiff。另外,可適當改變計算差Ddiff的取樣點之間的距離,即分辨率。[公式I]
權利要求
1.一種中繼節點模擬器(1),其輸出模擬來自基站的第IRF信號與接收到該第IRF信號的中繼節點向移動通信終端發送的第2RF信號被復用的信號的測試信號,其特征在于,該中繼節點模擬器具備 用戶界面部(19),顯示操作畫面,并接收來自操作員的操作輸入; 記號顯示控制部(1821),將相當于所述基站的基站記號(VeNB)、相當于所述中繼節點的中繼節點記號(Vkn)及相當于所述移動通信終端的終端記號(Vue)與預定的坐標系做對應關聯,并顯示于所述操作畫面上,且將這些記號中的至少一個按照所述操作畫面輸入能夠移動地顯示于所述操作畫面上; 位置特定部(181 ),特定所述坐標系上的所述基站記號、所述中繼節點記號及所述終端記號各自的位置;及 圖案顯示控制部(1822),將與所述第IRF信號或所述第2RF信號有關的特性值的大小作為能夠識別的圖案(Gl1、G21、G22、G31)顯示于所述操作畫面上, 當在所述圖案上所述各記號的至少一個的位置被特定時,該中繼節點模擬器輸出被賦予對應所述特定位置的所述特性值的所述測試信號。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繼節點模擬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繼節點模擬器具備延遲量計算部(183),以所述終端記號的位置為變量,對被特定的所述基站記號的位置和所述中繼節點記號的位置計算到達所述移動通信終端之前的所述第2RF信號的延遲量, 所述圖案顯示控制部基于作為所述特性值計算出的所述延遲量,將與所述終端記號的位置對應的所述延遲量的大小作為能夠識別的圖案(Gll)顯示于所述操作畫面上, 當在所述圖案上所述終端記號的位置被指定時,所述中繼節點模擬器輸出模擬所述第IRF信號與被賦予對應該指定位置的所述延遲量的所述第2RF信號被復用的信號的所述測試信號。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中繼節點模擬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遲量計算部基于所述坐標系上的所述基站記號與所述中繼節點記號之間的距離計算所述延遲量。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中繼節點模擬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圖案顯示控制部按每一所述延遲量將連結計算出的所述延遲量大致相同的所述位置的曲線作為所述圖案顯示于所述操作畫面上。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繼節點模擬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繼節點模擬器具備增益計算部(184),對于來自所述基站與所述中繼節點各自的設備的信號,計算來自對應的記號的與所述坐標系上的距離對應的衰減量, 所述圖案顯示控制部基于作為所述特性值計算出的所述衰減量,將所述坐標系的各位置處的所述來自各自的設備的信號的所述衰減量的大小作為能夠識別的圖案(G21、G22)顯示于所述操作畫面上, 當在所述圖案上所述基站記號、所述中繼節點記號及所述終端記號各自的位置被特定時,所述中繼節點模擬器輸出模擬所述第IRF信號與所述第2RF信號被復用的信號的所述測試信號,其中,所述第IRF信號被賦予來自對應該特定位置的所述基站的所述衰減量,所述第2RF信號被賦予來自對應該特定位置的所述中繼節點的所述衰減量。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繼節點模擬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繼節點模擬器具備增益計算部(184),對于所述移動通信終端接收的信號,計算來自所述終端記號的與所述坐標系上的距離對應的衰減量, 所述圖案顯示控制部基于作為所述特性值計算出的所述衰減量,將所述坐標系的各位置處的所述衰減量的大小作為能夠識別的圖案(G31)顯示于所述操作畫面上, 當在所述圖案上所述基站記號、所述中繼節點記號及所述終端記號各自的位置被特定時,所述中繼節點模擬器輸出模擬所述第IRF信號與所述第2RF信號被復用的信號的所述測試信號,其中,所述第IRF信號被賦予來自對應該特定位置的所述基站的所述衰減量,所述第2RF信號被賦予來自對應該特定位置的所述中繼節點的所述衰減量。
7.—種測試方法,該方法輸出模擬來自基站的第IRF信號與接收到該第IRF信號的中繼節點向移動通信終端發送的第2RF信號被復用的信號的測試信號,其特征在于,該測試方法具備 畫面顯示步驟,將相當于所述基站的基站記號(V.)、相當于所述中繼節點的中繼節點記號(Ven)及相當于所述移動通信終端的終端記號(Vue)與預定的坐標系做對應關聯,并能夠相對移動地顯示于操作畫面上; 位置特定步驟,特定所述坐標系上的所述基站記號、所述中繼節點記號及所述終端記號各自的位置; 圖案顯示步驟,將與所述第IRF信號或所述第2RF信號有關的特性值的大小作為能夠識別的圖案(611、621、622、631)顯示于所述操作畫面上;及 輸出步驟,當在所述圖案上所述各記號的至少一個的位置被特定時,輸出被賦予對應所述特定位置的所述特性值的所述測試信號。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測試方法具備延遲量計算步驟,以所述終端記號的位置為變量,對被特定的所述基站記號的位置與所述中繼節點記號的位置計算到達所述移動通信終端之前的所述第2RF信號的延遲量, 所述圖案顯示步驟基于作為所述特性值計算出的所述延遲量,將與所述終端記號的位置對應的所述延遲量的大小作為能夠識別的圖案(Gll)顯示于所述操作畫面上, 所述輸出步驟當在所述圖案上所述終端記號的位置被指定時,輸出模擬所述第IRF信號與被賦予對應該指定位置的所述延遲量的所述第2RF信號被復用的信號的所述測試信號。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遲量計算步驟基于所述坐標系上的所述基站記號與所述中繼節點記號之間的距離計算所述延遲量。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圖案顯示步驟按每一所述延遲量將連結計算出的所述延遲量大致相同的所述位置的曲線作為所述圖案顯示于所述操作畫面上。
11.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測試方法具備增益計算步驟,對于來自所述基站與所述中繼節點各自的設備的信號,計算來自對應的記號的與所述坐標系上的距離對應的衰減量,所述圖案顯示步驟基于作為所述特性值計算出的所述衰減量,將所述坐標系的各位置處的所述來自各自的設備的信號的所述衰減量的大小作為能夠識別的圖案(G21、G22)顯示于所述操作畫面上, 所述輸出步驟當在所述圖案上所述基站記號、所述中繼節點記號及所述終端記號各自的位置被特定時,輸出模擬所述第IRF信號與所述第2RF信號被復用的信號的所述測試信號,其中,所述第IRF信號被賦予來自對應該特定位置的所述基站的所述衰減量,所述第2RF信號被賦予來自對應該特定位置的所述中繼節點的所述衰減量。
12.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測試方法具備增益計算步驟,對于所述移動通信終端接收的信號,計算來自所述終端記號的與所述坐標系上的距離對應的衰減量, 所述圖案顯示步驟基于作為所述特性值計算出的所述衰減量,將所述坐標系的各位置處的所述衰減量的大小作為能夠識別的圖案(G31)顯示于所述操作畫面上, 所述輸出步驟當在所述圖案上所述基站記號、所述中繼節點記號及所述終端記號各自的位置被特定時,輸出模擬所述第IRF信號與所述第2RF信號被復用的信號的所述測試信號,其中,所述第IRF信號被賦予來自對應該特定位置的所述基站的所述衰減量,所述第2RF信號被賦予來自對應該特定位置的所述中繼節點的所述衰減量。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中繼節點模擬器及測試方法,所述中繼節點模擬器將基站、中繼節點及被測終端的位置關系和與該位置關系對應的延遲量或衰減量能夠確認地顯示于顯示畫面上,并能夠輕松地設定其值。本發明的中繼節點模擬器,其模擬中繼節點,將第1及第2RF信號被復用的測試信號發送至移動通信終端,其中,該中繼節點模擬器具備記號顯示控制部,將基站記號、中繼節點記號及終端記號顯示于操作畫面上;位置特定部,特定各記號的位置;延遲量計算部,以終端記號的位置為變量,對基站記號及中繼節點記號的位置計算延遲量;及圖案顯示控制部,將與終端記號的位置對應的延遲量能夠識別地顯示于操作畫面上,所述中繼節點模擬器生成與對應被指定的終端記號的位置的延遲量對應的測試信號。
文檔編號H04B17/02GK103036605SQ20121036679
公開日2013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4日
發明者橋本禮一, 細川俊 申請人:安立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