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大容量數據交換技術,尤其涉及一種交換網絡同步方法及交換裝置、接入裝置。
背景技術:
交換網絡實現了交換系統中接入裝置之間的數據交換。交換網絡包括單級交換網絡;這里,所述單級交換網絡中包含的交換裝置與接入裝置有固定數目的鏈路相連,組網簡單,因此,單級交換網絡也得到了廣泛應用。
但是,現有單級交換網絡的信息同步方式,僅能解決固定連接的交換網絡的同步問題,不能解決由于鏈路發生變化而導致的交換網絡拓撲發生變化的交換網絡的同步問題,因此,給信息同步帶來困擾,導致了交換能力下降,帶寬的浪費。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交換網絡同步方法及交換裝置、接入裝置,能夠解決復雜多變的交換網絡信息不能同步的問題,進而能夠為提升交換網絡的交換能力,提升帶寬利用率奠定基礎。
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交換網絡同步方法,應用于第一交換裝置;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疑似目標ID;所述第一疑似目標ID為與所述第一交換裝置連接的接入裝置根據第一身份標識號ID而確定出的疑似目標交換裝置對應的ID;
通過接入裝置接收第二交換裝置發送的第二疑似目標ID;所述第二疑似目標ID為所述第二交換裝置確定出的疑似目標交換裝置對應的ID;
根據所述第一疑似目標ID和所述第二疑似目標ID確定出第一目標ID;所述第一目標ID為目標交換裝置對應的ID。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判斷所述第一交換裝置對應的第一身份標識號ID與所述第一目標ID是否相同;
當不相同時,選擇與所述第一交換裝置連接的接入裝置中的第一接入裝置作為信息同步裝置,以使所述第一交換裝置通過所述信息同步裝置與所述目標交換裝置進行信息同步。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向與所述第一交換裝置連接的、除所述信息同步裝置以外的其他接入裝置發送第一目標ID,以使所述除所述信息同步裝置以外的其他接入裝置通過所述第一目標ID,實現與所述目標交換裝置的信息同步過程。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第一交換裝置通過接入裝置向所述第二交換裝置發送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第二交換裝置通過所述控制指令中的路徑信息實現與所述目標交換裝置的信息同步過程。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第一交換裝置通過接入裝置向所述第二交換裝置發送控制指令,以使所述第二交換裝置根據所述控制指令中的路勁信息確定與信息同步路徑。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交換網絡同步方法,應用于接入裝置;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至少一個交換裝置發送的第一身份標識號ID;
依據接收到的至少一個第一身份標識號ID確定出第一疑似目標ID;所述第一疑似目標ID用于表征疑似目標交換裝置對應的ID;
發送所述第一疑似目標ID。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接收交換裝置發送的第一目標ID;所述第一目標ID用于表征目標交換裝 置對應的ID;
通過所述第一目標ID控制所述接入裝置實現與所述目標交換裝置的信息同步過程。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第一交換裝置,所述第一交換裝置包括:
第一接收單元,用于接收第一疑似目標ID;所述第一疑似目標ID為與所述第一交換裝置連接的接入裝置根據第一身份標識號ID而確定出的疑似目標交換裝置對應的ID;
第二接收單元,用于通過接入裝置接收第二交換裝置發送的第二疑似目標ID;所述第二疑似目標ID為所述第二交換裝置確定出的疑似目標交換裝置對應的ID;
第一確定單元,用于根據所述第一疑似目標ID和所述第二疑似目標ID確定出第一目標ID;所述第一目標ID為目標交換裝置對應的ID。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交換裝置還包括:
判斷單元,用于判斷所述第一交換裝置對應的第一身份標識號ID與所述第一目標ID是否相同;
第一控制單元,用于當不相同時,選擇與所述第一交換裝置連接的接入裝置中的第一接入裝置作為信息同步裝置,以使所述第一交換裝置通過所述信息同步裝置與所述目標交換裝置進行信息同步。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交換裝置還包括:
第一發送單元,用于向與所述第一交換裝置連接的、除所述信息同步裝置以外的其他接入裝置發送第一目標ID,以使所述除所述信息同步裝置以外的其他接入裝置通過所述第一目標ID,實現與所述目標交換裝置的信息同步過程。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交換裝置還包括:
第二控制單元,用于通過接入裝置向所述第二交換裝置發送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第二交換裝置通過所述控制指令中的路徑信息實現與所述目標交換裝置的信息同步過程。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控制單元,還用于通過接入裝置向所述第二交換裝 置發送控制指令,以使所述第二交換裝置根據所述控制指令中的路勁信息確定與信息同步路徑。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接入裝置,所述接入裝置包括:
第三接收單元,用于接收至少一個交換裝置發送的第一身份標識號ID;
第二確定單元,用于依據接收到的至少一個第一身份標識號ID確定出第一疑似目標ID;所述第一疑似目標ID用于表征疑似目標交換裝置對應的ID;
第二發送單元,用于發送所述第一疑似目標ID。
上述方案中,所述接入裝置還包括:
第四接收單元,用于接收交換裝置發送的第一目標ID;所述第一目標ID用于表征目標交換裝置對應的ID;
第三控制單元,用于通過所述第一目標ID控制所述接入裝置實現與所述目標交換裝置的信息同步過程。
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交換網絡同步方法及交換裝置、接入裝置,通過第一交換裝置接收第一疑似目標ID,以及通過接入裝置接收第二交換裝置發送的第二疑似目標ID,并根據所述第一疑似目標ID和所述第二疑似目標ID確定出第一目標ID;所述第一目標ID為目標交換裝置對應的ID,如此,實現第一交換裝置接收到其他交換裝置發送的第二疑似目標ID的目的,進而便于所述第一交換裝置確定出交換網絡對應的唯一第一目標ID,為實現交換網絡中所有裝置的信息同步奠定了基礎。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單級交換網絡對應的信息同步方向示意圖一;
圖2為現有單級交換網絡對應的信息同步方向示意圖二;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交換網絡同步方法的實現流程示意圖一;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第一交換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交換網絡同步方法的實現流程示意圖二;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接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交換網絡同步方法的具體實現的流程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對應的單級交換網絡的同步方向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為現有單級交換網絡對應的信息同步方向示意圖一;如圖1所示,單級交換網絡包括三個交換裝置和三個接入裝置;其中,每個裝置均設置有自身的身份標識號(ID);具體地,所述三個交換裝置對應的ID分別為:交換裝置ID 0、交換裝置ID 1和交換裝置ID 2;所述三個接入裝置對應的ID分別為:接入裝置ID 0、接入裝置ID 1和接入裝置ID 2;在實際應用中,由于單級交換網絡對應的交換系統中只能有一個基準,也就是說,所述交換系統中的所有裝置均需與同一個基準交換裝置進行信息同步,如此,才能保證整個交換系統的信息同步。
所述單級交換網絡中,現有的同步方式為選取ID最小的交換裝置作為交換系統的基準交換裝置,而接入裝置也會選取與其連接的ID最小的交換裝置作為同步對象,具體地,如圖1所示,所有的交換裝置和接入裝置之間均有一條鏈路相連;所有的接入裝置均會與ID為0的交換裝置實現信息同步,而除ID為0的交換裝置以外的其他交換裝置,例如ID為1和2的交換裝置均會與ID為0的接入裝置實現同步,通過上述同步過程,即能實現這個交換系統的信息同步過程。
圖2為現有單級交換網絡對應的信息同步方向示意圖二;如圖2所示,單級交換網絡也包括三個交換裝置和三個接入裝置;每個裝置設置的ID與圖1類似,只是裝置之間的連接方式與圖1不同,其中,交換裝置ID 1與接入裝置ID 0和接入裝置ID 1的鏈路斷開,接入裝置ID 2和交換裝置ID 0的鏈路斷開,如此,按照圖1所示的同步方式,接入裝置ID 0和接入裝置ID 1會與交換裝置ID 0實現同步,交換裝置ID 2會通過接入裝置ID 0實現與交換裝置ID 0的信息同步;這里,由于接入裝置ID 2只與交換裝置ID 1和交換裝置ID 2相連,所以接入裝置2會與交換裝置ID 1實現信息同步,因此,導致了接入裝置ID 2 和交換裝置ID 1不能和交換裝置ID 0實現信息同步,交換系統中出現了兩個子同步系統,這樣會導致數據信元在交換裝置的堆積,降低交換網的容量。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交換網絡同步方法及其裝置,具體地,本發明實施例的基本思想是:第一交換裝置接收第一疑似目標ID;所述第一交換裝置通過接入裝置接收第二交換裝置發送的第二疑似目標ID;所述第一交換裝置根據所述第一疑似目標ID和所述第二疑似目標ID確定出第一目標ID;所述第一目標ID為目標交換裝置對應的ID,如此,使得第一交換裝置能夠接收到其他交換裝置發送的第二疑似目標ID,進而便于所述第一交換裝置確定出交換網絡對應的唯一第一目標ID,為實現交換網絡中所有裝置的信息同步奠定了基礎。
為了能夠更加詳盡地了解本發明的特點與技術內容,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現進行詳細闡述,所附附圖僅供參考說明之用,并非用來限定本發明。
實施例一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交換網絡同步方法的實現流程示意圖一;所述方法應用于第一交換裝置;所述第一交換裝置與至少一個接入裝置連接,且所述第一交換裝置能夠通過接入裝置與第二交換裝置連接;如圖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驟301:接收第一疑似目標ID;所述第一疑似目標ID為與所述第一交換裝置連接的接入裝置根據第一身份標識號ID而確定出的疑似目標交換裝置對應的ID;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交換裝置將自身的第一身份標識號ID發送至與自身連接的至少一個接入裝置,由于接入裝置并非僅與所述第一交換裝置連接,在實際應用中,接入裝置可能會與多個交換裝置連接,因此,接入裝置能夠接收到至少一個交換裝置發送第一身份標識號ID,而當接入裝置接收至少一個第一身份標識號ID后,根據第一預設規則在接收到的所有第一身份標識號ID中選取一個第一疑似目標ID,進而將選取的第一疑似目標ID發送至與自身連接的交換裝置中,本實施例中也即第一交換裝置中,如此,使所述第一交換裝置獲 取到第一疑似目標ID。這里,所述第一預設規則可以具體為ID號最小原則,具體地,接入裝置在接收到的所有第一身份標識號ID中選取ID號最小的第一身份標識號ID作為第一疑似目標ID。
步驟302:通過接入裝置接收第二交換裝置發送的第二疑似目標ID;所述第二疑似目標ID為所述第二交換裝置確定出的疑似目標交換裝置對應的ID;
本實施例中,第二交換裝置也將自身對應的第一身份標識號ID發送至與自身連接的接入裝置后,同理,接入裝置根據第一預設規則在自身接收到的所有第一身份標識號ID中選取一個第一疑似目標ID,進而將選取的第一疑似目標ID發送至與自身連接的交換裝置中,例如,第二交換裝置中,如此,使得所述第二交換裝置根據自身的接收到的第一疑似目標ID確定出第二疑似目標ID,并將自身確定的第二疑似目標ID通過接入裝置發送至其他交換裝置中,本實施例中也即第一交換裝置中,如此,以便于所述第一交換裝置確定出自身對應的交換網絡中的目標交換裝置。
步驟303:根據所述第一疑似目標ID和所述第二疑似目標ID確定出第一目標ID;所述第一目標ID為目標交換裝置對應的ID。
本實施例中,當所述第一交換裝置接收到第一疑似目標ID和所述第二疑似目標ID,會根據所述第一疑似目標ID和所述第二疑似目標ID確定出第一目標ID,如此,為使所述第一交換裝置確定出自身對應的整個交換網絡對應的目標交換對象奠定了基礎,進而使整個交換網絡具有一個統一的基準,實現交換網絡中的所有設備的信息同步。
本實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交換裝置能夠接收到自身對應的交換網絡中的其他交換裝置發送的第二疑似目標ID,所以使得所述第一交換裝置能夠將第二疑似目標ID作為參考,進而為最終確定出所述第一交換裝置對應的交換網絡的唯一目標交換裝置奠定了基礎,也為實現整個交換網絡中的信息同步奠定了基礎。
為確定所述第一交換裝置是否為目標交換裝置,本實施例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判斷所述第一交換裝置對應的第一身份標識號ID與所述第一目標ID是否相同;
當不相同時,選擇與所述第一交換裝置連接的接入裝置中的第一接入裝置作為信息同步裝置,以使所述第一交換裝置通過所述信息同步裝置與所述目標交換裝置進行信息同步。
本實施例中,當相同時,控制所述第一交換裝置,以使所述第一交換裝置實現與所述第一交換裝置對應的交換網絡中的所有裝置的信息同步過程。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入裝置向所述第一交換裝置發送的第一疑似目標ID與所述第一目標ID相同,也就是說,所述第一接入裝置為與所述目標交換裝置連接的裝置,如此,才能使所述第一交換裝置通過所述第一接入裝置實現與所述目標交換裝置的信息同步過程。
本實施例中,當所述第一交換裝置與第一接入裝置實現信息同步后,所述方法還包括:
向與所述第一交換裝置連接的、除所述信息同步裝置以外的其他接入裝置發送第一目標ID,以使所述除所述信息同步裝置以外的其他接入裝置通過所述第一目標ID,實現與所述目標交換裝置的信息同步過程。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交換裝置可以直接控制所述第二交換裝置的信息同步路徑,具體地,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第一交換裝置通過接入裝置向所述第二交換裝置發送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第二交換裝置通過所述控制指令中的路徑信息實現與所述目標交換裝置的信息同步過程。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交換裝置還可以僅向第二交換裝置發送路徑信息,以供所述第二交換裝置選擇,具體地,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第一交換裝置通過接入裝置向所述第二交換裝置發送控制指令,以使所述第二交換裝置根據所述控制指令中的路勁信息確定與信息同步路徑。
具體地,所述第二交換裝置通過所述信息同步路徑能夠實現與所述目標交換裝置的信息同步過程;所述信息同步路徑為經由接入裝置、以及第一交換裝 置最終到達所述目標交換裝置的路徑;在實際應用中,所述信息同步路徑可以為最優路徑,例如,最短路徑等。
在實際應用中,為保證信息同步為單向過程,避免相互同步的風險,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交換裝置向所述除所述信息同步裝置以外的其他接入裝置發送第一目標ID的同時,還會向所述除所述信息同步裝置以外的其他接入裝置發送第一路徑信息,所述第一路徑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交換裝置對應的第一身份標識號ID,以及所述第一交換裝置對應的等級信息,如此,便于所述除所述信息同步裝置以外的其他接入裝置與所述目標交換裝置實現信息同步。
這里,所述等級信息為裝置對應的等級信息;具體地,所述目標交換裝置設置為初始同步等級信息后,能夠直接與所述目標交換裝置實現信息同步的裝置的等級信息設置為第一等級信息,而需要通過一個接入裝置才能與所述目標交換裝置同步的交換裝置的等級信息設置為第二等級信息,依此類推,交換網絡中的所有裝置均有自己的等級;如此,根據等級信息進行信息同步,實現逐級信息同步的目的,避免了相互同步的風險。
或者,所述等級信息還可以為路徑對應的等級信息,即裝置到所述目標交換裝置的路徑對應的等級信息,每個裝置至所述目標交換裝置對應的路徑不唯一時,選擇路徑等級較低的唯一一條路徑作為信息同步路徑,進而實現逐級信息同步的目的,避免了相互同步的風險。
為實現實施例一所述的方法,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第一交換裝置;如圖4所示,所述第一交換裝置包括:
第一接收單元41,用于接收第一疑似目標ID;所述第一疑似目標ID為與所述第一交換裝置連接的接入裝置根據第一身份標識號ID而確定出的疑似目標交換裝置對應的ID;
第二接收單元42,用于通過接入裝置接收第二交換裝置發送的第二疑似目標ID;所述第二疑似目標ID為所述第二交換裝置確定出的疑似目標交換裝置對應的ID;
第一確定單元43,用于根據所述第一疑似目標ID和所述第二疑似目標ID確定出第一目標ID;所述第一目標ID為目標交換裝置對應的ID。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交換裝置還包括:
判斷單元44,用于判斷所述第一交換裝置對應的第一身份標識號ID與所述第一目標ID是否相同;
第一控制單元45,用于當不相同時,選擇與所述第一交換裝置連接的接入裝置中的第一接入裝置作為信息同步裝置,以使所述第一交換裝置通過所述信息同步裝置與所述目標交換裝置進行信息同步。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交換裝置還包括:
第一發送單元46,用于向與所述第一交換裝置連接的、除所述信息同步裝置以外的其他接入裝置發送第一目標ID,以使所述除所述信息同步裝置以外的其他接入裝置通過所述第一目標ID,實現與所述目標交換裝置的信息同步過程。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交換裝置還包括:
第二控制單元47,用于通過接入裝置向所述第二交換裝置發送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第二交換裝置通過所述控制指令中的路徑信息實現與所述目標交換裝置的信息同步過程。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單元47,還用于通過接入裝置向所述第二交換裝置發送控制指令,以使所述第二交換裝置根據所述控制指令中的路勁信息確定與信息同步路徑。
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一交換裝置中各處理單元的功能,可參照前述控制方法的相關描述而理解,這里不再贅述。
實施例二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交換網絡同步方法的實現流程示意圖二;所述方法應用于接入裝置;接入裝置與至少一個交換裝置連接;如圖5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驟501:接收至少一個交換裝置發送的第一身份標識號ID;
步驟502:依據接收到的至少一個第一身份標識號ID確定出第一疑似目標ID;所述第一疑似目標ID用于表征疑似目標交換裝置對應的ID;
本實施例中,第一交換裝置將自身的第一身份標識號ID發送至與自身連接的至少一個接入裝置,由于接入裝置并非僅與所述第一交換裝置連接,在實際應用中,接入裝置可能會與多個交換裝置連接,因此,接入裝置能夠接收到至少一個交換裝置發送第一身份標識號ID,而當接入裝置接收至少一個第一身份標識號ID后,根據第一預設規則在接收到的所有第一身份標識號ID中選取一個第一疑似目標ID,進而將選取的第一疑似目標ID發送至與自身連接的交換裝置中,例如第一交換裝置中,如此,使所述第一交換裝置獲取到第一疑似目標ID。這里,所述第一預設規則可以具體為ID號最小原則,具體地,接入裝置在接收到的所有第一身份標識號ID中選取ID號最小的第一身份標識號ID作為第一疑似目標ID。
步驟503:發送所述第一疑似目標ID。
本實施例中,當所述接入裝置確定出第一疑似目標ID后,將所述第一疑似目標ID發送至與自身連接的交換裝置中,例如第一交換裝置中,如此,為使交換裝置確定出交換網絡對應的唯一一個目標交換裝置奠定基礎。
本實施例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接收交換裝置發送的第一目標ID;所述第一目標ID用于表征目標交換裝置對應的ID;
通過所述第一目標ID控制所述接入裝置實現與所述目標交換裝置的信息同步過程。
在實際應用中,所述接入裝置可以直接與交換裝置實現信息同步過程,例如,當所述接入裝置與所述目標交換裝置直接連接時,所述接入裝置可以直接與目標交換裝置進行信息同步;
或者,所述接入裝置為實施例一所述的第一接入裝置時,與所述第一交換裝置實現信息同步,進而與所述目標交換裝置實現信息同步,實現協助所述第 一交換裝置與所述目標交換裝置進行信息同步的目的;
或者,所述交換裝置為實施例一所述的除所述信息同步裝置以外的其他接入裝置,此時,接收交換裝置發送的第一目標ID的同時,還會向接收第一路徑信息,所述第一路徑信息交換裝置對應的第一身份標識號ID,以及交換裝置對應的等級信息,例如,包括所述第一交換裝置對應的第一身份標識號ID,以及所述第一交換裝置對應的等級信息,如此,便于接入裝置與所述目標交換裝置實現信息同步,而且能避免相互同步的風險。
這里,所述等級信息為裝置對應的等級信息;具體地,所述目標交換裝置設置為初始同步等級信息后,能夠直接與所述目標交換裝置實現信息同步的裝置的等級信息設置為第一等級信息,而需要通過一個接入裝置才能與所述目標交換裝置同步的交換裝置的等級信息設置為第二等級信息,依此類推,交換網絡中的所有裝置均有自己的等級;如此,根據等級信息進行信息同步,實現逐級信息同步的目的,避免了相互同步的風險。
或者,所述等級信息還可以為路徑對應的等級信息,即裝置到所述目標交換裝置的路徑對應的等級信息,每個裝置至所述目標交換裝置對應的路徑不唯一時,選擇路徑等級較低的唯一一條路徑作為信息同步路徑,進而實現逐級信息同步的目的,避免了相互同步的風險。
為實現實施例二所述的方法,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接入裝置,如圖6所示,所述接入裝置包括:
第三接收單元61,用于接收至少一個交換裝置發送的第一身份標識號ID;
第二確定單元62,用于依據接收到的至少一個第一身份標識號ID確定出第一疑似目標ID;所述第一疑似目標ID用于表征疑似目標交換裝置對應的ID;
第二發送單元63,用于發送所述第一疑似目標ID。
本實施例中,所述接入裝置還包括:
第四接收單元64,用于接收交換裝置發送的第一目標ID;所述第一目標ID用于表征目標交換裝置對應的ID;
第三控制單元65,用于通過所述第一目標ID控制所述接入裝置實現與所述目標交換裝置的信息同步過程。
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本發明實施例的接入裝置中各處理單元的功能,可參照前述控制方法的相關描述而理解,這里不再贅述。
實施例三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交換網絡同步方法的具體實現的流程示意圖;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對應的單級交換網絡的同步方向示意圖;所述單級交換網絡包括:三個交換裝置和三個接入裝置;其中,每個裝置均設置有自身的ID;具體地,所述三個交換裝置對應的ID分別為:交換裝置ID 0、交換裝置ID 1和交換裝置ID 2;所述三個接入裝置對應的ID分別為:接入裝置ID 0、接入裝置ID 1和接入裝置ID 2;以ID為2的交換裝置實現信息同步的過程為例,如圖7和圖8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驟701:所述ID為2的交換裝置向與自身連接的ID為0、1和2的接入裝置發送自身的交換裝置ID 2,以及自身的初始同步等級;
具體地,在最初狀態,所述三個交換裝置,也即所有交換裝置均沒有收到同步信息時,所述三個交換裝置中的每個交換裝置向與自身連接的接入裝置發送攜帶有自身交換裝置ID和交換裝置的初始同步等級;例如,所述ID為0的交換裝置向ID為0和1的接入裝置發送攜帶有交換裝置ID 0和初始同步等級為0的第一同步信息;所述ID為2的交換裝置向ID為0、1和2的接入裝置發送攜帶有交換裝置ID 2和初始同步等級為0的第一同步信息;所述ID為1的交換裝置向ID為2的接入裝置發送攜帶有交換裝置ID 1和初始同步等級為0的第一同步信息;此時,所述ID為0的接入裝置接收到的第一同步信息中包括:交換裝置ID 0和交換裝置ID 2;所述ID為1接入裝置接收的第一同步信息中包含:交換裝置ID 0和交換裝置ID2;所述ID為2接入裝置接收到的第一同步信息中包含:交換裝置ID 1和交換裝置ID 2。
進一步地,所述三個接入裝置中的每個接入裝置根據接收到的第一同步信 息中的攜帶的交換裝置ID,確定出第一疑似目標ID,并將第一疑似目標ID攜帶于第二同步信息中發送至與接入裝置連接的交換裝置。
這里,接入裝置接收到初始同步等級后,根據初始同步等級設置自身的等級信息,并設置為第一等級信息,將自身的第一等級信息發送至交換裝置,以便于交換裝置根據等級信息確定出滿足預設條件的路徑信息,實現與目標交換裝置的信息同步過程。
具體地,所述預設規則為ID最小原則;例如,所述ID為0的接入裝置在接收到的交換裝置ID 0和交換裝置ID2中選取出ID最小的交換裝置ID 0為第一疑似目標ID,并將攜帶有第一疑似目標ID,即攜帶有交換裝置ID 0的第二同步信息發送至ID為0和2的交換裝置中;這里,所述ID為0的接入裝置根據初始同步等級0設置自身的等級信息,并設置為第一等級信息,以表征被第一級同步,并將所述第一等級信息同時攜帶于第二同步信息中發送至與ID為0的接入裝置連接的交換裝置中,也即發送至ID為0和2的交換裝置中。
同理,所述ID為1的接入裝置在接收到的交換裝置ID 0和交換裝置ID 2中選取出ID最小的交換裝置ID 0為第一疑似目標ID,同時根據初始同步等級信息0設置自身的等級信息,并設置為第一等級信息,以表征被第一級同步,進而將攜帶有第一疑似目標ID,即攜帶有交換裝置ID 0以及第一等級信息的第二同步信息發送至ID為0和2的交換裝置中;
所述ID為2的接入裝置在接收到的交換裝置ID 1和交換裝置ID 2中選取出ID最小的交換裝置ID 1為第一疑似目標ID,同時根據初始同步等級信息0設置自身的等級信息,并設置為第一等級信息,以表征被第一級同步,進而將攜帶有第一疑似目標ID,即攜帶有交換裝置ID 1以及第一等級信息的第二同步信息發送至ID為1和2的交換裝置中。
步驟702:所述ID為2的交換裝置接收ID為0、1和2的接入裝置各自發送的第一疑似目標ID以及各接入裝置對應的第一等級信息;
步驟703:所述ID為2的交換裝置接收ID為1的交換裝置發送的第二疑似目標ID,以及接收ID為0的交換裝置發送的第二疑似目標ID;
這里,以交換裝置根據ID最小原則確定第二疑似目標ID為例,所述ID為1的交換裝置接收ID為2的接入裝置發送的第一疑似目標ID為交換裝置ID1,由于所述ID為1的交換裝置僅與ID為2的接入裝置連接,因此,所述ID為1的交換裝置僅接收到第一個第一疑似目標ID,所以所述ID為1的交換裝置選擇交換裝置ID 1作為第二疑似目標ID,并將所述第二疑似目標ID通過ID為2的接入裝置發送至ID為2的交換裝置中;
同理,所述ID為0的交換裝置將自身選擇出的第二疑似目標ID,即交換裝置ID 0通過ID為0的接入裝置或者ID為1的接入裝置發送至所述ID為2的交換裝置中。
步驟704:所述ID為2的交換裝置根據接收到的第一疑似目標ID以及第二疑似目標ID確定出第一目標ID,并根據接收的第一等級信息確定出自身的第二等級信息;所述第一目標ID用于表征目標交換裝置對應的ID;
本實施例中,以ID最小原則為例,所述ID為2的交換裝置選擇出的第一目標ID為交換裝置ID 0。
步驟705:所述ID為2的交換裝置在ID為0、1和2的接入裝置中選取出ID為0的接入裝置作為信息同步裝置,以控制自身與所述信息同步裝置進行信息同步過程;其中,所述信息同步裝置對應的第一疑似目標ID與所述第一目標ID相同;
本實施例中,所述ID為2的交換裝置能夠根據接收到的第一疑似目標ID獲取到發送方的ID,具體地,所述ID為2的交換裝置能夠獲取到ID為0、1和2的接入裝置對應的接入裝置ID 0、接入裝置ID 1和接入裝置ID 2,且以ID最小原則,在接入裝置ID 0、接入裝置ID 1和接入裝置ID 2中選出接入裝置ID 0對應的裝置作為信息同步裝置,這里,所述ID為2的交換裝置選取的接入裝置的確定出的第一疑似目標ID需要與所述第一目標ID相同;也就是說,所述ID為0的接入裝置確定出的第一疑似目標ID需要與第一目標ID相同,如此,才能使所述ID為2的交換裝置通過所述ID為0的接入裝置實現與所述目標交換裝置的信息同步過程。
本實施例中,所述ID為2的交換裝置還會根據接收到的第一等級信息設置自身的等級信息,并設置為第二等級信息,以便于將第二等級信息發送至未進行信息同步的其他接入裝置中,以便于其他接入裝置能夠根據等級信息確定出自身的路徑信息,進而實現與所述目標交換裝置的信息同步過程。
步驟706:所述ID為2的交換裝置向所述ID為1和2的接入裝置發送自身的ID,即交換裝置ID 2,以及發送第二等級信息和第一目標ID,以使所述ID為1和2的接入裝置通過交換裝置ID 2、第二等級信息和第一目標ID確定出滿足預設要求的路徑信息,以實現與所述目標交換裝置的信息同步過程。
本實施例中,所述ID為1的接入裝置中能夠達到所述目標交換裝置的路徑有:交換裝置ID 0以及初始同步等級0,交換裝置ID 2以及第二等級信息,因此,所述ID為1的接入裝置選擇最優路徑,即交換裝置ID 0以及初始同步等級0,實現與所述目標交換裝置的信息同步過程。
同理,所述ID為2的接入裝置中能夠達到所述目標交換裝置的路徑僅有:交換裝置ID 2以及第二等級信息,因此,所述ID為2的接入裝置選擇交換裝置ID 2以及第二等級信息對應的路徑,實現與所述目標交換裝置的信息同步過稱。具體地,所述ID為2的接入裝置通過所述ID為2的交換裝置、以及所述ID為0的接入裝置,實現與所述ID為0的目標交換裝置的信息同步過程。
進而,所述ID為1的交換裝置通過所述ID為2的接入裝置、ID為2的交換裝置、ID為0的接入裝置實現與所述目標交換裝置的信息同步過程。
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應明白,本發明的實施例可提供為方法、系統、或計算機程序產品。因此,本發明可采用硬件實施例、軟件實施例、或結合軟件和硬件方面的實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發明可采用在一個或多個其中包含有計算機可用程序代碼的計算機可用存儲介質(包括但不限于磁盤存儲器和光學存儲器等)上實施的計算機程序產品的形式。
本發明是參照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方法、設備(系統)、和計算機程序產品的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來描述的。應理解可由計算機程序指令實現流程圖和/或方 框圖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結合。可提供這些計算機程序指令到通用計算機、專用計算機、嵌入式處理機或其他可編程數據處理設備的處理器以產生一個機器,使得通過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數據處理設備的處理器執行的指令產生用于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裝置。
這些計算機程序指令也可存儲在能引導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數據處理設備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計算機可讀存儲器中,使得存儲在該計算機可讀存儲器中的指令產生包括指令裝置的制造品,該指令裝置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這些計算機程序指令也可裝載到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數據處理設備上,使得在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設備上執行一系列操作步驟以產生計算機實現的處理,從而在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設備上執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驟。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實施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