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交換機報文轉發技術,具體涉及一種應用于智能變電站交換機報文轉發的方法和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各網省公司都進行了智能變電站試點。未來,在智能電網建設的大背景下,智能變電站快速發展是必然趨勢,而如何更加高效的提高智能變電站的調試與建設效率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現階段變電站的發展過程中,無論是綜自站、數字化站還是智能站,變化更多的發生于信息流的傳輸。但由于繼電保護的原理沒有變,所以電力系統技術人員遇到的問題也集中于智能變電站中信息流傳輸過程中。
目前智能變電站中,繼電保護通信網絡信息流劃分依靠人工劃分的現狀,根本的原因在于電力系統對交換機的應用是基于通信方式的,由于應用場合和應用環境的不同,對交換機應用的過程的易用程度產生很大的區別,尤其體現在調試,運維階段。雖然可以通過配置靜態組播或是動態組播的方式提升一些用戶體驗,但是這幾種方法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智能變電站中,繼電保護通信網絡信息流劃分中的問題,對于電力調試和運維也沒提供便捷的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應用于智能變電站交換機報文轉發的方法和系統,本發明對當前智能變電站內的智能設備進行統一性校驗,提高校驗完整性與準確性,并且有利于后期維護。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取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應用于智能變電站交換機報文轉發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統計智能變電站內智能設備的數量和種類;
(2)定義所述智能設備的名稱;
(3)自定義轉發表;
(4)對轉發表進行校驗。
優選的,所述步驟(1)還包括對所述智能變電站中的功能控制塊進行統計歸類,所述功能控制塊為所述智能設備的子集,用于在智能變電站系統中完成一個特定功能的控制塊信息。
優選的,所述步驟(2)中,所述定義所述智能設備的名稱采用英文字符的形式,區分大小寫,所述智能設備名稱定義之間不能出現重復。
優選的,所述步驟(3)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3-1、按照所述智能變電站配置文件即SCD文件中定義的智能設備訂閱關系,完成自定義轉發表的建立,所述轉發表包括訂閱方和被訂閱方兩個條目;
步驟3-2、按照所述SCD文件中的訂閱關系將所述智能設備的名稱填入所述轉發表中。
優選的,所述步驟(4)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4-1、對所述智能設備名稱進行統計;
步驟4-2、所述智能設備名稱是否符合命名規則,所述命名規則是一種對于智能設備名稱命名的一種特定約定規范,能夠在智能設備的名稱中體現該設備所屬的間隔信息和功能信息,若符合則執行步驟4-3,否則對名稱進行修正,并跳轉到步驟4-1;
步驟4-3、對轉發訂閱進行統計;
步驟4-4、對照SCD文件中規定的訂閱關系校驗轉發表中的訂閱雙方描述是否正確,若正確則校驗結束,否則對訂閱關系進行修正,并跳轉至步驟4-3。
優選的,一種應用于智能變電站交換機報文轉發的系統,所述系統包括依次相連的智能設備歸類模塊、智能設備名稱定義模塊、自定義轉發表模塊和轉發表校驗模塊,所述智能設備歸類模塊,用于統計智能變電站內智能設備的數量和種類;
所述智能設備名稱定義模塊,用于定義所述智能設備的名稱;
所述自定義轉發表模塊,用于自定義轉發表;
所述轉發表校驗模塊,用于校驗轉發表。
與最接近的現有技術比,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具有以下優異效果:
本發明對當前智能變電站內的智能設備進行統一性校驗,即在數量和功能完整性上校驗,可以保證自定義轉發表中的智能設備的完整性和名稱的合理性,進而提高了校驗的完整性和準確性。
本發明在后期維護上提供電力系統人員理解的內容輔助完成網絡交換問題的處理,有助于網絡交換的后期維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應用于智能變電站交換機報文轉發方法的流程圖,
圖2是圖1中轉發表校驗步驟的流程圖,
圖3是本發明提供的用于智能變電站交換機報文轉發系統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發明提供一種應用于智能變電站的基于智能設備名稱識別的自定義轉發表的交換機報文轉發方法,包括以下流程,如圖1所示:
步驟1、智能設備歸類:智能變電站中的二次設備種類在智能變電站完成設計后基本確定,本步驟在完成智能變電站設計后需要統計該智能變電站內的設備數量與種類,如該站有多少臺線路保護,多少臺測控等。
對所述智能變電站中的功能控制塊進行統計歸類,功能控制塊指在智能變電站系統中完成一個特定功能的控制塊信息,功能控制塊是智能設備的子集,即同一智能設備可包含不同的功能控制塊。
步驟2、智能設備名稱定義。
本步驟在上一步驟完成的智能設備歸類統計的基礎上,完成對各類智能設備的名稱定義上,名稱定義采用英文字符的形式,區分大小寫,名稱定義時可以將一個智能設備的應用環境特征描述的較為清楚,如一臺應用于xx線路的測控設備,可以將其名稱定義為xxck等,此定義方式完全結合電力系統業務特征,可以將問題通俗化,利于電力系統運維人員的識別與使用。此步驟的基本原則是智能設備名稱定義之間不能出現重復,即一個名稱對應一個智能設備,對于單個智能設備存在多個不同用途的控制塊的情況,可以進一步在名稱中定義控制塊用途以示區別。
其中智能設備的命名規則的制定需要根據電力系統運行要求和運維人員的理解方式進行,從而保證生成的智能設備名稱定義一方面符合電力系統要求,二方面便于運維人員理解。
步驟3、自定義轉發表。
在完成了智能設備名稱定義后,技術人員按照智能變電站配置文件即SCD文件中定義的智能設備訂閱關系,完成自定義轉發表的建立,轉發表主要有兩個條目,即訂閱方和被訂閱方。技術人員只需按照SCD文件中的訂閱關系將先前定義的智能設備名稱填入該表即可。
步驟4、轉發表校驗:
該步驟主要完成對先前幾個步驟合理性的校驗工作,合理性校驗工作主要有兩項,第一項為根據自定義好的智能設備名稱進行智能設備名稱的合理性和智能設備的反校驗,通過該項檢查可以保證自定義轉發表中的智能設備的完整性和名稱的合理性。第二項為校驗轉發表的正確性,通過對照SCD文件中規定的訂閱關系校驗轉發表中的訂閱雙方描述是否正確。
如圖2所示,校驗轉發表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a、對所述智能設備名稱進行統計;
步驟b、所述智能設備名稱是否符合命名規則,若符合則執行步驟c,否則對名稱進行修正,并跳轉到步驟a;
命名規則是一種對于智能設備名稱命名的一種特定約定規范,即希望在智能設備的名稱中體現該設備所屬的間隔信息和功能信息,如110kV茂文線合并單元,其名稱中體現了該智能設備的所屬間隔信息為110kV茂文線和功能信息為合并單元,完成數據采樣功能。
步驟c、對轉發訂閱進行統計;
步驟d、對照SCD文件中規定的訂閱關系校驗轉發表中的訂閱雙方描述是否正確,若正確則校驗結束,否則對訂閱關系進行修正,并跳轉至步驟c。
如圖3所示,一種應用于智能變電站交換機報文轉發的系統,所述系統包括依次相連的智能設備歸類模塊、智能設備名稱定義模塊、自定義轉發表模塊和轉發表校驗模塊,所述智能設備歸類模塊,用于統計智能變電站內智能設備的數量和種類;
所述智能設備名稱定義模塊,用于定義所述智能設備的名稱;
所述自定義轉發表模塊,用于自定義轉發表;
所述轉發表校驗模塊,用于校驗轉發表。
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上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依然可以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未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