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通信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防摔手機。
背景技術:
目前用于智能手機附加功能模塊越來越多導致機身越來越重,屏幕尺寸越來越大,屏幕的抗摔能力越差,絕大部分手機在屏朝下跌落時,屏幕是第一受力單元,加上本身玻璃材質特性,屏幕較容易破裂,一般的高度超過0.8米時即超過大多數手機的跌落極限易造成屏破。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防摔手機,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手跌落易破屏的技術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防摔手機,所述防摔手機包括手機框,所述手機框上設有抗摔機構,所述抗摔機構包括第一滑塊條,所述第一滑塊條用于在所述防摔手機跌落時伸出所述手機框以承受跌落時造成的沖擊進而保護屏幕。
根據本發明一優選實施例,所述手機框包括手機底殼和手機中框,所述手機底殼和所述手機中框之間形成有第一軌道,所述第一滑塊條伸縮性設置于所述第一軌道內。
根據本發明一優選實施例,所述第一滑塊條表面設有齒條,所述抗摔機構還包括第一齒輪,所述第一齒輪與所述第一滑塊條齒合,用于使得所述第一滑塊條伸出或縮回。
根據本發明一優選實施例,所述手機框內還設有固定內壁,所述固定內壁與所述手機底殼之間形成有相對于所述手機底殼平行的第二軌道,所述抗摔機構還包括第二滑塊條,所述第二滑塊條伸縮性設置于所述第二軌道內,用于在所述第一滑塊條伸出時滑動至所述第一滑塊條的底部。
根據本發明一優選實施例,所述第二滑塊條表面設有齒條,所述抗摔機構還包括第二齒輪,所述第二齒輪與所述第二滑塊條齒合,用于使得所述第二滑塊條伸出或縮回。
根據本發明一優選實施例,所述抗摔機構為四個,分布設置在所述手機框上。
根據本發明一優選實施例,所述第一滑塊條的伸出端具有與所述手機框相匹配的外輪廓。
根據本發明一優選實施例,所述第一滑塊條的底端與所述第二滑塊條平面接觸。
根據本發明一優選實施例,所述防摔手機內設有電連接的重力感應模塊、處理器模塊以及傳動模塊,其中,
所述重力感應模塊用于感應所述防摔手機的失重狀態;
所述處理器模塊用于周期性讀取所述重力感應模塊的數據,當判斷所述防摔手機處于失重狀態且超過預設最大時間時,判定所述防摔手機處于自由落體并且跌落高度超過安全界限,此時所述處理器模塊發送指令給所述傳動模塊;
所述傳動模塊用于接收所述處理器模塊的指令以啟動所述第一滑塊條和所述第二滑塊條動作。
根據本發明一優選實施例,當所述重力感應模塊判定離開失重跌落狀態超過一定時間后,所述處理器模塊發送指令給所述傳動模塊,所述傳動模塊依次轉動第二齒輪和所述第一齒輪以將所述第二滑塊條和所述第一滑塊條復位。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區別于現有技術的情況,本發明提供的防摔手機由于設置有抗摔機構,在跌落時可伸出第一滑塊條來承受跌落時造成的沖擊,可以有效的保護屏幕,延長手機的使用壽命,降低維修成本。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其中:
圖1是本發明提供的防摔手機未跌落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提供的防摔手機跌落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提供的防摔手機中滑塊條與齒輪咬合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提供的防摔手機俯視結構示意圖;以及
圖5是本發明提供的防摔手機模塊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請一并參閱圖1至圖4,本發明提供一種防摔手機,該防摔手機包括手機框100,手機框100上設有抗摔機構200,抗摔機構200包括第一滑塊條210,第一滑塊條210用于在防摔手機跌落時伸出手機框100以承受跌落時造成的沖擊進而保護屏幕130。
具體而言,手機框100為一體結構或為分體組裝結構,包括手機底殼110和手機中框120,手機底殼110和手機中框120之間形成有第一軌道(未標號),第一滑塊條210伸縮性設置于第一軌道內,該第一軌道可以是相對手機底殼110垂直設置,或者略為向外傾斜設置,手機框100兩側邊的第一軌道大致呈外八狀。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一滑塊條210表面設有齒條,抗摔機構200還包括第一齒輪220,第一齒輪220與第一滑塊條210齒合,用于使得第一滑塊條210伸出或縮回。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手機框100內還設有固定內壁250,固定內壁250與手機底殼110之間形成有相對于手機底殼110平行的第二軌道(未標號),抗摔機構200還包括第二滑塊條230,第二滑塊條230伸縮性設置于第二軌道內,用于在第一滑塊條210伸出時滑動至第一滑塊條210的底部(如圖2所示),保護第一齒輪220不受沖力損壞。
同樣的,第二滑塊條230表面設有齒條,抗摔機構200還包括第二齒輪240,第二齒輪240與第二滑塊條230齒合(如圖3所示),用于使得第二滑塊條230伸出或縮回。
在本發明優選實施例中,抗摔機構200可為四個,分布設置在手機框100上,當然,抗摔機構200的數量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6個或8個等數量。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一滑塊條210的伸出端具有與手機框100相匹配的外輪廓,具體的,第一滑塊條210的伸出端可平滑過度,顏色與手機框100的顏色相同。第一滑塊條210的底端與第二滑塊條230平面接觸,以良好的傳遞應力。第一滑塊條210優選采用彈性較好的材料,以更好的吸收沖力。
請一并參閱圖5,在本發明實施例中,防摔手機內設有電連接的重力感應模塊101、處理器模塊102以及傳動模塊103,其中,重力感應模塊101用于感應防摔手機的失重狀態;處理器模塊102用于周期性讀取重力感應模塊101的數據,當判斷防摔手機處于失重狀態且超過預設最大時間時,判定防摔手機處于自由落體并且跌落高度超過安全界限,此時處理器模塊102發送指令給傳動模塊103;傳動模塊103用于接收處理器模塊102的指令以啟動第一齒輪220和第二齒輪240進而啟動第一滑塊條210和第二滑塊條230動作。
當重力感應模塊101判定離開失重跌落狀態超過一定時間后,處理器模塊102發送指令給傳動模塊103,傳動模塊103依次轉動第二齒輪240和第一齒輪220以將第二滑塊條230和第一滑塊條210復位。
綜上所述,本領域技術人員容易理解,本發明提供的防摔手機由于設置有抗摔機構200,在跌落時可伸出第一滑塊條210來承受跌落時造成的沖擊,可以有效的保護屏幕130,延長手機的使用壽命,降低維修成本。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