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故障檢測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監控終端掉線原因的檢測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監控系統應用規模的不斷擴大,監控系統中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的檢測需求也越來越大,用戶開始建設運維管理平臺,并通過運維管理平臺中專業的運維工具來檢測和維護監控系統中的監控終端。然而在現有技術中,運維工具雖然可以通過獲取監控信號的方式來檢測監控終端是否掉線,卻無法判斷出具體的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
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一般有監控終端斷電、監控終端斷網以及監控終端故障三大原因,現有技術中檢測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一般采用兩種方法:1、人工去監控終端的現場進行檢查維修,對掉線原因逐個排查,2、對現有的監控終端進行硬件和軟件的更新,使其增加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的檢測功能。但以上兩種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的檢測方法均存在操作復雜效率低下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監控終端掉線原因的檢測方法及系統,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檢測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時,操作復雜效率低下的問題。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監控終端掉線原因的檢測方法,包括:
檢測終端監測其第一供電電源的供電情況,并以第一預設頻率發送故障測試數據至監控終端,通過第一網絡連接方式以第二預設頻率發送斷網測試數據至服務器;
監控終端接收故障測試數據,并根據故障測試數據生成對應的故障回包數據發送至檢測終端,檢測終端與監控終端處于同一局域網和同一供電網中;
服務器接收斷網測試數據,并根據斷網測試數據生成對應的斷網回包數據發送至檢測終端;
檢測終端根據第一供電電源的供電情況、故障回包數據及斷網回包數據的接收情況,判定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并將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發送至服務器。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監控終端掉線原因的檢測系統,包括檢測終端、監控終端及服務器:
檢測終端,用于監測其第一供電電源的供電情況,并以第一預設頻率發送故障測試數據至監控終端,通過第一網絡連接方式以第二預設頻率發送斷網測試數據至服務器;
監控終端,用于接收故障測試數據,并根據故障測試數據生成對應的故障回包數據發送至檢測終端,檢測終端與監控終端處于同一局域網和同一供電網中;
服務器,用于接收斷網測試數據,并根據斷網測試數據生成對應的斷網回包數據發送至檢測終端;
檢測終端,還用于根據第一供電電源的供電情況、故障回包數據及斷網回包數據的接收情況,判定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并將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發送至服務器。
在本發明中,通過使用檢測終端監測其第一供電電源的供電情況,并以第一預設頻率和第二預設頻率,分別向監控終端和服務器發送故障測試數據和斷網測試數據,以使監控終端和服務器能返回與測試數據對應的回包數據,最終監測終端通過監測到的第一供電電源的供電情況、故障回包數據和斷網回包數據的接收情況來判斷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并將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發送給服務器。采用檢測終端來進行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的實時檢測,全程自動化無需人工干預,也無需對監控終端進行軟硬件的更新升級,使得檢測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的操作更加簡單高效。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1中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的檢測方法的一系統架構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2中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的檢測方法的一流程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3中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的檢測系統一原理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為了說明而不是為了限定,提出了諸如特定系統結構、技術之類的具體細節,以便透徹理解本發明。然而,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清楚,在沒有這些具體細節的其它實施例中也可以實現本發明。在其它情況中,省略對眾所周知的系統、電路以及方法的詳細說明,以免不必要的細節妨礙本發明的描述。
本發明提供的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的檢測方法,包括:檢測終端監測其第一供電電源的供電情況,并以第一預設頻率發送故障測試數據至監控終端,通過第一網絡連接方式以第二預設頻率發送斷網測試數據至服務器。監控終端接收故障測試數據,并根據故障測試數據生成對應的故障回包數據發送至檢測終端,檢測終端與監控終端處于同一局域網和同一供電網中。服務器接收斷網測試數據,并根據斷網測試數據生成對應的斷網回包數據發送至檢測終端。檢測終端根據第一供電電源的供電情況、故障回包數據及斷網回包數據的接收情況,判定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并將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發送至服務器。
在本發明中,通過使用采用檢測終端來進行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的實時檢測,全程自動化無需人工干預,也無需對監控終端進行軟硬件的更新升級,使得檢測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的操作更加簡單高效。
由于本發明是在現有的監控系統基礎上,采用增加檢測終端來進行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的檢測,因此在進行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檢測之前,需要進行與檢測終端相關的配置。可以采用監控系統中專用的配置客戶端來完成與檢測終端相關的配置,主要配置部分如下:1、使用配置客戶端配置與檢測終端相關聯的所有監控終端,如固定攝像機、PTZ(云臺解碼器)攝像機、DVR/NVR(模擬/數字錄制)等監控終端。2、使用配置客戶端配置檢測終端的網絡IP,子網,網關,端口等網絡參數,并配置好與服務器的第二網絡連接方式。
為了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進行說明。
實施例1
圖1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1提供的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的檢測方法的系統架構圖,為了便于說明,僅示出了與本實施例相關部分,詳述如下:
參照圖1,該系統由服務器11、檢測終端12及監控終端13組成。
其中檢測終端12用于監測其第一供電電源的供電情況,并以第一預設頻率發送故障測試數據至監控終端13,通過第一網絡連接方式以第二預設頻率發送斷網測試數據至服務器11。
第一供電電源是指檢測終端12在正常工作時的供電電源,實際情況中一般會采用市電對檢測終端12進行供電。與第一供電電源對應的第二供電電源,是指在第一供電電源出現斷電時才會啟動的備用電源,使得檢測終端12不會因第一供電電源出現斷電而立即停止工作,可以采用超級電容等電源來作為第二供電電源。第一預設頻率及第二預設頻率可以由技術人員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設定,如可以設定第一預設頻率及第二預設頻率均為10赫茲,即每隔0.1秒,檢測終端12會發送一次故障測試數據和斷網測試數據。
其中,第一網絡連接方式是指監控系統正常運作時檢測終端12和服務器11的網絡連接方式。
為了保障對監控終端13掉線原因的檢測準確性,本發明將檢測終端12和監控終端13置同一局域網和同一供電網之中,同一供電網意味著檢測終端12和監控終端13都采用第一供電電源進行供電,此時在對監控終端13斷電造成的監控終端13掉線檢測時,檢測終端12檢測自身的供電情況即可。而以第一預設頻率和第二預設頻率分別向監控終端13和服務器11發送故障測試數據及斷網測試數據,使得監控終端13和服務器11能夠根據接收到的測試數據來生成相應的故障回包數據和斷網測試數據,并實時發送給檢測終端12,從而達到檢測檢測終端12和監控終端13以及檢測終端12和服務器11的網絡連接狀態的目的。
進一步地,若第一供電電源的供電情況為斷電,啟動第二供電電源對檢測終端12進行供電,以保證檢測終端12能正常發送監控終端13斷電的信息。
在第一供電電源的供電情況為斷電時會檢測終端12無法正常工作,更無法發送監控終端13斷電的信息至服務器11,在本實施例中,檢測終端12具有備用的第二供電電源,在檢測終端12斷電時對檢測終端12進行緊急供電,以保障檢測終端12能正常發送監控終端13斷電的信息至服務器11。
在該系統中,監控終端13用于接收故障測試數據,并根據故障測試數據生成對應的故障回包數據發送至檢測終端12,檢測終端12和監控終端13處于同一局域網和同一供電網之中。
其中根據故障測試數據生成對應的故障回包數據,可以采用的生成方式有多種,如可以通過在故障測試數據后加固定的驗證碼的方式生成故障回包數據。
在該系統中,服務器11用于接收斷網測試數據,并根據斷網測試數據生成對應的斷網回包數據發送至檢測終端12。
其中根據斷網測試數據生成對應的斷網回包數據可以采用和上述相同的方法,通過在斷網測試數據后加固定的驗證碼來生成斷網回包數據。
在該系統中,檢測終端12還用于根據第一供電電源的供電情況、故障回包數據及斷網回包數據的接收情況,判定監控終端13掉線原因,并發送至服務器11。
判定監控終端13掉線原因,并發送至服務器11,包括:
若第一供電電源的供電情況為斷電,判定監控終端13掉線原因為監控終端13斷電;
若在第一預設時間內沒有接收到故障回包數據,判定監控終端13掉線原因為監控終端13故障;
若在第二預設時間內沒有接收到斷網回包數據,判定監控終端13掉線原因為監控終端13斷網。
發送監控終端13斷網的信息至服務器11包括:
檢測終端12啟用第二網絡連接方式將監控終端斷網的信息發送至服務器11。
其中第一預設時間與第一預設頻率的關系以及第二預設時間與第二預設頻率的關系必須滿足:
第一預設時間大于或等于第一預設頻率對應的周期;
第二預設時間大于或等于第二預設頻率對應的周期。
由于服務器11及監控終端13在接收到斷網測試數據及故障測試數據后,都會實時返回相應的斷網回包數據和故障回包數據至檢測終端12,因此,在網絡連接狀態正常的情況下,檢測終端12會以第一預設頻率接收到故障回包數據,并以第二預設頻率接收到斷網回包數據,但當出現與服務器11和監控終端13斷網情況時,檢測終端12將會無法正常接收故障回包數據和斷網回包數據。此時本實施例中,優選采用若在預設時間內沒有接收到回包數據則判定斷網的方法,來判定檢測終端12與服務器11及監控終端13的網絡連接狀態。其中的第一預設時間和第二預設時間,均可由技術人員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選擇,但第一預設時間和第二預設時間必須大于第一預設頻率對應的周期和第二預設頻率對應的周期,若小于一個周期時,回包數據還未正常發送至檢測終端12,檢測終端12無法正常判定網絡連接狀態,如當第一預設時間和第二預設時間均為10赫茲時,可以選擇第一預設時間和第二預設時間均為1秒,即當1秒內都未接收到斷網回包數據和故障回包數據,則判定檢測終端12與服務器11及監控終端13均已斷網。
實際情況中,在組建監控系統時,會預先確定好監控系統正常運作時檢測終端12和服務器11的第一網絡連接方式,以供檢測終端12和服務器11在正常工作時進行通信。由于檢測終端12和監控終端13處于同一局域網,該第一網絡連接方式即監控終端13正常工作時和服務器11的網絡連接方式。當監控終端13與服務器11斷網時,檢測終端12也會同時與服務器11斷網,此時第一網絡連接方式已無法使用,本發明為了使檢測終端12在第一網絡連接方式無法使用的情況下,能正常將監控終端13斷網的信息發送至服務器11,在檢測終端12與服務器11斷網時,啟動備用的第二網絡連接方式來進行監控終端13斷網的信息的傳輸,其中的第二網絡連接方式可選取與第一網絡連接方式不同的任意網絡連接方式,由于現有技術中一般采用光纖、USB等有線網絡的方式作為第一網絡連接方式,因此優選地,可選用無線網絡作為第二網絡連接方式,無線網絡包括但不限于短信和wifi。
在本實施例中,由于檢測終端12和監控終端13處于同一局域網中,在檢測終端12與服務器11斷網時,監控終端13與服務器11也將同時處于斷網狀態,所以在檢測出檢測終端12在第二預設時間內沒有接收到斷網回包數據,判斷出檢測終端12與服務器11斷網時,可以判定監控終端13與服務器11斷網,即可以判定監控終端13的掉線原因為監控終端13斷網。由于此時檢測終端12與服務器11處于斷網狀態,無法通過正常的第一網絡連接方式來將監控終端13斷網信息發送至服務器11,在選用無線網絡作為第二網絡連接方式時,優選地可以使用wifi等可以接入廣域網的無線網絡通信方式。由于監控終端13在出現故障時,會無法正常進行網絡連接,所以在檢測出第二預設時間內沒有接收到斷網回包數據時,即可判定監控終端13的掉線原因為監控終端13故障。
在該系統中,還包括,服務器11在接收到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后,將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發送給視頻運維終端進行顯示。用戶可以在視頻運維終端進行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查詢,并通過視頻運維終端顯示查看。
實施例2
基于圖2對應的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的檢測方法的一流程圖,是將本發明應用于檢測視頻監控系統中視頻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的具體實施例2的流程圖,詳述如下: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服務器為中心管理服務器,監控終端為視頻監控終端,檢測終端為物聯網檢測設備,視頻監控終端與物聯網檢測設備處于同一局域網和同一供電網中,第一供電電源為市電,第二供電電源為超級電容,第一網絡連接方法采用光纖進行通信,第二網絡連接方式為wifi網絡,第一預設頻率和第二預設頻率均為10赫茲,第一預設時間和第二預設時間均為1秒,并采用在測試數據后加固定的驗證碼作為回包數據的生成方法。
在S201中,物聯網檢測設備監測視頻監控終端的供電情況。
由于視頻監控終端與物聯網檢測設備處于同一供電網中,且采用市電進行統一供電,在監測視頻監控終端的市電供電情況時,只需要檢測物聯網檢測設備自身的市電供電情況即可。
在物聯網檢測設備斷電時,超級電容對物聯網檢測設備進行供電,保證物聯網檢測設備在市電斷電的情況下還能正常運行一段時間,以使得物聯網檢測設備能正常發送斷電信息至中心管理服務器。
在S202中,物聯網檢測設備以10Hz頻率發送故障測試數據至視頻監控終端、發送斷網測試數據至中心管理服務器。
物聯網檢測設備每隔0.1秒發送一次故障測試數據至視頻監控終端、發送斷網測試數據至中心管理服務器。
在S203中,中心管理服務器發送斷網回包數據至物聯網檢測設備。
中心管理服務器在接收到斷網測試數據后,立即生成斷網回包數據,并實時發送至物聯網檢測設備。
在S204中,視頻監控終端發送故障回包數據至物聯網檢測設備。
視頻監控終端在接收到故障測試數據后,立即生成故障回包數據,并實時發送至物聯網檢測設備。
在S205中,物聯網檢測設備判斷視頻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
物聯網檢測設備判斷其的供電情況,如果判斷出斷電,則判定視頻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為視頻監控終端斷電。
物聯網檢測設備如果在連續1秒內都沒有接收到故障回包數據,判定視頻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為視頻監控終端故障。
物聯網檢測設備如果在連續1秒內都沒有接收到斷網回包數據,判定視頻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為視頻監控終端斷網。
在S206中,物聯網檢測設備發送視頻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至中心管理服務器。
物聯網檢測設備在判定出視頻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后,將視頻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發送至中心管理服務器,如果視頻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為視頻監控終端斷網,意味著物聯網檢測設備也與中心管理服務器斷網,無法通過光纖發送監控終端斷網的信息,此時啟用備用的wifi無線網絡發送視頻監控終端斷網的信息至中心管理服務器。在視頻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為視頻監控終端斷電時,超級電容對物聯網檢測設備進行供電,使得物聯網檢測設備還能繼續工作一段時間,能發送斷電信息至中心管理服務器。
在中心管理服務器接收到視頻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后,將視頻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發送給視頻運維終端進行顯示。用戶可以在視頻運維終端進行視頻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查詢,并通過視頻運維終端顯示查看。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通過在視頻監控終端與物聯網檢測設備處于同一局域網和同一供電網的情況下,通過檢測視頻監控終端的供電情況,以及視頻監控終端和物聯網檢測設備、視頻監控終端和中心管理服務器的網絡連接狀態來判斷視頻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并在得出視頻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后,通過視頻運維終端以供用戶查詢。采用物聯網檢測設備來進行視頻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的檢測,全程自動化無需人工操作干預,且無需升級更新原本的視頻監控終端,使得檢測視頻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的操作更加簡單高效。
實施例3
對應于上文實施例的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的檢測方法,圖3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3提供的監控終端的掉線原因的檢測系統的結構框圖。
參照圖3,該系統包括檢測終端32、監控終端31及服務器33:
檢測終端32,用于監測其第一供電電源的供電情況,并以第一預設頻率發送故障測試數據至監控終端31,通過第一網絡連接方式以第二預設頻率發送斷網測試數據至服務器33;
監控終端31,用于接收故障測試數據,并根據故障測試數據生成對應的故障回包數據發送至檢測終端32,檢測終端與監控終端處于同一局域網和同一供電網中;
服務器33,用于接收斷網測試數據,并根據斷網測試數據生成對應的斷網回包數據發送至檢測終端32;
檢測終端32,還用于根據第一供電電源的供電情況、故障回包數據及斷網回包數據的接收情況,判定監控終端31掉線原因,并發送至服務器33。
進一步地,若第一供電電源的供電情況為斷電,判定監控終端31掉線原因為監控終端31斷電;
若在第一預設時間內沒有接收到故障回包數據,判定監控終端31掉線原因為監控終端31故障;
若在第二預設時間內沒有接收到斷網回包數據,判定監控終端31掉線原因為監控終端31斷網。
進一步地,檢測終端32啟用第二網絡連接方式將監控終端31斷網的信息發送至服務器33。
進一步地,若第一供電電源的供電情況為斷電,啟動第二供電電源對檢測終端32進行供電,以保證檢測終端32能正常發送監控終端31斷電信息。
進一步地,第一預設時間大于或等于第一預設頻率對應的周期;
第二預設時間大于或等于第二預設頻率對應的周期。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意識到,結合本文中所公開的實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單元及算法步驟,能夠以電子硬件、或者計算機軟件和電子硬件的結合來實現。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還是軟件方式來執行,取決于技術方案的特定應用和設計約束條件。專業技術人員可以對每個特定的應用來使用不同方法來實現所描述的功能,但是這種實現不應認為超出本發明的范圍。應理解,上述實施例中各步驟的序號的大小并不意味著執行順序的先后,各過程的執行順序應以其功能和內在邏輯確定,而不應對本發明實施例的實施過程構成任何限定。
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為描述的方便和簡潔,上述描述的系統、系統和單元的具體工作過程,可以參考前述方法實施例中的對應過程,在此不再贅述。
在本申請所提供的幾個實施例中,應該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統、系統和方法,可以通過其它的方式實現。例如,以上所描述的系統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例如,單元的劃分,僅僅為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例如多個單元或組件可以結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個系統,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執行。另一點,所顯示或討論的相互之間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通過一些接口,系統或單元的間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電性,機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單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開的,作為單元顯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單元,即可以位于一個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個網絡單元上。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單元來實現本實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發明各個實施例中的各功能單元可以集成在一個處理單元中,也可以是各個單元單獨物理存在,也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單元集成在一個單元中。
功能如果以軟件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并作為獨立的產品銷售或使用時,可以存儲在一個計算機可讀取存儲介質中。基于這樣的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或者該技術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軟件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計算機軟件產品存儲在一個存儲介質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臺計算機設備(可以是個人計算機,服務器,或者網絡設備等)執行本發明各個實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驟。而前述的存儲介質包括:U盤、移動硬盤、只讀存儲器(ROM,Read-Only Memory)、隨機存取存儲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盤等各種可以存儲程序代碼的介質。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