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接收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聲接收機。所述聲接收機包括線圈和單片材料,所述單片材料包括集成的電樞和軛鐵。所述電樞包括大致u型構件,其具有基本平行于第二偏轉部分設置的第一部分。所述軛鐵包括連接至所述第一部分的中間部,以及從所述中間部的相對兩側向所述第二偏轉部分延伸的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在接收機中,所述集成的電樞和軛鐵的第二部分被布置為通過接收機線圈并延伸進入永磁體之間的空間中,其中向所述線圈施加激勵信號,使所述電樞的所述第二偏轉部分在磁體之間偏轉并驅動聲學發聲振動膜。
【專利說明】
聲接收機
技術領域
[0001 ]本申請涉及聲接收機或揚聲器,更特別地涉及使用偏轉電樞來使振動膜振動的聲接收機。
【背景技術】
[0002]不同類型的聲學設備已經使用了多年。一種聲學設備是具有偏轉電樞的接收機。除包括在接收機外殼內的其他部件外,這樣的接收機典型地包括線圈、振動膜、線軸、疊片。其他類型的聲學設備可包括其他類型的部件。接收機的馬達典型地包括線圈、軛鐵(例如疊片)、以及電樞,它們一起形成磁回路。
[0003]在操作中,電信號建立使電樞相對于永磁體移動的變換磁場。電樞移動驅動桿,其移動振動膜以產生呈現給聽者的聲音。軛鐵為磁體提供支撐結構,在一些情況下提供在操作接收機時創建的磁通路徑的部分。
[0004]接收機用在例如蜂窩電話、助聽器、個人電腦和平板電腦等不同電子設備中。由于已經發展多年,期望使這些電子設備變得更小。使電子設備變得更小的一個限制是當包括接收機時,軛鐵的大小通常必需更大的設備。由于難于獲得進一步的小型化,在先方法的問題已經導致使用這些在先方法的一些用戶的不滿。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一種聲接收機包括:線圈;單片材料,所述單片材料包括集成的電樞和軛鐵,所述電樞包括大致u型構件,所述軛鐵包括中間部和從所述中間部延伸的壁部;第一磁體和第二磁體,所述第一磁體由所述軛鐵支撐,所述電樞的一部分延伸通過所述線圈并且位于所述第一磁體和所述第二磁體之間,所述第二磁體被固定至外殼;外殼,所述外殼封閉所述線圈、所述集成的電樞和軛鐵、所述第一磁體和所述第二磁體,其中電流激勵所述線圈并產生變化的磁通,所述變化的磁通移動位于所述第一磁體和所述第二磁體之間的所述電樞。
[0006]所述電樞的所述大致u型構件包括第一部分和與所述第一部分基本平行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延伸通過所述線圈并位于所述第一磁體和所述第二磁體之間。
[0007]所述軛鐵的所述中間部連接至所述電樞的所述第一部分,所述軛鐵包括一對壁部,所述一對壁部從所述軛鐵的所述中間部的相對兩側延伸,所述一對壁部位于與所述軛鐵的所述中間部不同的平面中,所述第一磁體由位于所述軛鐵的所述一對壁部之間的所述中間部支撐。
[0008]所述軛鐵的所述中間部與所述電樞的一部分布置在共同的平面中。
[0009]所述一對壁部中的每個包括從對應的壁部橫向延伸的翼部,所述翼部聯接至所述外殼。
[0010]所述電樞通過聯接裝置聯接至產生聲音的振動膜,其中所述電樞的移動使所述產生聲音的振動膜移動。[0011 ]所述集成的電樞和軛鐵包括導磁材料。
【附圖說明】
[0012]為了更完全理解本公開,應當參考以下詳細說明和附圖,其中:
[0013]圖1是一種接收機的立體圖;
[0014]圖2是圖1中穿過線2-2截取的接收機的剖視圖;
[0015]圖3是圖1和圖2的接收機的部分立體圖;
[0016]圖4是圖3的設備的部分的剖視立體圖;
[0017]圖5是圖1至圖4的集成的軛鐵和電樞的立體圖;
[0018]圖6是圖5的集成的軛鐵和電樞的剖視立體圖;
[0019]圖7是示出制造集成的軛鐵和電樞的步驟的圖示。
[0020]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將意識到為簡單清楚而示出圖中的部件。進一步應意識到特定的動作和/或步驟可以用特定的發生順序來描述或陳述,同時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將理解這樣關于順序的特征不是實際上需要的。還應當理解此處使用的術語和表達具有普通含義,其與關于它們對應相關的探究和研究的領域的這樣的術語和表達一致,除非此處已經另外描述為特定的含義。
【具體實施方式】
[0021]本公開涉及聲接收機(揚聲器)組件中整體的軛鐵和電樞,用于聲接收機(揚聲器)組件。在一個示例中,軛鐵包括多個翼并向后折疊以形成完整的外殼。此處提供的實施例形成了一種更短的設備(相比在先方法),并消除了磁通路徑中的界面。本公開的教導有益地減少失真并增加了接收機中產生的磁回路的效率。
[0022]現在參考圖1至圖6,描述了接收機100的一個示例。接收機100包括集成的電樞和軛鐵(或疊片)104、桿106、線圈108、磁體110、振動膜112、外殼114和傳音管116。
[0023]如圖所示,集成的電樞和軛鐵104由單片材料,例如金屬材料形成。該材料可以是導磁的。單片材料被折疊以具有中間部分123、從中間部分123垂下的一對間隔開的壁部202和204、以及從壁部202和204橫向延伸開的兩個翼120和122。兩個翼120和122聯接至外殼114。電樞部121延伸至線圈108中,并在存在變化的磁通量時移動。電樞部121聯接至線軸106,線軸106聯接至振動膜112。從而,對線圈108施加電流,產生了變化的磁場,變化的磁場移動電樞部121,電樞部移動驅動桿106,驅動桿移動振動膜112,以在外殼或罩114的前腔內產生聲能。用這樣的方式,電能被轉換為聲能。
[0024]在接收機中建立磁通路徑118。磁通路徑118從集成的電樞和軛鐵104的兩個壁部202和204延伸至中間部分123,通過磁體110和電樞部121,并回到翼部120和122。參考圖2,在外殼114中的空氣210與一個磁體110之間存在界面206,并且在翼部122和空氣210之間存在界面208(在一個磁體110、空氣210和翼部120之間存在類似的界面)。因此磁通量可以直接從一個磁體110通過空氣210行進至翼120和122,而無需通過任何結構或其他物質。
[0025]應當意識到本方法包括比在先方法少一個界面。更特別是,在先方法具有位于分離的電樞和分離的軛鐵之間的界面。在本方法中,該界面被去除,因為從單片材料一起集成了電樞和軛鐵。由于減少了磁通路徑中的界面數量,這導致更好的系統性能(例如更少的失真)O集成兩個部件還導致了更小的設備。
[0026]現在參考圖7,描述了用于構造集成的電樞和軛鐵(或疊片)104的方法的一個示例。在第一步驟402,獲得材料條。在第二步驟404,材料被沖壓以獲得形狀105。然后,在步驟406,進行折疊以產生集成的電樞和軛鐵(或疊片)104。該集成的部件可安裝在接收機中。以這樣的方式,節省了簧片制造加工時間和費用,并且不需要焊接過程(如在先方法中使用的那樣)。
[0027]在圖1至圖6的系統操作的一個示例中,將電流(例如從外部源)通過連接器113施加至線圈108。這產生了變化的磁場,變化的磁場移動集成的電樞和軛鐵(或疊片)104的電樞部121,電樞部移動驅動桿106,驅動桿移動振動膜112,以在前腔中產生聲能。前腔與傳聲管116連通。
[0028]應當意識到,本方法描述了在接收機中安裝了單個馬達裝置。然而,應當理解本方法可擴展至多個馬達裝置。在一個示例中,使用多個馬達,每個馬達獨立地產生聲音。在該示例中,馬達共享傳聲管116。
[0029]此處描述了本公開的優選實施例。應當理解示出的實施例僅是示例性的,并不應被認為是對附加權利要求的范圍的限制。
[0030]相關申請的交叉引用
[0031]依據35U.S.C.§119(e),本申請要求于2015年6月3日提交的、名稱為“接收機中的集成軛鐵和電樞”的美國臨時申請N0.62/170,366的權益,該申請的全部內容作為參考并入本文。
【主權項】
1.一種聲接收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聲接收機包括: 線圈; 單片材料,所述單片材料包括集成的電樞和軛鐵,所述電樞包括大致U型構件,所述軛鐵包括中間部和從所述中間部延伸的壁部; 第一磁體和第二磁體,所述第一磁體由所述軛鐵支撐,所述電樞的一部分延伸通過所述線圈并且位于所述第一磁體和所述第二磁體之間,所述第二磁體被固定至外殼; 外殼,所述外殼封閉所述線圈、所述集成的電樞和軛鐵、所述第一磁體和所述第二磁體, 其中電流激勵所述線圈并產生變化的磁通,所述變化的磁通移動位于所述第一磁體和所述第二磁體之間的所述電樞。2.根據權利要求1的所述聲接收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樞的所述大致11型構件包括第一部分和與所述第一部分基本平行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延伸通過所述線圈并位于所述第一磁體和所述第二磁體之間。3.根據權利要求1的所述聲接收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軛鐵的所述中間部連接至所述電樞的所述第一部分,所述軛鐵包括一對壁部,所述一對壁部從所述軛鐵的所述中間部的相對兩側延伸,所述一對壁部位于與所述軛鐵的所述中間部不同的平面中,所述第一磁體由位于所述軛鐵的所述一對壁部之間的所述中間部支撐。4.根據權利要求1的所述聲接收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樞的所述大致u型構件包括第一部分和與所述第一部分基本平行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延伸通過所述線圈并位于所述第一磁體和所述第二磁體之間。5.根據權利要求4的所述聲接收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軛鐵的所述中間部與所述電樞的一部分布置在共同的平面中。6.根據權利要求4的所述聲接收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對壁部中的每個包括從對應的壁部橫向延伸的翼部,所述翼部聯接至所述外殼。7.根據權利要求6的所述聲接收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軛鐵的所述中間部與所述電樞的一部分布置在共同的平面中。8.根據權利要求1的所述聲接收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樞通過聯接裝置聯接至產生聲音的振動膜,其中所述電樞的移動使所述產生聲音的振動膜移動。9.根據權利要求1的所述聲接收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的電樞和軛鐵包括導磁材料。
【文檔編號】H04R11/02GK205726412SQ201620709502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3日
【發明人】S·阿爾巴赫里, 張亞輝
【申請人】美商樓氏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