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移動終端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自動配置音效的方法、裝置、移動終端及存儲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消費電子快速發展,智能移動終端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娛樂工具,目前,人們越來越多的使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移動終端來獲取信息以及進行工作或娛樂。
各種新技術也隨之產生,語音作為基本的、主要的、關鍵的交互方式越來越多的應用于智能設備的交互應用中,由于現階段消費電子作為整個系統的設計短板,各個系統設計廠家,以及平臺還有關鍵器件廠家都在降低智能設備的功耗,盡最大可能將產品以及系統的在不犧牲性能的基礎上進行低功耗設計,最大程度上延長電子產品的待機時間,最終讓用戶能夠從中更加頻繁的正常使用該產品的功能,并且不用擔心因為在功耗的原因而在需要使用的時候而不能正常工作。
目前現有語音識別技術主要是將識別引擎做在應用處理器上,當需要啟動語音識別功能的時候需要將應用處理器喚醒,這樣會同時喚醒外圍器件,比如顯示、觸摸、led、傳感器等,當然音頻系統也會喚醒,因為應用處理器主要是用來進行用戶交互的管理的主控模塊,所以不可避免造成功耗增加。
目前做到低電功耗的方案是沒辦法進行語音自定義的,為了達到低功耗處理,通常是將有限的幾個命令結合語音識別的引擎打包成固件燒錄到dsp中去的,這樣做的目的,首先盡量減少集線器的硬件單元,減少內部容量大小,降低成本,但是這樣造成的問題就是用戶不能進行個性化語音命令的修改,而且語音命令的固件也只能原廠在提供芯片的時候就已經定義和燒錄好了,沒辦法更改。
現有技術中當用戶打開移動終端中的音樂播放器進行播放時,如果用戶需要設置自己喜歡的音樂風格或者音效模式,需要用戶進行進一步的設置,繁瑣的設置會加大用戶的移動終端的功耗,降低待機時間。
因此,現有技術還有待于改進和發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自動配置音效的方法、裝置、移動終端及存儲裝置,旨在通過自定義語音命令,當執行播放音樂的語音命令的時候,不僅啟動音樂相關的應用,而且將語音信號結合聲紋算法進行用戶身份識別,并通過用戶的身份,來自動配置加載符合用戶喜好的音效。
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自動配置音效的方法,其中,所述自動配置音效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a:移動終端預先保存錄制好的一段用戶的語音命令,所述語音命令用于當作聲音信號通過聲紋算法進行解析從而辨識用戶的身份;
步驟b:當移動終端接收到用戶通過語音命令進行低電喚醒設備或者啟動進行音樂播放的應用的操作指令時,通過聲紋算法識別和判斷當前用戶的身份;
步驟c:當移動終端識別出用戶的身份并且播放音樂的命令被觸發時,自動控制按照當前用戶的聽音喜好設置音樂的聽音風格或者設置個性聽歌菜單。
所述的自動配置音效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驟a具體包括:
步驟a1:移動終端接收預先錄制好的一段用戶的語音命令,完成語音命令的自定義;
步驟a2:當啟動移動終端或者開啟相關應用時,通過聲紋算法進行解析所述語音命令,辨識用戶的身份;
步驟a3:移動終端接收增加多個不同語音命令的操作,以及在接收到對預先設置的語音命令進行修改的指令后,更新對應的語音命令。
所述的自動配置音效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驟b具體包括:
步驟b1:移動終端接收用戶通過語音命令進行低電喚醒設備或者啟動進行音樂播放的應用的操作指令時,通過麥克風接收用戶的語音命令;
步驟b2:通過音頻解碼器中加載的聲紋算法對所述語音命令進行解析,將解析結果與預先保存的語音命令進行匹配,識別和判斷用戶的身份信息。
所述的自動配置音效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驟c具體包括:
步驟c1:當識別出用戶的身份信息后,移動終端接收用戶播放音樂的操作指令;
步驟c2:根據當前用戶的聽音喜好將音效參數進行更新,自動配置音樂的聽音風格或者設置個性聽歌菜單。
一種自動配置音效的裝置,其中,所述裝置包括:
應用處理器,用于與上層應用的交互以及對用戶界面的交互;
文件系統,用于保存用戶跟外圍設備進行交互的數據,以及應用中的數據的讀寫存儲操作的接口;
電源管理模塊,用于連接在應用處理器上各個外接設備進行供電,并通過應用處理器來進行管理和監控;
音頻解碼器,用于加載軟件算法或者提供模擬轉數字或者數字轉模擬的功能,并且提供連接音頻外圍設備的接口;
傳感器集線器,用于監聽各個外圍設備的工作狀態以及加載和運行各類軟件算法;
麥克風,用于捕捉人聲信號并將聲音信號傳輸至所述傳感器集線器;
所述麥克風、傳感器集線器、音頻解碼器、應用處理器以及文件系統依次進行連接,所述電源管理模塊分別與所述傳感器集線器、音頻解碼器、應用處理器連接進行供電。
所述的自動配置音效的裝置,其中,所述應用處理器用于處理包括屏幕顯示、圖像處理、音頻的編解碼處理、系統級與應用級應用的啟動和關閉、對外圍設備的讀寫交互和將所獲取到的數據保存在文件系統中。
所述的自動配置音效的裝置,其中,所述音頻解碼器具體包括:用于加載軟件算法的音頻處理器單元和用于提供模擬轉數字或者數字轉模擬的功能的解碼器單元;
所述傳感器集線器具體包括:用于監聽各個外圍設備的工作狀態,并且負責加載和運行各類軟件算法的低電處理器單元和用于存儲的內存單元。
所述的自動配置音效的裝置,其中,所述音頻解碼器與傳感器集線器模塊通過i2s總線進行連接。
一種移動終端,其中,包括:處理器、與處理器通信連接的存儲器,所述存儲器存儲有計算機程序,所述計算機程序用于被執行時實現所述的自動配置音效的方法;所述處理器用于調用所述存儲器中的計算機程序,以實現所述的自動配置音效的方法。
一種存儲裝置,其中,所述存儲裝置存儲有計算機程序,所述計算機程序能夠被執行以實現所述的方法。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自動配置音效的方法、裝置、移動終端及存儲裝置,所述方法包括:移動終端預先保存錄制好的一段用戶的語音命令,所述語音命令用于當作聲音信號通過聲紋算法進行解析從而辨識用戶的身份;當移動終端接收到用戶通過語音命令進行低電喚醒設備或者啟動進行音樂播放的應用的操作指令時,通過聲紋算法識別和判斷當前用戶的身份;當移動終端識別出用戶的身份并且播放音樂的命令被觸發時,自動控制按照當前用戶的聽音喜好設置音樂的聽音風格或者設置個性聽歌菜單。本發明通過自定義語音命令,當執行播放音樂的語音命令的時候,不僅啟動音樂相關的應用,而且將語音信號結合聲紋算法進行用戶身份識別,并通過用戶的身份,來自動配置加載符合用戶喜好的音效。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自動配置音效的方法的較佳實施例的流程圖。
圖2是本發明自動配置音效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自動配置音效的移動終端的功能原理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確,以下參照附圖并舉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本發明較佳實施例所述的窗口背景的實現方法,如圖1所示,一種自動配置音效的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100,移動終端預先保存錄制好的一段用戶的語音命令,所述語音命令用于當作聲音信號通過聲紋算法進行解析從而辨識用戶的身份。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s100具體包括:
步驟s101,移動終端接收預先錄制好的一段用戶的語音命令,完成語音命令的自定義;
步驟s102,當啟動移動終端或者開啟相關應用時,通過聲紋算法進行解析所述語音命令,辨識用戶的身份;
步驟s103,移動終端接收增加多個不同語音命令的操作,以及在接收到對預先設置的語音命令進行修改的指令后,更新對應的語音命令。
具體地,本發明使用的集線器包括一顆低電主控單元,并且具有足夠的rom用來加載語音識別的算法,另外將自定義關鍵字的訓練流程放在了應用處理器上,因為訓練流程并不是經常需要進行的,可通過用戶界面按步驟來進行語音命令的訓練,并保存在應用處理器的文件系統中,最終可以通過使用者發送應用指令給傳感器集線器的主控模塊進行語音識別算法的固件更新,從而實現了自定義的語音命令功能的目的。
步驟s200,當移動終端接收到用戶通過語音命令進行低電喚醒設備或者啟動進行音樂播放的應用的操作指令時,通過聲紋算法識別和判斷當前用戶的身份。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s200具體包括:
步驟s201,移動終端接收用戶通過語音命令進行低電喚醒設備或者啟動進行音樂播放的應用的操作指令時,通過麥克風接收用戶的語音命令;
步驟s202,通過音頻解碼器中加載的聲紋算法對所述語音命令進行解析,將解析結果與預先保存的語音命令進行匹配,識別和判斷用戶的身份信息。
具體實施時,語音識別技術主要包括特征提取技術、模式匹配準則及模型訓練技術三個方面。根據識別的對象不同,語音識別任務大體可分為3類,即孤立詞識別(isolatedwordrecognition),關鍵詞識別(或稱關鍵詞檢出,keywordspotting)和連續語音識別。其中,孤立詞識別的任務是識別事先已知的孤立的詞,如“開機”、“關機”等;連續語音識別的任務則是識別任意的連續語音,如一個句子或一段話;連續語音流中的關鍵詞檢測針對的是連續語音,但它并不識別全部文字,而只是檢測已知的若干關鍵詞在何處出現,如在一段話中檢測“計算機”、“世界”這兩個詞。
根據針對的發音人,可以把語音識別技術分為特定人語音識別和非特定人語音識別,前者只能識別一個或幾個人的語音,而后者則可以被任何人使用。顯然,非特定人語音識別系統更符合實際需要,但它要比針對特定人的識別困難得多。
另外,根據語音設備和通道,可以分為桌面(pc)語音識別、電話語音識別和嵌入式設備(手機、pda等)語音識別。不同的采集通道會使人的發音的聲學特性發生變形,因此需要構造各自的識別系統。
本發明主要使用目前成熟語音供應商的語音識別方案,達到實現智能設備系統的功能,該功能能夠通過訓練提高語音識別功能,對系統處理速度以及要求很低,mcu主頻超過100mhz,ram大于64kb,離線庫存儲庫,可以按照mcurom進行自行裁減。
當通過音頻解碼器中加載的聲紋算法對所述語音命令進行解析的過程是:首先進行語音檢測,然后進行噪音抑制和特征提取,再進行聲紋確認后進行聲紋匹配,識別和判斷用戶的身份信息。
步驟s300,當移動終端識別出用戶的身份并且播放音樂的命令被觸發時,自動控制按照當前用戶的聽音喜好設置音樂的聽音風格或者設置個性聽歌菜單。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s200具體包括:
步驟s301,當識別出用戶的身份信息后,移動終端接收用戶播放音樂的操作指令;
步驟s302,根據當前用戶的聽音喜好將音效參數進行更新,自動配置音樂的聽音風格或者設置個性聽歌菜單。
具體實施時,本發明因為能夠進行自定義語音識別命令,所以在用戶喚醒機器通過語音識別命令之后再啟動應用,如啟動播放音樂的應用過程中,因為每個使用者(用戶)對音樂的喜好和聽音能力的不同,那么都有各自喜好的音效設置,普遍來講音樂聽音風格設置都會在音樂播放應用的設置中去手動設置,那么通過本發明用戶進行低電喚醒設備和啟動相對應關鍵字的應用的時候,因為會錄制一段語音命令的語音,可以將此聲音信號送至聲紋算法中進行解析從而辨識此時用戶的身份,從而連帶的自動去設置當前用戶的聽音喜好的音效或者設置過濾喜歡的個性聽歌菜單,從而通過一個步驟節省了現有的多個步驟,從而實現了更加智能和人性化的聽歌體驗。
本發明通過硬件設計使只需現在同類產品30%的總功耗實現超長待機,移除mcu控制單元將自定義語音命令的功能放在移動終端,僅由低功耗dsp(digitalsignalprocessing,數字信號處理),以及加上專門用于語音識別技術所做的低功耗處理的模擬麥克風器件,從而擺脫以前需要復雜的基于移動終端的硬件和軟件平臺才能實現的智能功能和設備以及產品,更加低的成本,做到更加貼近實用、長待機、便捷性、也能用在更多的領域比如簡單的智能器件、手環、智能家居等領域。
本發明是利用目前流行的低電喚醒功能以及自定義語音命令并關聯不同的應用上,并結合聲紋技術將語音信號進行身份識別,判斷當前使用該設備的用戶身份出來后,當播放音樂的命令被觸發的時候,會自動按照當前用戶的喜好自動配置音樂的聽音風格,從而將需要幾步進行操作的步驟,變成的更加簡潔明了,從而讓用戶在聽音的時候更加的智能人性化。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自動配置音效的裝置,如圖2所示,所述裝置包括:
應用處理器10,用于與上層應用的交互以及對用戶界面的交互;
文件系統11,用于保存用戶跟外圍設備進行交互的數據,以及應用中的數據的讀寫存儲操作的接口;
電源管理模塊12,用于連接在應用處理器上各個外接設備進行供電,并通過應用處理器10來進行管理和監控;
音頻解碼器13,用于加載軟件算法或者提供模擬轉數字或者數字轉模擬的功能,并且提供連接音頻外圍設備的接口;
傳感器集線器14,用于監聽各個外圍設備的工作狀態以及加載和運行各類軟件算法;
麥克風15,用于捕捉人聲信號并將聲音信號傳輸至所述傳感器集線器;
所述麥克風15、傳感器集線器14、音頻解碼器13、應用處理器10以及文件系統11依次進行連接,所述電源管理模塊12分別與所述傳感器集線器14、音頻解碼器13、應用處理器10連接進行供電。
具體地,所述應用處理器10用于處理包括屏幕顯示、圖像處理、音頻的編解碼處理、系統級與應用級應用的啟動和關閉、對外圍設備的讀寫交互和將所獲取到的數據保存在文件系統11中,以便讀寫。對其他外圍設備進行統一管理基于多任務系統之上,基于各個系統任務的優先級進行統一管理和運行,保證整個系統能夠有序的工作。
所述文件系統11用來保存用戶跟外圍設備進行交互的數據,以及應用中的數據的讀寫存儲操作的接口,系統整個數據以文件形式進行管理的模塊。
所述電源管理模塊12主要連接在應用處理器10上各個外接設備進行供電,并通過應用處理器10來進行管理和監控,為了更好的降低整個系統的功耗,由應用處理器10基于操作系統中的對當前運行的設備和應用進行統一管理,按照優先級,以及設備的使用情況以及消耗資源,內存等情況進行管理策略保證各個應用和硬件設能夠正常的工作并且合理供電。
所述音頻解碼器13具體包括:用于加載軟件算法的音頻處理器單元131和用于提供模擬轉數字或者數字轉模擬的功能的解碼器單元132。音頻處理器單元131主要是處理器單用來加載軟件算法如本發明的聲紋解析算法,而解碼器單元統稱codec單元,提供模擬轉數字或者數字轉模擬的功能,并且提供連接音頻外圍設備的接口如麥克風接口以及喇叭功放接口,耳機接口等。
本發明是通過i2s(inter—icsound,i2s總線又稱集成電路內置音頻總線,是飛利浦公司為數字音頻設備之間的音頻數據傳輸而制定的一種總線標準,該總線專責于音頻設備之間的數據傳輸,廣泛應用于各種多媒體系統,它采用了沿獨立的導線傳輸時鐘與數據信號的設計,通過將數據和時鐘信號分離,避免了因時差誘發的失真,為用戶節省了購買抵抗音頻抖動的專業設備的費用。)總線將音頻解碼13與傳感器集線器14相連接的。
所述傳感器集線器14具體包括:用于監聽各個外圍設備的工作狀態,并且負責加載和運行各類軟件算法的低電處理器單元141和用于存儲的內存單元142。低電處理器單元141主要是用來管理該模塊的各個外圍設備的協調工作,監聽各個外圍設備的工作狀態,并且負責加載和運行在該單元的各類軟件算法,本發明主要是加載和更新從應用處理器10發送過來語音識別的固件。
本裝置的具體工作流程為:將外部聲音通過外部輸入器件再經過傳感器集線器中低電處理器單元進行運算模塊進行算法解析,判斷關鍵字是否匹配,最后自動發送不同的中斷命令通過int1腳,并由音頻解碼器模塊通路直接發送給應用處理器,因為應用處理器正處在低電待機狀態下,但是運行在應用處理器上的核心進程實時監測任何可能喚醒整個系統的硬件中斷信號。
當監測到新的硬件中斷信號時,就會判斷此時是什么優先級的以及什么類型的終端,此時對應的啟動掛載在應用處理器上的外接設備硬件初始化,供電,對應的時鐘設置,掛在文件系統上,讀取保存系統信息,比如上次任務的讀寫數據或者調去文件系統當前需要顯示的數據,由于傳感器集線器會發出不同的中斷響應,而在應用處理器的文件系統中保存了所對應的啟動應用,當啟動應用之后,因為采集到語音信號會通過傳感器集線器,通過i2s總線送至音頻解碼器。
因為本發明用的數字麥克風,所以不需要進行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直接送至音頻解碼器中的數字處理器單元,此單元加載了聲紋算法,通過將語音經過此算法解析之后,會將結果送至應用處理器進行匹對,因為在第一次身份錄入的時候是通過應用處理器跟用戶進行交互保存在在文件系統的,聲紋原始匹配信號是保存在文件系統中的,當識別出用戶信息后,會自動將音效參數相應進行更新,從而實現了本發明的目的。
其中低電處理器運算單元的算法更新,是通過第一次用戶自定義語音命令所要求的,此設備可以同時支持4個語音命令,所以可以按順序先后依次定制通過自定義軟件,由于是低功耗的硬件設計,并且考慮到用戶更新命令的次數不是太頻繁,而且考慮更新用戶語音命令的界面更友好,所以通過移動終端錄制自定義語音,移動終端打開訓練語音的應用,通過按鈕控制采集新語音命令通過移動終端麥克,直接通過語音打包算法將語音信號轉換成語音特征碼數據填充到保存在喚醒算法固件中,然后對低電處理器上的語音識別算法進行擦寫動作,然后通過數據總線和控制總線將更新后的喚醒算法重新寫入到dsp運算模塊中,從而達到了更新語音指令的目的。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移動終端,如圖3所示,所述裝置包括:
如圖3所示,所述移動終端包括:處理器(processor)10、存儲器(memory)2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interface)30和總線40;其中,
所述處理器10、存儲器20、通信接口30通過所述總線40完成相互間的通信;
所述通信接口30用于所述移動終端的通信設備之間的信息傳輸;
所述處理器10用于調用所述存儲器20中的計算機程序,以執行上述各方法實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例如包括:移動終端預先保存錄制好的一段用戶的語音命令,所述語音命令用于當作聲音信號通過聲紋算法進行解析從而辨識用戶的身份;當移動終端接收到用戶通過語音命令進行低電喚醒設備或者啟動進行音樂播放的應用的操作指令時,通過聲紋算法識別和判斷當前用戶的身份;當移動終端識別出用戶的身份并且播放音樂的命令被觸發時,自動控制按照當前用戶的聽音喜好設置音樂的聽音風格或者設置個性聽歌菜單。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存儲裝置,其中,所述存儲裝置存儲有計算機程序,所述計算機程序能夠被執行以實現所述窗口背景的實現方法。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自動配置音效的方法、裝置、移動終端及存儲裝置,所述方法包括:移動終端預先保存錄制好的一段用戶的語音命令,所述語音命令用于當作聲音信號通過聲紋算法進行解析從而辨識用戶的身份;當移動終端接收到用戶通過語音命令進行低電喚醒設備或者啟動進行音樂播放的應用的操作指令時,通過聲紋算法識別和判斷當前用戶的身份;當移動終端識別出用戶的身份并且播放音樂的命令被觸發時,自動控制按照當前用戶的聽音喜好設置音樂的聽音風格或者設置個性聽歌菜單。本發明通過自定義語音命令,當執行播放音樂的語音命令的時候,不僅啟動音樂相關的應用,而且將語音信號結合聲紋算法進行用戶身份識別,并通過用戶的身份,來自動配置加載符合用戶喜好的音效。
當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實現上述實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過計算機程序來指令相關硬件(如處理器,控制器等)來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儲于一計算機可讀取的存儲介質中,該程序在執行時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實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儲介質可為存儲器、磁碟、光盤等。
應當理解的是,本發明的應用不限于上述的舉例,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屬于本發明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