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基于藍牙的距離檢測系統及檢測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207466閱讀:3615來源:國知局
一種基于藍牙的距離檢測系統及檢測方法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藍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藍牙的距離檢測系統及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藍牙技術自上世紀90年代發展至今,已經有著廣泛的應用,例如藍牙耳機、對講機、藍牙音箱以及可穿戴智能設備等,是一種適用于短距離數據傳輸的理想技術。藍牙技術的使用,需要至少兩個具備藍牙通信模塊的設備,其中一個設備往往根據功能的需求而設計為體積較小的形態,如耳機、手環等,這樣的設備往往被放置在遠離另一設備或用戶視線的地方,容易丟失。此外,某些藍牙設備會被移動的人或物攜帶,例如小孩、寵物、汽車等,當攜帶者主動或被動移動時,也會連同所攜帶的藍牙設備一起移動,甚至一同丟失。

現有技術已經對上述技術問題的解決作了努力,如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告文件(公開號:cn205039979u)公開了一種多功能藍牙耳機,包括外殼,以及設置于外殼內的控制模塊、藍牙通信模塊、過濾模塊、感應器、報警模塊、距離檢測模塊、照明模塊,以及與藍牙耳機配對連接的智能手機;所述控制模塊與所述藍牙通信模塊、過濾模塊、感應器、報警模塊、距離檢測裝置、照明模塊、智能手機連接。本發明利用腦電波感應器檢測人體腦電波數據,分析大腦的精神狀態是否處于疲勞階段,并進行提醒,在開車過程中減少危險的發生;內置過濾模塊,對語音信息進行噪聲過濾,避免耳朵受到大量噪聲的干擾,保護耳朵;同時利用紅外線測距傳感器檢測手機位置,防止丟失。本發明功能全面,智能化程度高,應用范圍廣,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上述發明雖然能夠防止手機丟失,但仍存在如下問題:

1.需要在藍牙設備上加裝紅外線測距傳感器,增加了設備成本和電能消耗;

2.該發明中的藍牙耳機需要較多的硬件,增加了設備重量,用戶體驗較差;

3.僅在藍牙耳機方面進行丟失報警,未在手機一側報警,防丟失效果欠佳。

因此,需要一種新型的基于藍牙的距離檢測裝置,能夠對藍牙設備或攜帶藍牙設備的人或物的距離進行檢測并報警,防止設備或攜帶者丟失。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技術缺陷,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藍牙的距離檢測系統及檢測方法,基于藍牙技術對已建立藍牙通信雙方的距離進行檢測,并在超出距離范圍時及時報警,防止藍牙設備或攜帶者丟失。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藍牙的距離檢測系統,所述距離檢測系統包括:智能終端及與所述智能終端藍牙連接的藍牙設備;

所述智能終端包括:

第一藍牙模塊,與所述藍牙設備通信連接;

設置模塊,內置一距離閾值;

第一判斷模塊,與所述設置模塊連接,判斷所述藍牙設備與所述智能終端的距離是否大于所述距離閾值;

第一提醒模塊,與所述第一判斷模塊連接,當所述距離大于所述距離閾值時,發出提醒;

所述藍牙設備包括:

第二藍牙模塊,與所述第一藍牙模塊建立藍牙連接。

優選地,所述距離檢測系統還包括電源模塊,為所述藍牙設備供電。

優選地,所述第一判斷模塊與所述第一藍牙模塊連接,存儲所述第一藍牙模塊的發射及接收功率與所述距離的對應關系;所述第一判斷模塊從所述第一藍牙模塊中獲取所述發射及接收功率,將所述發射及接收功率轉換為距離值,判斷所述距離值是否大于所述距離閾值。

優選地,所述藍牙設備還包括第二提醒模塊,當所述距離大于所述距離閾值時,所述第二提醒模塊發出提醒。

優選地,所述第二提醒模塊,與所述第二藍牙模塊連接,接收所述智能終端發來的距離判斷結果,當所述距離大于所述距離閾值時,所述第二提醒模塊發出提醒。

優選地,所述藍牙設備還包括第二判斷模塊,所述第二判斷模塊與所述第二藍牙模塊及第二提醒模塊連接,接收所述智能終端發來的所述距離閾值并判斷所述距離是否大于所述距離閾值。

優選地,所述第二判斷模塊存儲所述第二藍牙模塊的發射及接收功率與所述距離的對應關系,從所述第二藍牙模塊獲取所述發射及接收功率,將所述發射及接收功率轉換為距離值,判斷所述距離值是否大于所述距離閾值。

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基于藍牙的距離檢測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控制一智能終端與所述藍牙設備建立藍牙連接;

于所述智能終端內設置一距離閾值;

檢測所述藍牙設備與所述智能終端的距離是否大于所述距離閾值;

如果是,則所述智能終端發出提醒。

優選地,如果是,所述智能終端發出提醒的步驟替換為以下步驟:

如果是,則所述智能終端和所述藍牙設備同時發出提醒。

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對藍牙設備及其攜帶者與智能終端的距離超限進行及時報警,防止智能終端、藍牙設備或攜帶者丟失;

2.基于藍牙模塊自身的技術條件實現距離檢測,無需加裝其他傳感器,減少硬件成本;

3.減少藍牙設備電量消耗,延長使用時間。

附圖說明

圖1為符合本發明一優選實施例中基于藍牙的距離檢測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符合本發明一優選實施例中基于藍牙的距離檢測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0-距離檢測系統、20-智能終端、21-第一藍牙模塊、22-設置模塊、23-第一判斷模塊、24-第一提醒模塊、30-藍牙設備、31-第二藍牙模塊、32-電源模塊、33-第二提醒模塊、34-第二判斷模塊。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的優點。

參閱圖1,為符合本發明一優選實施例中基于藍牙的距離檢測系統10的結構示意圖,在該距離檢測系統10內,包括智能終端20及與所述智能終端20藍牙連接的藍牙設備30。

所述智能終端20包括:

-第一藍牙模塊21

第一藍牙模塊21,與所述藍牙設備30通信連接。本實施例中,所述智能終端20可以是手機、計算機、平板電腦、座機電話等具備藍牙功能的終端設備。隨著藍牙功能應用的普及,大部分智能終端設備均內置所述第一藍牙模塊21,支持藍牙通信功能。藍牙(bluetooth):是一種無線技術標準,可實現固定設備、移動設備和樓宇個人域網之間的短距離數據交換(使用2.4—2.485ghz的ism波段的uhf無線電波),最初由電信巨頭愛立信公司于1994年創制,可連接多個設備,克服了數據同步的難題。藍牙的波段為2400–2483.5mhz(包括防護頻帶),是全球范圍內無需取得執照(但并非無管制的)的工業、科學和醫療用(ism)波段的2.4ghz短距離無線電頻段。藍牙技術是基于數據包、有著主從架構的協議,一個主設備至多可和同一微微網中的七個從設備通訊,所有設備共享主設備的時鐘。隨著藍牙技術的規?;瘧?,藍牙設備廠商將藍牙芯片、天線、接口電路等零部件封裝為模塊形式,對外提供接口,整體作為一種產品對外出售,以便第三方集成應用。這樣,智能終端設備廠商無需自己設計藍牙的基礎電路,直接在終端產品中集成藍牙模塊即可,減少成本。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藍牙模塊21即前文所述的集成度高的支持藍牙功能的模塊,對外提供接口,與所述智能終端20進行數據交互。當所述智能終端20對外發送數據時,先通過所述接口將數據傳給所述第一藍牙模塊21,所述第一藍牙模塊21將待發送的數據轉換為電磁波信號發射出去;當所述智能終端20接收外部發來的數據時,所述第一藍牙模塊21接收電磁波信號,將其轉換為符合格式要求的數據,再通過所述接口將數據傳給所述智能終端20。所述第一藍牙模塊21工作時須與其他設備的藍牙模塊連接,建立連接之前,所述第一藍牙模塊21須與其他藍牙模塊進行配對。所述配對過程需要在所述第一藍牙模塊21上輸入配對碼,所述配對碼是兩個藍牙設備第一次連接時的認可碼,主要作用是防止兩個設備在沒有征得持有者同意的情況下實現連接,造成個人信息泄露或非法信息傳播。兩個設備必須輸入相同的配對碼才能實現連接,當兩個設備再次連接時,一般就不會再要求輸入配對碼了。配對碼可以是設備默認、隨即產生或者用戶自己設置。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藍牙模塊21與所述藍牙設備30建立藍牙通信連接,實現數據交互,在此基礎上實現距離檢測及提醒的功能。

-設置模塊22

設置模塊22,內置一距離閾值。所述設置模塊22為所述智能終端20內的軟件模塊,為用戶提供交互界面,支持用戶設置所述距離閾值;也可默認設置距離閾值。用戶通過所述設置模塊22設置距離閾值時,可以通過觸摸屏操作,也可以通過鍵盤鼠標操作;輸入界面可以是軟鍵盤點擊,也可以是勾選多個可選的距離之一作為距離閾值。若用戶沒有設置所述距離閾值,所述設置模塊22內默認某個距離值為距離閾值。所述距離閾值是以長度為丈量目標的界限值,例如5米或10米。所述距離閾值作為所述距離檢測系統10工作時的判斷參考依據,非常重要;若所述距離閾值設置地過大,則可能導致電磁波信號過于衰弱使所述第一藍牙模塊21斷開藍牙連接,或者是所述藍牙設備30或攜帶者距離所述智能終端20太遠,無法及時發現;若所述距離閾值設置地過小,則容易引起頻繁報警提醒,干擾用戶的正常使用。本實施例優選距離閾值為10米。

-第一判斷模塊23

第一判斷模塊23,與所述設置模塊22連接,判斷所述藍牙設備30與所述智能終端20的距離是否大于所述距離閾值。所述第一判斷模塊23為所述智能終端20內的軟件模塊,與所述設置模塊22通過數據接口連接,從所述設置模塊22獲取所述數據閾值。所述設置模塊22判斷所述智能終端20與所述藍牙設備30的距離是否大于所述距離閾值,例如所述距離為11米,所述距離閾值為10米,則所述距離大于所述距離閾值。所述第一判斷模塊23獲取所述智能終端20與所述藍牙設備30的距離的方式可以通過硬件設備實現,也可以通過軟件方式實現。通過硬件設備獲取距離時,可以依靠所述智能終端上其他的傳感器資源,包括紅外傳感器、超聲波傳感器等硬件部件,所述第一判斷模塊23從上述部件獲取所述距離。通過軟件方式獲取距離時,所述第一判斷模塊23從所述第一藍牙模塊21獲取其發射或接收功率,按照所述功率的強弱轉換為距離值,具體的實現方式在下文闡述。

-第一提醒模塊24

第一提醒模塊24,與所述第一判斷模塊23連接,當所述距離大于所述距離閾值時,發出提醒。所述第一判斷模塊23判斷出所述距離大于所述距離閾值時,發送信息給所述第一提醒模塊24,所述第一提醒模塊24發出提醒。所述第一提醒模塊24具有數據接口,可以接收來自所述第一判斷模塊23的信息,所述信息至少包括發出提醒的指令,還可以包括關閉提醒的指令。所述第一提醒模塊24發出提醒的方式,可以是調用所述智能終端20的揚聲器發出提示音,也可以在所述智能終端的顯示屏幕上給出報警顯示提示。所述智能終端20的揚聲器和顯示屏幕均對第三方開放訪問接口,支持第三方軟件模塊控制聲音的發出和內容的顯示。

所述藍牙設備30包括:

-第二藍牙模塊31

第二藍牙模塊31,與所述第一藍牙模塊21建立藍牙連接。所述藍牙設備30為體積較小且輕便的設備,方便攜帶者攜帶,常見的藍牙設備有藍牙耳機、藍牙手環、藍牙項圈等可穿戴設備,也有藍牙遙控器、藍牙報警器等操作功能用途的設備。所述藍牙設備30內設有所述第二藍牙模塊31,在使用時與所述智能終端20內的所述第一藍牙模塊21建立藍牙連接,建立藍牙連接時先要經過配對,而后才能連接。由于所述藍牙設備30往往獨立工作在所述智能終端20之外的某處,其外形設計應與功能需求相適應,例如為了防止小孩或寵物丟失,則應將所述藍牙設備30設計為可穿戴形狀,如手表、項圈、胸針等。所述藍牙設備30往往處于與其他設備物理上不接觸的工作狀態,需要自備電池工作,因此所述第二藍牙模塊31的設計盡量低功耗,優選采用最新的藍牙4.0技術,實現節省功耗、延長工作時間的效果。

作為所述距離檢測系統10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距離檢測系統10還包括電源模塊32,為所述藍牙設備30供電。任何電子設備的工作均需要電能,所述藍牙設備30也不例外,所述第二藍牙模塊31是主要的耗電模塊。本實施例中,所述電源模塊32為所述藍牙設備30供電,設置在所述藍牙設備30內部,可以使用電池輸出電能,所述電池具有對外的充電接口,可以充電以便反復使用。所述電源模塊32還可以包括太陽能電池板,設于所述藍牙設備30表面,將太陽能轉換為電能供所述藍牙設備30使用。本發明不限于圖1所示實施例對所述電源模塊32的示意,所述電源模塊32也可以設于所述藍牙設備30外部,例如電源適配器,一端接交流電源,另一端接所述藍牙設備30;所述電源模塊32還可以是大容量的外部電池,以延長所述藍牙設備30的工作時間。

作為所述距離檢測系統10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判斷模塊23與所述第一藍牙模塊21連接,存儲所述第一藍牙模塊21的發射及接收功率與所述距離的對應關系;所述第一判斷模塊23從所述第一藍牙模塊21中獲取所述發射及接收功率,將所述發射及接收功率轉換為距離值,判斷所述距離值是否大于所述距離閾值。本改進限定了所述第一判斷模塊23獲取所述智能終端20與所述藍牙設備30之間距離的實現方式。根據現有技術,藍牙模塊的接收和發射功率隨著間隔距離的變長而增加,也就是說建立藍牙連接的兩個設備如果距離越遠,兩個設備的發射或接收功率也就越大,所述發射或接收功率與距離存在對應關系,可以用于本實施例中的距離識別。所述第一判斷模塊23事先存儲所述第一藍牙模塊21在不同距離情況下的發射或接收功率,建立所述發射或接收功率與距離之間的對應關系;在需要獲取當前距離值的時候,從所述第一藍牙模塊21中獲取所述第一藍牙模塊21的發射或接收功率。所述第一判斷模塊23與所述第一藍牙模塊21通過數據接口進行功率數據交互,按照數據格式定義傳輸功率數據。所述第一藍牙模塊21工作時,會記錄當前的發射及接收功率,并通過所述數據接口將功率數據發送給所述第一判斷模塊23。

作為所述距離檢測系統10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藍牙設備30還包括第二提醒模塊33,當所述距離大于所述距離閾值時,所述第二提醒模塊33發出提醒。本實施例改進在于所述藍牙設備30也發出提醒,當所述距離大于所述距離閾值時,所述智能終端20和所述藍牙設備30均會發出提醒,這樣所述智能終端20的使用者和所述藍牙設備30的攜帶者均能收到提醒信息,及時作出反應。所述第二提醒模塊33可以是喇叭或顯示屏,發出聲音或圖像信息提示。

作為上述距離檢測系統10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提醒模塊33,與所述第二藍牙模塊31連接,接收所述智能終端20發來的距離判斷結果,當所述距離大于所述距離閾值時,所述第二提醒模塊33發出提醒。本實施例對于所述第二提醒模塊33獲知所述距離判斷結果的實現方式進行優化。所述第二提醒模塊33通過數據接口與所述第二藍牙模塊31連接,因此可以接收所述第二藍牙模塊31從所述智能終端20發來的信息,尤其是所述第一判斷模塊23所作出的距離判斷結果。所述第一判斷模塊23判斷出所述距離大于所述距離閾值后,通過所述第一藍牙模塊21將所述距離判斷結果發出,所述第二藍牙模塊31收到所述距離判斷結果后轉發給所述第二提醒模塊33,所述第二提醒模塊33再發出提醒。所述距離判斷結果的傳輸主要依靠藍牙連接完成,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是可以實現的。

作為上述距離檢測系統10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藍牙設備30還包括第二判斷模塊34,所述第二判斷模塊34與所述第二藍牙模塊31及第二提醒模塊33連接,接收所述智能終端20發來的所述距離閾值并判斷所述距離是否大于所述距離閾值。本實施例中,所述藍牙設備30自己判斷所述距離是否大于所述距離閾值,前提是所述智能終端20將設置好的距離閾值通過藍牙連接發送給所述藍牙設備。所述智能終端20將所述設置模塊22內存儲的距離閾值通過所述第一藍牙模塊21發出,所述第二藍牙模塊31收到所述距離閾值后傳給所述第二判斷模塊34,所述第二判斷模塊34判斷所述距離是否大于所述距離閾值,如果是,則所述第二判斷模塊34通知所述第二提醒模塊33發出提醒。所述第二判斷模塊34獲知所述距離的大小既可以通過所述智能終端20發來的信息得知,也可以利用所述藍牙設備30自身的條件獲取。

作為上述距離檢測系統10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判斷模塊34存儲所述第二藍牙模塊31的發射及接收功率與所述距離的對應關系,從所述第二藍牙模塊31獲取所述發射及接收功率,將所述發射及接收功率轉換為距離值,判斷所述距離值是否大于所述距離閾值。本實施例限定了所述第二判斷模塊34獲知所述距離的實現方式,即獲取所述第二藍牙模塊31的發射及接收功率,通過所述功率與距離的對應關系得到所述距離,該實現方式與所述智能終端20獲知所述距離的方式相同,不再贅述。

參閱圖2,為符合本發明一優選實施例中基于藍牙的距離檢測方法的流程示意圖,為了實現智能終端與藍牙設備的距離檢測并發出提醒,通過以下步驟對所述距離進行檢測:

s1:控制一智能終端與所述藍牙設備建立藍牙連接。

本步驟中,將一智能終端與所述藍牙設備監理藍牙連接,所述智能終端與所述藍牙設備應使用同規格的藍牙技術,例如均為藍牙4.0。建立藍牙連接時,首先打開所述藍牙設備,然后在所述智能終端上搜索藍牙設備,搜索到以后選中需要配對的藍牙設備進行配對操作,驗證配對碼,最后配對成功,建立藍牙連接。值得注意的是,藍牙是短距離通信技術,通信距離有限,所述智能終端和藍牙設備應保持在合適的距離內。

s2:于所述智能終端內設置一距離閾值。

本步驟中,所述距離閾值是作為后續比較步驟的參考值,可設置并存儲在所述智能終端內。用戶可以自行設置合適的距離閾值,或者按照所述智能終端內默認的距離閾值。

s3:檢測所述藍牙設備與所述智能終端的距離是否大于所述距離閾值。

本步驟中,所述智能終端或藍牙設備檢測所述藍牙設備與所述智能終端的距離是否大于所述距離閾值。所述智能終端或藍牙設備可以按照一定周期進行檢測,例如2秒一次,這樣可以實時判斷所述藍牙設備與所述智能終端是否距離超限。由于所述藍牙設備往往由攜帶者攜帶,因此本步驟實際上也可以判斷所述攜帶者是否遠離所述智能終端。例如,可以將所述藍牙設備佩戴于小孩身上,所述智能終端由家長攜帶,可以檢測小孩是否遠離;也可將所述藍牙設備佩戴于用戶身上,用于檢測是否所述智能終端遠離用戶,防止所述智能終端被盜或遺失。

s4:如果是,則所述智能終端發出提醒。

若所述藍牙設備與所述智能終端的距離大于所述距離閾值,意味著所述距離超出限定范圍,所述智能終端發出提醒。所述智能終端發出提醒的方式可以是聲音提醒,也可以在顯示屏幕上進行圖像提醒。

作為所述距離檢測方法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步驟s4可替換為:如果是,則所述智能終端和所述藍牙設備同時發出提醒。本改進的技術特征在于滿足提醒條件時,所述智能終端和所述藍牙設備同時發出提示,這樣所述智能終端的使用者和所述藍牙設備的攜帶者均能被提醒,以便及時作出反應。所述藍牙設備可以通過藍牙連接接收來自所述智能終端的提示指令,也可自行判斷距離是否超限并提示。

應當注意的是,本發明的實施例有較佳的實施性,且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該領域的技術人員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變更或修飾為等同的有效實施例,但凡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變化及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化市| 察隅县| 沙坪坝区| 望谟县| 资溪县| 南丹县| 周宁县| 西吉县| 五原县| 洪洞县| 都江堰市| 武夷山市| 清镇市| 青河县| 桦南县| 化德县| 锦州市| 峨眉山市| 通许县| 来安县| 贺州市| 康乐县| 苏尼特左旗| 铜川市| 扎鲁特旗| 文登市| 桑日县| 临汾市| 桃江县| 永定县| 确山县| 绥宁县| 璧山县| 隆昌县| 白河县| 安塞县| 高邑县| 迁安市| 青铜峡市| 阿坝县| 五家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