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網絡設備維護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計算機網絡設備遠程輔助運維的方法。
背景技術:
網絡設備及部件是連接到網絡中的物理實體。網絡設備的種類繁多,且與日俱增。基本的網絡設備有:計算機(無論其為個人電腦或服務器)、集線器、交換機、網橋、路由器、網關、網絡接口卡(nic)、無線接入點(wap)、打印機和調制解調器、光纖收發器、光纜等。個人用戶在使用時需要定期的對網絡設備進行維護,同時在遇到一些問題時需要進行及時的解決,但是往往個人用戶對專業知識的了解不高,遇到一些問題時不能有效的進行解決,這就需要通過遠程操控進行維護解決,但是往往遠程操控對網絡設備出現的問題容易出現漏判,造成一些問題無法得到及時解決,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卻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計算機網絡設備遠程輔助運維的方法,該計算機網絡設備遠程輔助運維的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s1:系統之間的聯系,將網絡設備與遠程處理器進行相互連接,同時網絡設備與個人網絡用戶之間需要進行相互連接,遠程處理器中集成有運維軟件和維護調試軟件;
s2:遠程處理器的檢測,通過遠程處理器對網絡設備進行遠程檢測,通過運維軟件進行多項數據的檢測,檢測網絡設備是否運行正常;
s3:個人網絡用戶對網絡設備的檢測,同時實際個人使用者在使用中對網絡設備進行監管監測,同時檢測發現問題時需要向遠程處理器進行問題的反饋;
s4:遠程維護,通過遠程處理器中維護調試軟件對網絡設備進行調試維護:
1)遠程服務器對個人網絡用戶進行信息的推送,提前推送信息告知個人網絡用戶即將需要對個人網絡用戶的網絡設備進行控制,
2)通過維護調試軟件對網絡設備進行各項數據的調試維護,直至解決網絡設備出現的問題,
3)運維軟件再次進行遠程檢測,維護后需要進行再次檢測,檢測網絡設備在整體運行使用中是否能夠達到使用需求,是否會繼續出現不穩定情況的發生,
4)遠程服務器對網絡設備的控制終端,通過維護調試軟件解除對網絡設備的控制,
5)個人網絡用戶的體驗檢測,通過個人網絡用戶的實際體驗進行判斷,從而多層次的進行問題的檢測,降低問題未被發現的概率。
優選的,所述遠程處理器與網絡設備之間的連接為通過網絡串口進行通信線路的連接,同時還采用4g網絡進行無線通訊的連接,保證在需要遠程處理器對網絡設備進行維護時通訊通暢。
優選的,所述s4中個人網絡用戶的體驗檢測中若是檢測到問題,可以直接進行向遠程處理反饋,從而需要重復步驟s4進行遠程維護。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采用遠程處理器中軟件來進行檢測網絡設備狀態的方式以及個人網絡用戶來進行檢測的雙重檢測方式配合,可以最大程度上減少對網絡設備問題的漏判,同時遠程處理器對網絡設備進行維護時進行提前的推送通知,可以最大程度減少對個人網絡用戶帶來的不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實施例1
一種計算機網絡設備遠程輔助運維的方法,該計算機網絡設備遠程輔助運維的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s1:系統之間的聯系,將網絡設備與遠程處理器進行相互連接,同時網絡設備與個人網絡用戶之間需要進行相互連接,遠程處理器中集成有運維軟件和維護調試軟件;
s2:遠程處理器的檢測,通過遠程處理器對網絡設備進行遠程檢測,通過運維軟件進行多項數據的檢測,檢測網絡設備是否運行正常;
s3:個人網絡用戶對網絡設備的檢測,同時實際個人使用者在使用中對網絡設備進行監管監測,同時檢測發現問題時需要向遠程處理器進行問題的反饋;
s4:遠程維護,通過遠程處理器中維護調試軟件對網絡設備進行調試維護:
1)遠程服務器對個人網絡用戶進行信息的推送,提前推送信息告知個人網絡用戶即將需要對個人網絡用戶的網絡設備進行控制,
2)通過維護調試軟件對網絡設備進行各項數據的調試維護,直至解決網絡設備出現的問題,
3)運維軟件再次進行遠程檢測,維護后需要進行再次檢測,檢測網絡設備在整體運行使用中是否能夠達到使用需求,是否會繼續出現不穩定情況的發生,
4)遠程服務器對網絡設備的控制終端,通過維護調試軟件解除對網絡設備的控制,
5)個人網絡用戶的體驗檢測,通過個人網絡用戶的實際體驗進行判斷,從而多層次的進行問題的檢測,降低問題未被發現的概率。
所述遠程處理器與網絡設備之間的連接為通過網絡串口進行通信線路的連接,同時還采用4g網絡進行無線通訊的連接,保證在需要遠程處理器對網絡設備進行維護時通訊通暢。所述s4中個人網絡用戶的體驗檢測中若是檢測到問題,可以直接進行向遠程處理反饋,從而需要重復步驟s4進行遠程維護。
本發明采用遠程處理器中軟件來進行檢測網絡設備狀態的方式以及個人網絡用戶來進行檢測的雙重檢測方式配合,可以最大程度上減少對網絡設備問題的漏判,同時遠程處理器對網絡設備進行維護時進行提前的推送通知,可以最大程度減少對個人網絡用戶帶來的不便。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