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手機配件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手機保護套。
背景技術:
隨著智能手機普及和不斷的更新換代,智能手機的屏幕主要為觸摸屏,當手機摔到地上,很多時候都是正面或背面著地,容易摔碎屏幕,所以越來越多人選擇使用手機保護殼來保護所用的智能手機,同時避免硬物在手機屏幕或機身上留下劃痕,目前現有技術中存在一種手機保護套,其包括手機外殼和翻蓋皮套,起到防摔、保護作用,但其設計較為不合理,拍照時,需要調整翻蓋皮套和手機外殼的角度,才能進行拍照,不便于用戶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手機保護套,其結構合理,便于用戶使用。
為解決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手機保護套,包括手機外殼和翻蓋皮套,翻蓋皮套包括皮套后蓋、皮套前蓋和連接段,皮套后蓋、皮套前蓋分別與連接段連接形成一體結構,手機外殼設有攝像頭通孔,皮套后蓋設有與攝像頭通孔位置對應的第一通孔,還包括至少一組磁吸件,至少一組磁吸件分別配對地鑲嵌于皮套后蓋和皮套前蓋,皮套后蓋粘接于手機外殼,皮套前蓋設有與攝像頭通孔位置對應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與第一通孔連通。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方案,磁吸件設有兩組,一組磁吸件分別配對地鑲嵌于皮套后蓋的上端部和皮套前蓋的上端部,另一組磁吸件分別配對地鑲嵌于皮套后蓋的下端部和皮套后蓋的下端部,皮套前蓋通過磁吸件相吸固定在皮套后蓋。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方案,皮套前蓋設有多個用于收納的插卡夾層。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方案,皮套后蓋設有多個用于收納的插卡夾層。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方案,翻蓋皮套為PU皮或皮革材質制成的翻蓋皮套。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方案,手機外殼為硅膠材質制成的手機外殼。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方案,翻蓋皮套四周縫制有用于穩固的縫邊帶。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如下:手機外殼的攝像頭通孔與皮套后蓋的第一通孔連通,皮套后蓋的第一通孔和皮套前蓋的第二通孔連通,以使皮套前蓋翻轉并固定在皮套后蓋時,皮套前蓋不會遮擋手機攝像頭,便于用戶拍照,相比現有技術的需要調整皮套前蓋和皮帶后蓋的角度才能進行拍照的手機保護殼,本手機保護殼結構更為合理,便于用戶使用,磁吸件的設置,便于皮套前蓋固定在皮套后蓋,如此,便于用戶使用,提高用戶體驗。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的翻蓋皮套的正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的手機外殼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手機外殼、11.攝像頭通孔、2.翻蓋皮套、21.皮套后蓋、211.第一通孔、22.皮套前蓋、221.第二通孔、23.連接段、24.磁吸件、25.插卡夾層、26.縫邊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參照圖1和圖2,一種手機保護套,包括手機外殼1和翻蓋皮套2,翻蓋皮套2包括皮套后蓋21、皮套前蓋22和連接段23,皮套后蓋21、皮套前蓋22分別與連接段23連接形成一體結構,手機外殼1設有攝像頭通孔11,皮套后蓋21設有與攝像頭通孔11位置對應的第一通孔211,還包括至少一組磁吸件24,至少一組磁吸件24分別配對地鑲嵌于皮套后蓋21和皮套前蓋22,皮套后蓋21粘接于手機外殼1,皮套前蓋22設有與攝像頭通孔11位置對應的第二通孔221,第二通孔221與第一通孔211連通。
如此,手機外殼1的攝像頭通孔11與皮套后蓋21的第一通孔211連通,皮套后蓋21的第一通孔211和皮套前蓋22的第二通孔221連通,以使皮套前蓋22翻轉并固定在皮套后蓋21時,皮套前蓋22不會遮擋手機攝像頭,便于用戶拍照,相比現有技術的需要調整皮套前蓋22和皮帶后蓋的角度才能進行拍照的手機保護殼,本手機保護殼結構更為合理,便于用戶使用,磁吸件24的設置,便于皮套前蓋22固定在皮套后蓋21,如此,便于用戶使用,提高用戶體驗。
參照圖1,本實施例的磁吸件24設有兩組,一組磁吸件24分別配對地鑲嵌于皮套后蓋21的上端部和皮套前蓋22的上端部,另一組磁吸件24分別配對地鑲嵌于皮套后蓋21的下端部和皮套后蓋21的下端部,皮套前蓋22通過磁吸件24相吸固定在皮套后蓋21,如此,通過兩組磁吸件24的作用,皮套前蓋22與皮套后蓋21更加貼合,便于使用。
參照圖1,本實施例的皮套前蓋22設有多個用于收納的插卡夾層25,如此,可將銀行卡、名片等卡片狀物件放置于插卡夾層25內,便于收納,從而便于用戶使用。在另一實施例中,皮套后蓋21可設有多個用于收納的插卡夾層25,可將銀行卡、名片等卡片狀物件放置于插卡夾層25內,便于收納,在此不再贅述。本實施例的翻蓋皮套2為PU皮或皮革材質制成的翻蓋皮套,手機外殼1為硅膠材質制成的手機外殼,如此,本手機保護殼耐磨性能和耐老化更佳,利于長時間使用。
圖1示出,翻蓋皮套2四周縫制有用于穩固的縫邊帶26,翻蓋皮套2四周通過打磨封口后,再在翻蓋皮套2四周縫制縫邊帶26以進一步穩固翻蓋皮套2的邊口,利于長時間使用。
本實施例的手機外殼1四周還設有若干個功能通孔,若干個功能通孔分別對應智能手機的功能鍵,便于用戶使用。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