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終端,尤其涉及一種聲音處理方法及相關裝置。
背景技術:
1、電子設備安裝有相機應用,相機應用可以支持錄像功能。當電子設備錄像時,電子設備可以通過攝像頭采集圖像,并通過麥克風(microphone,mic)采集聲音。
2、目前,電子設備在錄像過程中會收錄較多雜音,影響錄像體驗。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提供一種聲音處理方法及相關裝置,應用于終端技術領域,本技術中,增加一個mic,通過該mic采集的聲音對錄像時采集的聲音進行降噪處理,有利于減少錄像過程中的噪音。
2、第一方面,本技術提出一種聲音處理方法,應用于電子設備,電子設備包括第一麥克風mic和第二mic,第一mic部署在電子設備的攝像頭的裝飾deco處,第二mic部署在攝像頭的deco之外的區域,第一mic的采集對象與第二mic的采集對象相同;方法包括:獲取第一mic采集的第一聲音和第二mic采集的第二聲音;采用第二聲音對第一聲音進行降噪處理,得到第三聲音。這樣,第一mic可以采集到由于攝像頭變焦或者晃動而產生的雜音,第二mic不容易采集到由攝像頭變焦或者晃動而產生的雜音,采用第二聲音對第一聲音進行降噪處理,有利于減少第一聲音中包括的雜音。
3、一種可能的實現中,第二mic還部署在沒有部署板震電容的電路板中。這樣,有利于減少第二mic采集到由板震電容引起的雜音的概率。另外,第二mic不容易采集到由板震電容引起的雜音,采用第二聲音對第一聲音進行降噪處理,有利于減少第一聲音中包括的雜音。
4、一種可能的實現中,第一mic的收音口的朝向和第二mic的收音口的朝向相同。這樣,使得第一mic的采集對象與第二mic的采集對象相同。
5、一種可能的實現中,獲取第一mic采集的第一聲音和第二mic采集的第二聲音,包括:響應于用于觸發開始錄像的操作,獲取第一mic采集的第一聲音和第二mic采集的第二聲音;方法還包括:將第三聲音存儲于錄像所得的視頻中。這樣,有利于降低錄像所收錄的雜音。
6、一種可能的實現中,第三聲音為第二聲音與第一聲音之間共同的聲音。這樣,有利于減少第二聲音中的雜音對降噪處理的影響,有利于更好地將第一聲音中的雜音去掉。
7、一種可能的實現中,采用第二聲音對第一聲音進行降噪處理,得到第三聲音,包括:將第二聲音和第一聲音輸入至第一模型中,得到第三聲音,第一模型用于從第二聲音和第一聲音中篩選出音調、頻率、音色、振幅或者響度中至少一個因素相同的聲音,得到第三聲音。這樣,有利于得到第二聲音與第一聲音之間共同的聲音。
8、一種可能的實現中,將第三聲音存儲于錄像所得的視頻中,包括:若獲取第一聲音和第二聲音時,錄像的放大倍數小于或等于1,則將第三聲音存儲于錄像所得的視頻中。這樣,有利于降低在錄像的放大倍數小于或等于1的情況下錄像所收錄的雜音。
9、一種可能的實現中,方法還包括:若獲取第一聲音和第二聲音時,錄像的放大倍數大于1,則將第四聲音存儲于錄像所得的視頻中,第四聲音為第三聲音中第一角度內的聲音,第一角度與放大倍數對應,用于表示在放大倍數下收錄的聲音范圍。這樣,在錄像的放大倍數大于1的情況下,錄像所收錄的聲音縮小,有利于使得錄像所收錄的聲音與所采集的圖像所匹配。
10、一種可能的實現中,電子設備還包括第三mic和第四mic,第三mic和第四mic部署在第一mic的兩邊,第三mic與第四mic之間采集的對象不同,第三mic與第一mic之間采集的對象不同,第四mic與第一mic之間采集的對象不同;第四聲音是通過第三mic采集的聲音和第四mic采集的聲音對第三聲音進行處理得到的,第三mic采集的聲音和第四mic采集的聲音用于對第三聲音中第一角度外的聲音進行抑制。這樣,有利于得到第四聲音。
11、一種可能的實現中,在獲取第一聲音和第二聲音時,若放大倍數大于1,則采用第二聲音對第一聲音進行降噪處理,得到第三聲音,包括:將第一聲音輸入至第一濾波器,得到第一濾波器輸出的聲音;當第一濾波器輸出的聲音與第二聲音之間的誤差小于或等于目標誤差時,得到第三聲音。在一些實現中,第一濾波器可以為自適應濾波器。這樣,第一濾波器輸出的聲音與第二聲音之間的差異小于或等于目標誤差時,可以認為第一濾波器輸出的聲音與第二聲音接近,雜音被去除,可以得到第三聲音。
12、一種可能的實現中,當第一濾波器輸出的聲音與第二聲音之間的誤差小于或等于目標誤差時,得到第三聲音,包括:當第一濾波器輸出的聲音與第二聲音之間的誤差大于目標誤差時,使用最小均方算法(least?mean?square,lms)更新第一濾波器,得到更新后的第一濾波器;將第一聲音輸入至更新后的第一濾波器,得到更新后的第一濾波器輸出的聲音;當更新后的第一濾波器輸出的聲音與第二聲音之間的誤差小于目標誤差時,得到第三聲音。若第一誤差大于目標誤差,可以認為第一濾波器輸出的聲音與第二聲音的差異較大,說明目前的第一濾波器不能較好的去除第一聲音中的雜音,這樣,可以更新第一濾波器以便于更好地去除雜音。
13、一種可能的實現中,第二mic還部署在第一區域之外的區域,第一區域為能夠采集到的第一馬達震動的區域,第一馬達用于驅動電子設備震動。電子設備的振動模式打開時,電子設備檢測到來電或者通知消息時,第一馬達驅動電子設備震動。在這種情況下,第二mic可以部署在第一區域之外的區域,這樣,有利于使第二mic不容易采集到馬達震動的聲音,使得第二mic中包括較少的雜音。
14、第二方面,本技術提供一種電子設備,包括處理器和存儲器,存儲器用于存儲代碼指令,處理器用于運行代碼指令,以執行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描述的方法。
15、第三方面,本技術提供一種電子設備,電子設備也可以稱為終端(terminal)、用戶設備(user?equipment,ue)、移動臺(mobile?station,ms)、移動終端(mobile?terminal,mt)等。電子設備可以是手機(mobile?phone)、智能電視、穿戴式設備、平板電腦(pad)、帶無線收發功能的電腦、虛擬現實(virtual?reality,vr)電子設備、增強現實(augmentedreality,ar)電子設備、工業控制(industrial?control)中的無線終端、無人駕駛(self-driving)中的無線終端、遠程手術(remote?medical?surgery)中的無線終端、智能電網(smart?grid)中的無線終端、運輸安全(transportation?safety)中的無線終端、智慧城市(smart?city)中的無線終端和智慧家庭(smart?home)中的無線終端等等。
16、第四方面,本技術提供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存儲有計算機程序。計算機程序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如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描述的方法。
17、第五方面,本技術提供一種計算機程序產品,計算機程序產品包括計算機程序,當計算機程序被運行時,使得計算機執行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描述的方法。
18、第六方面,本技術提供一種芯片或者芯片系統,該芯片或者芯片系統包括至少一個處理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和至少一個處理器通過線路互聯,至少一個處理器用于運行計算機程序或指令,以執行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描述的方法。其中,芯片中的通信接口可以為輸入/輸出接口、管腳或電路等。
19、在一種可能的實現中,本技術中上述描述的芯片或者芯片系統還包括至少一個存儲器,該至少一個存儲器中存儲有指令。該存儲器可以為芯片內部的存儲單元,例如,寄存器、緩存等,也可以是該芯片的存儲單元(例如,只讀存儲器、隨機存取存儲器等)。
20、應當理解的是,本技術的第二方面至第六方面與本技術的第一方面的技術方案相對應,各方面及對應的可行實施方式所取得的有益效果相似,不再贅述。